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硅基王座 > 第5章 几个世纪前的往事

第5章 几个世纪前的往事

“扎鲁耶教授,您若坚持这么做,别说您自己,您儿子的安危,也无法保证。”

扎鲁耶坐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双眼被烧得猩红,全身止不住地颤抖。

门口是联邦派来的信使。

作为量子科技领域的顶尖学者,却不能为自己所用。

按照联邦的德性,这种学者不是“意外身亡”,就是以“侵犯人权”的罪名停止研究

但是对于扎鲁耶,联邦舍不得。

当年,他刚刚递交完博士论文,各大名校便开始争人。

联邦的顶级理工学院,阿克琉斯堡理工学院最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愿意聘他为终身荣誉教授。

校方甚至扬言:“聘了他,相当于给学校聘了一支王牌军队。”

他自幼便离开故土,来到联邦求学。

这个深褐色皮肤的少年,跟一群白皮肤学生站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却总能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

他在各大权威学术专刊上发表无数的论文,但从来不标真名,不接受采访,不会在学校里出头。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寝室床下藏着一本《古兰经》和一部老旧的手机。

古兰经的扉页写着一句话:

真主的迹象藏在公式里,而祖国的明天,在你的笔尖。

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串电话号码。

那是他密友苏拉伯的电话,这部手机是他们联络的唯一方式。

也只有这部手机才能够逃脱追踪,两个少年的通话才不会被人记录。

这本《古兰经》是祖国的总统塞给他的

那一年,这两个男孩也不过13岁,站在总统府的废墟前,接过了这两本《古兰经》。

总统已经老了,那个为国家奉献了五十余年,曾经如钢铁般的人,此刻却连站都站不稳。

他身着一套皱巴巴的军装,胸前的那枚国徽,是他前不久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他颤颤巍巍地递过两本《古兰经》。

“我从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国家游击队,无非希望祖国明天更好。”

“然而,60多年了,我已经记不清,这片土地发生过几次大规模冲突,联邦和他的走狗们又派过几次雇佣兵。”

他又转过身,用颤抖的手臂指向远处,那是一面被炸烂的墙

“那里三个月前还挂着国父的雕塑,现在只有一片废墟……”

“又有多少孩子在废墟中,没能走出来。被赶进‘保留地’隔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那些士兵杀害。”

两个少年低下了头,不敢出声。他们见过保留地一一被铁丝网围成的荒地。

没有水没有电。

绝望和哭泣是这片土地仅有的东西。

他们或许是幸运的。

被祖国选中,被送出去念书,逃离这个人间地狱。

可又是不幸的,背井离乡,担负着祖国土地上几百万人口的希望。

一回头,便是无数双眼睛。

“扎鲁耶,苏拉伯”

两个少年听到自己的名字,条件反射地绷着了背。

“离开这里,去念书吧。国库早已空了,我们没有能力送第三个孩子出去了……”

他的声音柔和了很多,还带着几分恳求。

“好好去念书吧,去学技术,但记住,别相信他们说的科学无国界。”

“他们的孩子有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本。我们的孩子只能在防空洞中念书,时刻担心下一秒会被流弹打死……”

“所以你们要回来。”说着那位老人的声音哽咽了,早已没有了平日里的威严。

你们要回来啊……”

三个人立在原地,任凭声音被风吹散。

扎鲁耶去到了联邦首府学院念书。

每次偷偷抚摸着这本《古兰经》,扎鲁耶就会想起离开时的那一幕。

那些白人学生并不知道他的经历。

他们放学后的生活,像另一个世界的碎片,扎鲁耶只能远远看着。

背着限量款背包冲进地铁站,讨论着周末去滑雪的行程。

有人钻进家族企业的跑车,说要去市中心的画廊赶新展的开幕酒会。

他们的的父母,有的是议员,有的是跨国公司高管。

聊起“未来”时,眼睛里的光很亮,却从不用考虑“和平”这两个字——那是他们生来就有的东西。

白人同学邀请他去参加派对时,他总说“要赶实验报告”。

他总不能说,一件像样的派对衬衫的钱,足够买他国家孩子半个月的口粮。

他更不能说,他们笑着规划假期,可自己本应该在防空洞中。

有一次,他的同学杰尼拉着他看自己的家庭录像:十岁的杰尼在私人泳池里学潜水,母亲在遮阳伞下翻杂志,背景里是没有硝烟的蓝天。

扎鲁耶盯着屏幕,突然想起自己十岁那年,正蹲在断墙后,用弹壳给妹妹接雨水。

这两个世界,隔着的何止是海洋,是他必须用公式和图纸,才能慢慢填平的鸿沟。

他偶尔会给远在欧洲的苏拉伯打电话,两个人交情不浅,有共同的使命。

扎鲁耶从本科到博士,成绩单所有科目都是A 。

论文被《自然》杂志以整版篇幅刊登那天,院长在私下里拍着他的肩

“像你这种天才,我是第一个见。”

可没人见过他庆祝。

阿克琉斯堡理工学院的聘书,来得比博士学位证书还早。

烫金的“终身荣誉教授”字样旁,附带着一套带私人实验室的别墅钥匙。

院长亲自把聘书送到他手里:“去吧,那里能给你最好的平台。”

扎鲁耶翻开聘书的那一刹那,指尖在“终身”两个字上停了停。

他把聘书退了回去,之后便像人间蒸发般,隐姓埋名离开。

他没有留下多少信息,就连论文上的很多名字都是化名,也不用智能手机。

那些想要他的人无处搜寻,只能就此作罢,调侃着失去一个年轻的天才。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扎鲁耶离开的那天,正值他祖国第五次冲突爆发。

他带着电脑笔记本和各项数据,在苏拉伯的掩护下离开。

他知道自己此去生死未卜,苏拉伯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国内也没有条件支持,他并没有让苏拉伯同行。

回到国内,一转眼就是十年

这十年,他成家立业,有了儿子达卡。

他与苏拉伯的联系依旧密切。

扎鲁耶负责军事武器的制造应用,苏拉伯则负责拉投资,支持家园重建

他们看着冲突慢慢平息,看着战火慢慢消停。

回国后的第十年,扎鲁耶站在新落成研究所前,看着儿子达卡踮脚去摸门楣上的新月徽章。

那片徽章在地上投下一片光晕。

这是他耗费了无数心血,研究出的“量子防护场”,能形成半径10公里的保护区。

当年总统说的“孩子们的防空洞”,终于有了形状。

武器研发中心里,他设计的微型量子炸弹正进行最后调试。

不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精准的“沉默弹”。

去年在边境冲突中,也正是这东西让侵略者的坦克变成了废铁。

当扎鲁耶宣布,量子核威慑系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谈判桌上的氛围都已经变了。

卫星图像清显示,“冲突缓冲区”的土地上,悄然立起三座量子威慑塔——

它们能在0.1秒内锁定任何来袭的核设施,用粒子纠缠态形成绝对防御。

邻国的撤军协议签得异常爽快,边境谈判桌上,对方代表第一次主动为当年的“误炸”道歉;

国际援助的物资清单里,终于去掉了“过期药品”和“破旧帐篷”,换成了精密的科研仪器。

十年间,扎鲁耶总会在深夜收到苏拉伯的加密邮件。

有时是联邦首都金融街的谈判细节,有时是投资合同的照片。

“你在前线筑盾,我在后方输血”,苏拉伯在邮件里写,“当年你不让我回国是对的——祖国那时需要的不是两个半吊子,是一个能造盾、一个能找粮的人。”

总统已经很老了,只能躺在病床上。

老人已经说不出话,但眼神里满是欣慰与赞许。

他当年埋下的两颗种子,如今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能够撑起祖国的一片天。

虽然家园依旧千疮百孔,但一切欣欣向荣。

直到有一天,联邦找到了他

当联邦特工出现在研究所门口时,扎鲁耶手里的量子校准仪差点摔在地上。

他压根没有想到对方会找到他

对方胸前的徽章一一那枚鹰徽。

明明销毁了所有实验记录,连毕业论文的署名都用了化名。

回国后的研究成果也是被加密,自己从不在任何公开场合露脸。

自己到底是怎么被找到的?

“我们追踪到一组异常的量子波动频率。”特工晃了晃手里的平板,

“和您当年在联邦首府学院未完成的那篇论文不超过0.03赫兹。”

“您以为改了名字、换了国籍,就能藏起那些公式吗?”特工冷笑着。

“数学不会撒谎,粒子的轨迹更不会。”

“您最新的研究量子纠缠态的碰撞,我们很感兴趣。”

扎鲁耶深吸了一口气,他几乎已经能猜到对方会说什么了。

那项研究可以制造大规模杀伤力武器,威力甚至远超核弹。

“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们的意思。”

“不可能!”扎鲁耶拒绝得干脆利落得。

那两名特工走了,走之前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第二天,他的妻子便因车祸意外身亡。

消息传来时,扎鲁耶正蹲在达卡的床边,替儿子掖好被角。

达卡小手死死抓着那本《古兰经》。

当他赶到事故现场时,才发现事故现场被打扫得一点痕迹也没有

达卡的小书包被“好心”的路人捡到,放在路边的警车里。

扎鲁耶拉开拉链,看见儿子的蜡笔散落着。

其中一支红色的,被人在书包内侧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鹰徽——和那些人徽章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所有细节都卡在“合理”的边缘。

他们想动的人,从来藏不住;他们想拿捏的软肋,随时能碾碎。

这哪里是事故现场,分明是联邦递来的投名状。

用最温柔的杀戮,写着最嚣张的警告:别挣扎,我们连你的痛处,都能布置得这么“完美”。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伏藏师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无趣的白月光

重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