看到贾家众人到了,门房赶紧传话进去,张家主子们打开中门迎亲。
物是人非,当年人丁繁茂的家族,风流云散,如今只剩几个人。
离散多年的亲人再聚,都非常激动。
闲话间,几人步入客厅,贾赦仿佛回到陪着妻子来娘家的日子,下意识的看向身边,想看到妻子,可只有一片虚无。
张衡指着儿子张阐、侄子张闻、女儿张阅向贾赦介绍,又让儿子、侄子、女儿向贾赦见礼,贾赦看到孩子们行李才回过神,忙唤孩子起来,又忙让随从递上准备的表礼,给两个侄子准备的古墨、孤本,给侄女的是一套珍珠首饰,又每人两张一千两的银票。
张衡道,“姐夫送礼还是这般豪横。”
贾赦订婚后,为了讨好小舅子,给未婚妻送礼物,没少给张衡送礼。
白夫人、孔夫人看了贾赦给张阅的首饰,略微惊讶,白夫人道,“我记得是这是阿微定做的。”
“对。那会听到弟媳有孕的消息,丫鬟正好拿着首饰给阿微看,阿微说有缘,要留给孩子,后来又是个姑娘,合该是阿阅的。只是后来,她没见到阿阅。”贾赦有些低沉,停了停,又道,“如今,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事,圆了阿微的遗憾。”
张衡也听起过贾赦颓废的过往,劝道,“姐夫,姐姐走了,还有孩子们,姐姐必然不愿意你这样的。”
贾赦只说道,“是我没用,护不住她。”
白夫人说道,“你是最不愿意阿微出事的,怎会是你的错,没得怪受害者的。”
孔夫人示意孩子们都出去,贾琏和熙凤带着她们退下,贾琏去和表兄弟们闲聊,张阅带着熙凤她们回了她的院子玩。
贾赦痛苦道,“我查了一次又一次,什么都没查到。肯定不是后宅那些事,王氏不是个聪明的,我母亲虽偏心弟弟,但不至于看着孙子惨遭黑手,最后更带累阿微难产而亡。”
张衡跟着道,“想来后来的一切早已埋下伏笔,我们伤心的时候,被分散注意,屠刀已经备好,只待落下,张家、贾家、林家、陈家、马家……一个未落,可恨,我当时不在京。”
白夫人又道,“还得多亏你周全,不然阿衡拿能等今天。”
贾赦道,“嫂子说的哪里话,都是亲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都是应该的。再说,我也是看着阿衡长大的,如今,大家慢慢算。毕竟,谁得利我们都知道。”
张衡道,“可恨我们还得……”俯首称臣。他没说出来,但都知道,说到底,她们的悲剧都是因为皇子夺嫡。
当年,贾代善是太子武师,张世潜是太子太傅,林樾是太子少傅,是上皇指派,他们站队太子,但太子并不完全信任他们。
可太子、皇子们谋反,输了只被圈禁,尚能苟且偷生,可他们的亲人都死了,死于不能规劝太子。
贾代善以命相救,才换来不迁怒子孙后代,可贾赦还是从侯爷降到不入流的将军,贾政入工部十余年才升了半品;贾代化病逝,儿子出家修道,孙子封了三等将军,出名的荒唐。
林侯死了,林家离京守孝;张太傅、张大爷张循被革职,张家险些被抄家。
如今,新帝登基,为了和上皇扳手腕,才重用他们。
贾赦道,“只待来日,如海也快回京了,我回去劝劝敬大哥哥,我们几家该动起来了。”
众人收起话题,说起素心、黛玉读书的事情,白夫人道,“我还得谢谢弟妹,教我得了两个佳徒。素心像阿微妹妹,黛玉更是青出于蓝,远胜敏妹妹和妹夫。”
孔夫人道,“敏妹妹夫妻就这点宝贝疙瘩,黛玉又是一个水晶心肝的孩子,自然珍爱万千,前后两老师可都是进士出身,以后不比我们阿闻、阿阐差。”
白夫人道,“我们阿微、阿阐、阿闻也不都不差。只是各有各的好。林家女学在江南办的如火如荼,如今我们也办起来,让素心、黛玉都来,只不必请进士,不然太高调,我和弟妹足矣。”
孔夫人道,“大嫂高明。那些人向来不把女子放在眼里,我们放出风声,有意的自然会来。卫国公府牡丹会的日子快到了,我到时候放出消息。”
贾赦道,“这主意好。很多家族只把女子当联姻工具,可都是争身家性命,后宅争斗并不朝堂斗争好多少,只看皇子妃们在夺嫡中的作用就知道。到时候,我家姑娘都送过来。”又说,“过两日赴宴,还请弟妹带着素心和黛玉。”
孔夫人,“没问题,到时候他们三姐妹刚好结伴。”
贾赦又道,“阿衡,你看琏儿如何安排?”
张衡道,“我看琏儿长于外务,擅长数算,可以考虑去户部。他小时候底子打的好,又跟着如海兄历练了一年,在林家族学学了一年,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我这有一个国子监的名额,让他去读个一两年,毕业后去考户部主事。”
贾赦思考过后道,“我看行。只是你家里还有阿阐、阿闻,荣府的国子监名额用了,我再想想办法。”
张衡道,“姐夫放心给琏儿用,阿阐、阿闻不急,指不定家里到时候就有了,也不一定用到国子监名额。”
白夫人、孔夫人连连点头。
“那我就不客气了。”贾赦道。
几人说了一会儿,到了用膳时间,便让丫鬟去叫孩子们过来,用膳时,张衡又叮嘱了贾琏去国子监后的一些注意事项,那些人可交,那些人万万不可交;让贾琏重点钻研数算,别的学科也不能耽搁,可以多请教赵博士……
孔夫人又给素心、黛玉、张薇说了赴宴注意事项,衣服不能过于出挑,以免压过主人风头;多备一套衣物,以免出现意外……
“卫国公府也是皇室后裔,昭宁大长公主和卫郡王的子嗣,如今的卫国公是昭宁大长公主的孙子,前卫国公夫人是东平郡王府的郡主,一子卫若兰,一女卫若竹。”孔夫人介绍起宴会主人。
“别担心,她们都很好相处的,和你们娘亲是闺蜜呢。”白夫人看她们有些紧张,安慰道。
“是开国时上马能战、下马能谋的昭宁公主和卫国公吗?”黛玉问道。
“是啊。”
“昭宁长公主可是黛玉偶像,只是黛玉的天赋都在文采上。”张阅说道。
“那孔姨可带你好好见她的后人的风采。”
黛玉高兴的应了。
一番下来,宾主尽欢。
贾家一行人告辞。
贾琏、熙凤带着两妹妹回家向贾母请安,贾赦直奔京郊玄真观。
贾母问候了张家众人的近况,听了赴宴和女学的事,连连感叹“麻烦亲家了。”
黛玉又向贾母说了要去林家祖宅安顿的事情,贾母连连感叹“黛玉辛苦了!”
又让熙凤跟着去帮忙,只说黛玉今日赴宴累了,让后日再去林家祖宅。
黛玉欣然应允,又说等收拾好请姐妹们去玩,贾家姐妹听了,都十分高兴。
到了日子,黛玉和熙凤早早就去了,留守老宅的林管家和荼白也已早早候着,赶忙上前引着黛玉、熙凤进府,一路嘘寒问暖,怕黛玉有丁点不顺心,道,“老奴给姑娘请安,见过贾二奶奶。姑娘可算回来了,您的院子已经修好了,老爷特地了您姑苏院子的图纸,又根据京城风格改了点,您看看那不喜欢,我们再改,一定让您住的顺心。”
荼白也道,“姑娘,子规、知更在府里等着,我们从姑苏带回的东西,都已经按照您的意思归置了。”
黛玉道,“林伯辛苦了,我再看看。”
说话间,几人说话见到了黛玉院子,和黛玉在江南的院子几乎一致,只是把窗前的一丛绿竹换成了各色芍药,粉的、黄的、绿的,还搭了一个秋千,被鲜花围绕,煞是好看。
林管家解释道,“绿竹阴凉,我就擅自把姑娘院子的花换成了芍药,老爷夫人都喜欢的,想着姑娘也会喜欢,不过,姑娘喜欢竹子,我让她们在花园种了一片潇湘竹,到时候您想赏竹取竹园就好,也可以邀请朋友来。”
王熙凤叹道,“这个秋千好,我看了都想玩,恨不得住着不回去了。”
黛玉道,“凤姐姐想住,我当然欢迎。”
说着她们进了屋子,看到左右两间布置不同的卧房,一间拔步床、壁炉,一间火炕,又设了专门的暖阁,方便她待客,新做的衣服、添置的书,都是她喜欢的,十分用心。
王熙凤看了在心里连连赞叹,贾家的那些仆人要是有林伯一半忠诚,她都谢天谢地了,想着得处理了,不然带累了家里。
林管家道,“姑娘在江南惯了,北方冬日寒冷,给您准备了两件卧室,到时候您习惯那个住那个,我让丫鬟找了京城流行的衣服样式,让绣娘赶制了几件,给您定制的首饰今天也就送过来了,您去贾家的时候都带着。”
参观完,丫鬟们送了点心、茶过来,林伯说,“姑娘、贾二奶奶快歇歇,丫鬟们准备了点心,茶,你们用过后,再让下面人来回话。”
王熙凤连连夸赞林家的点心,黛玉说到时候把方子给她。
不一会儿,林家京城产业的管事都来请安,汇报产业状况,黛玉一一看过,经营不当的指出问题,提出意见,经营良好的维持现状;又安排霜痕去首饰铺、含霜去绸缎庄、月霁去田庄、月皎去酒楼学习,子规、知更跟着林管家和荼白学习管家。
黛玉想着总不能让一直伺候她,总要学一技之长,以后能有更好的出路,她也信任她们。
见过管事后,黛玉又和林管家讨论了宅子修缮的一些事宜,让林管家修一个小书苑,囊括书房、画室、琴室、绣房、锻炼室等;修一个客院,以后用于宴客,黛玉倒没什么要求,直接让林管家做主。
杂七杂八的事情处理完,黛玉和熙凤用过膳便带着林管家准备的一马车东西回了贾家,林管家和荼白她们都十分不舍。
走到街市上,姑嫂二人掀开窗帘,看向外面,恰好一个蓝色锦衣、带玉冠的公子打马而过,熙凤连连赞叹,“什么时候京城出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少年,不知那家的公子。”
黛玉沉默不语,她见了那个少年,仿若似曾相识。
黛玉对宝玉也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后来的闹剧很快打散了初生的熟悉之感,下意识的排斥起这个少年。
小天使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厄运退退退,心想事成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第十夜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