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元四十年,上元节,夜色浓郁,寒风阵阵,天京城却是明亮热闹,街道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万盏灯火驱散料峭寒意。
如此喜庆热闹的日子亦是明家主母梅清雪三十八岁生辰。
梅清雪今年的生辰如平素一般,并未大兴大办,请的客人多为族人亲戚以及旧故夫人。
戏台之上,两个戏子轻吟浅唱,一首戏曲渐渐流出来,其声韵如醇酒,婉转绕梁。
台下众人细细聆听,这是梅清雪点的曲子,却是婆母刘氏最喜欢听的《西厢记》。
《西厢记》改编自传奇《莺莺传》,《莺莺传》说的是贫寒书生对官宦人家的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西厢记》则大胆改编,改变了原著张生的性格,讲述了书生和崔莺莺两情相悦,冲破重重困难后终成眷属的美好故事。
梅清雪年轻的时候喜欢听,现在么,还是喜欢,只是没有那时候那般喜爱听了,许是听腻了吧。
戏子唱道:“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婆母,吃茶。”梅清雪起身给刘氏沏茶,姿态端庄,无可挑剔,其声音温温柔柔,如同一缕淡淡的春风,听起来很舒服。
老太太刘氏打量梅清雪,疑惑道:“今日是你生辰,怎地穿的如此素淡?”
今儿梅清雪衣着甚是朴素淡雅,发髻上别一支梅花簪,身上便无其余饰物,瞧着纤弱而美丽,素淡而沉静。
她早过了爱美的年纪,对衣着的要求只有舒适。
梅清雪道:“婆母您知道的,我已经习惯穿这种素淡的衣裳了,那些鲜艳的颜色不再适合我。”
刘氏:“随你随你,对了,阿笙什么时候回来?他也真是的,这几天不是休沐嘛,你过生辰还要往外跑。”
阿笙即明笙之,是梅清雪的夫君。
梅清雪垂眸,掩饰住失落,说道:“夫君如今入内阁,公务繁忙,很正常,等他忙完了便会回来了。”
刘氏:“也就你贤惠体谅他,处处为他说好话,他真是娶了个好媳妇,偏他日日不着家,这仕途是高升了,可也忙得见不着人影,连我这个老娘也见不着。”
梅清雪柔声道:“婆母莫生气,夫君哪次回来不是立刻去见您?夫君离家前说了,会回来的。”
“唉,好歹是你生辰,可这一个两个的全不在家,算了,不提他了,敏姐儿呢?”
梅清雪回答:“身子不适,回屋里歇息去了。”
其实是同她赌气。
敏姐儿是梅清雪的女儿,昔年她与安平伯府世子定下婚约,今年敏姐儿十六了,也到了成亲的年头,可梅清雪每每与她提及这项婚事,敏姐儿就极为反感,甚至不耐烦到跟她发脾气。
梅清雪头疼,敏姐儿自幼懂事乖顺,可不知为何突然就叛逆起来。
梅清雪想,得找个机会和敏姐儿谈谈,敏姐儿不可能突然变化,她定是有什么缘由。
眼下正是冬去春来的时候,白日稍显暖和,夜里却是寒冷,冷风吹得梅清雪身子发凉,像有冰冷的细针扎在她身上。
梅清雪身子亏损,有了畏寒的毛病,可为陪刘氏,便坐在院子里头陪她看戏。
旁边有炭火,手里也有汤婆子暖手,可梅清雪还是感觉到冷。
今夜委实冷,莫不是要下雪了?
正想着,管事的过来,踌躇一瞬,道:“启禀老夫人、夫人,老爷回来了......”
刘氏欣喜道:“阿笙终于舍得回来了。”
梅清雪脸上出现了淡淡的、真心的笑容。
她起身道:“婆母,我去接夫君。”
生辰日,梅清雪希望是和明笙之一起过,往年俱是如此,这是习惯,亦是夫妻之间维系感情的必要。
刘氏打趣道:“瞧你着急的,阿笙回来了,你也该高兴了。”
听言,梅清雪莞尔,旋即转身前去接明笙之,往日她为保证仪态,步子历来缓慢,可现在步子却是迈得有些快。
仔细说来她与夫君已有许久未曾好好说话了,上次二人交谈还是在一月前,为了舒哥儿在国子监的考试。
她忙着打理府里的事,而他更是政务繁忙,一回来也不来后院,而是直接歇在前院书房里。
梅清雪是失落的,他很久没进他们的院子了。
他们夫妻之间也许久不曾同房共寝。
外人俱艳羡她的日子,因为明笙之与她成亲二十二载,从无内宠,后宅之内只有她一个正室夫人,可外人不知道她也有自己的苦恼忧愁。
约莫是当久了夫妻,夫君对她冷淡疏离,梅清雪明白其中道理,从不会怀疑是明笙之在外有了人,她只是会想是她哪里做得不够好,所以她想借这次寿辰与他增进些许感情。
离家前,她询问过明笙之,他也答应她会回来。
但毋庸置疑的是梅清雪自嫁到明家,她这半生幸福美满——她与明笙之两情相悦,他曾许下诺言,此生唯她一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也做到了。
她的两个孩子亦孝顺懂事,家庭和睦温馨。
她是低嫁,但她从不后悔,只是......
梅清雪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御史,母亲亦是官宦人家的贵女,而明笙之当初却只是个穷书生,忙着寒窗苦读为科举做准备。
当年,梅清雪乃梅家掌上明珠,温婉端庄,姿容绝艳,貌若天仙,一到年纪,多少贵族子弟前来求娶,几度踏破门庭,然梅清雪却与明笙之相爱,可她的父母却给她定了一门亲事。
梅清雪不愿嫁,生平第一次忤逆父母,不惜绝食反抗,最后父母拗不过她,让她下嫁给明笙之,也因此,梅家与梅清雪几欲断亲。
可梅清雪的父母心里到底放不下她,明面上不待见梅清雪,暗地却一直扶持明笙之,明笙之从一个无权无势的书生成为如今的礼部侍郎,其中少不了梅家的帮衬。
只是五年前梅家得罪太子,被贬出京,从此梅家落魄。
走过回廊,梅清雪身子不冷了,旁边一株梅花树开得正旺,不由让梅清雪想起自己院里那株红梅树,梅花落尽,只余枝干。
管事的跟着在后头,欲言又止。
梅清雪道:“怎么了?”
管事的犹豫:“夫人,小的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梅清雪:“何事?但说无妨。”
管事的道:“老爷并非一个人回府,他身边——”
管事的话戛然而止,因为梅清雪看到了前方门口的明笙之,他比梅清雪大一岁,接近不惑的年纪,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些许痕迹,让他看起来成熟稳重,依稀从他眉眼间窥见年少的俊秀。
梅清雪唤道:“笙之。”
明笙之冲她点头,梅清雪意欲过去,却突然见一个姑娘突然从侧边出现在明笙之身旁。
悬灯摇曳,投射出来的灯火撒在明笙之与姑娘的身上,让梅清雪得以看清姑娘的模样,身量娇小,年轻貌美,看着也才十七八岁的样子,嫩得能掐出水来,像一朵干净娇艳的芙蕖花,充满勃勃生机,令人悸动。
梅清雪怔住,管事的低头不语。
他们面前是个高高的门槛,只见明笙之伸出手,姑娘娇羞地将手放在他掌心,冲他粲然一笑,两人身体挨得很近,举止亲密。
这姑娘是谁?梅清雪惊愕,这些年明笙之从未和任何一个女子有亲密接触,可如今......无端的,一股猜想涌上心头。
梅清雪感到不可置信,感到荒唐,她以为是自己看错了,用力掐了一下自己再睐,眼前的画面不曾改变,它是真实的。
适才的喜悦在这一刻消弭,脑子空白。
万籁俱寂。
在梅清雪的注视下,明笙之搀扶姑娘跨过门槛,二人一路至梅清雪面前。
梅清雪压住混乱的思绪,张口缓慢道:“笙之......”
明笙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扫了眼她,姑娘倒是打量起梅清雪,尔后款款给她行了一个礼:“小女子见过夫人。”
明笙之一句话也没有向梅清雪解释,只是对姑娘说:“当心脚下。”说话时,他神色怜爱,语气和缓,眼睛里流露出对小姑娘的柔情与宠溺。
他自个都并不知道自己表现出来的情绪,梅清雪看得真真切切。
随后,明笙之与姑娘一道越过梅清雪,徒留梅清雪一人如木头一般伫立在原地。
哪怕是傻子,也能看出明笙之与小姑娘之间的关系。
不可能的,笙之岂会带一个小姑娘回府?怎会背弃诺言呢?
她不相信。
可是......她亲眼所见。
梅清雪脸上的血色一点点消失,一股前所未有的惊惶冒出来,侵蚀她的内心,在一瞬间,她就失去了质问的勇气,至于愤怒与冲动,早在很久之前就消失了。
寒风阵阵,刮得梅清雪脸颊生疼,她喘息,却呼吸艰难,身体颤抖,不知所措。
冷。
好冷。
今夜的风当真砭骨,冷到骨子里。
戏台上的唱词隐隐约约传来一句:“痴心女子负心汉。”
①“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②“痴心女子负心汉。”
出自《西厢记》
突然很有灵感,半夜激情开文,一切未知[小丑][小丑][小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