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祖乍看有三十许,身形像父亲,又高又壮,面容则像母亲,略带沧桑。宁仕在心里计算了下,他应该最多二十四、五。只是身材长相都过于超前,瞧着年长。此时这青年急匆匆跑进来,宁仕只觉脚底传来被砸的震动。
近到对面,宁仕比量一下,起码高出自己大半个头。
青年抱拳一揖,先介绍自己道:“我是杨士勋的儿子,随舅家姓氏,叫余承祖。”然后开始客套:“母亲早传信说,有位智计超群的宁先生,今儿可算把您给盼来了。”
宁仕眼尖地看见他袖子上有几点新染上的血迹,并不显眼。宾主谦让间各自坐下,宁仕颔首示意余承祖赶快介绍情况。
余承祖于是道:“也是母亲请来的高人,在普陀山修功德道的苦舟大师,可以通过诵经减轻那些许愿人的一部分症状。苦舟大师让我置办个宅子,安排那些许愿的搬过来,他联合其他同道,每日聚在一起做法。”
“那些人难受的狠了,就会挣扎寻死,只能都捆起来,我刚还在折腾这事。”
宁仕被这一段没头没尾的解释说得懵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他是在解释他在做什么。
袖子上的血迹来源明了,但这不是正常的叙事套路,见他还要细说,宁仕连忙打断道:“你母亲与我说了诸城这边的大致情况,但并不具体。你把这些天的见闻缕一缕,我好确定如何调查。”
余承祖连忙点头称是,然后道:“知县将事情奏报朝廷了,朝廷这边派了位女道士,道号云眠,擅长驱邪。在这位道长的帮助下,那些人的症状更加缓和。另外先前的?瘳大师也找来一位高僧,很有本事……”
宁仕赶忙再次打断?,十分无奈。这余承祖长得像母亲,但说话怎么同杨夫人完全不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若是让他继续自由发挥下去,不定得浪费多少时间。于是抢道:“我们先把事情理出个大概,然后再说细节。我问你答,你看如何?”
宁仕本以为对方会不大高兴,谁知余承祖连连点头,很适应这样的说话方式,一脸期待地对着宁仕憨憨傻笑。
这种态度好,但讲话费劲的,宁仕向来是避而远之。然而现在却是不行,心中默念:‘这是事主,给钱的!要耐心,不能急。’终于心平气和了,开口问道:“您母亲说,娘娘庙侍从首次登门要求还愿,是发生在许愿后的第三个月的月底。这里就有个问题,那些许愿的人,本就有先后,而每个人多次许愿,也不是在一天,那这个‘第三个月月底’,指的具体是哪一天?”
余承祖拍手称赞道:“先生果然厉害!我也是到这边快一个月才发现这问题,经别人好一通分析才听明白的。先生刚来就自己找到关键,果然不同我等凡人!”
宁仕摆手,示意他不要吹嘘,快说正事。
余承祖于是皱眉,像是很努力的组织语言,磕磕绊绊道:“那侍从找上门,是一个个找的,第一次上门的时间,应该是头一个人,许了第一个愿后的第四个月的头一天。”
“也就是满三个月还愿?”宁仕确认道。
余承祖一边“对对对。”一边点头如捣蒜。
宁仕又问:“那当时要他还得是什么愿?金钱?美色?仕途?是只有满了日期的,还是算上所有?”
余承祖呆滞了一下,寻思好一会才明白宁仕的话,“哦哦”两声之后道:“那个人姓石,娘娘庙灵验也是他传出来的,叫人都去拜!”他一击掌,发现这个是知道的,忙回道:“那人当时正因花光银子,被娼馆撵出来,所以应该是许愿要个比娼馆头牌更美的女子!”
“这人第二天去赌场炫耀,所以应该也是求了金银的。只那一天他就输了有百两,当真是一日暴富……”
宁仕见又歪了,赶忙正回来:“那第一次要还的都有什么?”
余承祖抓头,语气中带了些不确定:“应该是都有吧,金钱、美色对应的。那种人,也求不了仕途,大字不识,求了就是难为那娘娘!”
宁仕皱眉,这说的是什么?于是,直接问操作性的:“能把那人找过来吗?”
余承祖闻言一脸惊恐,忙摆手道:“不成不成,已经是死鬼了!”
宁仕只能放弃这条线,继而捡了又一个问题:“你母亲说,第二次还愿时,是被告知了账目的,那账目中的本金,是全部许愿的总和,还是只有满了三个月的才被算进去?”
余承祖呆住,过了半晌,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宁仕已经不想再问了,但想想,不走这一关,他就一点方向都没。而其他人,未必信得过他这个外地人。不管怎样,得先从这个身上挖出点信息,然后再以点破面。暗自叹口气,继续问:“那每个月第一个被上门的,是不是并非同一个人,且时间也不是固定的。”
余承祖点头道:“头一个人很快就死了,后面谁是第一个就不知道了。但我知道有人的日子是延后的。”
宁仕继续问:“活着且没还完的,每月被上门的顺序有变化吗?”
余承祖又摇头,说不知。
宁仕只能又调整方向:“那些许愿早的,有谨慎的,也有侥幸的,谨慎的要么第二次来就能还尽还,要么是观察一下别人再说;侥幸的则要么不还,要么乱还,甚至只要里面没有寿数这种一听就要出事的,就全还了也有可能。”
“那些还得多的人里,有没有症状不重,人却死了的?”
余承祖先又夸赞道:“先生真是机智过人!我……”然后被宁仕一个眼神止住,乖顺地点头道:“应该是有,不过我也只是知道有,了解的不多,好像死得很莫名其妙。”
宁仕眼睛一亮,总算证实了一个猜测。再问:“您母亲说有一个书生求仕途,那书生后来怎样了?其他人中有没有求的?”宁仕问。
余承祖道:“就那一个,上个月没的,说是症状最重,整个人都烂成了肉泥。”
宁仕颔首,他原本猜测求仕途的应该就不多。诸城并非州府,官员本就不多,且今年正值官员考核,娘娘庙是求了立马灵验,便是要求也是等年中。而本朝向来以科举取士,秋闱没到月份,春闱则在明年。去年腊月到今年二月里唯一的考试便是县试。但县试考官考生大多互相熟悉,猛地变了成绩,被论成舞弊都有可能,应该没那么多傻子去求。
余承祖还在细说这事:“母亲走时,那书生还活着,但应该已经比其他死了的症状都重。我到这边时,那书生已经不出来走动了。也是听别人说才知道,据说收尸的吐了好几场,才晓得死得那般惨。说是用了……”
宁仕打断他,沿着自己的思路问道:“有没有只求了美色或只求了钱财的?”
余承祖像是很习惯这种随时被打断的对话方式,全无尴尬,配合地点头回道:“有些家中富有的只求了美色,而不少女人只求了钱财。”
宁仕接着问:“那第二次上门时,也就是第一次知道全部账目的时候,有没有只求美色,或是只求钱财的,却要还其他的?都要还什么?还多少?”
余承祖又愣住,呆呆地摇摇头,表示不知。
宁仕在心中抱怨:这人来了五十多天,连个基本情况都不清楚。说话除了吹捧顺溜,其他都只能问一句挤一句,多说的全是歪的。他母亲明明不是这样,这究竟是随了谁?但也只能耐下心来,换个方向继续问:“我听你母亲说,你在五月二十八寄信说,有高僧能保住众人的命?”
余承祖点头又摇头,道:“是五月二十六,我是证实了才发的信。”
宁仕点头问:“那高僧用的什么法子?”
余承祖还是摇头:“不清楚,人都烂得没形状了,但还有气,能喊能叫。”
宁仕只能问他应该知道的:“那苦舟大师一众人,减轻了他们什么症状?”
余承祖果然来了精神,话也顺溜了:“那些人能看见的症状,主要是三个方向。一是朝着夜叉的模样长,浑身长疮,整个头都变形。二是越来越像鬼,浑身冰凉,手指长出第四个指节,脊柱弯曲脖子变长。三是骨肉就像醪糟里的糯米,一边淌出水来,一边从硬实变成絮状。”
“苦舟大师每日围着这些人念经,可以减轻第二种症状。刚说的那位女道长,则是会画符,贴着就能让第一种症状不再加强。”
宁仕皱眉,发现后两种杨夫人没说过,且还有别的疑问,便详细地一个个问道:“这第二、三种症状,对应还得都是什么?”
余承祖答:“大师们说,应该是生气和精气。”
“第一次还的时候,利息不正是这两样?为何那时没症状?还有你母亲说还了寿数和运势的也有症状,这些人哪去了?”宁仕又发现了问题。
余承祖抓头,为难道:“要不一会苦舟大师念完经,我请他来给您说吧。”
宁仕原本还想问是不是还有看不见的症状,听到会请苦舟大师,也不问了。连同后面的一系列,都暂时搁置,换个人再说。但想到出家人大致也不会关注很多情形状况,还是需要问一下:“第一批人是四月里没的,那之后代偿他们还愿任务的,都是什么亲人?如果没有直系血亲,旁系的被要求代偿了吗?”
余承祖答:“都是有父母子女的,也都是父母子女代偿。没有父母子女的,都撑到紫花大师来了。”
“紫花大师就是那位能保住众人性命的高僧吧?”
余承祖点头。
这就有些怪了,按常理说,没父母子女的,多半生活会更加不如意,这些人也应该会许更多愿。然而这些人却都熬到了能保证活命的时候,很是反常。但想到问这人约莫又是一问三不知,便先记在心里,等一会问那位苦舟大师。
“一共死了多少人,死的人的亲戚关系你清楚吗?还有父母子女有很多人的,怎么分配?一旦继承了还愿任务,什么时候还?能否直接还?”宁仕已经放弃从他这问出确切信息,直接问了一串,想着知道什么说什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搞不好还能凑些线索。
余承祖一脸茫然,然后好像想到什么,答道:“好像听说有一个人,在他父亲去世后,去还愿了,然后被人抬回来,但说是还清了。”
宁仕没想到还有这意外之喜,忙问:“能找到这人见上一面吗?”
比起答疑,余承祖对这类直接安排干活的倒是更能接受,忙点头道:“可以试试。”
既然不再指望从余承祖这里问出有用信息,宁仕干脆就任他闲言。只叮嘱两件事:一是安排人守着苦舟大师,等那头‘治疗’结束,就将人带来。二是让他派人去丁家知会一下,杨家遣他来帮忙的事。
丁家是本地士族,人丁兴旺,卷入事件的人估计有不少,能用做参照供他计算的案例一定很多。同时,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丁家也肯定了解城中局势和人际关系。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丁家的态度,万一送自己过来是杨家夫妻的一厢情愿,丁家并不愿意让他一个普通人指手画脚,直接上门,怕是会被赶出来。
所以,还是先试试态度。
宁仕调查方向小贴纸:
1、还愿本金定义,本金计息的起算时间,‘金包银’是否复利、利率、结算周期、各项目之间换算比例、同笔/不同笔本金和利息的还款顺序、还款方式,代偿/转移来的是否全算本金、何时起息;
2、各种症状对应的还愿内容,还愿内容的上下进位和进制,每个内容的偿还极限;
3、有缘人的筛选标准,代偿的规则(分配、关系和顺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4、当前事件进展,己方人员能力,已知/已确定条件,信息收集成果,数据分析成果,推论和猜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十二章 诸城是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