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于自己总算在而立前有了第一位皇子,皇子满月时,皇帝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神之祠。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
在庆祝的宴会上,皇子的母亲才有了同自己兄弟相见的机会,事实上,哪怕是亲兄弟也是外男,和宫妃见面并不容易。
见到卫子夫后,卫青说:“主父偃不日就会上书奏请陛下立姐姐为皇后。”
“如此快吗。”卫子夫抱着孩子,对这个消息没有太吃惊,可是动作如此迅速也是她没预料到的。
她感到一丝雀跃,却也没忽视了兄弟的担忧,“你在顾虑什么呢。”
卫青想了想,把要说的话话隐去了些,只说:“只是担心人言可畏。”
“这种议论哪有一刻停息呢,宫里的妃嫔都不会拒绝成为皇后,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运气。”
卫子夫深深看了一眼怀中的孩子,“他是我的好孩子,若是早一点来我怕护不住他,若是晚一点来怕也不会荣耀我。”
说到这儿,她抬头看着卫青继续道:“同样的,男子都想建功立业,裂土封侯,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本事。”
一直沉默的卫青开了口,“这也不过是上天眷顾。”
卫子夫摇头,“你总这样说。”
卫青不欲多言,绕着孩子岔开了话题,“他在看什么,总是喜欢盯着一个方向看吗?”
听弟弟这么说,卫子夫才意识到,她觉得这么大的小孩是看不见什么的,可是这孩子确实像在盯着什么。
她顺着视线一看,什么都没有,问卫青,“你家中我侄儿也这样吗。”
“……不知道。”
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一转眼刘据就长到了能满地跑的年纪,这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比如说皇帝有了新宠,进而刘据也有了个新生的兄弟。
比如太后薨逝,平阳公主的丈夫也去世了。
再比如,刘据七岁了,今上封太子也是七岁的年纪,皇长子是不是也应该踩着皇帝的脚印成长呢?
新皇子的诞生似乎对立太子的事产生了影响,但也没什么影响,结果依然是意料之中的。
“太子殿下。”卫青向刘据低首行礼。
刘据很疑惑,“为什么要这样呢,以前不也没有这么多事吗?”
“现在不一样了,你成了大汉的储君,除了皇帝和皇后,所有人都应该尊敬你。”
“那我不是舅舅的外甥了吗。”
“先君臣后舅甥。”
“那我依然是父皇母后的儿子吗?”
“也应该先是太子。”
“好吧。”
这只是一次偶遇,谈话并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太子还要听学,大将军也是有其他事情才来到皇后这里。
不知郎有没有情,总之是公主是有意的,平阳公主不经意的向皇后暗示了她的心思,不久后,皇帝的旨意就下来了。
他们不日就将成婚,虽然仍有人在心里嘀咕公主怎么能嫁给做过自己骑奴的卫青,但也只敢在心里自说自话,到婚礼时,不定还要笑容满面的奉上一份大礼。
卫青进去时平阳公主也在,按理说新人成婚前本不应该见面,可公主坚持说都不是盲婚哑嫁第一次成亲了,没那么多忌讳。
她有些事情要问问,所以拜托皇后做中间人找个闲时把人支了过来。
可是在椒房殿,终究是没说什么就要走了,将行前,卫青主动搭了话,“臣送公主吧。”
平阳公主略微一沉吟,“合适吗?”
“也没什么不合适的。”
“那行吧。”
车上的公主看着前面骑马的卫青倒是有了些时光重叠的感觉。但是今非昔比了,她感觉这样不好,于是要求转到人烟稀少的路上。
卫青听了她的话,换了条路,这上行人不多,公主纠结着开口,“这婚事你真情愿。”
“没有不情愿。”
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说是心甘情愿但又不觉多热情,公主无语地开口,“你是把应付同僚那一套用到我身上?”
“没有。”卫青提出送人就是为了和公主打好关系的,只是看情况是适得其反。
“你打仗时也是这样不咸不淡的?”
卫青不解,“不然呢。”
“不应该热血沸腾才对。”
“如果说是奔袭交战时活动的太多确实会,可若说是杀敌,其实杀人并没有乐趣可言,也没有一个征夫愿意总待在战场上。”
平阳公主此刻感觉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了,只是以军功立身的将军这么说话还是让她窝心,“你下次同外人还是不要乱说话了。”
“臣敬公主,而且公主也不算外人吧。”
好,还是挺会说话的,公主收回了之前的评价。
婚礼如约而至,很盛大,到场的人很多,说是满长安的达官显贵倾巢出动也不为过,公主和卫青的子侄们也尽数到场。
有个大忙人来去匆匆,有婚约的诗情画意,爱玩的去凑热闹,小孩子,小孩子看了眼热闹就被带走了。
“我什么时候能成亲呢?”刘据托着个小脸喃喃道,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你应该娶过妻吧,好玩吗。”
亏得是周围没有人,不然一定害怕这太子好端端的为什么和空气说话。
不过也差不多,毕竟他是对着一个魂魄说话,别人又看不见,可不就是空气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