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开局是乞丐gl > 第14章 诵经

第14章 诵经

念经?李开昀对此不感兴趣,正要迈步离开时,无为道人从右侧走来。道人行叉手礼,李开昀学着他的样子回了礼,无为道人见她的动作却笑了:“郎君可要诵经学习?”

李开昀赶紧摆摆手表示拒绝,她估计也看不懂这里的文字。

“今日贵人来访,郎君切记谨言慎行。”李开昀明白他的意思了,若是因为自己行为举止出众被贵人们有所怀疑,到时候可麻烦了。

住在道观的客人不懂礼数也不求道,只要被他们看见就一定会审问一番。李开昀不能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只能同道士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

“无为道人,我不懂道。”无为道人让她安心,一切都是从无到有开始的。

李开昀随他进入皇经堂,选了一处最偏最不惹人注目的蒲团站定,此时堂内已经挤满了人,道士们将书捧在手里。无为道人开始烧香,接着众人跟着他拜神。她无所谓地跟着跪下,心不在焉地礼拜着不认识的神仙。然后道人跪坐在主位有节奏地敲着木鱼【注?】、闭眼诵经,其他人开始自觉地翻书诵典。

李开昀没有经书,只能闭上眼学作道人的样子小声背书,她把从小到大会的古诗词都过了一遍,哪知离早课结束还早着呢。

其实在皇经堂偏厅也有人诵经拜神,正是李治夫妇。因为他们的身份不能随意出头露面,但他们也想真心求道,所以就有了李治专注诵经的一幕。至于皇后,她虽也念经却心不诚。

李开昀跪坐得腿脚发麻,趁大家都认真学习时小心翼翼盘腿坐下。就这么发呆了一段时间,她终于耐不住无聊了。

她询问旁边诵经的道士,能不能借书给她看一看,道士不悦地看了她一眼还是点头应允了。李开昀接过经书,书名是《道德经》,开篇就是再熟悉不过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放在现代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但到底是何意思李开昀始终不明白。后面的繁体楷书李开昀只识个大概,总结下来就是一个字“玄”。

“这道道道的讲啥呢?”她自以为说话声音很小但周围人听得清清楚楚,诵经声一度减小,李开昀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低头,周围声响又恢复了。

此典共十章,内容不算多,李开昀却连大概意思都不知道。她只好埋头再读经书,直到早课结束她还是一知半解。

众人一一拜别无为道人,李开昀是最后一个。她拱手作揖的动作比之前娴熟多了,无为道人示意她跟上自己,出了皇经堂他问李开昀有何感悟,“我没感悟出来,有点深奥。”

经书什么的她还没有资质读懂,倒不如讲点实用的,她也这么说了,无为道人点点头说他可以答疑解惑。

两人进入他的袇房,李开昀后一步入座,无为道人开始介绍起普宁观:承自上清家,紫虚元君乃第一代太师,却不善用符箓法器,重视人的修炼。

接着无为道人说起道教斋仪,此时李开昀才知道在早课上窃窃私语是大不敬的行为,应心怀敬仰、严肃庄重。

尽管李开昀刚来的时候对这些不敬重,但经此一遭见识了无法解释的事情,继而慢慢慎重起来。就算不信奉道教,也保留自己的敬畏之心。

道人介绍起陆修静这个人,以及他所做出的宗教改革。陆修静为保住门派只保留了人心的修炼,这使他们越来越依附于封建主。【注?】

当李开昀真正了解到这些事情背后的因果时,她才知道原来无论什么都要做出割舍以保全自己。

最后,无为道人交给李开昀两页纸、一本《道德经》说她或许可以参悟一二,李开昀接过薄薄的《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和那本书。

“多谢道长,只是我还有一个问题。”无为道人示意她说下去,那两位贵人是谁?他们来道观做什么?

他们就是李治、武则天,李开昀猜得不错。李治自幼体弱多病,年前突发恶疾目不能视,来道观说是祈福但多半是寻个慰藉。

“无为道人,我还能在这儿待多久?”

“待到时机成熟,郎君自会离开。”好像每次李开昀问及自己,无为道人的回答都是这般神神秘秘。

“道长,您到底什么身份?怎么什么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无为道人眼中略带慈爱看着李开昀,好半晌才说出一句“或许你日后也会像我一样”。

得不到答案的李开昀只好告辞前往食堂——今日因为皇帝来了早课推迟了两个时辰,现在已经到饭点了。

饭毕,她没有回屋而是找到没人的小亭子坐下,细细感悟“道”。她已见识了《道德经》的高深,转头翻阅那两页纸。

只是第一句话就与《道德经》异曲同工——道生万物。全文简短,李开昀读完不甚了了,她不得已又翻起《道德经》,或许两者可以相互解释。

不知所云时她就抬头望着天边,清空所有思绪再读一遍,但在冬风吹久了李开昀只能双手插袖取暖。

一段时间过后她觉得有些饿,按着记忆找到了食堂,道观里的生活很规律,大家都是这一时间饿了。

这次李开昀终于不再火急火燎,这种安静的生活也不错。之后,她和其他道士走在暮色中,鼓声渐渐传来。她知道这是无为道人讲过的晨钟暮鼓【注?】,不管道士正在做什么都要赶来参加晚课。

无为道人重复着早上的仪式,众人始终一丝不苟,李开昀还是不能理解为何对神仙有这么大的敬畏,毕竟她是新时代的学生。

秉着入乡随俗的观念,她说服自己这么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与早课时的无所谓相比李开昀的态度已然潜移默化。

再念经时,她对着想不出所以然的经典发呆,这大道理她是悟不出来了。

晚课结束后,李开昀早早躺下,伴着夜色她开始谋划未来。这道观待不了多久,况且她真不想当道士;也不能回玉锦楼吧,就之前的雪夜追杀而言,王掌柜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她不能再入险境。可她还能干些什么谋生呢?李开昀现在是空有一腔抱负。

【注?】木鱼:一般认为,木鱼是由佛门伴侣所创制,然马承玉《木鱼源于道教考》认为,其真实来源实为道教。黄兆汉先生在《木鱼考》一文中据晋代释法显《佛国记》关于"三千僧共犍槌食"的记载,推测如果"犍槌"是木鱼的话,则木鱼在晋代已出现于于阗国,至于中国本土的寺院使用木鱼,黄先生据唐司空图(837-908)《上陌梯寺怀旧僧》诗指出至迟是在唐代。黄先生认为"唐以前甚至五代以前的木鱼都是用来召集僧众的或警众的",至于诵经使用木鱼最迟是在南宋。

本文选择黄先生的观点。

【注?】本文架空历史,内容不宜考究。

【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作者不详,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道教称老君西游龟台之时,为西王母说常清静经。后经仙人转传,为葛玄所得,笔录而传?之于世。即葛玄曰:“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因而《清静经》被认为是三国时葛玄依托之作。《清静经》大约产生于唐朝,当时比较著名的注本为杜光庭(850—933)所注。

本文选择前者。

【注?】晨钟暮鼓:释义:佛寺中早晨敲钟、晚上击鼓以报时间。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并不是早上只敲钟晚上只击鼓,而是早上先敲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敲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诵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经年烈酒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陷落春日

池南春水

别那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