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晟华,古业(丞相)的嫡子,也是唯一的儿子,自小被富养在别院,与祖母相伴。平日除了学习诗书礼易,还要练习骑射武功。因古丞相认为慈母多败儿,所以不愿意让儿子经常与妻子碰面。
古晟华自小在别院中长大,与祖母相伴,每日除了学习诗书礼易,还要练习骑射武功。他的祖母对他疼爱有加,但也严格要求。古丞相则很少来看他,只是偶尔派人来检查他的学习进度。
他文武双全,样样精通,但更爱习武。
少年古晟华有一次在练习骑射时,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想象着自己成为一名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报效祖国。于是他在夜晚与祖母吃饭时,谈起了这件事。
古晟华(对祖母):“祖母,孙儿今后想当大将军,带领千军万马,报效祖国!”
没想到一向平易近人的祖母脸色却因此变得僵硬,严厉呵斥了他:“此话不可再说,特别是你爹在的时候。让你习武只是为了自保,而不是让你去打仗。”
古晟华难过的低下了头,很不情愿的回复道:“是,祖母,孙儿知道了。”
祖母(无奈):“你爹就你一个儿子,把你单独养在我这边,是怕你娘把你养坏,放在我这边让你学各种诗书礼易,是为了在今后继承他之衣钵。他在朝堂上与那群武夫斗了这么多年,若让他知道你有当武夫想法,他必定是会难过。”
古晟华:“孙儿明白祖母与爹的良苦用心。”
然而,他知道今后这个梦想不能再与家人分享,只能深藏于心。待他找到机会,必定不忘初心,踏往前线,一展宏图!报效祖国!
转眼间,古晟华渐渐长成了18岁的及冠青年,三年前科考之时他连中三元,人人都夸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他爹古丞相当年之风范,未来更是有望成为第二个古丞相。
在殿前面对皇帝的封赏,大家理所应当的都认为他会想求个翰林院的高职时。
皇帝:“状元郎可想要什么封赏,尽管告诉朕。”
他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皇帝求了个正五品武官职位,气得他爹当场骂他“逆子”。并且极力反对他,还请求皇帝不能答应他。
皇帝身为中间人很是难办,原本给状元郎封赏说什么都能实现只是想卖古丞相一个面子,何曾想这状元郎的愿望竟比天上的月亮还难摘。他作为皇帝,既要给古丞相面子,又要给这状元郎兑现承诺,毕竟自己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不能收回来。
皇帝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不拂了丞相面子,还能给状元郎机会,实际上就是给他使绊子。
皇帝:“既然如此,朕也不能失信与状元郎,但文官有文官之职位,武官更有武官之职位,文武官职不能兼通,且正五品的中郎将之职位已有人选,便是今年的武状元。若文状元郎执意要求武职,需与当今的武状元比试一番,胜了武状元才可。”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古丞相的脸色稍稍缓和,心中暗想:“这逆子虽有些本事,但武状元乃是武举中的佼佼者,他一个文弱书生,如何能胜?”
古晟华却毫不畏惧,上前一步,拱手道:“臣愿与武状元比试,请陛下成全。”
皇帝微微一笑,点头道:“好,既然如此,三日后在演武场比试,胜者得中朗将之职。”
古晟华回到家中,古丞相早已在书房等候。见他进来,古丞相冷冷说道:“你可知自己在做什么?那武状元乃是武举中的佼佼者,你一个文弱书生,如何能胜?”
古晟华恭敬地说道:“父亲,儿子虽以文入仕,但自幼习武,骑射武功皆有所成。此次比试,儿子有信心。”
古丞相冷哼一声:“有信心?你可知道,若你败了,不仅丢了官职,还会让天下人耻笑我古家!”
古晟华坚定地说道:“父亲,儿子不愿一生困于翰林院中,只愿为国效力,驰骋沙场。请父亲成全。”
古丞相沉默片刻,终于叹了口气:“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为父也不再多言。只是你要记住,若你败了,便再无回头之路。”
古晟华点头:“儿子明白。”
三日后,演武场上人山人海,文武百官皆来观战。武状元早已在场上等候,他身材魁梧,手持长枪,气势逼人。
古晟华身着轻甲,手持长剑,缓步走上演武场。他神色平静,目光坚定,丝毫不惧。
“这丞相之子,拿起笔来确实有些本身,但拿笔的手偏偏要去舞刀弄枪,啧啧啧!”
“你瞧,武状元这魁梧身材,一路武试才得此状元之名,据说他一个能打十个!”
“古公子如此瘦弱,想必不用等太久,武状元一只手就能抗起来。”
“文状元也妄想胜过武状元,真是不自量力!”
“文状元与武状元比试,这能有什么好比的?”
在场的人都各怀鬼胎,支持丞相派的,既希望古晟华赢下比试保全丞相的面子,又不希望古晟华赢下比试,好好的人才怎么能去当小小的武夫,沙场中刀剑无眼,他可是丞相的独子。
而与丞相派敌对的,却希望古晟华赢了比试,只有古晟华当了武夫,才能让古丞相失去新的膀臂。
古丞相一家人都来了,常年不能见到自己儿子的古大夫人,今日终于有机会来到演武场,见到儿子后心中又是担心又是激动。她紧紧握着手中的帕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上的古晟华。
古大夫人(低声自语):“华儿,你一定要平安无事。”
古丞相站在一旁,神色复杂。他虽然对儿子的决定不满,但心中也不免有些担忧。
古老夫人是全场最坐得住的人,她在很久之前自己孙子与她提过那个梦想开始,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这比她预料中的要早了些罢了。
有一个坐在古大夫人身后的小姑娘,一直盯着校场的位置,手心一直捏冷汗,但心里激动无比。
皇帝坐在高台上,微微一笑:“比试开始!”
比试开始,武状元率先发动攻击,长枪如龙,直取古晟华。古晟华身形一闪,轻松避开,手中长剑如灵蛇般刺出,直指武状元咽喉。
武状元大惊,连忙后退,但古晟华的剑势如影随形,逼得他连连后退。最终,古晟华一剑挑飞了武状元的长枪,剑尖停在他的咽喉前。
全场一片寂静……
大家都没反应过来,不应该呀,武状元是从层层选拔中胜出的比武天才,文状元只是个出身名门的文弱世家公子,怎的?武功竟如此高强。
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皇帝微微一笑,起身说道:“好!古晟华胜,封为正五品中朗将!”
古晟华收起长剑,恭敬地说道:“谢陛下隆恩。
这场比试,有人欢喜有人疯。
古家这边的人都为胜出的古晟华高兴,只有古丞相一人脸色僵硬。
待古晟华谢过皇帝后回到自家人席位时,坐在古大夫人身后的小姑娘终于坐不住了。她越过古母第一个来到古晟华身边。
她是古晟华的嫡亲妹妹古宝心,今年13岁,性格古灵精怪。她在看到自己哥哥比武胜出后,第一个送出了自己的祝福。这是她第十三次见到自己的哥哥,以往都是过年大家聚在一起才能见到,原来自己的哥哥是那么的高大俊郎。
古宝心(兴奋):“哥哥,你真厉害!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成为一个大将军!”
古晟华(微笑):“宝心,你一定会比哥哥更厉害的。”
古宝心(调皮):“那当然,我可是古家的女儿!”
这时心情同样激动的古大夫人也来了。
古大夫人:“我的儿呀,你真是娘的骄傲。可想死娘了。”说着,就抱住了古晟华,又是鼻涕又是泪。
古丞相从前就看不上她的身份,如今更是看不上了。心想,这武官家的女儿就是粗鄙。
好在当初没把儿子养在她膝下,不然……
他这辈子费的最大心思就是这个儿子,终于是培养出来这么一个能文的人才,谁曾想,他不仅能文,还能武。本身就是为稳固自己古家在朝堂的地位而花那么多心思去培养的,想着未来自己的儿子能继他之后当上丞相,古家的未来能放心交给他。可现如今,皇命难违啊!
古老夫人:“既如此,领了皇命,便早些回家打算。”
有了古老夫人的话,古丞相也不好继续冷脸。
古丞相:“是,娘。”
回府后,两位姨娘带着自个的女儿和众管事丫鬟早已候在门外,她们听到消息后立马就在家中忙活了一下午,就等人回来了。
马车停在古府门外后,古丞相一行人就下了马车,最先迎过来的是他最宠爱的小妾容姨娘。
容姨娘:“恭迎老爷、老夫人、大夫人回家。”
容姨娘身后跟着的女儿古宝汀,与古晟华同岁,但比古晟华小几个月,自小爱读书,聪明伶俐,深得古丞相喜欢,古丞相把嫡子放在别院养后,古大夫人有过一段时间的闹腾,容姨娘就想趁大夫人想孩子的期间,在古丞相耳边吹枕边风,想让自己的女儿以嫡女的身份养在大夫人身边,将来好嫁高门。
可大夫人说自己只是伤心过度,不是失心疯,劝她不要趁火打劫。最后也只能以失败告终。虽说自己女儿不是嫡女身份,可她自小就聪明,自己丈夫也很宠爱这个女儿,当然,最主要是,自己和丈夫才是真爱,即使没有大夫人的同意,未来丈夫也会给自己女儿寻得一件好亲事的。
古宝汀:“见过父亲、老夫人还有大夫人。”
一旁的商姨娘见状,也领着自己女儿上前重复她的话拍马屁,并且见她没有提到后面的古晟华和古宝心,还成功捡漏了。
商姨娘:“……恭迎大公子和三小姐回家,还有恭喜大公子赢得头筹!姨娘们早早就吩咐下去让下人们准备了宴席,大公子比武回来指定是饿了,不如我们早些进屋用餐吧!”
然后转头看到自己胆小的女儿一句话也没说,恨铁不成钢的敲了敲她的脑袋:“快恭喜你大哥哥!”
商姨娘的女儿古宝书,15岁,自小性格内敛,不爱与人说话,与自己娘亲商姨娘的性格形成对比。
古宝书:“见过大哥哥,恭、恭喜大哥哥拔、拔得头筹!”
古晟华谢过家里人的祝福后,全家人就一起进屋用餐了。
时间很快去了,古晟华终于迎来了上任的那天,他在母亲和妹妹古宝心的帮助下换上了期待已久的军装,在家中吃过早饭后,匆匆告别家人,与接任的人赶往军中上任。
古晟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武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但他心中充满了信心,他一定会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将军,报效祖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