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花市是由五个区构成的三线小城,市区四面环山,城里种满了两人合抱粗的绒树,绒树开的花叫绒花,香味浅淡,据说绒可以辟邪招财,锦花市的居民都习惯在端午节当天包一些绒花粽吃。
还有三天就是端午,方老太在小区花坛里跟许多老太一起泡米、剪叶、包粽子,她手艺好,手指一动就是颗小巧玲珑的水晶粽。
陈老太看她包得好,就想买一些回去,既方便又有过节的气氛,刚张嘴,亲家母吴老太咳嗽一声,低声说:“不能买。”
方老太假装没看见,又接着包了几个粽子才起身提着篮子说:“我孙女如意下班快回来了,我去煮饭,等粽子煮好了,我拿几个下来给你们分。”
其余老太纷纷笑着点头,还说也要把自己的粽子给方老太留几个。
等方老太走远了,陈老太才地问:“亲家母,方姐怎么了?”
“方姐老伴儿姓祝,祝家人做的是香烛生意,店里卖的东西都是给死人用的。”吴老太嘀咕道:“东门口子上那个‘永安堂’就是他们家的,一年让人投诉五六回!方姐手艺再好那也是包元宝练出来的!大过节,吃她做的粽子,晦不晦气?”
小区里住的都是熟人,有知道情况的人也跟着说了两句。
“方姐也是可怜人,和老伴儿一辈子就生了一个女儿,结果大学读完跑去当了神棍,神棍没当几年人又失踪了,喏,那个永安堂就是她女儿小祝留下来的,以前小祝还在时经常免费给小区老人发平安符、除晦气,方姐做这个也不赚什么钱,主要想心里留个念想,觉得女儿总有一天会回来……”
这都十几年了,知道祝家事的人都觉得小祝恐怕早就没了,大家也有儿有女的,言谈间对白发人送黑发人颇有些感同身受,于是接二连三地开始为方老太发言。
吴老太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落荒而逃。
等她走了,不知谁又接了一句:“该不会背地里一直是吴姐在举报永安堂吧?”
“人只卖个纸钱蜡烛,又不停尸,至于吗?”
“怎么不至于,她亲孙女她都能到处说不吉利,何况举报非亲非故的永安堂?”
想起吴老太往日言行举止,事是越说越真了,小区居民一片哗然,还跟陈老太道:“可怜你姑娘了……”
陈老太随意敷衍两声,注意力早转移到方老太的孙女如意身上去了。
她外孙女豆豆学习不太好,够呛能上个好一些的二本。女儿一直想给豆豆找家教,只是吴老太不让,这回她过来以姥姥的名义自掏腰包给孙女找一个,她就不信吴老太还能说什么难听话。
乍闻如意学习好到编制都有了,虚无缥缈的优秀顿时在她眼前具象化成一口金饭碗。
又打听了两句,陈老太才倍感忧伤地带着一阵愁风走了,更惹得围观群众说了几句吴老太不是个东西。
——
小区在包粽子,祝如意的工作单位锦花电视台也在发粽子。
祝如意从小体质特殊,经常都能见到脏东西,大学学的也是民俗专业,因为家里不让多接触灵异方面的事,为了让家里放心,她毕业后也没有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反而去了《走进锦花》做外景主持,主要对非科学项目进行实地打击。
因为是午夜栏目,加上《走进xx》之类的节目已经屡见不鲜,《走进锦花》糊得压了几次工资。祝如意呢,心里又一直惦记着继承永安堂,就想找个机会辞职。
抱着跳槽的想法,下班后祝如意一刻也没有停留,径直上了辆老旧的奶油黄电瓶车,以随时会在路上寿终正寝的萎靡之姿徐徐前进。
守门的大爷见了都摇头感叹世风日下,现在的年轻人不仅连领导的车都不送了,甚至还要走在领导前边,这个祝如意就差骑着领导下班了……
祝如意拎着粽子摇摇晃晃地开进了幸福家园。
这是市医院的家属小区,位于锦花市城东老区。周围建筑整体比较老旧,许多小区的窗户都还是七八十年代流行的蓝玻璃。
因为基础设施随着医院设施改进跟着翻修过几次,还安装了电梯,所以纵然芳龄已过,外表起来仍然风韵犹存。
祝家住在六栋三单元五楼,三室一厅,祝爸爸李煦在主卧,方老太方晴和祝老头祝大山住在厕所对面的小次卧,祝如意住在李煦隔壁。
李煦是脑科医生,前几天从外地交流学术回来的路上不小心出了车祸,小腿骨骨折不得不在家卧床静养。
祝如意提着粽子进门时,祝老头熬的鸡汤还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瞧你,上了一天班人憔悴得跟劳改犯似的。”孙女回来,祝老头先盛了一碗鸡汤给祝如意,让她去去班味。
鸡汤鲜亮浓稠,透着一点绒花独有的草药味倒是十分好喝。祝如意喝了两碗,顺便还啃了一只鸡翅膀。
方老太在一旁剥从楼下换回来的熟粽子,她听说吃了百家粽,人的病能好得快一些,剥完了回头一看,祝如意都快吃饱了,便说:“把你单位发的粽子再拿一个出来,煮了切成块儿,每样叉一点儿给你爸送进去。”
祝如意应了一声,很快手起刀落把粽子各切了一个角码在盘子上,敲开了主卧门。
“小李同学,吃饭了。”
卧室里躺着一位星眉剑目的男人。
四十八岁已经不年轻了,但他还青春得过分,鲜气四溢得如刚毕业的男大学生。
李煦穿着洗得褪色的水蓝色睡衣半躺在床上,一只脚被吊了起来,面前摆着一台在播放永安堂监控录像的笔记本电脑,左边放了一个装满元宝纸的快递箱,两只手上下翻地叠着元宝,动作行云流水格外好看。
见女儿进来,他把元宝纸放到一边,拉起了床上支着的小饭桌。
祝如意在屋子里乱转,看到那么多元宝也有些心疼。
外人以为永安堂的元宝大部分都是方婆婆做的,其实九成都是李煦做给妻子祝素秋的。
祝如意听说过母亲很多事,比如她生下来就有阴阳眼,大学学的也是宗教学,毕业后还去应聘了好几家神神叨叨的公司,人家以她天资不丰为由都没收。
之后祝素秋回家自己开了间香烛店,开始给周围居民解决一些小事,方老太和祝老头知道女儿的举动科学压根解释不了,于是也没拦着。
祝如意六岁那年夏天,祝素秋早上八点去了永安堂,从此便芳踪难觅。
这么多年过去,祝如意私下想了不少办法找人都没有找到,她也偷偷按照妈妈留下来的寻人术算过几次,每次卦象都显示祝妈妈已经不在人间,而且还很可能是非自然死亡
只是祝家始终没有找到任何有关凶手的线索,基于此点,派出所那边一直也把祝素秋当做失踪人口处理。
李煦跟祝素秋青梅竹马,人比祝素秋还要小三岁。女儿消失以后,方老太和祝老头都认为永安堂不吉利,想关了铺子卖掉。
李煦没有答应,他不信鬼神,但信祝素秋。他总觉得她要是还活着,总有一天会回来,那么,他要为活着的祝素秋保留她的心血。
如果人不幸没了,那他还自学了不少犯罪学,一直开着永安堂,或许会从监控中发现凶手返场的踪迹为妻子雪恨。
但外科医生很忙,平时精力消耗也大,李煦不能像妻子一样细心经营永安堂,这么多年永安堂为了节约成本一直陆陆续续地在请大学生看店。
因为既不做殡葬一条龙也不给人消灾解难,看店工作变得十分清闲,加上一些猎奇心理,附近的大学生要混实习章时都喜欢往永安堂跑,这么多年店里勉强也能平账。
李煦一病,家里忙着照顾他,折元宝裁纸钱的事便耽误下来,要是再请一个人专门做这个,又是笔开销,而李煦的工资还要花一部分出去寻找祝素秋的下落,家里还要存钱防身……
躺在床上闲来无事,李煦边看监控边折元宝,这时他吃着糯糯的粽子尖儿,祝如意就在一旁守着他,直到起身收拾碗筷时,她才发现李煦右边还有个已经放满了元宝的快递箱,也不知道做了多久。
此情此景,祝如意忽然觉得时机已经到了,她本来惦记永安堂已经很久,现在人长大了想法也没变,那为什么不说呢?
她不愿意跟李煦耍心眼,于是老实地说:“爸,把永安堂交给我可以吗?我来经营,我会找到妈的。”
把写的第一版替换上来,等慢慢替换完会接着更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继承永安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