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清源县口聚集着一群百姓孩童。他们或拿包袱布匹、或拿鸡蛋蔬菜,只为送给马上要离开的杨乐安。
虽然他昨日通通婉拒,但这些人觉得不送给他太过羞愧,这才一大早提着东西来相送。
还有那些孩童,是发生水灾的沧州那里逃来的灾民,也一口一个公子,喊得十分欢快乐意,原因是杨乐安临走之际,让老板给他们安排了活计。
原本他还担心粮油店收不了这么多孩子,谁知老板告诉他清源县还有庄子是他们的,可以让他们去种地,或者新开一家店,让他们去干活,说话颇有杨家的豪爽。
“小公子,您真的不回去了?”老板试探着问,有心想拦住他,但杨乐安才不会听他的。
“嗯,我要去四处游历一番,过段时间再回家,你可别告诉大哥我来过这里。”
老板眨了眨眼,点头。
“对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等我回去就让大哥赏赐你。”
“那王蒿就先谢过公子了。”
杨乐安架不住他们的热情,便只好将谢礼收下,就连这几个孩童,都去山上采摘了野果报答他,看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顾行舟,他们更感谢自己。
杨乐安得意的往回看,却见身后空无一人,只有阿良和阿忠在。
“他们呢?”
阿良道:“公子,他们早就走了。”
“你也不提醒我!”杨乐安匆匆上了马车,阿良连忙跟上,阿忠等他俩坐好,鞭子一甩,黑色的骏马便拉着他们往沧州出发了。
之后的路不能走水路,杨乐安便豪气的买下了一辆马车,虽然比不上家里的,但也只能凑合着用了。
“公子一路顺风!”
杨乐安帮助过的那些人齐声喊道,杨乐安从车帘探出头,朝他们挥了挥手。
等杨乐安一行人消失在远处,王蒿回去连忙写了封信,信上提到杨乐安要去沧州。
杨乐安以为自己没提接下来要去哪里,王蒿就不知道,殊不知他们早就从余玉山和顾行舟那里打听到了,他们要结伴去沧州,最后一块去壶泉镇。
信鸽化为一个黑点消失在湛蓝的天际,王蒿暗道:公子可别怪我,是你说的太晚了。
——
杨乐安催促着阿忠行快点,定要追上顾行舟他们,花了半炷香的时间,终于看到了他俩的身影。
他们一人骑着一匹骏马,速度行驶的不快,可以说是在散步。
杨乐安掀开车帘,怒气冲冲道:“你们怎么不等我?”
顾行舟坐在马上,一身白衣与骏马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他瞥了杨乐安一眼,道:“我看你还有很多话想说。”
“是很有多话,但是你们说走,我不就走了吗?”
“哦。”
“你哦什么?”
顾行舟认真道:“哦的意思是我记住了。”
杨乐安愣了片刻才明白过来他的意思,握着拳头在垫子上锤了几下,重重的放下帘子,只觉一腔怒火无处发泄,烧的他心里难受。
阿良道:“公子,这个顾行舟这么讨厌,干嘛还要和他同行。”
杨乐安慢慢啜饮茶水,解释道:“谁和他同行了,我是和余大哥同行,他只是顺带的。再说了,谁让咱们要去壶泉镇,他们宗门的山脚下就是壶泉镇呢?他们两个武功高强,和他一路还能保护咱们,你看这刚出来,就遇上金三那种人,好在他武功不高,阿忠能对付,但万一后面的路还有武功更高强的人呢?”
杨乐安总结道:“所以和他们同行,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安全。”
“那我们为何出来的时候不多带点人?”
“你不懂,家中除了阿忠,那些人的武功平平,带几个都不如像阿忠的一只手。”杨乐安越说越激动,“这可是江湖,武功高一个境界,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任凭你再怎么人多也不行。要不然皇宫里的国君,怎么有着百万兵将,也要招揽江湖大宗师镇守皇宫。”
“现如今只有六位大宗师,他们不轻易出手,但一出手就是毁天灭地,听说大宗师往上,就能够踏破虚空,得道成仙。”
阿良睁大了眼睛:“这么厉害!”
——
行驶了三个时辰,车上的水早已喝完,杨乐安忍不住探出头,对前方的两人喊:“我们多久才能到?”
余玉山道:“走陆路比走水路要快,但也要五六天的时间。”
“那我们中间不停下了吗?”杨乐安担忧的问。
余玉山看了眼地图:“当然会停下,只是去沧州的路上没有县郡,吃住只能自己解决了。”
“啊?”杨乐安道,“那怎么可以,吃的倒是可以解决,口渴怎么办?”
阿良也跟着查看了一下他们带的物品,食物带了很多,有一部分还是清源县百姓相赠,就是水准备的不多,早就喝的干干净净了。
阿良道:“余公子,我们不会要随便找个小河小溪什么的接水喝吧?我家公子体弱,不能喝那种水。”
接着,杨乐安就看到顾行舟回头望了他一眼,眼神似乎在表达着“你怎么这么麻烦”。
余玉山笑道:“这个就不用担心了,路上虽无郡县,但官道附近会有茶肆村庄,不必担心喝水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上,要麻烦公子忍一下了。”
阿良皱眉:“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杨乐安道:“知道了,余大哥,我能忍住。”
阿良见状,不再言语。
一行人继续朝着沧州前行。
过了大约两个时辰,太阳西斜,天色渐渐暗下,原本金灿灿的阳光逐渐淡去,一抹黑色开始在树林间蔓延。
因着官道两旁树木丛生,这里比外头要冷一些,阿良十分贴心的在箱笼中翻找,把一件洁白的大氅找了出来,披到杨乐安身上。
“杨公子,我们到前面歇会儿吧。”余玉山的声音从马车外传来。
杨乐安探出头,只见不远处有三间草屋,外头一圈栅栏围着,形成一处院落,里面放着五六张桌子,有人坐在里面聊天。
离得近了,杨乐安瞧见草屋门口挂着的幌子上写着茶肆二字。
这间茶肆开在官道旁的空地上,周围树林掩映,别有一番风趣。他们的客人在大多是行商或是镖客侠士,杨乐安第一次来这么小的店铺,好奇的左右张望。
小二拿着抹布象征性的擦了擦桌子,将他们迎了过来。
“客人需要点什么?”
杨乐安问道:“你们都有什么?”
“我们店里什么都有。”
“那就先上一壶云雾茶,再来一碟玉露团。”
小二挠了挠头:“云雾茶?没有听说过,我们这里只有粗茶,玉露团也没有。”
“你刚才还不是说什么都有吗?”
小二委屈道:“客人,你说的两样东西去哪个茶肆都没有吧!”
余玉山打断他们的对话:“小二,就来两壶粗茶,两盘鲜花糕。”他往小二手中塞了十文钱,小二拿着钱委屈巴巴的走了。
阿良想了想,追了过去,往小二手中塞了一个木盒:“不要泡粗茶,我们自己带了茶,你拿去泡,钱不用退了。”
小二原本有些不高兴,听到后面这才高高兴兴的拿走去泡茶了。
顾行舟看向杨乐安,确切的说,是看着他身上披着的那件看起来就很暖和的大氅。
杨乐安从他目光中解读出:都这个季节了,怎么还穿这个?
“看什么?”
顾行舟淡定的转过头,喝了口端来的热茶,随后怔怔的看着茶杯。
“这是我家里茶庄上的云雾茶,每年都要往皇宫进贡,比粗茶好喝多了,你们尝尝,别客气。”杨乐安早在小二将茶端上来时,就闻到是他熟悉的云雾茶,便猜出是阿良去换的,递给他一个满意的眼神。
杨乐安拾起一块鲜花饼,还没送到嘴里,就碎成一团在手上,他轻轻咬了一口,像是吃了一嘴甘蔗一样,口感很是粗糙,急急忙忙喝了一口茶漱口。
“这什么啊。”杨乐安嘴刁,不愿再吃。
阿良便回马车上拿出在清源县买的青团,他们自己带的糕点早已吃完了。
阿良将青团放进盘中,翠色的糯米皮晶莹剔透,像是露水一般,与一旁黄色干巴的鲜花饼形成强烈对比。
青团的颜色是用艾草汁加进糯米粉中制成的,里面包裹着黑芝麻、豆沙等馅料。表皮柔软,内陷的甜度又因为艾草汁的加入中和了一些,所以不会很甜。
有了这个,杨乐安也不吃那鲜花饼了,像文人骚客一般,吃着青团,配着云雾茶喝,就是眼前不是什么山清水秀的美景。
而当那几个魁梧的,留着浓密黑胡,手中提着弯刀铁锤的大汉走进茶肆的时候,这里仿佛成为了荒郊野岭。
坐在另一张桌上的行商瞧见他们,飞快的把桌上的桃花糕塞进嘴巴里,吃的嘴巴鼓鼓囊囊,招呼着人,带上货物,逃也似的离开了。
小二看到他们两腿打颤,暗道:怎么又是他们,但这句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脸上还是带着笑容过去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