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开国女帝夺权记 > 第37章 财政

第37章 财政

如今正是政局未稳的时候,她怎么就不能趁乱当上宰相呢?

她如是想着,心里却也有了几分明朗。

无论是观南,还是曾经的恩客,都不该成为她唯一的依靠。她的未来,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过,并没有允许她高兴片刻,观南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武断,将已经行礼告退的她又重新叫了回来。

陶婉卿忐忑不安地立于崇政殿之上,等待着观南的旨意。她犹豫了一阵,这劫掠一事对财富民生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她觉得还是借款比较妥当。

"依卿看,朕是否可以选择向那些富商借贷。"

陶婉卿闻言,知晓自己想借机捞油水的愿望落空了,但还是不死心地说了一句:"按照如今的需要,如果全部通过借钱来维持的话,怕是也要叫不少富商破产了。如此,臣还是需要军队武力摊派。"

"陶卿莫慌,这朝中文武百官总归也会愿意出些闲钱,那些不必要的开支也可以先缓一缓。譬如军队的饷钱就先用铜钱抵上吧,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后方物价飞涨。至于文武百官的俸禄,也可以先欠着。

而今年正店的酿酒税款可以再收一次,(注:正店是唯一合法酿酒店铺,其他所有脚店的酒水都要从正店买,朝堂通过这种政策管理酒水数量,防止灾年过度酿酒。)要是他们不肯给,就收回他们的经营许可。"

"多谢陛下体恤,臣会照办的。不过,臣还要问陛下,是否要付给给借款利息?"

观南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文武百官中,只要有人出钱了,其他人为了仕途,不敢不出,倒是不用付利息。但那些商人,爱卿可有办法。"

"强行摊派吧,臣会带头出五万两白银,再迫他们出五万两,足够度过这个春夏了。若是文武百官也能出个十七八万两,怕是连陛下再度出征的军费都够了。"

"别说胡话。"

"陛下,臣方才忘记了一件事,就是如今的货币贬值问题。陛下此次出征收获颇丰,但是国家的财力也接近极限。

为了保证军队的粮食、兵器供给,臣自作主张,调动了勒令铸币监所有的库存,并且要求他们在一个月内铸出从前一年的货币,几乎买断了市场上所有的粮食,不只是粮价涨了百倍,也导致了货币的贬值。

如今,我们不只要为城中居民提供救济粮,还要稳住货币。当然,也可以直接用贵金属作为替代。只不过,如今在市面上流通金银数量太少,就算是现在,一两白银也可以购买了1200两大米,怕是还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交易需求。

所以,臣还要请陛下下达诏令,挽救吴币。"

"卿有何良策。"

"在来之前,臣曾经翻阅古籍,看到汉代桑弘羊的"均输平准"政策,觉得可行。

当时汉匈战争消耗颇丰,商贾之人哄抬物价,各衙署囤积居奇,便是用此方法稳住了物价。

当时,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将原需运往京师的贡赋,按市价折算为当地丰饶且价廉的土特产,如齐地丝绸、蜀地布匹,由均输官转运至高价地区销售。所得利润上缴中央,并采购京师所需物资。

并在长安设平准机构,统管均输物资、官营工场产品及皇室库藏。当物价上涨时抛售存货,物价下跌时收购囤积,以此稳定市场。

利用“贱买贵卖”原理,既抑制商人操纵市场,又为朝廷创收。"

"既是有法子,自是当早说才是。"

"臣都写在奏状上了,陛下没看吗?"

观南有些惊讶,打开奏壮一看,发现陶婉卿早将详细的计划上交。通过合适的商业税赋,以及通过朝廷官员募集资金,便足以度过当下难关。观南不由汗颜,她只是忙里偷闲片刻,就差点酿下大错。

"臣不是不想叫富商出钱,臣在陛下出征时,就用投机倒把的名头抄了许多富商的家了。而剩下的富商,也几乎都为陛下的远征出尽闲财,总共募集了二百万两白银。陛下若还要将他们赶尽杀绝,不易于竭泽而渔啊!"

此刻,不想出钱的陶婉卿想尽办法夸大自己的贡献。其实,在那二百万两白银中,只有二十万两是她自己出的。对她来说,极限情况下,还可以交出五十万两白银。

但是,如今蜀锦大卖,她还想出钱造船,开辟远洋航路,将其卖到外国去。

所以,对她而言,观南最好还是通过其他方式谋财。

她立刻转变立场,转而劝观南同意她原先加商业税的方案。

"陛下得明白,这一年之内很有可能会再发生战争。如今陛下的欠款已经超过三百万两白银了,相当于去年一年的税赋。陛下若是不加税,是打算透支未来呢?还是打算欠钱不还呢?"

盐税、酒税、铺子税、铁税、还有最大头的正店税,近百种巧立名目的税收款项显现在面前。其实各项资源严格管控下,这一年商人本就没有什么好收成,还要承担战争的开销。

观南还是同意了她的计划,哪怕她知道这会让很多中等户破产。

可是中等户背后的利益勾结没有富户那么错综复杂,受了委屈也只能忍着。他们的人数又没贫民那么庞大,没有那么容易产生起义。

战争就是战争,它所产生的所有消耗终究还是要取之于民。

财政的问题解决了,赵观南又要思考下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对夏政策。

她非常清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损失了三十万青壮年人口的夏国,必然是比大吴还要糟糕的存在。

更何况,汉化派与其贵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难保就不会爆发下一场内乱。

她必须要抓住这个时间,夺下燕云十六州,保住养马场,去迎接辽国的怒火。

谁都没有半分机会喘息。

可是,她又该怎么做呢?如今已经汉化(指封建化)的大辽与青唐吐蕃还在虎视眈眈,她不能拿出全部国力再打一场大战了。

于是,她想到了焦土政策,大唐经略高句丽时用的政策。也是战事焦灼时,惯用的政策。

其主要操作就是避开对方军队,摧毁当地生产,进而消耗对方国力。

这确实比较残忍,但相较于敌国屠城之举,又算得上什么呢?

于是,观南便开始下达命令,让边军趁夜射杀夏国羊群,并点燃他们所剩无几的米粟、青稞。

同时,实现严格的贸易限制,禁止任何一粒米,任何一点铁粉流入夏国。

这场屠杀进行了近七个月,哪怕又有辽的援助,夏国终于顶不住压力,投降了。

观南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优质战马的基本保障。

但是晏江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那一天,正是他和赵观南的女儿出身的那天。

赵观南最终决定把孩子记在李洵名下,以作为对李氏的安抚。

晏江理解她的决定,却不满意于自己是和李儒同一天知晓此事。

她问他:"想做她的父亲吗?"

他犹豫了。

他不满意观南什么事都不和他商量,只把他当作个必须服从命令的臣子。

他问她:"陛下想要的是像臣子一样的丈夫,还是像丈夫一样的臣子?"

"你不肯吗?"

"陛下真的会让臣做她的父亲吗?"

"她没有见过李洵,自然会认你。"

观南抚摸着自己隆起的小腹,心里却依然对她没有半分期待。但是,她却会期待面前的臣子不论受多少委屈,都能理解她的无奈,咽下自己的委屈。

"臣有拒绝的资格吗?"

"没有。"

晏江哑然失笑,"既然如此,陛下又何必有此一问。"

"朕想知晓,卿心里是否还有朕。"

"那陛下呢?陛下连臣有孩子都不愿意告诉臣,还要将臣的孩子划到其他人名下,陛下做这些时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臣的想法?"

"够了,不要再说了。"她走到他的身畔,又闻道了那股熟悉的鸡舌香气。她拉起他的手,贴在自己的心口,"那你告诉朕,朕该选谁做朕的皇后?"

晏江猛地抬头,张了张嘴,像是终于意识到了什么,他哭了。

原来作她举案齐眉的夫婿只是他的妄想吗?他从始至终都是她的臣子,只有得到了主子的恩遇,才有片刻的温存。若是哪日她有了其他人、其他事,他随时可以被牺牲、被弃若敝履。

他从来没有反抗的筹码,所以他今后的日子,都要看她的心情了。

她轻触他的泪珠,喃喃道:"你原来不高兴吗?其实我也可以封别人作皇后,你真的愿意吗?"

他扣住她的手,轻言到:"我愿意。"

这是他等了一年的瞬间,就算是苦果,他也会笑着走到最后。

她扑向他的怀里,热泪盈眶。

"你到底知不知道,因为你,我只剩下十三年的寿命了。你竟这么一点委屈也不愿意受,还敢质问朕,你真是对得起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