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梯山石窟
第二天,李微驱车赶往天梯山。
几个小时后,李微驱车来到了天梯山石窟。
雨已经停了,但山间的空气依然潮湿,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她远远地就看到一群当地村民围在山脚下,议论纷纷。
“你就是李微吧?”一个中年男子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
“是的,您是……”李微问道。
“我是王德贵,就是我发现那面石镜的。”王德贵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能带我去看看吗?”李微问道。
王德贵点了点头,带着李微朝山腰走去。
山路依然泥泞,李微小心翼翼地跟在王德贵身后。
当他们来到塌方的山体前时,李微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那面黑曜石镜静静地矗立在裂缝中,镜面光滑如新,仿佛从未被雨水和泥土侵蚀过。
“就是它。”王德贵指着石镜说道,“你看,镜子里有东西。”
李微走近石镜,仔细端详着镜中的景象。
果然,镜中映出的不是天梯山的景色,而是一座繁华的现代都市。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电子广告牌上闪烁着“2035年6月18日”的字样。
李微的心跳加快了,她从未见过如此奇异的景象。
她伸出手,轻轻触摸镜面,指尖传来一阵冰凉的感觉,仿佛触摸到了某种未知的力量。
“这……这怎么可能?”李微喃喃自语,脑海中一片混乱。
她试图用科学的眼光去解释这一切,但却找不到任何合理的解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王德贵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和不安。
李微沉默了片刻,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不知道,”她如实回答,“但我会尽力找出真相。”
她拿出张教授给她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录着一段关于古代黑曜石镜的描述。
李微合上笔记本,夜幕降临,山间的风渐渐变得寒冷。
只见广告牌上闪烁着一行字:“欢迎来到2035年,未来已来。”
李微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意识到,这面石镜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幻象,它可能真的连接着未来。
“我们得赶紧报告张教授!”李微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王德贵点了点头,两人迅速收拾好装备,准备下山。
然而,就在他们转身的瞬间,石镜中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嗡鸣声,仿佛某种古老的力量正在苏醒。
李微回头看了一眼石镜,镜中的景象开始扭曲,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着它。
“快走!”李微拉着王德贵,快步朝山下跑去。
他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山间回荡,石镜中的嗡鸣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
李微的心跳依然急促,她知道,这次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而那面石镜背后的秘密,远比她想象的更加复杂。
回到武威博物馆后,李微立即向张教授汇报了调查结果。
张教授听完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李微,你觉得这面石镜真的连接着未来吗?”张教授问道。
“我不知道,”李微如实回答,“但镜中的景象太过真实,不像是幻觉。”
张教授点了点头,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重的古籍,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记录着一段关于古代黑曜石镜的传说。
“传说中,黑曜石镜是古代巫师用来窥探未来的神器,但使用它的人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张教授说道,“如果这面石镜真的连接着未来,那么就能解释失踪的人。”
李微点了点头道:“教授,我打算再去一次天梯山石窟,进一步调查那面石镜。”
张教授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好吧,但你要小心,不要贸然行动。”张教授叮嘱道。
李微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第二天一早,李微再次驱车前往天梯山石窟。
这一次,她带上了更多的装备,还有一台专业照相机,准备对石镜进行更详细的调查。
当她来到石镜前时,镜中的景象依然如故,都市的繁华与未来的日期交织在一起,仿佛在向她诉说着某种未知的秘密。
李微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对石镜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
她发现,石镜的表面没有任何划痕或磨损,仿佛刚刚制作完成一般。
镜中的景象似乎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广告牌上的日期缓缓推进,仿佛在倒计时。
“这面石镜……难道真的在连接未来?”李微喃喃自语,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就在这时,石镜中突然传来一阵低沉的嗡鸣声,镜中的景象开始扭曲,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拉扯着它。
李微的心跳骤然加快,她意识到,这面石镜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幻象,它可能真的连接着未来。
“李微,小心!”王德贵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微回头一看,只见王德贵正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他意识到此时此刻的情景,昨天也发生过,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重复。
“快离开那里!”王德贵喊道。
李微感觉到他似乎陷入了一个时间的循环里,就这样一直重复着同一个时空画面,直到循环到第九次时,就在她转身的瞬间,石镜中突然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直冲她的身体。
李微只觉得眼前一黑,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扯着,瞬间失去了知觉。
当李微再次醒来时,她发现自己已经被村名抬回村了。
她向张教授汇报了此事。
张教授说道:“明天,我会和考古队一起过去。”
次日,张教授和考古队冒雨前往。
潮湿的夜风裹挟着山的寒意,李微把红外相机架在三角架上时,指尖冻得发麻。
石窟前的探照灯在崖壁上投下锯齿状的阴影,那些残缺的佛陀雕像在光影交错中仿佛睁开了眼睛。
"三小时四十七分。"张教授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老花镜片上浮着一层白雾,"距离上次镜面变化还有七分钟。"
李威调着相机参数,瞥见镜面上自己的倒影正在溶解。
原本映着石窟的铜镜深处泛起霓虹的涟漪,就像有无数光鱼在深潭下游弋。
前天第一次目睹这个奇观时,他以为是高原反应产生的幻觉——直径两米的铜镜在午夜时分突然变成了一扇窗户,窗外分明是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璀璨夜景。
"教授,您真觉得这些西夏文和《梦溪笔谈》有关?"蹲在镜框旁的女研究生林夏突然开口。
她手里的毛刷正轻轻拂过镜框底部十二组指甲盖大小的刻痕,那些扭曲的字符像蜈蚣般盘踞在铜绿之间。
张教授蹲下身时,防风灯在他脸上刻出深深的沟壑:"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载过'海市蜃楼定毛数',说蜃景出现间隔可用'十二元会之数'计算。这些刻痕......"
李微的突然愣住,手指悬在相机的支架上方颤抖,"不对,昨天这里明明是'辰'字......"
话音未落,铜镜突然发出蜂鸣般的震颤。
李微看到镜中的自己像被石子击中的倒影般碎成光斑,霓虹色的浪潮从镜心奔涌而出。
她本能地按下快门,相机却在这时死机了。
"快看!"林夏的尖叫起来。
镜面已然化作一扇发光的拱门,门内是颠倒的长安街景:玄奘法师的金色塑像悬浮在夜空,玻璃幕墙的流光在青石板路上流淌。更诡异的是,所有建筑都像被浸泡在血水中,泛着暗红色的光晕。
"他们在搬运什么?"林夏的声音有些兴奋。
镜头里,某个防化人员突然转向镜面方向,面罩下的阴影中亮起两点红光。
李微的手指僵在快门键上,那个瞬间他确信对方也在凝视自己。
镜面突然迸发强光,张教授踉跄后退时听到金属断裂的脆响。
等视力恢复,铜镜已变回寻常模样,只有镜框边缘新添了一道裂纹,像被无形利刃劈开。
"相机!快看相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