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恋上药理学(tjutcm)) > 第1章 第 1 章 降血糖药物——初印象

第1章 第 1 章 降血糖药物——初印象

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动学: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ADME: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分型:

①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②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③妊娠糖尿病

④特异性糖尿病

——————

第一节 胰岛素(口服无效,皮下或静脉注射)

【体内过程】ADMS

主要在肝、肾、肌肉组织中灭活,经谷胱甘肽转氢酶还原二硫键成巯基而分成A、B两链,再由蛋白水解酶水解成短肽或氨基酸。

胰岛素代谢较快,t1/2为9~10分钟,但作用可持续数小时。

【作用机制】

靶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受体,其由2个α亚单位和2个β亚单位组成。

α亚单位在胞外,含胰岛素的结合部位,β亚单位为跨膜蛋白,含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

胰岛素与α亚单位结合后,迅速引起β亚单位自身磷酸化,进而激活β亚单位上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导致自身和其他蛋白的连续磷酸化反应。

【药理作用】

1.糖:降血糖

①减少来源——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②增加去路——增加葡萄糖进入细胞,加速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2.脂肪:影响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3.蛋白质:影响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促进人体生长过程

4.钾转运:促进K 进入细胞内

促进K 进入细胞内——加快心率

【临床应用】

1.糖尿病(所有糖尿病)

①1型糖尿病

②2型糖尿病

③妊娠糖尿病

④特异性糖尿病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①酮症酸中毒昏迷

②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3.其他

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

葡萄糖、胰岛素、□□配成极化液(GIK)

【不良反应】

1.低血糖反应(最重要、最常见)

主要表现:疲乏、头晕、饥饿感、出汗、心动过速、焦虑、震颤等

需鉴别的糖尿病昏迷:

低血糖昏迷、酮症酸中毒昏迷、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2.过敏反应

主要症状: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

治疗: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3.胰岛素抵抗性(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抵抗性:

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妨碍葡萄糖摄取利用

4.脂肪萎缩

皮下注射,表面发红,久用萎缩

———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

总:磺酰脲类、双胍类、α-葡萄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酮类衍生物]、餐时血糖调节剂[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分泌药物:苯甲酸类衍生物]、以及新型降血糖药如[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胰岛素促泌剂]

①磺酰脲类

②非磺酰脲类(格列奈类、苯甲酸类衍生物)

[胰岛素增敏剂]

①双胍类

②噻唑烷酮类

[α-葡萄苷酶抑制剂]

[新型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

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

三代:格列美脲

【药理作用】

1.降血糖

①胰岛素: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强胰岛素作用

[作用机制]磺酰脲类药物与胰岛β细胞膜上磺酰脲受体结合,阻断ATP敏感K 离子通道,阻止K 外流,使细胞膜去极化,引起电压依赖性Ca2 通道开放,胞外Ca2 内流,胞内游离Ca2 浓度增加,引发胞吐作用,使胰岛素释放。

②胰高血糖素:降低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

2.抗利尿

[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并增强其作用,减少水的排泄

3.影响凝血功能

[格列齐特]

能使血小板数目减少,黏附力降低;还可以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恢复纤溶酶活性,改善微循环

对预防和减轻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临床应用】

1.糖尿病

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2.尿崩症

[氯磺丙脲],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1.持久性低血糖

常因药物过量导致,老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发生率高

2.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中枢反应

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共济失调等

4.其他

可导致体重增加

可引起皮疹、皮炎等过敏性反应

可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胆汁淤滞性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等

【药物相互作用】

由于磺酰脲类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与其他药物合用时

①增强降血糖作用——保泰松、磺胺类、青霉素、吲哚美辛、双香豆素

②降低降血糖作用——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钙通道阻断药

二、非磺酰脲类(格列奈类)

瑞格列奈(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药)

【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与磺酰脲类不同,但作用相似。

【不良反应】

1.低血糖

2.视觉异常:低血糖引起的暂时性视觉异常

3.胃肠道反应

4.肝酶系统:部分病例使用瑞格列奈期间肝功酶指标升高

5.过敏反应

三、双胍类

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有降血糖作用,但不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

作用机制可能为:

[血糖来源]减少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抑制糖原异生,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

[血糖去路]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胰岛素]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胰高血糖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

【临床应用】

1.饮食控制无效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肥胖型患者。(双胍类药物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患者用后往往体重减轻)

2.预防糖尿病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厌食、口苦、口腔金属味

2.低血糖症、过敏反应

3.乳酸血症(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及酮症

【禁忌症】

禁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

在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四、噻唑烷酮类(TZDs)衍生物

吡格列酮、环格列酮、恩格列酮

罗格列酮(因心脏毒性已禁用)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3.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4.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防治作用

作用机制:与细胞核过氧化物酶增值活化受体γ(PPARγ)结合,激活胰岛素反应基因,从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临床应用】主要作用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

降糖作用温和、缓慢,效应偏弱。

只有胰岛尚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果无分泌胰岛素功能(如1型糖尿病),则不能作为首选药物,需与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用。

【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和水肿;曲格列酮有明显肝毒性

【禁忌症】骨折、心力衰竭、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

五、α-葡萄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降糖作用机制:口服后在小肠黏膜刷状缘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和蔗糖酶,减慢多糖、蔗糖生成葡萄糖的速度并减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

六、新型降血糖药

(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药和二肽基肽酶IV(DPP-IV)抑制药

[原理]GLP-1是一种肠促胰素,可以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而GLP-1在体内可迅速被DPP-IV降解而失去活性。

GLP-1受体激动药有[依克那肽]、利拉鲁肽

DPP-IV抑制药有[西他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

(二)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普兰林肽]与内源性胰淀粉样多肽有着相同的生物学功能

胰淀粉样多肽与胰岛素一起贮存于β细胞中,在刺激剂作用下与胰岛素按照1:100比例协同分泌,每6~10分钟一次脉冲式分泌。

今日被和谐词—氯-化-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降血糖药物——初印象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仓鼠后备军

今日有囍

你在搞事?[女A男A]

招黑体质开局修行在废土

禁婆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