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青璟对她被盘诘的私密之事有可能皇帝整治臣子的托辞一事震惊不已。
李世民对长孙青璟向父亲承诺劝说自己同去洛阳并愿意追随一事愕然无比。
李琼曦若有所思地接着说道:“洛阳近来不比大兴。大兴,几乎已经成为名存实亡的西京。而洛阳,则是天下真正中枢所在。彼处波谲云诡,并非每一位勋贵皆与我家交厚,圣上又是反复无常的狐疑脾性。东都人多嘴杂,倘若————我就实话实说了,倘若——青璟有孕在身被人觉察,又经由奸佞小人添油加醋,说成孝期违背伦常所致,那我阖府上下岂不百口莫辩!”
她望着愣怔的少年夫妇,倚老卖老地掸了掸麻衣上零星的香灰:“你二人虽说天性颖慧,阅历却是尚浅,哪里料得到‘闺门失仪’也能被拿来做文章。”
长孙青璟听罢倒抽一口冷气,只是紧紧攥住四娘护住她的双手。想起高士廉被贬谪一事,她不禁心有戚戚焉:“三姊四姊说得是,闺门失仪我固然不懂,但是我深知我舅父无非与斛斯政有点头之交,便被放逐至朱鸢,至今尚无音讯……”
大家纷纷摇头叹息。
李世民恍然大悟道:“我听懂了。阿姊的意思是说,父亲此刻被授予右骁卫将军之职连同之后的慰抚大使之职皆是处于皇帝无人可用的权宜之计。倘若父亲剿匪顺利、声望日隆,导致陛下再次猜忌(其实我都不记得父亲被皇帝弃置多少次了),陛下决计是不想也不愿弄明白我是在何种情形之下与青璟成亲的,只需找个正中下怀的把柄,再坐实父亲的失教之罪,顺势夺爵免官,更我全族在天下人面前抬不起头。真是算无遗策呢!”
“想不到你除了脸皮厚随我,脑子好使也随我。真是一点就通。你设想的正是我们所担心不已的。本来想着事关新妇,我们这些出嫁的女儿不方便多问;后来又想借父亲之口以举办法事、追荐冥福为由留青璟在大兴协助大嫂;我们甚至想过万一青璟真的怀有身孕,索性便以祈福为名暂避武功别馆,躲开那些可能中伤李家的耳目。但东都的任命来得急迫,父亲与你前途未卜,青璟又须臾不离你左右,致使我连与你私下谈及此事的机会也没有……啊……青璟,我不是这个意思!”
李琼曦有些尴尬地望着局促不安、朱唇微启意欲辩解或致歉的长孙青璟:“我心直口快,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不要介怀。你一直照顾着我们这位倔强的公子,令他不至于做出太出格的事情,我们都很感怀。是阿姊忍不住多嘴,逾矩了。好在有惊无险……”
长孙青璟惊异地仰头,觉得这世道诡谲得出乎她想象,竟连孝道也可以被做成大文章并以此为借口毁灭一个令皇帝猜忌的、不快的家族。
先前的窘迫倒也减轻了不少,她陷入了新的沉思——此次洛阳之行有异于她出嫁前任何一次随同父亲、舅父的或短或长的旅程,并非作为旁观者穿梭于金碧辉煌的东都,更多的是被**着投入血腥的角抵场。简直步步为营、如履薄冰。
“是啊——她帮了我很多,也点醒了我很多次。”李世民感慨万千地瞥了一眼长孙青璟的侧脸,可惜长孙青璟并未接收到这份柔情。他只得继续回头向两位阿姊坦诚心路:“你们说得对,我有时确实倔强过头。母亲新丧,我便不惜自戕,全然不顾她临终叮嘱;醒来后第一牵挂的也是独自一人躲进倚庐陪伴母亲,又差点弃即将涉险的父亲于不顾。幸有贤妻慰勉劝解,才不至于酿成大错——”
“其实二郎心中也早有主张了。只不过一时伤心得糊涂了。若缓上一缓也未必不能自己醒悟过来。”长孙青璟唯恐李世民听到夸赞得意过头,只是面向着两位阿姊,用最散淡的语调说着称颂嘉许之词。
“我原本想着此去最坏的情况不过与上次父亲在杨玄感之乱后慰抚陇右类似。大不了我在皇帝身边留一段时间。若是情势有变,最多不过是逃出洛阳城时遇到一些麻烦。运气要是不错的话,有人替我和父亲美言几句,皇帝心情大好,松松爽爽许我回父亲身边,也未可知呢。谁料还有这杀人诛心的一招。”李世民作了一揖,“多谢二位阿姊提点。观音婢已决意与我同去洛阳,此事就此定下,不再变更。我们去洛阳后定然谨言慎行,不令父母蒙羞。对吧,观音婢?”他壮着胆子攥住长孙青璟的手背,长孙青璟倒也没有在两位阿姊面前刻意矫情地躲闪,只是微嗔地瞪了一眼。
二位阿姊告退后,年轻的夫妇长吁胸中浊气,相对无言。两人偶尔眼神交接,却又感到窘迫无比。中宵将近,夜露深重,长孙青璟不时对着烘瓶搓手。
李世民却早已麻木得不知寒凉,他略微挪动双膝,顿觉天旋地转,眼冒金星,慌乱中他抓住长孙青璟瘦削的肩,恳求道:“你扶我去灵堂,我还是想陪陪母亲。”
长孙青璟执起他枯瘠的指掌,合拢在自己尚有余温的手心中:“你的手好冷!一点生气也没有。”
说罢,她将食案推到丈夫身前,食案的边缘有力度地触着了李世民的躯干。
米水未进的郎君也感觉到了小妻子深藏的愠怒。长孙青璟打开食盒,羹饭尚热:“你听刘娘子的话,勿令母亲在天之灵伤心。”
她与李世民同侧坐定,将汤匙塞进他枯瘦冰冷的手中。
李世民低头,沉默不语,将汤匙伸进偷放了肉粒的羹中转了几圈,突然抬头,认真地望着长孙青璟:“观音婢,我前路难测,吉凶未卜,你可是真心愿意陪我同去洛阳?”
少年亟需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收获了一份生死相随承诺,“如果你害怕的话,留在长安等我好消息就是了,我们还像前几个月一样用白鹞传书便是……你看怎样?”
“李世民,你要是再问,我就真的生气了!”长孙青璟蹙眉正色道。
李世民愣怔起来,开始辨别这到底是妻子在与自己撒娇还是真的气恼。
“你看不起谁呢?”长孙青璟愤愤然地拿着一支筷子在案几的一角甩动,不慎发出响亮的撞击声。
她的两腮并不可能在此时涂抹胭脂,却布满彤云,不知是因羞愤还是炭火正旺的烘瓶抑或单纯地在丧服过于惨白的颜色映衬所导致,令人觉得有一种可爱的生气。
李世民想起招魂时母亲的艳色裙摆,想起母亲去世那个黄昏天际最后的狮状晚霞,想起母亲心中浓稠炽烈的复仇野火。
他突然不用回想,因为那些时刻提醒他继续走下去的火苗正映照着长孙青璟的脸颊。它们明晃晃,活生生,像一把肆意蔓延的野草。
短短数个月,少男少女已经共同经历了悲欢离合,一人与养父生离,一人与母亲死别。他们磕磕绊绊不知走了多久,几乎已将对方视为自己最重要的、难以割舍亲人——当然,各自父母除外。
李世民突然醒悟,长孙青璟的愠怒并非来源于妻子的身份,当然也不是恋人的神伤,更多的是对知己好友一再质疑自己真心的愤懑。
而且看这情形,她果真不愿理睬他了。——都怪他自己话太多!
长孙青璟收起被当成快刀上下甩动的银箸,心想可惜没能斫去食案的一角吓唬吓唬李世民,让他也看看自己的决心。
她弯曲食指,以骨节轻轻敲打小案,令李世民误以为又要来一段汪洋恣肆的铺陈表明心迹,或者,劝他不要哀毁过礼。
然而,长孙青璟什么也未明言,只是敲着单调的、令人昏昏欲睡的拍子。——是他自作多情了,她还在生气。
长久的静默之后,李世民终于确信自己并不像古书中那些有神力护体的大孝子那般拥有天赋异禀,能够不吃不喝不死。他终于放弃了无谓的挣扎,从鎏金碗中舀取一汤匙的肉羹塞进口中,权且为了母亲的遗愿勉强进食。
“观音婢,我吃东西了,快夸我听劝。”
“观音婢,我不再折磨自己了。多亏你开导我。”
“青璟,我母亲要是知道你这么照顾我,肯定心生欣慰。可惜你们未能多相处几年,否则她喜爱你定然大过喜爱我。”
“长孙娘子,有你与我同去洛阳,替我出谋划策,我定然仕途畅达,逢凶化吉。”
“还在生气?心眼儿真小。”李世民悻悻道。
长孙青璟突然回头,一脸迷惘:“你想责怪我吗?”
“不是,其实我更该责备自己。”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一想到家人因顾及我伤心而聚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便过意不去……”
“难关会过去的。”
“观音婢,你骗了我,你并没有偷听长辈们的议论……”李世民狡黠地望着眼前这只温柔聪敏的小狐狸。
长孙青璟不置可否地点头:“骗了你一点——事情说得越神秘惊悚,你才越听劝不是吗?骗了你,那又如何?”
“你自告奋勇向父亲请命,又开诚布公来劝我,是我家门之幸……我感激不尽。”李世民想起了母亲的方比,长孙青璟是一颗有趣的随侯珠,一块未经雕琢已夺人眼球的荆山玉。
“你以后可以直说的。”他将一部分炽烈的、不合时宜的情愫暂且深藏起来,留待日后再与她详说。
长孙青璟却并没有再理睬这个话题,她的脑海中盘算着眼下更重要的事情。
“对了,大哥大嫂让我问你,母亲下葬之日演哪一出戏?”
——照着不知何时而起的习俗,死者在进入幽冥世界之前将与亲人共享自己身前最爱的歌舞戏。
“拨头。”李世民不假思索地问道。
“好,拨头。改一下也不是不行。”
他们的心里,有一片恣肆蔓延的苜蓿地。
下一章戏中戏青璟改编版《拨头》要整出幺蛾子来了。
皇后年轻时也算是个惹事精[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9章 隐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