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冬至日,冬至祭天礼结,循惯例由天子于宫中设下大宴,宴请赏赐以慰群臣。
日近晡时,大明宫内,麟德殿朱红大门敞开。
礼乐奏毕,太平身着一袭绛紫色凤绣暗纹袍杉,在内侍的引导下,第一个踏过汉白玉台阶步入大殿,其余华冠丽服的王公大臣紧随其后向殿内移动。
麟德殿前殿宫灯高悬,炭火早早生起,群臣踏入殿内便觉暖意袭人。李旦端坐大殿正座,等待群臣跪拜朝贺。太平随着内侍唱和向天子行跪拜礼,俯首的间隙,她注意到李旦褪下祭祀用的繁琐冕服,换上了一身着轻便赤黄圆领袍衫,神色比起在刚结束不久的、重登大宝后的第一个冬至祭祀上,轻松了不少。
等群臣各自起身入席,内侍便掐着细尖的嗓子宣布宴会开始。
因着是大节,宫廷御厨使出了看家本领,金乳酥、金银夹花平、羊皮花丝,光明炙虾等山珍佳肴流水般由宫娥传上众人的桌案。
行酒礼过,宫廷乐师奏起新近流行的乐曲,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兴许是玉盘珍馐暖人腹,琼浆玉液惹人醉,宴席气氛蒸腾,上到天子下至群臣,酒正酣,兴正浓,人人脸都泛着潮红。
太平端着长公主的威仪,噙着笑容熟练地应付着相熟官员和宗亲的攀谈,显得甚为端庄持重。宴席亦是酒局,她今日少饮,自行酒礼后便未主动饮酒,有人敬酒,她轻抿一口回敬表意,也无人敢劝长公主的酒。
如此这般,长公主倒还有闲暇细品眼前这道生平炙,她颇中意这道宫廷菜,拾箸悠然夹了一注,缓缓送入口中,鹿舌炙烤得香酥可口,裹着爽口的酱料,羊肉去了腥膻软嫩香滑,两种肉质相混杂别有风味。
可惜擅掌这道菜火候的厨子被收进了宫中,酱料秘方也跟着进宫了。
太平略带遗憾地品着珍羞,不动声色扫过坐在不远处的平王李隆基。
自李旦登基,临淄王因匡扶之功获封平王,并领牧州,加封骠骑大将军,正是风头无二之时。李三郎喜乐舞擅谱曲,方才宴会上进献一出舞曲,曲调优美,舞姬身形妙曼,舞姿婆娑,博得龙心大悦,旋即赐下金玉腰带。刚出了风头得了赏,他正意气风发地享受大臣们的吹捧和敬酒,坐在旁侧自酌的嫡长子李宪反被衬托得清闲许多。
很快挪开目光,下意识看向坐在更远处的上官婉儿,正巧那一抹深绯也在寻她,很快便撞上婉儿关切的目光。两人眼神交缠了一瞬,只见婉儿缓缓颔首,端起酒盏向太平遥遥一敬。
太平了然一笑,伸手满上酒盏,抬杯受敬,仰头喝尽了盏中酒。
酒阑舞罢,最后一道生进二十四气馄饨端上,宴饮临近尾声,剩下的便是冬至赐赏。按照往年的惯例,皇帝会给臣子们下赐些吃穿用度之物,裘衣腰带靴袜,熏肉糕点佳酿无所不包,心血来潮也会拔擢几人以显恩宠。
居御座之上的李旦清了清嗓子,嘈杂的交谈声便倏地回复平静,李旦很满意这个效果,染上酒气的笑意显得更加轻松,他举起琉璃酒盏开口道:“冬至大节,能与诸位爱卿同享美食,共饮佳酿,同观歌舞,朕心甚悦。诸公是大唐柱石,为社稷、为百姓披肝沥胆、任劳任怨,朕今日设宴,以此聊慰诸公之辛劳。”
言罢,他饮完杯中酒,将视线投向下座的太平,关切道 :“皇妹,驸马今日缺席,身体是否还未康健?”
面对李旦的询问,太平从坐席起身,拱手一拜回道:“回陛下,驸马是武将,自幼习武技,留下了不少暗伤,这回乃是旧疾复发,虽无大碍,但从医嘱得静养一些时日。”
“皇妹无需多礼,今日虽是宫宴,也是家宴,咱们坐着说话。”李旦示意太平落座,面有伤感之意,“今日群臣尽欢,驸马却为病痛折磨,朕心甚不安。”
“谢陛下恩赏。”太平并未推辞,顺势坐回软塌,仍是拱手再拜道,“驸马得陛下如此惦念,定不负皇恩,早日康复回朝为陛下效力。”
“驸马未能受宴是憾事,但是赏赐却是不能少。”
李旦点头以示理解,突然间面有恍然之色,似是记起什么要事,他朗笑道:“传朕的旨意,乐寿郡王数十载兢兢业业,守洛阳,护长安,恪尽职守,夙兴夜寐,以至斯疾,今日册封为定王,增食邑两百户。以此为冬至礼,盼定王早日康复,还朝奉上。”
话音刚落,杯觥交杂之声戛然而止,大殿骤然陷入无声寂静,宴席上停杯止箸,无人敢发出其他声音。
太平默然感喟,心道是终是不可避。
她跨步缓行至御座正下方,撩起衣袍下摆,笔直地跪拜下去,伏地回道:“陛下至情至性,连枝重情深,驸马蒙圣心垂怜,定当铭记于心,感恩于怀。然请陛下容臣妹替驸马婉拒隆恩。”
伏地跪拜间,太平飞速盘算着该如何应对这刁钻的“赏赐”。
她直起腰身,朝李旦露出急切的神色:“于私,封册王公,必须遵循先例,取宗室文德武功兼备之人,凭驸马之姻封王,古未有之。臣妹为陛下之胞妹,自幼得陛下庇佑偏宠,此番封赏私亲越礼,臣妹恐物议陛下,非议皇家滥以天秩加于私爱,使得陛下仁孝公正之盛名蒙羞。”
她稍作停顿,再度开口,给话语中添了一份恳求之意:“再者,驸马是外戚,虽有忠心可取,但器实中庸,任重力微,驸马德不配位,履之必危。自古妻贤者当为夫避祸,臣妹为驸马妻,理应替夫君拒之。”
说罢,太平再次顿首而拜,神情恳切笃定,提声说道:“于公,臣妹是陛下之臣,是大唐的镇国公主,自当以社稷为重。李唐的江山,以藩作屏,封必李氏,岂有外戚尚主,异姓封王之理?”
“臣妹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太平未听到李旦的回应,干脆伏首不起。
大殿上除了她陈词的余音回荡,只剩宫烛烧至烛心的噼啪作响之声。
半晌,传来李旦如常温和的笑声:“是朕多饮了些酒,未曾多思,劳皇妹费心,封王之事便依皇妹所言就此作罢。”他停顿了一下,又关切道:“天寒地凉,皇妹快起身,莫要冻着了。”
太平忙不迭地谢恩,挺直腰杆却并未站起来,她拱手向李旦一拜,脆声道:“臣妹想向皇兄请另一份恩赏做冬至礼。”
李旦一愣,这个妹妹,已经很少有求赏赐的时候,他旋即饶有兴致地看着太平:“哦?皇妹想求何赏赐?”
太平仰头,视线越过宽大的龙案,坦荡地与斜斜倚在龙榻上的李旦对视:“臣妹想替一位小皇孙求封郡王。”
李旦暗自计算,并未想起有未赐封的孙儿,他一时捉摸不透妹妹话中用意,迟疑地开口:“皇妹所言是哪位皇孙?”
“想来皇兄政务繁忙,不记得日子了。”太平扬起慈爱柔和的笑容,“平王的孩儿再过两天便足月,臣妹想给侄孙求一个郡王之位,权当借花献佛,算作臣妹给小侄孙的满月礼。”
“虽然皇兄日理万机,也得抽空关心孙儿们呀,”太平笑道,“臣妹猜皇兄近来政务繁忙,估计要忘记日子,就替皇兄记下了。”
太平扬起慈爱柔和的笑容:“平王的孩儿再过两天便足月,臣妹想给侄孙求一个郡王之位,权当借花献佛,算作臣妹给小侄孙的满月礼。”
此话一出,安静许久的大殿再度有了窸窣的窃语之声。
中宗驾崩,举国皆哀。然国丧三年太长,于民不便,当今圣人特恩敕天下:凡有爵之家,两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
庶民不得婚嫁,宗亲更加不能。筵宴音乐各家关上大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宗室有子可是得及时去宗正寺报备,记入玉牒的。
新帝登基不足两年,现今国殇期未过,朝中局势混沌不明,圣人虽说脾气好,不见得会重罚违敕者,但是皇室宗亲大都刻意不纳新妾,减少花柳之事,慎行周公之礼,免得闹出人命授人以柄,被当出头鸟。
此刻皇室宗亲都坐在同一块区域,闻此言都齐刷刷地看向出头鸟。
宗室们可记得清楚,圣人登基初,平王能走会跑的两个儿子就封了郡王,哪来刚满月的儿子?
李旦闻言脸色大变,绷直腰杆离了靠背,迅速偏头转而质问李隆基,喝道:“三郎,你家的孩儿快满月了?”
李隆基本在看一折“长公主替夫拒王位”好戏,不曾想下一折突然转到自己,被这声厉喝惊得脸色刷白,连忙跪倒在地,头狠嗑在大理石地砖上,牙关咬紧恨声道:“是,儿的第三子,过几日便是满月。”
哪能不明白此子此时降生的弊端,他亲手给怀孕的杨孺人下了两次打胎药,都没能拿掉这个命硬的儿子,只得抱着侥幸留下来。
而且,他向来自视甚高,既然做了,就自诩做得万无一失。负责照料的婢女代代皆是家奴,开药的大夫和助产的稳婆均是民间寻得,事后杀人灭口,处理得干干净净,也没有向宗正寺申报。放在长公主府的眼线未曾来报长公主有知晓此事的迹象,连素来与长公主和上官婉儿交好的张说亦未闻有此风声。
然而,当他以为风头已过,这瞒了几个月的事突然**裸被迫摊开在众人眼前,若否认便是再度欺君,罪加一等。
李旦脸色扭曲得颇有些古怪,心中极气,却不能在此刻表现出不知道自己又有新孙子,硬撑着体面故作轻松姿态,赞赏道:“还是皇妹好记性,既然小皇孙足月便近冬至吉日,朕便封他个忠顺郡王,愿此子将来长成忠君爱国、和顺知礼的好儿郎。”
众人听在耳中,只觉得“知礼”两个字被皇帝念得格外用力。
太平笑得满意:“封号好寓意,臣妹在这替小三郎谢过陛下,也多谢皇兄赐封替臣妹省了一大笔贺礼。”
她又向李旦俯首拜谢了一次恩,拍了拍裙裾站起来,向李隆基拱手贺道:“恭喜平王双喜临门!”
李旦见太平行为举止都似一个无可挑刺的慈爱长辈,头疼疼了起来,更加不耐烦地用中指在龙案叩了三声,催促着李隆基谢恩。
“三郎还不站起来谢谢你姑母!”
李隆从地上爬起来,朝太平躬身行礼,感谢的话像是虎口拔牙一般艰难吐出:“侄儿多谢姑母对侄儿的惦念,侄儿代小三郎谢过姑祖母爱怜。”
太平端着温婉贤淑的浅笑,十足一个慈祥的长者:“三郎客气了。吾看着你长大,自幼亲厚,自是与别个不同。况且,三郎替我们李家开枝散叶,陛下子孙枝繁叶茂,李唐子嗣绵延,是社稷之福。”
太平轻点下颌,伺候在身侧的宫婢立马恭谨地递上酒盏,随即垂首退回原地。
“吾敬平王一杯,愿忠顺小郡王他其长成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好儿郎,望平王未来螽斯叶吉,瓜瓞绵绵。”
太平举起酒盏,一片怜幼爱惜的关切之色溢于言表。
见长公主带头祝酒,一位大臣率先举杯遥敬向李隆基:“臣恭贺平王喜得麟儿,弄璋志喜!”
其余大臣大臣们见状突然回魂,争着轮番举杯向李旦和李隆基敬酒祝贺。
原本还静默着观察风向的宗亲们见状也连忙跟上,一同将不足月新晋的小郡王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把李隆基夸得仿佛挽救李唐几代单传香火的有功之臣,似是全然忘了今上已有五子六孙。
麟德殿很快被华丽的赞美淹没,太平在一片中推杯换中含笑随大流附和,甚至能分出一点心思饶有兴致地观察起指尖下的琉璃杯盏。
西域进贡的琉璃盏成色上佳,果真是民间互市比不上的。
她转了转琉璃盏中晶莹透亮的酒液,一饮而尽,静待下一折戏开演。
注释:
1.晡时:下午15时至17时之间。
2.物议:众人议论,多指非议。
3.五子六孙:经过统计,李旦这时候有5个儿子6个孙子。
4.唐肃宗李亨出生于景云二年,传说李隆基为了不被太平公主以太子沉迷女色借题发挥,准备打掉这个儿子,结果熬了两次药都被打翻在地。
题外话:
有件事得声明一下。
本文是从唐隆政变这个点开始魔改历史,婉平的过往会根据正文事件适时插入番外。在这之前的发生的事,除非我的脑洞圆不下去,不然都会尽力贴着着历史轨迹写,该略写的人连正脸都不会有,这样也介意的朋友,本文可能不太适合你。
不过可以剧透一个不算剧透的剧透,
太平一定是女帝,婉儿一定会光明正大站在朝堂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冬至(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