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宝鉴[红楼梦] > 第20章 第 20 章

第20章 第 20 章

黛玉问:“书中黛玉属龙,跟端午节有无关联?”

芙蓉子道:“这其中的确有关联,端午节的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中最“中正”之位,《易经·乾卦》第五爻中,将其称为“飞龙在天”之象,所以端午节会赛龙舟。这也是黛玉属龙的原因之一”

黛玉与芙蓉子相处这几日,尘世的记忆又恢复了不少,此时她仍不解道:

“我常闻比干和屈原都谏臣,我记得在《楚辞补注·离骚后序》中,宋人洪兴祖也将屈原比作比干。

他说:“忠臣之用心,自尽其爱君之诚耳。死生毁誉,所不顾也。

故比干以谏见戮,屈原以放自沉。

比干,纣诸父也。屈原,楚同姓也。为人臣者,三谏不从则去之。同姓无可去之义,有死而已。”

但是在书中多劝宝玉仕途经济的是宝钗、袭人和湘云等人,宝玉正因为黛玉从不说这样的话,才与黛玉亲近,妹妹又为何把黛玉比做谏臣呢?”

芙蓉子道:“这还要从书中钗黛的判词说起,书中二人的判词是合在一起写的: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脂批在“可叹停机德”后写“此句薛”

在“堪怜咏絮才”后写“此句林”。

又在第二行“玉带林中挂”后写“此句林”。

所以判词的排列顺序就有些奇怪。

第一行薛林,第二行反成了林薛。意思就是可以颠倒的。

书中表面看起来劝导宝玉的是薛宝钗,其实真正劝谏宝玉,用心给予宝玉正面引导的是黛玉。

但是黛玉是挖了心的比干,被驱逐的屈原,作为孤女在贾府,她没有话语权,所以很多时候她是有心无力。

所谓南橘北枳,古人谓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会变成枳

屈原在《橘颂》中赞美橘树: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东汉的文学家王逸在注解《橘颂》时,认为橘受天命,生于江南,如果过了淮河,结的果实就是酸酸苦苦的枳。

所以黛玉常感心中酸苦。

所以我们先说判词中“堪怜咏絮才”这句到底在说谁?

“咏絮才”典出《世说新语》《咏雪》,讲的是谢道韫咏雪的故事。

谢道韫是东晋女诗人,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可以看到谢道韫是武将之女,嫁的也是将军,不过是文官谢安的侄女。其实谢道韫的出身更类似薛宝钗。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可以看到谢道韫吟雪的诗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而在书中第七十回,黛玉的柳絮词,写柳絮是“凭尔去,忍淹留”。说柳絮落入流水,被淹没,随流水而去,这也预示着黛玉投水而亡的结局。

众人对黛玉柳絮词的评价:“太作悲了,好是固然好的。”

而宝钗的柳絮词写的是:“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宝钗说柳絮何曾随水而逝,未必堕入尘土,正好是在否定黛玉,我何必要死,我要飞,和黛玉正相反。

宝钗的柳絮词最后两句彻底扬起:“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以看到宝钗的最后两句词句,和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意同,反而黛玉与之相反。

众人对宝钗柳絮词的评价是: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

宝钗柳絮词夺得了魁首,黛玉毕竟屈居第二。

而且谢道韫的柳絮词是咏雪,正合“丰年好大雪”的薛宝钗。

脂批在书中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前,有一段总批:

“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什么叫幻笔,钗黛的判词就是幻笔。钗黛两句交叉着位置写,说明判词可互换。

本来按次序,黛玉是女一,判词肯定是第一句黛钗,第二句也是黛钗,也就是说应该是:

“可叹停机德(黛玉),堪怜咏絮才(宝钗)

玉带林中挂(黛玉),金簪雪里埋(宝钗)

但是作者黛钗两句的排序却偏偏注释是颠倒的,变成钗黛,黛钗。

其实按照作者钗黛合一总批里写的意思:“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作者写的钗黛合一绝不是普遍意义是认为的二人可做一人看,因为作品中无论做人还是做事,二者都是对立的,这点从她二人做的柳絮词也可见一二。

脂批所谓的“人却一身”特指钗黛判词,谢道韫可以是宝钗,也可以是黛玉。

因为作者在写判词时采用了幻笔,谢道韫的出嫁前可做黛玉看,出嫁后做宝钗看。所以他说的“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应该是符合谢道韫出嫁后的情形。

关于谢道韫有个林下之风的典故,这个典故显然符合林黛玉。

在当时,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女子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相差无几。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

“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

谢道韫出生在“竹林七贤”之遗风尚在的东晋,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华横溢,因此行事潇洒不羁,颇类男子。

“林下”指魏晋交接时期的“竹林七贤”,无论竹还是林,都和林黛玉关联。

成语“林下之风”用来形容有才干,有才华,有诗韵,有风度,巾帼不让须眉然的女中名士。

谢道韫,自幼好学,饱读诗书,聪慧有辩才,虽身为女孩,却具有寻常女子所没有的情致与眼光。

据《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中记载,一次,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在家中举行清谈,因为技不如人理屈词穷落败了。

谢道韫得知心痒难扰,于是找丫鬟递了纸条给王献之,说自己可以为他解围。

碍于男女之防,王献之让人在厅堂布置绫幔,谢道韫就接着王献之的话题在帷幕后面继续辩论下去,她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绪令让在场宾客一一败下阵来。

可见元春省亲时黛玉之风。

元春省亲那夜,林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因未得展其抱负,心中不快,见宝玉尚未作完,故而代他写了一首诗,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给他。果然这一首比宝玉的三首高过十倍。

谢道韫常管教弟弟谢玄。

谢玄少时身体不好,学无长进,且有纨绔子弟的习气,时常佩戴香囊招摇过市,这令谢道韫很是鄙夷。一次,她讽刺弟弟:“是整天被琐细的事务缠身分了心呢?还是天分有限呢?”

弟弟羞愤不已,从此奋发努力,终成一代名将。

可见谢道韫亦有劝谏之能。

谢道韫到了待嫁的年纪,谢家千挑万选为她选了门当户对的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没想到王凝之是个平庸之才,痴迷道教,

初嫁王凝之的时候,谢道韫非常不满意这个郎君,甚至因此负气回了娘家。

在提到自己的夫君时,谢道韫说道:谢家一族中,叔父辈有谢安、谢据,兄弟中有谢韶、谢朗、谢玄、谢川,个个都很出色,天壤之间,乃有王郎!

意思谢家之人各个优秀,谁想天地间居然有王凝之这样的人。

王凝之在会稽城任职时,时逢义军来犯。兵临城下他只知设坛求神,听天由命

谢道韫只好亲自招集府上的数百家丁、丫环预备刀枪,每天勤加练习,以备强敌来袭。

会稽城破之后,王凝之连带着三子尽皆被杀害,谢道韫强忍悲痛,带领家仆、儿媳提刀便冲上街去。

却因为寡不敌众被俘,见起义军首领孙恩连她刚三岁大的外孙儿都不放过,谢道韫厉声喝问:“世间功过一切皆是大人的错,与小儿何干?”

而孙恩早听闻谢道韫的咏絮才名,如今又见谢道韫无所畏惧更是佩服不已,感慨了一句,不愧是谢家女之后,就赦免了其族人,放了谢道韫一条生路。

谢道韫从此孤单一人隐居在会稽山上。

可以看出谢道韫一人可做两人看,婚前林妹妹,林妹妹逝去后,婚后影射宝钗事。

鬼本《红楼梦》大概就因为判词中这个“堪怜吟絮才”杜撰出一个林黛玉带领中家丁护卫贾府的事情,其实作者脂批写的很清楚“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护卫家园的谢道韫是她不满意的丈夫王凝之的妻子,而林妹妹未嫁人就已经逝去了。可知未来护卫贾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一定是宝钗。

谢道韫写的著名诗篇《泰山吟》:“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颇有宝钗山中高士的气象。

既然谢道韫一人可影射钗黛二人,那么可叹停机德,也可隐喻二人。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的德行可不只是停机劝学一事,其一、乐羊子在路上拾到金子,回来交给妻子,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乐羊子惭愧,把金子扔了,出外求学。

其二、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乐羊子妻停机断布劝学。羊子于是接着去求学,七年未归。羊子妻在家供养婆婆,还给外出的羊子寄钱。

其三、有一次邻居家的鸡进入她家园子里,婆婆偷了杀了吃,羊子妻不吃鸡,对着鸡哭,婆婆问她原因,她说:“因生活贫穷,还吃他人的鸡自伤。”婆婆于是把鸡丢弃。

其四、后来有盗贼想侵犯羊子妻,先劫持了她的婆婆。羊子妻听到动静,拿着刀出来,强盗说:“放下刀从我即可得保全,不从我,就杀你婆婆。”

羊子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强盗也没杀她婆婆。

太守听说了这件事,当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以上从黛玉五美吟可见其志。

虞姬:“黥彭甘受他年醢,

饮剑何如楚帐中”

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

何曾石尉重娇娆”

黛玉最后也自尽以全贞义。

所以可叹停机德,可不止是劝宝玉学他所厌恶的仕途经济这么简单就算贤德了。要说劝谏,仔细看书会发现,真正一直苦心劝谏宝玉,为他考虑的是黛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