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逐渐不稳
平洄:
“我要是早知道周六会循环这么多次,我一定提前几天大量、多品种购物。
“尤其要把市面上适合当早餐的食物全都买一份放家里。
“反正也不用担心放久了会坏掉。
“现在……
“算了,好在除了老三样外,我早餐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午餐晚餐花样多些就是了。”
在开始烦心家里的早餐都吃腻了时,平洄已经不太记得自己究竟过了多少个重复的周六了。
毕竟,除了大脑,平洄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能在时间重置后留下来的记录方式。
通过长期做精确攻略的训练,平洄的记忆力比多数成年人强一点,但也依然没有超出普通人的范畴。
当只过了几个周六时,平洄能清晰分辨出自己在哪一个周六做了哪些事情。
而当过了几十个周六时,平洄便不太能确定某件事情是十一天前做的,还是十五天前。
等到度过的周六数量达到三位数后,平洄彻底放弃了计数。
并开始感觉自己的心态有些不稳。
具体表现为:
时不时会感到焦躁,或觉得一切事情都无聊。
理性上安排了一天可以做的事情,但行动中宁可躺着发呆也不想执行计划。
平洄:
“无论如何,还是得在每一天都做点事情。
“最好是能把每一天都填满。
“只要不虚度每一天,我的精神状态就应该能维持正常。
“偶尔出现焦躁没关系,只要多数时间稳住就行。”
因为身体的各项数据都属于重置内容,所以平洄完全不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状况。
只要第一次进入时间循环的那一整天是健康的,那么在时间循环结束之前就肯定会天天健康。
但既然记忆没有被重置,就说明她的精神、大脑,应该至少有部分区域可能出现不能被时间重置自然修复的病。
可又因为她即使熬夜到零点,当她六点起床时,大脑的清醒程度依然是睡足了八小时的状态,则证明她的大脑有一部分在重置范围内。
两相结合则说明,即使她疯了,大脑应该也不会彻底故障。
即,她不会彻底疯,最多只会有限度地疯。
至于为什么平洄刚开始感觉心态不稳,就直接跳跃到了担心疯的问题,是因为她发现她与其他人产生了隔阂。
后续证明,那隔阂对平洄心态的影响确实很大。
其实“产生隔阂”这一点本身早已在平洄的意料之内。
因为时间重置就意味着,只要平洄去相同的地方,就肯定会遇见相同的人。
且在平洄与那些人互动之前,那些人还会做着相同的事情。
如果是平洄认识的人,平洄与他们交谈起来大概率是相似的话题。
哪怕平洄刻意引导,让话题变得不同,但多次过后,能引导的方向总会用尽,然后话题便再进入重复状态。
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平洄虽然可以主动上前交朋友,但一天之内顶多只能发展出“第一天认识的陌生人”的关系。
没有时间让关系变得深入。
而“每到零点她都会被重置回家中”又决定了无论平洄想去哪儿,她都得先从熟悉的住家环境走出去。
穿过熟悉的街道、乘坐熟悉的交通工具、离开熟悉的城市,然后才能到达她不那么熟悉的地方。
找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后,平洄不可能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
而在从熟悉走到不熟悉环境的路上,存在着很多平洄眼熟的以及越来越眼熟的人们。
从判断出这个发展趋势起,平洄便已预料到时间长了后,自己肯定会觉得所有人的反应都像预设好了程序的NPC。
会觉得他们无聊,进而便想要避开他们。
所以从一开始平洄就将渡过循环时间的重头放在学习知识、游览各地风景上。
但平洄没有料到的是,面对人类重复的反应,她不仅仅感觉他们像机器人般无聊。
她还感觉到了寒意。
仿佛自己被人类社会抛弃了的那种寒意。
周边人在这个周六所有可能的反应平洄都亲眼见过太多次,再找不到新鲜感。
去外地故意接触陌生人,但交通工具上的陌生人,各地主要景点中的陌生人,随便一个商场里的陌生人……
逐渐的,无论平洄怎么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平洄都开始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感到眼熟。
她开始能够精准说出他们下一步的动作,开始单方面地对他们的这一天了如指掌。
就像她做攻略时,对攻略内容了如指掌那般。
她是花了多少个周六将那么多陌生人观察到单方面如此熟悉的呢?
平洄自然是记不清了。
至少几千个吧。
也可能已经上万。
虽然到后期,距离较远、需要转几次车才能到达的地方依然存在平洄完全没见过的人,可“每天只能从家出发”这一点实在是太大的限制。
从家到那个远方的路上,在见到那些陌生人之前,平洄总是得先见太多熟悉的人。
在一大段路上看过太多熟悉后,等终于见到陌生人时,平洄已提不起多少兴致。
更何况,再陌生的人,依然还是人。
依然会遵循人类固有的行为逻辑。
说到做攻略,在平洄刚渡过几十个重复周六时,她将能接到的委托全都做过一遍。
其中适合当天提交的,委托人都给了满意评价。
“不适合当天提交的”主要有两种。
一是晚上才接到委托,仅半小时甚至十分钟后便提交攻略,委托人觉得平洄在糊弄。
二是委托内包含一些需要过几天才能确定的信息。比如某店预告三天后推出的优惠活动是真优惠,还是又搞数字游戏。这肯定得三天后周二那优惠活动上线时才能完全确定,当前顶多做一些估计。
后者在周六中打转的平洄也没有提前确定的办法,但前者平洄完全可以先接一次委托,然后白天做完,晚上再次接下委托后立刻提交。
平洄冒着被打差评的风险也提交了这类不适合提交的。
对于有客观信息限制的第二类委托,委托人表示:
“我都不急你急个啥?”
“纯猜测有意义吗?”
“有点敬业精神,在我指定的时间提交!”
而对于委托人认为做攻略时间太短的第一类委托,脾气好的委托人会说:
“好快啊,那我先试试。”
脾气差的会阴阳怪气:
“真是神速得仿佛不是碳基生物。”
脾气更差的则会直接说:
“机器人做的吗?”
“要机器人攻略我会找你?”
“拿着机器人攻略卖人工制作的价,你等着被投诉封号吧。”
当然,时间重置后,委托人的好评、转账以及质疑、差评、投诉全都会消失。
所以平洄只把那些委托各做了一遍,满足了自己体验他人生活的乐趣后,就再不碰了。
连那个接委托的账号也再不碰。
那是她在这场时间循环中第一个彻底腻了的项目。
没有新委托,这个业务就完全失去了开展的意义。
平洄早就知道,她自己的需求偏少,所以她一向很注重从别人身上寻找趣事。
不是找别人乐子,而是在她也略微有点兴趣的方向帮人解决问题。
别人由此渡过小小难关,平洄则收获了乐趣,还顺便赚点小钱,双赢。
但现在,随着周六循环的看不到尽头,平洄将线上主动找上她的委托人的问题都解决了。
还将线下愿意信一信她的人的小麻烦也解决了。
接着又回到线上,在各种论坛、视频交流区主动去帮人答疑解惑。
直至难以再找到新的需要帮忙、她又刚好能帮上忙的事情。
这个时候,平洄才真正体会到“时间循环”意味着什么。
一切都停滞不前。
如果将能给平洄带来新鲜感的人事物视为彩色的,那么在时间出现循环之前,平洄天天都能在线上线下看到大量彩色。
平洄可以对它们挑挑拣拣,只选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来深入接触。
而现在,随着平洄的探索,各个区域逐渐变灰。
也不是完全没了彩色,但越来越少,平洄需要很费力才能找到一点点。
找到后一边珍惜品尝,一边感到疲惫空虚。
直至不想再为了一点点彩色,而去跋山涉水。
彩色本是平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她本是以轻松的心态去享用它们。
现在,它们却需要刻意寻找、费力靠拢。
已几乎不再能带给平洄欢乐,反而还成了负担。
平洄叹气。
知道自己的心态不稳程度在不断加深。
可能距离疯掉越来越近。
平洄强迫自己振作,去学习以前不曾深入研究过的知识。
在时间循环出现之前,平洄做攻略、给人答疑解惑的方向都是日常工具较为基础的使用。
困在时间循环中之后,平洄一边被动地对接触到的人越来越熟悉,一边主动地去学习比日常更深入专业一些的知识,将很多不那么常用的知识学到了入门级。
包括将学生时代掌握过但成年后已忘了大半的知识重新捡起来。
而在对人已经熟悉得心生恐惧之后,平洄强制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在学习客观知识上。
准备从略知一二的入门级水平,上升到可以在该专业方向就业拿稳定工资的水平。
平洄鼓励自己:等她学了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就可以尝试给别人提供“智能机制造”“机器人改造”“利用厨房常见物品炸掉一栋楼”等攻略。
如果她能继续进步,将来也许还能去解答部分公司的悬赏委托。
如“教会机器人阴阳怪气”“将太阳能转化效率再提升百分之一”“太空旅行民用化方案”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前传1-09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