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市,E大附属医院。
正午时分,本该是这座省三甲医院一天中少有的安静时刻,然而此刻外科楼的大屏幕上仍滚动播放着关云霁和万乔的采访视频。主持人的激昂陈词回荡在空旷的小广场上,行人渐稀,晒焦的草木和安静矗立的病房才是他的听众。
“E大附属医院关云霁院长和内分泌科万乔主任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依托E大成熟的科研平台,初步研发我国首款‘脑蜃’探测器,并成功探测到‘脑蜃’波动。
下面有请关院长和万主任为大家详细介绍……”
程旸正一边发消息一边匆匆走向外科楼,他没什么心思听这几天播放了几百遍的院长讲话。半小时前站在出租屋门口翻遍了全身所有的兜,他才意识到这钥匙恐怕是真没带,便联系了室友张凛,去科里借他钥匙一用。
“‘脑蜃’作为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我院已经研发出‘脑蜃’探测装置,并首次探查到非濒死状态人类的‘脑蜃’波动……”
他走进外科楼,关院长讲话的音量逐渐达到顶峰,又渐渐被电梯阻挡在外。
“十——六——层——到了”,随着电梯机械女声不带感情的播报,职工电梯门缓缓打开,电子钟正跳到12:30,整个楼层弥漫着一种午饭后的饱倦。
走廊上还是隐隐传来关云霁讲话的声音,可能是哪个患者打开了病房的电视。这种无孔不入的宣传让程旸一阵烦躁,他加快脚步,走到医生办公室门口。
大办公室宽敞明亮,干净但不算特别整洁,电脑前散乱放着各种病历资料和废纸,座位上的人却不见踪影。
张凛回了个“好”就没有下文了,程旸等了一会,正准备去护士站问问中午是不是有急诊手术,隔壁主任办公室的门突然开了。
一个头发花白的医生率先走了出来,应该是影像科主任方忆生,后面的高个子显然是张凛。
前者左边胳膊夹着一个厚厚的牛皮纸袋,出门的瞬间扫视了一圈,没发现被走廊转角挡住的程旸,便转身用另一只手按了按张凛的肩膀让他留步,然后又顺势凑近低声说了几句话。
张凛被那人挡着,只露出半个侧脸,眉头微微拧起,程旸看见他小幅度点了点头,眼睛垂着,看不出什么想法,没带口罩的脸上也没什么表情。
方忆生交代完毕,没经过护士站,径直从另一侧的职工通道走了。程旸见张凛深吸了一口气,在原地站了好几秒,不知道在想什么,随后又摇摇头走进办公室,像一棵晒蔫了又强打起精神的树。
张凛一抬头就看见程旸走进来,稍稍惊讶了一下,然后立即反应过来,掏出自己的钥匙递过来,“我下班之后有点事,你方便的话可以下午把钥匙带给我。”
“好嘞,下班前给你。”程旸谢了张凛,“对了,你吃了吗?中午要不要约个饭,或者我去食堂给你带一份?”
毫无意外,提议又被张凛婉拒了。
半个月前程旸刚和张凛合租的时候来外科16楼给张凛送过钥匙,当时张凛刚入职,两人简单交接了钥匙,张凛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他一起吃了顿饭。
那时候张凛比现在还闷,一直眉头紧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吃饭的时候连话都是问一句才说一句。程旸久没见过这么不爱说话的人了,不过他也不介意,张凛生活习惯很好,平时早出晚归也不怎么能碰着面。
他和张凛道了别,迈出电梯的时候突然觉得院区格外安静,抬头一看,滚动播放的大屏不知何时熄灭了,只留下一片尴尬的黑屏。
下午程旸来的不算早,他来回转了几圈,终于在拐角找到了个空位。他们内科学专业的在影像科规培其实很轻松,上午集体阅片,下午各自干活,每个月完成500份报告的工作量就行。
不过上个月的标准是300份,是因为有人在方忆生主任主持集体阅片的时候迟到,所以才变成了500份。
程旸埋头干活,不知过了多久,工位突然被敲了敲,震动的感觉从侧面传向胳膊肘,有点麻麻的。他迅速抬起了头,中午从神外办公室出来的白发医生,此刻正站在他的工位前。
方忆生戴着细框眼镜,头发花白,不说话的时候嘴角似是用力向下撇着,冷白的灯光下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他说:“同学,麻烦你帮我个忙可以吗?”
程旸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当然可以,老师您说。”他说话时嘴角有一个小涡,在白净的皮肤上若隐若现,看起来干净礼貌。
方忆生说:“帮我把这些材料交到外科16楼,给一个叫张凛的医生。”
程旸正想说他认识张凛,想到中午看见的那一幕,不知为何这话在舌尖转了一圈终究是没说出来。
“好的老师,我这就去。”他接过方忆生递来的牛皮纸袋,走出影像科,坐电梯下一楼,往外科楼方向走去。
外科楼是E大附属医院最高也是最新的一栋楼,食堂、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和各外科科室的病房都集中在这栋楼,阳光在大楼的玻璃墙面上跳跃着刺目的反光。
程旸有些睁不开眼,他用牛皮纸袋挡着阳光斜穿过人群。这个牛皮纸袋比中午方忆生带来的那个看起来薄得多,里面可能只有一两张纸,晃动的时候发出轻微的窸窣声,没有挂绳的那一面写了“张凛”二字。
估计不是什么机密文件,不然也不可能让他跑腿去送。
走到外科楼门口,程旸老远就看见职工通道门口写着“电梯故障”,只得绕到走廊另一边,搭乘患者电梯上楼。新盖的楼电梯还这么容易坏,程旸在心中吐槽了一番。
患者电梯也是崭新的,轿厢内壁上反射着冷白的灯光,一切都洁净、闪亮。
熟悉的机械女声响起,16楼到了,蓝色的楼层指示牌上赫然写着“神经外科一病区”。
程旸走出电梯,患者通道的一侧是病房,另一侧则是科室展示栏。
他随意扫了一眼,竟然在医生简介的末尾看见了自己的室友。张凛刚入职,照片明显是新加的,在一众轻微掉色的照片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医生简介旁边是“科室特色”栏,这一面显然也是新换上的,加粗写着“我科牵头成立多学科颅内立体定向研究小组,主要负责人为关云霁院长、内分泌科万乔主任和影像科方忆生主任。拟就高维意识状态的投射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高维意识状态的投射,其实就是最近很热门的“脑蜃”。
程旸的导师石沛宇也是从事“脑蜃”机制研究的,但她回国之后并没有加入关云霁和万乔的团队,只进行一些比较边缘的研究。
作为一个科研菜鸟,程旸对脑蜃的研究也不算多,不过石沛宇经常让他看看相关的文献,他对此算是略有了解。
程旸看见“科室特色”旁附了一张照片,他的室友张凛站在关云霁和万乔旁边,白大褂里是服帖的蓝白细条纹衬衫,修眉俊眼,表情严肃,皮肤似乎比现在白一些,眉眼间的距离有点近,一双眼睛黑沉沉的,似是要将对面的人看穿。最中间的人头发花白,正是方忆生。
程旸挑眉,E大附属医院的神经外科最近发展迅速,与新任院长关云霁来自神外有很大的关系,只是没想到神外和影像科也有合作。毕竟据说影像科主任方忆生临床水平很高,人可是出了名的不好讲话,想要与之合作的科室不少,他能看上眼的却不多。
程旸收回视线,向前走了几步就到了护士站,护士站尽头向里走就是医生办公室。
他在办公室门口止住脚步,巨大的玻璃窗边,颅骨和脊柱模型陈列在一侧,一名年轻医生正对着模型给患者讲解手术过程。这里宽敞明亮,阳光给办公室内的手术模型镀上一层貌似圣洁的光辉。
他环顾办公室,没有看见张凛的身影,现在这个时间点张凛多半在手术室。
“师兄,张凛医生什么时候下台啊?”程旸等了一会,那年轻医生给患者讲解完了相关事项,正在写术前讨论,他看起来约莫二十六七岁,戴一副粗黑框眼镜,看起来有点呆。
那男生停下敲键盘的手,“凛哥临时被叫上台的,应该快结束了。你找他有事?”
“对,我转交给他一个东西。”
男生嗯了一声,说:“那你坐办公室等他吧,随便坐,今天下午人不多。”
程旸谢过这个男生,挑了个不占电脑的位置坐下。
这里是16楼,视野开阔,几乎可以俯瞰整个院区,E大附属医院是省三甲医院,此刻患者如织,或有蓝色的平车像一叶小舟穿行其间。
“凛哥,下台了啊,怎么样?”程旸听见身后传来眼镜男生的声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