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秦通史》记载,大周末年,周末帝残暴不仁,荒淫无道,天下在他的统治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妖物横行。百姓们在长期的压迫下逐渐变得麻木起来,虽然充满了怨言,但人们都被动的接受着掌权者们压在他们身上的重担。
然而,黑暗中总会有星火企图照亮希望,压迫下也总会有人站出来伸张正义。彼时,一有志青年名曰秦珩,他带领饱经苦难的民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上位者们耻笑他为瓮牖绳枢之子,觉得他定掀不起什么风浪,然而在他的带领下,愤怒的民众用最简陋的武器攻破了大周皇城,斩杀了自大的掌权者们。
十载岁月匆匆去也,当年意气风发的少年为争夺土地权利付出了太多,但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他被后人称为秦高祖。秦高祖在夺得政权后并未忘记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其中出力最大的几位被他封官加爵授予了封地,大周的国土被划分为七块,包括丰岚、踏燕、娆疆、汝南、西影、北苍六个诸侯国以及皇城不夜帝都。为了能在帝都有难时号令诸侯,秦高祖命人寻来一整块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美玉,交给了当时最负盛名的玉雕匠人世家骊山温家,将其雕成了六块的玉佩和一块玉玺,每块玉佩都刻有不同的雕花图案,可以互相与玉玺嵌在一起,精美至极,命名为昭源令,一般用于诸国国主会面时的仪式所用。
大秦在一代代明君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战后严重损伤的经济也慢慢繁荣起来。虽然分封诸侯的制度在刚开始确实可以促进国家发展,但在时间的流逝中,它的弊端慢慢浮现了出来。往往一个国家会在繁荣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大秦也不例外,毕竟越安逸的环境越容易让人松懈下来。中秦时期的大秦所有人皆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在璀璨的灯光下,人们只会看到繁华的假象,而一场场盛宴让人们忘记了时间,沉醉在了美酒与华服的世界。于是大秦的国库渐渐空虚,国运渐渐走向衰微,而诸侯们开始向往更辽阔的疆土和更大的权利,因此他们开始着手于扩张与兼并土地的计划。
末秦在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中显的尤为弱小,国运的衰退让暴君强权,如猛虎出林,呼啸而过,无人可挡。秦哀帝虽早逝,但他加注在百姓身上的负担一点不少,他大兴土木修建碧凌宫,但宫殿还未竣工便死于醉酒溺水;他的独子秦炀帝独揽大权,为彰显自己的无上皇权,他继续修建父亲未建成的碧凌宫,甚至耗费了比他父亲更多的财力与物力,最终碧凌宫落成,但他也将仅剩的国库花的差不多了;他死后他的次子秦忧宗为了继位残忍的杀害了手足兄弟与姐妹,他加重了徭役赋税,在民间各地强抢美女虏进宫供他夜夜笙歌,因此他继位不满十年便因纵欲过度而死,他死后后宫很多佳丽甚至还没有见过他一面就被残忍杀害,只为了给秦忧帝殉葬。
不同于他的父亲秦忧宗,秦殇帝虽有一颗想要救国于水火的心,但此时的大秦已是强弩之末。民间妖物更加肆无忌惮,为非作歹。即使秦殇帝发布不少利民政策企图通过变法来重振大秦,但为时已晚,长年冗杂的税收与服役已经让这个国家千疮百孔,尽管上层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变法的超前性与现实国情的落差过大,加上贪官污吏的操作,使本就急功近利的变法失败的彻彻底底。此时诸侯国的势力在韬光养晦中逐渐壮大起来,他们开始预谋更大的阴谋。
踏燕国主不满足于国土的狭小,于是在丁酉年九月九日联合汝南与北苍三面夹击不夜帝都,并轻而易举地攻破了皇军的防守,史称“重阳事变”,娆疆虽然国土狭小实力较弱,但对皇帝忠心耿耿,带举国兵力前去支援却无济于事,连娆疆国主被斩首于帝都内,秦殇帝也草草地用一匹白绫缢死在了寝宫内。而此时丰岚与西影保持了中立,残忍的三国联军将城内百姓屠尽,踏燕占领了娆疆土地,自此五国鼎力的局势形成并相互制约。战后百姓怨声载道,于是五国国君相约休战,就这样这片土地度过了三十多年平静的岁月。
在这期间民间传言当所有昭源令与开国玉玺结合在一起时可以打开大秦留下来的宝藏,但娆疆的昭源令在其灭亡后不知所踪,尽管如此,仍有许多江湖与朝廷人士觊觎这传说中的大秦秘宝。
休战只是积攒势力与兵力的托词,到底会不会一直和平下去,还要看历史发展与时间的推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