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陆小娘食肆 > 第11章 扒龙舟

第11章 扒龙舟

窗外旭日东升,拨开晨间云雾,街巷里嘈杂声渐起,木门开合声、卖货郎叫卖声、小儿嬉闹声……

搬来汴京,她们便不用早起赶路,陆琼今日也起得比往常晚,在被窝磨蹭几下才肯下床,披上碧青窄袖衫便进了灶房。

灶台旁放置有一口缸,她到缸里打上水,拍在脸上,丝丝清凉带走夏天的燥热,满足叹道:“真舒服!”

芒种之后便是端午,这天也叫天中节,晨起还要在门上挂花草。

昨天用过晚食,霜姐儿还依依不舍又跟雪儿玩弄好久,惹得众人打趣她,金娘则留下帮忙收拾灶房,还顺嘴提一句端午的事,不然陆琼也要忘了。

前几年刚来,她很多节日都搞不明白,先是记错时间,再是因后世习俗不同弄出不少笑话,后来虞娘过节都会把她叫一起,如今虞娘不在还真有点不习惯。

陆琼也只是感慨一番,很快就裁下一张红纸,把艾叶、菖蒲捆成一束,用草绳悬挂在院子大门上。

即便是过节,她们也要准备摆摊。龙津桥在蔡河上,今日赛龙舟街上定是人满为患。到时候观看龙舟的人渴了累了,不知不觉就会在她摊上花上钱,定是赚得比平时多。

陆琼只是想着便觉得美,赚钱的事怎么会累,手下动作更有干劲。

糕点要用的馅料早早蒸好。又因酸梅汤最好煮,她便把药材泡好水,沥干放入锅里,倒上水药材都浮在表面,盖好锅后便生火加柴,待酸梅汤凉后才好加冰糖,昨日在相国寺是叫食客按口味自己放糖,反响还不错,往后也能如此。

大抵是心理作用,陆琼搬来新家后总觉得这灶房比原来的好用。上元村那条烟道经常堵,尤其是遇上雨天,烟雾就会弥漫四周,常常把她呛得不轻。不过也可能是刚用不久的缘故,总之这几日开火都很顺利。

灶房走出几步便能见到院子,雪儿也早早醒了,正趴在青砖上乘凉,毛茸茸的尾巴跟着贴地,看起来很惬意。

陆琼笑着捧一勺水倒入它碗里,顺手摸摸它的毛,比先前光滑许多,再摸几下好狗便要去做早食。

粽子在这叫“角黍”,大多是三角状的,外皮包裹着粽叶,再用麻绳捆好。按照风俗,早膳是要吃粽子的,可她们昨天荤食吃多了,糯米又不不易消化,还是吃清淡些好。

陆琼打算煮些粥,先淘米,沥出的淘米水倒在空器皿,可以用来洗衣除垢。在汴京生活最不方便的就是院里没有井,还要走几步去外头打水,也幸好她们住在河边,不敢想提桶走几里路有多辛苦。

不久米也跟着下锅,加一点盐,搅匀后在上边支架子,再放上几个洗净的鸡蛋便成。大黄、小黄下的蛋早吃完了,这些是她昨天顺手买的,一文两个,见不贵便花钱买三十个,够吃上一阵子。

街坊邻居出门的愈来愈多,陆萱也跟着起来,洗漱好便过来帮忙做糕点。

为挽留食客,陆琼可谓是费尽心思,先前的绿豆糕、广寒糕已不算什么,今日又添上枣泥馅、红豆馅的山药糕,上锅蒸只需要生火的功夫,前边的准备工作才是繁杂。

陆琼手艺越发好,昨日在相国寺还有人以为她是厨娘,问能不能到他们家做事。她肯定是拒绝的,给人打工哪有自己当老板好,不过面上却是一脸可惜,说上一番道理才委婉拒绝人家。

一旁陆萱负责给红枣去核,装了有一小碗,打成泥后添油、加糯米粉,揉成光滑小团子,红豆泥也是如此。

“锅里的粥应是煮好了,你看看去。”陆琼手下还在压山药泥,加上熟糯米粉拌匀,分成两份,一份枣泥陷的,剩下的都是红豆陷,放入模具压成型便好。

绿豆糕、桂花糕也不难做,更何况都烂熟于心,形成肌肉记忆了,因着端午的缘故,她便做多了些。

加上枣泥山药糕、红豆山药糕很快就装满四个食盒,每个食盒各有两层,约莫能放二十份糕点。一份五文,全卖光就能有四百文,酸梅汤也是五文一份。

陆琼独自傻笑,她这摊子都能改名叫“五元店”了。

不过她这些料子用的都是中上等,成本还得减半,剩下的才是利润,若是算上柴火、租金,这钱还得再减减。

酸梅汤很快也煮好,陆琼分了好几个器皿放凉,便见陆萱还在清粥上撒了把桂花,屋里散发着香味。

二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吃过粥才出门摆摊。

金娘这些日出摊晚,街上已有不少人,叫卖的摊贩、埠头卸货的纤夫、围桥看龙舟的行人……

她是吃过早点才来的,还带着霜姐儿一起。霜姐儿病都好全,能够出门吹吹风,现下也帮忙扶着担子,虽帮不上忙也憋红了脸使劲,嘴上学纤夫喊着:“一二,起。”

“跟紧娘走,别走散了。”金娘也费力挑着担,今天多做了一板豆腐,沉了不少。

霜姐儿攥紧金娘衣摆,糯糯地应声好。她脸圆圆的,头上绑了红花绳,脖颈挂着金娘用五色丝线编好的“长命缕”,发髻垂在两边活似从画里走出的小仙童。

龙津桥连通内城与外城,人流自是络绎不绝,叫卖声也跟着此起彼伏。

陆琼将打包好的糕点递给食客:“客官,一共十五文,请慢走。”

“阿姐,扒龙舟要何时才开始?”陆萱说完便啃了一小口粽子,她吃过粥又馋了,路过卖粽子的摊子忍不住缠着陆琼要了一份。

这家粽子花样多,不仅有角粽还要锥粽、筒粽,馅料也是层出不穷,大多是甜口,蜜饯的、夹了果子的、包杨梅的、赤豆馅还有银杏的。

陆萱选了夹蜜饯的,咬一口便连着果肉一起,香香甜甜,软糯的糯米夹了有嚼劲的蜜饯,好吃到停不下来。

陆琼也没亏待自己,买了份赤豆馅的,这时还没见过夹肉的粽子,可能是不流行,一早上光忙着收钱还没来得及尝,闲下来还要回陆萱话:“阿姐也不知,不过见这河两岸人愈来愈多,许是快了。”

金娘也正好赶来,二人各自忙着出摊,没功夫聊天,互相点头也算是打过照面。

步入五月,百姓对饮子也越发喜爱,再过一月多就能用冰,届时香饮摊也会更多,连酒楼店铺也会开始做饮子卖,陆琼生意不一定能有这时好,不过眼下还不用愁。

今日出摊没多久便卖掉大半酸梅汤,比她先前预估的要好,转眼间又卖出几份,还搭上几块糕点,陆琼把其中一个食盒盖好,放到背篓里。

大宋的百姓太爱吃甜食了,广寒糕清淡少人买,甜到发腻的红豆山药糕和枣泥馅的倒是受人欢迎,一下就卖光。

就是酸梅汤也要多加糖,有位小郎君加了近十块冰糖,把陆琼吓得不轻,后来便不让客人自己加糖,每人固定三到五块,否则她的糖没几下就能用光。

她们摊位靠桥,抻长脖子也能看见不远处放了龙舟,六七艘并成一排,每只龙舟上都是彩旗飘扬,挂着红灯笼点缀。龙舟竞渡时,鼓声四起,浪花飞溅,场面格外壮阔,龙舟争先抢后,才领先又被赶上,围观的行人也提心吊胆。

桥上人挤人,陆萱也撇下摊子去凑热闹,跟着人一起喊。霜姐儿见了也闹着要去,金娘怕她被人挤散了就哄着她,还去买了根冰糖葫芦。

待竞渡结束,众人才渐渐散开,陆琼期间还不忘推销酸梅汤,现下也是一点不剩,正高兴着便见广寒糕还有四五块,她跟陆萱都吃腻了,就都分给霜姐儿吃。

霜姐儿左手抓着糖葫芦,右手捏着糕点,嘴上沾了糖,一吃糕点就粉上一圈白的,引得路人也发笑,都乐意去金娘那买一份豆腐。

陆萱从桥上下来,陆琼也收好摊,盖上木盖,叠好碗便要走。

金娘借此拉住她的手,压低了声:“去找裴家人时千万小心,他们家新妇杨三娘是个碎嘴,莫叫她给碰见,不然日后会到处嚼舌根。”

男女之间容易生是非,陆琼也懂这个道理,但还是感激金娘愿意跟她说上几句,弯起眸子道:“我都知道的,谢谢金娘。”

“裴小郎也是好的,”金娘叹气,“性子冷,但是热心肠,先前在埠头搬过活,还帮过我家郎君,就是眼神太凶了,说话也冷冰冰的,不然凭他手艺怎么着也能收徒开店了。”

陆琼再次点头应好,跟霜姐儿挥手道别也加入过桥的队伍。

回去路上还去买鱼,因着过节,价钱还涨了五文,陆琼便觉得她今日不涨价亏大了。

“小娘子,你还是见识少。”

卖鱼的郎君拿刀刮鳞片,乐呵着:“天中节人多,不只是住在汴京的人会看龙舟,就是城外也不少人赶来。这几日的客栈都人满为患,勾栏瓦舍座无虚席,不愁没钱赚,你就是卖得再贵,也有人买账。”

陆琼心道一声奸商,面上却笑着接过挂鱼的草绳,叫陆萱给他二十五文。

正要离开便听见身后传来争执,还伴随着物件破碎声:“这是我娘花大半积蓄盘下的铺子,我想卖就卖,想关就能关。”

见陆琼直勾勾地望着对门,卖鱼的郎君边磨刀边道:“他们家原先是卖汤饼的,手艺好得很,谁知天公不作美,那小娘子的母亲前阵子生了病,不知哪来的亲戚全跑出来,跟这小娘子抢铺子。”

陆琼不解:“这不是有红契呢,他们在这撒泼应当也是徒劳。”

“哼,”卖鱼的郎君恨恨放下刀,“有何用,他们整日在这闹,生意都做不成,三天两头闹一回,连我们也受影响。小娘子的娘日后也要用钱,现在还有前些年攒的积蓄撑着,但住在城中一日便要多花一日钱,迟早得坐吃空山。小娘子还要照顾她母亲,也不能把铺子开起来,只好把铺子赁给别人,可现下她亲族这般闹,谁还敢去接手。”

街边还在不断争吵,陆琼扯着陆萱衣袖往人少的地方走,她还要去裴家找人定制小推车,也不知道会不会撞上杨三娘。

宋朝还是吃甜粽子多,好像是明朝才比较流行肉粽,不过这是架空[彩虹屁]

元旦还没过,春节还没过,就想端午节吃粽子了[撒花]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扒龙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