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整座城市浸泡在铅灰色的水雾里。林牧川站在《晨报》大厦的电子屏前,看着头条新闻循环播放着《川流集》的节选片段,周予安匿名爆料的标题刺眼得令人眩晕——
《知名策展人十年跟踪实录:以爱为名的数据犯罪》
---
14:17 舆论风暴
周予安的电话来得猝不及防:“你看到新闻了?那些资料不是我爆的。”背景音里传来键盘敲击声,“有人黑进我电脑,专门挑了你最在意的几个章节——”
屏幕上的监控视频正在播放:
- 林牧川工作室紫外线笔的使用频率统计
- 他常去的咖啡馆座位温度记录
- 甚至包括他昨夜修复茶器时,指尖被瓷片划破的精确时间(23:47:11)
最下方滚动着沈砚青的亲笔注释:
“观测对象A-7号伤口愈合速度:较标准值慢7%”
---
18:23 暴雨寻踪
GPS定位最后出现在城北废弃气象站。林牧川踹开铁门时,狂风裹着雨水灌进来,手电筒光束照出蜷缩在仪器堆里的沈砚青——那人浑身湿透,额头抵着老式温度记录仪,机械臂还在纸上画出颤抖的波浪线。
“39.2℃...”林牧川夺过他手里的抑制剂空瓶,“你不要命了?”
沈砚青的睫毛上凝着水珠,呼吸频率快得异常——每分钟23次,恰好是《川流集》里记录的林牧川焦虑时的数值。他涣散的目光落在虚空处,突然念出一串坐标:“北纬35°41'...误差率允许范围...”
---
20:47 梦呓真相
破旧的值班室里,林牧川用桃木簪固定住沈砚青汗湿的额发。簪头刻着的“误差允许范围”几个字,此刻正抵着对方滚烫的太阳穴。
高烧让沈砚青陷入谵妄。他死死攥着林牧川的衣角,像抓住最后的浮木:“如果观测行为...本身影响结果...”咳嗽打断了他的句子,血丝从唇角溢出,“...这还算科学吗?”
窗外闪电劈过,照亮沈砚青锁骨下新换的输液贴——上面印着条形码,扫描后显示:
7号抑制剂·改良版
添加成分:林牧川唾液酶提取物(2017.06.07采集)
---
22:11 数据反噬
沈昭冒雨送来加密平板时,沈砚青的体温终于降到38℃。屏幕上是实时舆论分析图:
? 67%网友谴责“病态控制狂”
? 23%讨论数据犯罪的量刑标准
? 7%的异常数据流——全是加密IP,正在删除各大平台的《川流集》副本
“哥设计的保护程序。”沈昭擦着眼镜上的水雾,“一旦舆论对他不利,就启动信息清除。”他顿了顿,“但那些爆料...确实不是原始数据。”
林牧川点开回收站里被粉碎的文件,恢复出的最后一行代码让他手指发僵:
IF 误差率>7% THEN 启动自毁协议
---
次日07:23 误差允许
晨光穿透雨云时,沈砚青的呼吸终于平稳。林牧川捏着那根桃木簪,发现簪尾刻着新添的一行小字:
“当观测成为干预,我愿做你唯一的变量”
病床上的沈砚青忽然睁开眼,烧得干裂的嘴唇动了动。林牧川俯身听见他说:
“现在...你观测到真实的我了吗?”
窗外,暴雨初歇。第一缕阳光照在床头柜的玻璃杯上——杯底沉淀着昨夜未融的抑制剂,折射出虹彩般的蜜桃乌龙色。
这章是理性主义者最狼狈的溃败——当沈砚青用七年构建的“完美观测体系”反噬自身,那些冰冷数据突然有了体温。
关于控制欲的悖论:
- 沈砚青记录林牧川的伤口愈合速度,却偷偷改良抑制剂添加他的唾液酶
- 林牧川厌恶被监测,却在暴雨中靠着《川流集》的数据找到人
彩蛋解析:
1. 39.2℃高烧对应人体耐受极限,而7%误差率是沈砚青能接受的失控值
2. 桃木簪刻字工具正是紫外线笔,呼应第一卷“不可见光的爱意”
下章预告:
被迫同居的合约恋爱?不,是沈砚青凌晨三点偷偷重置咖啡杯被抓现行——
“林先生,要举报我这个控制狂吗?”[坏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控制狂指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