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用走了?
看着满目疮痍的家乡,灾民们内心隐隐激动,却又暗自怀疑。这是真的吗?这里,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不等他们继续怀疑,秀三笙在沿途采购的大量物资已经一对一的送到了他们的手上,而且三五人为一组为他们示范怎样用简单的物资搭建既稳固又防风挡雨的简易住房。
别说百姓们看着目瞪口呆,就连为他们做示范的州府衙役们都忍不住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叹设计者的绝妙心思,这简直巧夺天工啊!
虽然秀大人说这不是他的主意,这是很多人思想碰撞不断改进的结果,但是他们都觉得这是秀大人谦虚了,若早有人习得此物,早就以此博名声或牟利了,也只有秀大人这般高风亮节之人,才会如此大公无私,一心为民啊!
越来越多的灾民开始信服钦差大人可以重建他们的家乡,不再慌张逃难;还有许多保持观望的,也加入到搭建临时住房的行动中,想着再观望几天。
大家心里或多或少升起了希望的火苗。
住所搭建在高地,既安全又可以挡风遮雨,虽然现下不是雷雨,但是秀三笙为了以防万一,避雷针都搭建好了,尽一切可能保证灾民安全。
大家你帮我我帮你的搭建临时住所,又领到了粮食和衣物,本就是同村同镇的乡亲,经过这一番共同劳动,关系越发亲近了,喝着热乎乎的米粥,仿佛灾难的伤痛也抚平了不少。
有了吃住只是赈灾救灾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控制洪水,直接固堤已经不可取,首先需要引流。
有了方知州的全力支持,秀三笙干脆利落的下达一道道指令,而每一道命令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灾区的正面反馈。
这让方知州对秀三笙越来越叹服,也让受灾的百姓安定了犹如浮萍般的心。
不仅仅是衙役们在行动,秀三笙还不断的动员有能力的灾民和附近的百姓也拿出自己的力量,为了自己的家园,为了邻里的安全。
禹州民风淳朴,动员得到了积极热烈的相应,本来就和谐的官民关系更紧一步。
在秀三笙的暗示和引导下,短短几天,大家便都在说他们禹州不是不祥之地,有这么好的知州大人,又来了这么好的钦差大人,他们这里是福地,他们可以度过难关!
信心,是一切胜利的基石。
***
“虎子,我今天看到秀大人了!”
虎子闻言,哼笑:“这有什么,我昨天还和秀大人说话了呢!”
“秀大人可真的是神仙人物,长得太俊了,一点官架子都没有,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一堆废物都能变成宝。”
“可不是,就这种树叶,一股难闻的味儿,居然也能吃,过了水后啊,可香着呢!我家小子就爱吃这个!”
“爱吃好啊,秀大人可是说了这个东西有营养!”
“哦?何为营养?”
“哈哈哈,不懂了吧!”说话的人洋洋得意,享受着为人师的乐趣,“就是说对身体好!”
虽然劳累,但每个人过的充实又快乐,而且秀三笙还早早就组建了搜救小队,和医疗小队,轮流倒班进行搜救工作,解救了许多被困的百姓。
在这个年代,失踪,失散,基本上就意味着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许多难民都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有些人知道搜救小队救出了自己的亲人,激动地跪地磕头,直呼恩人。
搜救小队的任务不比引洪任务轻松,而且危险性还高,但是他们这些儿郎们都干劲十足,这份工作,让他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知。
***
知州府。
“秀大人,今日怎有闲暇来府上?”方知州知道秀三笙来了,快步迎了出去,态度和刚见面的时候截然不同。
秀三笙笑道:“有件大事来找方大人。”
他知道方知州也是个实干家,没有过多含蓄,直截了当的把来意一说。
方知州表情严肃了起来,他语重心长的道:“秀大人,这个做法恐激起民怨啊,不若在等些时日,看看水势,也看看有没有旁的办法。”
秀三笙也严肃道:“方大人,须知灾情不等人啊。”
方知州也知道这一点,可是秀三笙想要引流的地方和受灾地整整隔了一个镇子,控制洪水是一回事,就是能成功引流,但是那个本不必受灾的镇子也会被冲成一片狼藉啊,这般情况如何向镇子上的百姓交代啊!
秀三笙目光坚定,不仅灾情不等人,他今天还知道了一个消息,小皇帝担心对他的安全,直接下旨让宋元帅出兵帮助赈灾。
这件事有好有坏,秀三笙手下确实十分缺劳动力,但是这帮兵痞子刚开始可能不太服管,而且,出于对宋元帅的了解,秀三笙觉得他很可能会伺机挑起禹州动乱,而此事正是他最担心的事。
宋元帅自己不会亲自出马,他派了手下的得力干将——侄子宋骑。宋骑得了宋元帅的暗示,行军速度不快,想要到达禹州还需要七八天的时间,这与秀三笙推断的一致。
被借道的镇子上的居民肯定是不愿意的,而为了防范宋骑来了挑起更大的民怨,秀三笙必须在七天的时间内完成镇上百姓的迁移和安抚工作,让他们全部上高地。
这个工作,真的太难了。
防范宋骑的事他无法与方知州细说,毕竟哪怕是和宋元帅不对付的柳丞相,在当下的这个时间点,也从没想过宋家会有不臣之心。
好在方知州思量再三,还是决定跟从秀三笙的借道计划,这么做的风险大,但是一旦成功,好处也是多多的。
不仅这次解决了洪灾,而且也大大缓解了水患啊,他咬牙拍板道:“好!秀大人既有此心,那么为了禹州,我便也豁出去做了这个恶人!我即刻下令,所有镇上百姓一律搬迁,有违令不服者,杖责三十!”
方知州下定了决心,秀三笙心下一松,闻得此言顿时又哭笑不得:“方大人,万万不可太过强硬,此事还是交给下官吧。”
方知州表情复杂,感动不已:“秀大人,真的为禹州百姓付出太多了!”
秀三笙摆摆手,态度谦和。
其实他只是不想激化民怨而已……
***
“三日搬迁?凭什么啊?我们镇子又不曾闹洪灾!”
“就是啊,把洪水引到我们这里,我们的损失谁来管啊!”
“钦差大人这么做太过分了!走!我们去找知州大人去!”
“走!”
“走!”
不仅仅百姓反应很大,镇里的乡绅富户也在抗议,若是洪水被引来,他们的损失只会更大!
秀三笙先是贴出告示,搬迁,这是命令,违令者是要受到严惩的,不过如何严惩告示上并没有说。
有人要去知州府告状?不好意思,看清楚了,告示不仅扣了钦差大人的章,还有知州府的大印,这就意味着,方知州也是赞同这个决定的。
大的基调定下之后,秀三笙当然不会真的采取强硬措施,他组织手下的人,甚至是灾区的百姓,深入到镇里的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
他对这些人说:“诸位身上肩负的重任关系到整个禹州的安危和未来。”
众人皆肃穆应诺,保证自己一定完成嘱托!
秀三笙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态度一定要好,不管镇里的百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大家的态度都要和和气气,真诚恳切,至于具体用到什么方法策略,大家可以各展神通了。
别说,这些人的作用真的很大,仅仅一天功夫下来,镇子里的百姓就对引洪的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的情绪也有所缓和。不想搬还是不想搬,但是没了刚知道消息时那么浓厚的戾气和愤怒。
方知州知道后也大大松了口气,秀大人果然是个奇才,照这个趋势,实现和平搬迁的可能就大大的有啊!
理解是商量的开始。
有了镇子百姓的理解,下一步,秀三笙就要给镇子里的百姓画大饼了,他决定洪灾之后会对禹州进行治理改革,他打算告诉百姓们,这改革可是好处多多,发家致富不在话下,而他决定先从这个为禹州付出良多的镇子开始!
不仅如此,他还上奏小皇帝,称希望陛下可以将这个镇子的事迹告诸天下,并且请陛下为这个镇子重新赐名,就叫天下第一镇。
有了名和利的诱导,百姓一定可以被他们搞定大半,剩下的就是解决钉子户问题了。
只是这一步还没开始,事态就有了新的变化——
“大人!大人!不好了,百姓们又闹起来了!”
此时秀三笙正和方知州在一处,方知州闻言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百姓们的情绪不是已经缓和了?”
这件事秀三笙也早有想过,倒是没有方知州这般着急,他镇定道:“说说具体情况吧。”
“昨日好好的,甚至有那么几家都已经动摇了,但是今日早晨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反应比昨日开始时还要激烈,有人甚至说宁死也不搬,死也要死在故土上,我们的人有两个都被愤怒的乡亲们打伤了!”报信的人道。
“可有向动摇的那几家打探过隐情?”
“受伤的弟兄们伤势怎么样?”
方知州和秀三笙同时问道。
话出了口,方知州便愣了良久,他现在心里是真的叹服,秀大人才是真正的体恤下属关心百姓,他差秀达人远矣!
报信的人也很是动容,他们做下属,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做主子的一条忠犬。可是秀大人从不这样看待他们,不仅第一时间关心他们,还称他们为弟兄!
他尽职尽责的汇报情况:“大人放心,弟兄们伤势都不重,皮外伤,几天就好,我派人去打探这之中的隐情了,目前还没有回信。”
其实不用打探,秀三笙也能猜出一二,无非是被人煽动起抵触情绪了,他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别人自然也会。百姓的心本来就是抗拒的,对方若要煽动这种情绪,自然比他容易的多。
只是,这些躲在暗处的煽动者是谁呢?
秀三笙锁定了几个人,吩咐道:“这几个人,你们重点盯一下。”
先按照自己的节奏,看看是个啥样子吧(*^_^*)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