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台的金属边缘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沈昭的左手悬停在pH计上方,指尖微微颤动。显示屏上的数字定格在6.8,与五分钟前的读数完全一致。
“第十七次了,沈主任。”助手小林轻声提醒,声音里藏着担忧,“结果都一样。”
沈昭没有回应。她摘下手套,露出修长苍白的手指,重新换上一副无菌手套。这个动作她今天已经重复了十七次。解剖室里弥漫着淡淡的防腐剂气味,混合着某种说不清的化学物质的味道——像是实验室里被打翻的缓冲液。
“死者胃内容物pH值6.8。”她的声音像手术刀一样锋利,“但根据食物消化程度和肠道**状态,理论上应该低于6.0。”她拿起另一支取样器,“再测一次。”
小林欲言又止,默默递上新的培养皿。沈昭的强迫症在业内不是秘密,但今天这种情况连小林都感到异常。从凌晨三点发现pH值异常开始,沈昭就像一台卡住的机器,不断重复同样的检测流程。
解剖室的门被轻轻推开,程野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手里拿着两杯咖啡,却在看到沈昭状态的一瞬间停住了脚步。
“打扰了?”他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几分贝。
沈昭头也不抬:“如果是送咖啡,放在那边台子上。如果是问进展,再等二十分钟。”
程野把咖啡放在指定位置,却没有离开。他靠在墙边,目光落在沈昭不断重复取样动作的左手上——那只手今天抖得特别明显。
“磷酸盐缓冲液。”他突然说。
沈昭的动作顿了一下,移液管里的液体微微晃动。她终于抬头看向程野:“你说什么?”
程野走近几步,指向电脑屏幕上的pH值曲线:“我在特种部队时见过类似案例。恐怖分子用磷酸盐缓冲液处理尸体,干扰死亡时间判断。”他指着那个始终不变的6.8,“这个数字太完美了,完美得不自然。”
解剖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离心机运转的嗡鸣。沈昭的眼睛微微眯起,像是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个刑警队长。程野的观察力又一次超出了她的预期。
“我需要做缓冲液特异性检测。”她终于说道,声音里有一丝几不可察的松动,“如果真是磷酸盐缓冲液...”
“那么真实死亡时间可能比我们判断的早得多。”程野接上她的话,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技术科重建了烂尾楼周边72小时内的监控,已经筛出十二辆可疑车辆。”
沈昭接过U盘,指尖不小心碰到程野的手掌。那一瞬间她像被烫到般迅速缩回手,U盘掉在解剖台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抱歉。”她低声说,耳尖微微发红。
程野假装没注意到她的异常,弯腰捡起U盘:“我让技术科做了车牌追踪,其中三辆与医疗机构有关。”他停顿了一下,“包括一辆属于海州医学院附属制药厂的运输车。”
沈昭的左手再次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她迅速将手背到身后,右手拿起咖啡喝了一口——温度刚好,不加糖,正是她习惯的口味。她有些惊讶地看了程野一眼。
“猜的。”程野耸耸肩,“法医中心的人说你从来不喝加糖的咖啡。”
解剖室的门再次被推开,痕检科的齐小菲风风火火闯了进来。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是局里有名的‘痕检狂人’,此刻她手里挥舞着一份报告,眼睛亮得惊人。
“沈主任!程队!”她气喘吁吁地说,“我在尸体下方地板缝隙里提取到了半枚被擦拭过的鞋印!”
程野立刻接过报告,沈昭也凑近查看。齐小菲兴奋地指着图片:“Supreme与某奢侈品牌的联名款,全球限量300双,国内发售仅23双!”
沈昭皱眉:“这种信息能从鞋印判断?”
“当然!”齐小菲像被按下了什么开关,语速飞快,“这双鞋的特殊之处在于鞋底花纹——设计师把品牌logo拆解成摩斯密码刻在鞋底。看这里!”她指着图片上几乎不可辨的纹路,“这就是Supreme的‘S’字母代码!”
程野已经掏出手机:“我马上让人查这23双鞋的购买记录。”他看向沈昭,“凶手在炫耀。限量鞋、专业药剂、精心设计的现场...这不是普通罪犯。”
沈昭的目光落在报告最后一页的化学分析上:“鞋印残留物检测出磷酸盐成分?”她猛地抬头,“凶手穿着这双鞋处理过缓冲液!”
三人对视一眼,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电流窜过。程野第一个行动起来:“小菲,把鞋印数据传给技术科做3D建模。沈法医,我需要确定真实死亡时间的范围。”他边往外走边打电话,“老陈,带两队人,查全市所有高端潮品店三个月内的监控!”
解剖室里又只剩下沈昭和小林。沈昭转向电脑,调出之前的检测数据,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出一串复杂的公式。
“准备气相色谱仪。”她的声音恢复了冷静,“我要做胃内容物有机酸分析。如果凶手用了缓冲液,乳酸含量会异常低。”
小林迅速准备设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沈主任,您要不要休息一下?您已经连续工作26小时了...”
沈昭没有回答。她的目光落在墙上的电子钟上——05:47。窗外,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她突然想起什么,拿起手机查看日历。
“农历十七...”她喃喃自语,“潮汐高峰...”
她的手指突然在键盘上停顿,调出另一个分析界面:“小林,联系海洋局,我要最近三天的潮汐数据。”
---
程野的办公室烟雾缭绕。墙上贴满了案件相关的照片和地图,其中一张全市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三个地点——海州医学院附属制药厂、德科化学实验室、以及城郊的一家私人生物科技公司。
“三家机构在过去三个月都有EDTA和硫喷妥钠的采购记录。”副队长赵峰指着名单,“尤其是这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周刚购入五公斤磷酸二氢钠。”
程野咬着没点燃的香烟,盯着名单上被红圈标注的名字:“林郁...这个名字有点熟。”
赵峰翻出另一份档案:“德科化学的前研究员,专攻生物缓冲液,三个月前离职。离职原因是...嗯,‘实验伦理分歧’。”
程野猛地坐直:“查他的鞋码和消费记录!”
办公室门被推开,技术科的小张探头进来:“程队,监控有发现!案发前48小时,一辆符合特征的黑色SUV出现在烂尾楼附近,车牌被遮挡,但车型与医学院制药厂的车队一致。”
程野抓起外套:“赵峰,带人去制药厂。我去会会这位林研究员。”他走到门口又折返,从抽屉里取出一盒葡萄糖片扔给赵峰,“顺便把这个给沈法医送去,就说...就说证物室多领的。”
赵峰露出促狭的笑容:“明白,‘证物室多领的’。”
---
沈昭的实验室里摆满了各种仪器。她正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组染色切片,左手无意识地按压着太阳穴。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旁边放着那盒突然出现的葡萄糖片。
“沈主任!”小林急匆匆跑进来,“潮汐数据有发现!烂尾楼附近的海岸线在案发前36小时处于最低潮位,楼体西侧的地下水道口会暴露出来!”
沈昭猛地抬头:“36小时前?那正是...”她迅速调出之前的分析数据,“胃内容物有机酸分析显示的实际死亡时间窗口!”
她立刻拨通程野的电话,却听到对方已关机的提示音。转拨赵峰,电话接通的一刻,解剖室的门也被推开——赵峰和两名刑警押着一个戴眼镜的瘦高男子走了进来。
“沈法医,”赵峰的声音同时从手机和门口传来,“我们找到林郁了,但他有不在场证明。不过...”他压低声音,“我们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了有趣的东西。”
沈昭挂断电话,走向被押着的男子。林郁约莫三十五岁,苍白的面容上架着一副厚重的眼镜,手腕被手铐勒出红痕却浑然不觉,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什么。
“...最优pH值范围...温度系数...降解速率...”
沈昭皱眉:“他在说什么?”
赵峰摇头:“从制药厂带出来就这样。技术科检查了他的电脑,发现他最近在暗网上很活跃。”他递过一个平板电脑,:这个,我想你会感兴趣。”
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黑色背景的网页,顶端用红色字体写着《完美犯罪教学·第一章:如何让尸体说谎》。沈昭的手指在触屏上滑动,文章内容让她的血液一点点变冷。
“...通过调整磷酸盐缓冲液浓度,可以精确控制尸体**过程中pH值的变化速率,从而误导法医对死亡时间的判断...建议使用0.2M磷酸二氢钠与0.2M磷酸氢二钠混合液,比例1:1.32...注意EDTA的添加时机...”
文章末尾赫然附着一张图片——烂尾楼尸体摆放角度的设计图,与现场完全一致。
沈昭的手开始剧烈颤抖,平板电脑差点脱手。赵峰急忙接过:“沈主任?你还好吗?”
“立刻联系程队长。”沈昭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告诉他,凶手不是林郁。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懂我的工作习惯。”
她转向仍在喃喃自语的林郁,突然抓住他的手腕:“你认识海州医学院神经药理实验室的人吗?”
林郁的念叨戛然而止。他的眼睛第一次聚焦,瞳孔剧烈收缩:“实...实验室?”他的声音突然尖锐起来,“他们拿走了我的研究!我的缓冲液配方!说好的一作呢?!”
沈昭松开手,脸色变得异常苍白。她转向赵峰:“查林郁在海州医学院的所有联系人,特别是五年前...不,六年前神经药理实验室的人。”
赵峰刚拿起对讲机,警报声突然响彻整个警局。广播里传来急促的通知:“所有单位注意!德科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程野队长及其小队失联!重复...”
沈昭的身体晃了一下,扶住解剖台才没有跌倒。她的目光落在墙上的电子钟上——07:30,潮水正在上涨。一个可怕的念头击中了她:烂尾楼西侧的地下水道,此刻应该已经被潮水完全淹没了。
“准备车。”她突然脱下白大褂,露出里面的便装,“我知道程野在哪。”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