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郡东都,宣政殿。
夏如意从殿中走出,轻轻合上了殿门。
他手里还拿着一封黄皮封好的信,若有所思。
小太监走上来,恭敬地搀扶了他一下:
“公公,小的来替你一会儿吧……”
日头快要落山,是到了代值轮替的时候了。
但夏如意暂时没有接这个话茬,只问:
“樾王进去多久了?”
小太监有些奇怪如意公公为何有此一问,明明从樾王进去之后,如意公公自己就在里面伺候来着。
但看着夏如意的神情,也不像是不知,倒好像是要确认什么一样,小太监忙应和了一句:
“小的来的时候,樾王刚进去,约莫有…半个时辰了……”
夏如意回过神来,才知自己方才把心中的不确定问出了口,淡笑:
“我估摸也是……此前陪着樾王一起来请安的太子殿下,什么时候离开的?”
“奥,请了安便走了,像是……”小太监边想边说,“像是去了秾华殿的方向……”
夏如意点点头。
太子应是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了,晨昏定省,他向来不误。
夏如意想着,心里蛰伏多日的一点心思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轻轻看了一眼捏在手里的这封信,夏如意犹豫不定。
那小太监此刻倒像是想起了什么,出声提醒道:
“公公,此前来的那位道士,还在偏殿候着呢……”
夏如意回神,点点头,换上了素日里那张和气的脸:
“省得了,陛下已有吩咐,我这就去打发了他……”
“有劳你了……”
那小太监见夏如意给了他好脸色,欢喜起来:
“公公放心。”
(2)
夏如意来到偏殿的时候,李青成果然还等在那里。
见夏如意进来,他起身,上前抱拳行了个礼。
夏如意对于他们这些江湖人士的做派不甚熟悉,但此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对他还算和气,看了也不由让人心生一份好感。夏如意心道如此人物竟然也被陛下收在麾下……可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混迹江湖之远,也终归难逃王臣的命运。
夏如意还礼:
“李盟主久等了……”
李青成确实是久等了,现下终于看到宫里差人来回话,也难免急切了些:
“陛下可有旨意?”
夏如意没有推脱,将手中的信笺递了过去:
“陛下的旨意都写在这里了,李盟主可在此就看。”
李青成接过那信,恭敬地打开,寥寥几句,一览无余。可他看完,神情却凝重起来。
夏如意也不打扰他,只静静等他看信。
李青成回神,望着夏如意:“陛下可还有吩咐?…或者,可有期限?”
夏如意沉吟半晌:
“李盟主筹谋此事还需些时日,陛下只说让盟主见机行事,但并未有期限……”
说完,又补了一句:
“只要盟主不是有意拖延,小的想,陛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最后这一句相当于提点了,李青成心领神会:
“多谢公公提点~”
夏如意见此,伸手:
“盟主可看完了?”
李青成见夏如意的动作,瞬间了然,将看完的信收在封中,递还给了夏如意。
夏如意接过,当着李青成的面,掏出一个火折子,将那信点燃了……火焰舔舐上来,夏如意随手放进了殿中的香炉里。
“陛下既无其他吩咐,在下便回……回去了……”
李青成说道。
“陛下今日还有要事,未能亲自来见盟主,还望盟主不要介怀……”
“不敢不敢~”李青成躬身,脸上带出了一点过分的亲和来,显得整个人多了一点与他外貌不甚相符的谄媚气质。
“以往进宫,也是夏公公来见在下的多……”
猛然想起夏凉遇刺的事情,李青成的脸色又有点僵硬:
“……公公放心,陛下吩咐之事,在下定当竭力完成。”
夏如意点头,露出一副和气的面容:
“那就有劳盟主了……”
(3)
将李青成送走,夏如意便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路过几个小太监都躬身跟他行礼,他也未多理睬。
他此刻心中正在天人交战,手在袖子里捏着那封从李青成手里换下来的信,甚至捏出了一手心的汗。
——是的,陛下给李青成的那封信,他没有烧,烧掉的那一封只是封空白的信。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障眼法,让他骗过了李青成的眼睛。
当然,夏如意也不会真的认为自己这点伎俩在这些江湖人眼中是够得上瞧的,不过是因为李青成不防备他这一手,自己才得了个先机。
再有下次,夏如意就不一定还敢这么做了,有些法子,用一次就够了。
直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夏如意关上房门,又落了锁,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今日李青成进宫面圣,递了一封密报上来。
夏如意没有见过那封密报,他也没见过李青成,但他就是觉得,可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了。
好在此刻,他握着陛下给李青成的旨意。
夏如意坐回案前,又下意识地四下瞅了瞅,这才取出那封信,读起来。
很简单的一封信,寥寥几个字:
“召集武林盟,合围重云山。”
夏如意下意识地就觉得“重云”这几个字,他似乎见过。
在哪里见过呢?
还是夏凉在的时候跟他提起过……
什么时候提起的呢?
……
夏如意想着夏凉,视线就不由得望向了前方书架顶上的那两个被锁起来的格子。
那里放着夏凉生前的所有遗物……中,夏如意留下的部分。
而那里的东西,夏如意早已看完了,便草草收了起来。
应该烧掉的,夏如意想,早就应该烧掉的……
可是不知为何,夏如意却没有那么做,他选择将它们收好,锁在那两个小小的木匣子里。
(4)
夏凉的遗物,当日陛下命人整理后送过去。
东西都是夏如意亲自动手整理的,但送到陛下面前的那一些都是夏凉放在外人面前的东西。
而背着人的这些,只有夏如意知道。
夏如意没有将夏凉所有的东西都送去御前,因为送去御前的东西,都被陛下烧毁了。
夏如意不想属于夏凉的东西全部消失在这世上。
出于这份私心,夏如意私自眛下了一些。
直到前日,他抽空认认真真翻看的时候,才看到一点他至今都后悔见到的东西。
——夏凉死了这么久,而夏如意刚升任御前总管才这么久,宫中日常琐碎的事情太多了,他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夏凉留下的那些东西。
直到前日深夜,夏如意抱着一点漫不经心的态度,打开自己搜罗来的那堆东西,便看见了那个匣子。
那是一匣子的信……和玉。
信都是夏凉写给自己的。
每一封都是一个空白的封皮,在角落里小小地写着一行日期。
其实并不多,大约十来封的样子,剩下的,就是一些粗糙的玉器。
——跟他素日雕出来的那些精致的玉器不同,这里面的几件不仅小,还有些粗糙,一看就是夏凉早年雕坏的东西。
没想到,他还一直留着。
夏如意记得夏凉的习惯,凡是他雕坏的玉石,一律都会砸碎。因此夏凉工玉多年,手上没有一件残次品——一方面是因为他技艺确实甚高、鲜有失手的时候,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残次品早已被他碎成了粉末装在了瓶子里。
夏凉的房间有一个很大的白玉瓶,瓶中放着的,便是那些被夏凉亲手碎掉的玉末。
即便如此,夏凉一生,都未将它装满。
夏凉爱玉,是出了名的。
就连自己这个人,也是因为夏凉爱玉而得以被他看重,如今站在了东都皇城的大殿之上,成为了陛下的心腹之人。
这在从前,是夏如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甚至即便是几个月之前,夏凉还在的时候,他也从未想过自己最终会走到现在这个位置。
最初的最初,他只是被家人卖进宫的一个小太监,因为没有银子打点管事公公,日日被安排做最苦最累的活儿。
那时的夏如意还不叫如意,他叫夏边璋。
——多么好的名字,是他娘亲为他取的。可惜娘亲死后,爹爹将养了多年的外室娶回了家,还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他成为了家里那个最多余的人,被外室和那个狠心的爹卖进了宫里。
也是他命好,遇到了夏凉,不过是在他身边奉过一次茶,因为人们称呼他一句“小夏公公”让夏凉留了心。
夏凉问他名字,他轻声回答:
“夏边璋……”
夏凉愣了一下,直叹这真是一个好名字。
“边璋可是好玉啊……”
他记得夏凉当时如此慨叹着。
又因他与夏凉同姓的缘分,从那以后,夏凉便将他留在了身边。
并给他取了新的名字,叫“如意”。
玉器之中,夏凉最爱的就是如意,因此将这个寓意很好的名字赐给了他。
夏边璋从那日起,便成了夏如意。
(5)
他真的很爱玉……
夏如意蓦然想着。
就在方才,他重新取出了这个匣子,再一次打开之后,望着那木匣子里装着的、以夏凉的眼光看来完全是瑕疵的玉器,目光有些复杂。
他们都是出自夏凉的手,是被雕坏了的璞玉。
雕坏了却不忍心扔掉的,废了的玉。
夏如意怔愣了一瞬,便将它们扫开,取出了被它们压在了下面的信。
夏如意已经读过那些信,也看见了许多年前,还没有遇见他之前的夏凉。
一个完全陌生的夏凉。
信上的字迹还很稚嫩,甚至有许多的白字,但肉眼可见地,一封一封,那字就好看起来了。
最后一封,写于监王之乱之后一年。
而他此刻重新打开这些信笺,想在字里行间找一个曾经或许被他忽略了的重要字眼。
夏如意很快就找到了,在最后一封信的末尾,有一句添笔:
“大司空命寻敕造匠作之才,吾举荐闻诫进宫,悔之,闻闻诫兄已从重云山启程,晚矣……”
夏如意朦胧地感觉到,他的人生或许即将要被这些信笺,改变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