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铮家中的阁楼里,光线昏暗,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灰尘在微弱的光线中飞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因张宏远案陷入僵局,以及陈国栋关于“7号实验体”和父辈黑暗历史的警示,陆铮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决心。他决定深入挖掘父亲留下的线索,希望能从中找到破解案件的关键。
他在阁楼里翻找着,周围堆满了旧警服、奖章和尘封的箱子。每一个物品都承载着父亲的回忆,陆铮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念和坚定。他仔细地打开每一个箱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
在一堆杂物的底部,陆铮发现了一个用牛皮纸包裹、标记着“绝密 - 归档”的旧档案袋。他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一种预感告诉他,这个档案袋里可能藏着重要的信息。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档案袋,轻轻地吹去上面的灰尘。档案袋的纸张已经泛黄,边缘也有些破损,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陆铮的手微微颤抖着,他缓缓地打开了档案袋。
档案袋内是一份未完成的内部调查报告草稿,这是陆铮父亲当年参与“特殊案件组”时留下的。报告的纸张已经变得脆弱,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然能够辨认。
陆铮的眼神紧紧地盯着报告,他开始认真地阅读起来。报告的焦点正是代号“7号实验体”(周启明)的早期行为评估。里面详细记录了周启明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变化,以及他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
在报告的最后一页,潦草地画着一个醒目的倒三角符号,旁边用红笔标注着:“阈限突破 - 危险!”这个符号让陆铮的心中一震,他想起了之前案件中频繁出现的三角符号。
符号下方,有一行几乎被岁月磨灭的小字:“…关联项目资助人名单:张、李、王、叶…”陆铮的眼睛瞪大了,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陆铮迅速将这份报告与目前的案件进行关联分析。他发现,目前已死的三名受害者(张天佑、李哲、张宏远)以及关键线人叶蓁的姓氏,与报告中列出的资助人姓氏高度吻合。
“原来如此,受害者均与当年资助‘7号实验体’实验有关。”陆铮自言自语道。他的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案件的真相正在逐渐浮出水面。
这份报告不仅再次确认了三角符号与周启明及“痛苦阈值”实验的关联,更重要的是首次明确列出了当年关联项目的部分资助人姓氏。这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让他们对周启明的作案动机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陆铮知道,这个发现将对案件的侦破起到关键的作用。他决定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苏泠和陈国栋,大家一起对这个线索进行深入的调查。
陆铮拿着这份报告,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只要他们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揭开周启明的阴谋,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父亲,您留下的线索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使命。”陆铮默默地说道。他将报告小心地收好,走出了阁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