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归途 > 第22章 时光音乐会

第22章 时光音乐会

《时光音乐会》的录制现场位于北京郊区一个改造过的旧厂房里。工业风的钢筋骨架与现代声学设计奇妙地融合,既保留了历史的痕迹,又满足了专业的录制需求。

陈默站在后台,透过幕布的缝隙观察舞台。灯光已经调试完毕,观众席上坐着经过严格筛选的二百名乐迷,他们中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紧张吗?”周屿走到他身边,声音里带着些许忐忑。

陈默摇头:“只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分享。”

李建民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崭新的中山装,头发也精心梳理过。他不停地调整着领口,显然对即将到来的录制感到不安。

“建民老师,放轻松,”陈默拍拍老人的肩膀,“就像我们在校园讲座时一样。”

李建民深吸一口气:“我就是怕说错话,给咱们团队丢脸。”

“您要说的话,都是最真实的感受,怎么会丢脸?”周屿笑着安慰。

节目导演走过来做最后的确认:“各位老师,我们五分钟后开始。开场是三位共同表演《三声部》,然后是单独访谈和即兴合作环节。记住,我们追求的是真实反应,不要刻意背稿。”

舞台灯光暗下又亮起,主持人走向台前。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请出了今晚的主角。

当陈默、李建民、周屿三人走上舞台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令陈默意外的是,掌声中不仅有年轻人的欢呼,还有年长观众真诚的喝彩。

表演环节进行得很顺利。《三声部》的旋律在专业音响的加持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感染力。演唱结束时,陈默注意到台下几位观众正在悄悄擦拭眼角。

访谈环节,主持人首先将话筒递给了李建民。

“李老师,听说您最近开始学习现代音乐软件?”主持人问道。

李建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啊,跟着小周学的。刚开始觉得特别难,那些按钮啊界面啊,看得我眼花。但慢慢就发现,工具再新,表达的还是那些老感情。”

“那您觉得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价值?”

李建民思考片刻,语气变得坚定:“音乐就像一条河,从古流到今。你不能说上游的水比下游的好,或者反过来。它们是一体的。我们老的东西,是这条河的源头,没有源头,哪来的江河?”

观众席上响起赞同的掌声。主持人转向周屿:“小周,作为新生代偶像,你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周屿认真地回答:“我以前总觉得要做很新很潮的音乐才能被认可。是建民老师让我明白,真正的‘新’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创新。”

“那陈默对你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周屿看向陈默,眼中充满敬意:“前辈是我的榜样。他让我看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如何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获得国际认可后依然保持初心。”

最后,话筒递到了陈默手中。

“陈默,你曾经在柏林电影节的获奖感言中说‘不要忘记从哪里来’。这句话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陈默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诱惑。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这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为了更稳健地走向未来。”

他看向李建民和周屿:“就像建民老师和小周,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对音乐的真诚和热爱是相通的。这种跨越代际的对话和理解,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

访谈结束后是即兴合作环节。节目组请来了三位特别的嘉宾——一位年轻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一位中年京剧演员,还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歌手。

“现在,请你们分成两组,在一小时内准备一段即兴表演,融合不同音乐元素。”主持人宣布规则。

经过简短讨论,陈默决定与京剧演员合作,周屿选择与电子音乐制作人搭档,而李建民则对原生态歌手表现出浓厚兴趣。

分组确定后,三组人分别进入各自的排练室。陈默与京剧演员梅老师的合作出人意料地顺利。梅老师演示了一段《霸王别姬》的经典唱腔,陈默随即在钢琴上找出对应的音阶,尝试用现代和声为其伴奏。

“有意思,”梅老师眼睛一亮,“我从未想过京剧可以这样演绎。”

在另一间排练室,周屿和电子音乐制作人小凯正在激烈讨论。

“我们可以把你的民谣和我的电子乐混合,制造反差感。”小凯提议。

周屿摇头:“不仅仅是混合,应该是融合。就像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产生全新的颜色。”

而李建民和原生态歌手阿朵的合作最为有趣。阿朵来自云南山区,普通话并不流利,但她一开口唱歌,那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就征服了所有人。

“您的歌声里有山风的味道,”李建民感动地说,“让我想起年轻时下乡采风的日子。”

阿朵羞涩地笑了:“我们族人说,歌是从山里长出来的。”

一小时的创作时间转瞬即逝。三组人重新回到舞台,展示他们的即兴作品。

陈默和梅老师的《新霸王别姬》将京剧唱腔与现代编曲结合,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赋予了新的情感表达。

周屿和小凯的《融》巧妙地将民谣的质朴与电子乐的迷幻融为一体,创造出独特的听感。

而李建民和阿朵的《山语》最为令人惊艳。老人的二胡与少女的山歌对话,仿佛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诉说着人类共通的情感。

表演结束后,现场观众投票选出了最受欢迎的作品——令人意外的是,李建民和阿朵的《山语》以微弱优势胜出。

“我没想到大家会喜欢我们的表演,”李建民捧着小小的奖杯,眼中闪着泪光,“我只是跟着感觉走,听着阿朵的歌声,我的二胡就自然而然地跟了上去。”

阿朵用生硬的普通话补充:“李老师懂我的歌。音乐,不需要太多话。”

节目录制持续到深夜。结束后,三人疲惫但兴奋地回到休息室。

“今天让我想起了很多年轻时的事,”李建民感慨道,“那时候我们去各地采风,记录各种民间音乐。现在想想,那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周屿点头:“我也学到了很多。以前总觉得创新就是要完全打破传统,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创新是对话和融合。”

陈默看着他们,心中充满欣慰。这档节目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第二天,《时光音乐会》第一期播出后,反响远超预期。不仅收视率创下同类节目新高,网络讨论度也持续攀升。

最让人惊喜的是,节目中李建民和阿朵即兴合作的《山语》在音乐平台上的播放量迅速上升,很多年轻人留言说被这种纯粹的音乐打动。

“我奶奶是云南人,听到阿朵的歌声我哭了”

“从未想过二胡和山歌能这样和谐”

“李建民老师让我想起了我爷爷”

与此同时,陈默在节目中关于“不忘初心”的访谈被多家媒体转载,成为热议话题。

更实际的影响是,节目播出后,有多家音乐机构联系节目组,希望组织类似的跨代音乐对话活动。一所音乐学院甚至正式邀请李建民担任客座教授,教授民间音乐课程。

“我真能当教授?”李建民接到消息时不敢相信,“我连大学都没上过。”

陈默鼓励他:“您有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三十八年的实践和感悟。这是最珍贵的。”

周屿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邀约——一家国际电子音乐节邀请他参与演出,条件是他必须展示融合中国传统元素的原创作品。

“看来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周屿兴奋地说,“不是迎合市场,而是引领审美。”

随着节目的持续录制,三个人的默契与日俱增。在接下来的几期里,他们邀请了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人——有古典音乐家,有摇滚歌手,有民间艺人,甚至有音乐治疗师。

每一期节目都是一次探索,一次对不同音乐可能性的挖掘。而在这个过程中,陈默感到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一天录制结束后,陈默独自留在空荡荡的演播厅。舞台上的灯光已经熄灭,只有安全出口的绿色标志在黑暗中发出微弱的光。

他走上舞台,坐在钢琴前。手指在琴键上轻轻滑过,却没有按下任何一个音符。

在这个安静的片刻,他回想自己回国后的这段旅程——从最初的个人专辑制作,到与李建民、周屿的意外相遇,再到《三声部》的创作,然后是柏林获奖,现在又是这档节目...

每一步都出乎意料,却又仿佛命中注定。

他轻轻按下琴键,即兴弹奏起来。旋律在空荡的演播厅里回荡,没有复杂的技巧,没有刻意的设计,只是情感的自然的流淌。

弹完后,他在黑暗中静静坐了一会儿,然后拿出手机,给母亲发了条消息:

“妈,这周末我回家。想喝您煲的汤了。”

回酒店的路上,他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北京夜景。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有太多声音等待被听见,太多故事等待被讲述。

而他,很荣幸能成为这些声音和故事的传递者。

那晚,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第二十一天。在时光的长河里,音乐是渡船,载着记忆与梦想,从此岸到彼岸。”

他知道,这趟旅程才刚刚开始。而最好的音乐,永远是下一首等待被创作出来的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