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惜妤打听过,东城门和西城门每日都会打开一次。
因为现在城外来了大批的灾民,城里守门的守城兵大多都留在了正城门那边,所以其它两门都关闭了。
但其它两城门又不能不开,于是平日分两队守门的守城兵暂时合并,现在合并后的守城兵会先把东城门打开,等要出城的百姓出去之后,把城门一关,再去开西城门。
东城门前的街道没正城门那么热闹,尤其现在每日只开一次,人就比往常少了些。
但仍然有小贩在摆摊,因为正城门外聚集了太多的灾民,外出怕出事的百姓就分流到了东西两城门这边。
现在城门还没开,燕惜妤于是抓紧时间买些出远门的必须品。
出门带钱,她带了。衣食住行,衣服买了。住也有了,就是那个缠成抱枕样式的包裹,半道要是累了,包裹往地上一放,当枕头就能睡。行也有了,就是那两双新鞋。
现在就差衣食住行里的食了。
燕惜妤在街边逛了一圈,最后站在一个卖硬馍的老伯面前:“老伯,你这硬馍还剩下多少个?”
“姑娘,你问这个做甚?”那老伯眼中充满了疑惑。
他这硬馍卖一文钱一个,掌心大的圆硬馍,半个指头那么厚,干巴巴的,还很硬,小孩儿啃一天都嚼不完一个,估计还得赔上刚长出来的乳牙。
一般都是那些给商户们扛货的穷苦百姓才会买,一、两个硬馍就着一碗水,也就是一顿了。要是有条件的,花五六个铜板在人家茶摊子买一个月的热水,一天一碗,把硬馍在热水里泡成糊糊,总比干啃着好咽些。
妇人一般都是去买包子,很少会来买这些硬馍。
“出趟远门,买些路上吃,”燕惜妤一手抱着包裹,一手拎着两包药材,微弯着腰看老伯面前的两个背篓,“还有多少个?多少铜钱一个?”
“要出门啊,那买我这硬馍是真合适,才卖一文钱一个,”那老伯一听来生意了,顿时就来了精神,“我这硬馍能干吃也能泡汤水吃,还能烤着吃,虽然看着不大,但管饱,还耐放,放上一个月都还能吃。”
“嗯,还剩下多少个?”燕惜妤又问了一遍。
“我这一对背篓各放了三十个,”老伯看了看,指着一个快空了的背篓说,“这个背篓里的已经卖了一半了,另外那个背篓有三十个。”
“嗯,那我买这个背篓里的,”燕惜妤看了看那个装硬馍的背篓,是那种颈部收细的小口背篓,这种背篓因为篓口小,装东西能防掉也防偷。
能看出这对背篓是用了很久的了,背篓原先的竹篾早已变成了棕黑色,那两条叠了很多层的背带也磨损严重。
“三十个硬馍全买了?”老伯有点吃惊,“姑娘你家人这是准备去走亲戚吧?”
不是,我是逃跑。
“卖吗?”燕惜妤问。
“卖!”老伯立即说,可他的手才刚一动,又顿住了,“姑娘你出来买吃食咋也不带个竹篮,你买这好些硬馍怎么拿回家啊?”
就等你这句话。
“大伯,这背篓也一起卖给我,我直接背走,行吗?”燕惜妤趁机说。
“行啊!”老伯一个劲儿地点头,“这是我自己编的,就收姑娘三文钱吧。”家里背篓多的是,别说买一个,两个都买也卖啊。
“好,一共三十三文钱是吧?”燕惜妤说着,拎着药材的手掏出了旧钱袋。
“对对对,”老伯又是一个劲儿地点头,忽然又是一顿,立即说,“不对不对。”
这大伯一惊一乍的。
“一文钱一个硬馍,我听错了?”燕惜妤问。
“没错没错,可我背篓里还有一张大油纸,那油纸可贵咧,”老伯搓着双手说。
“还有油纸?”燕惜妤伸手看了看,“油纸在哪儿呢?”
“在这在这,姑娘你看,”老伯连忙将背篓倾斜着,还把包着硬馍的油纸小心翼翼地掀开来。
“那连油纸也一起卖给我吧,”燕惜妤说,“我买着路上吃,硬馍没油纸包着容易受潮。”
“那要二十个铜板,”老伯用心虚的眼神瞄过来。
“大伯,别人买东西买多了,人家都会搭点儿什么,你不给多送两个硬馍就算了,还要多收我的钱,”燕惜妤假装生气地要走。
“哎哎哎,姑娘别走啊,”老伯慌的说话都快结巴了,“没、没多收你钱,我这两张油纸就是二十个铜板买的。”
燕惜妤也不是真的要走,她又转过身来:“二十文买的这两个背篓里的油纸?”
老伯见人没走,也不敢再起小心思了:“是的啊,我、我也没那啥,没那啥。”
“那这样,我十个铜板买你这两张油纸,”燕惜妤说,“大伯卖不?”
“啊这……”老伯有些忐忑地在搓手,“只买油纸啊?姑娘不买硬馍了?”早知道就不贪心了。
“买,”燕惜妤指了指背篓,“一个背篓,三十个硬馍,两张油纸,四十三文钱,对吧?”
“对对对,我给姑娘把这张油纸拿出来,”老伯立即眉开眼笑。二十文两张大油纸,现在十文钱卖出两张旧的,那就是说他买新的只需要花十文钱。
“劳烦大伯用这张油纸帮我把药包起来,”燕惜妤把手里的两包药材递了过去。
“姑娘,你这两包药材也要带出门?”老伯是个手快的,这时候已经把背篓里的一半硬馍取出放在裹布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背篓里拿出了油纸。
“嗯,要带着,包好就放在背篓里,能放下吗?”燕惜妤说。不带不行,这药是治她身上的病的。
“能放下,我这背篓大着呢,那我把药材用油纸包起来,就是这背篓的口小了些,姑娘从里面取硬馍的时候要轻些,”老伯提醒了一句。
“好的,”燕惜妤用旧钱袋数了铜板递过去,然后提着背篓离开。
不是她不想把背篓背着,可她头上戴着帷帽,怕不小心把帷帽碰掉,只能等出了城再背。
城门边已经聚了好些准备出城的百姓,燕惜妤慢慢走过去,在经过买碗碟的铺子时,她又走了进去,出来的时候,背篓里多了一个小陶钵和一个小木勺,还问店家讨了水,全给灌在羊皮水囊里了。
要出城的百姓越来越多,大家都挤在一起,燕惜妤站在最外边,她旁边站着一位提着竹篮的大婶。
燕惜妤看了一眼对方提着竹篮里的东西,是大半篮小手臂长的小树干。
“婶子,你这篮子里的是什么树木?”燕惜妤开口问对方。
那婶子往旁边挪了两步才说:“是榆树。”
榆树皮,能吃。
燕惜妤于是说:“婶子,能卖我几根吗?”
一听她要买,那婶子一个跨步又迈了回来。
开城门的守城兵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
燕惜妤看着那些马,有点儿眼馋。
花钱买马太难了,一是没钱二还是没钱,别说马,就算是牛和驴都买不起。
守城兵打开了门,要出门的百姓也不敢再喧哗,个个低头往外走。
现在是出城容易进城难,燕惜妤走出城门口的时候,没回头看。
虽然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她想要再进入任何一座城都是不可能的了。
崔掌事被孙珍娘毒死了,没人会拿着她的卖身契让官兵来通缉她,但是她一没户籍二没路引,以后的日子只会比现在更艰难。
燕惜妤站在路边发了会呆,然后抱着包裹提着插有几根榆树干的背篓,走进了路旁那有人高的野草丛中。
四周看了看,确定自己被野草丛遮严实了,燕惜妤这才放下手里的东西。
她之前已经从头到脚都做好了出远门的准备,这会儿从头开始再收拾一下。
燕惜妤先把帷帽和面纱都摘了。然后把帷帽外的长罩纱从帽上拿开,只剩下像盖帘般中间有个圆洞的箬帽。
把箬帽戴回头上,又紧了紧绑着发髻的布巾,轻轻甩了甩头,确定箬帽不会掉,从头到脚的头算是可以了。
腰上还系着条三裥裙,这会儿把裙一摘,一身又皱又脏的穿着让人看见就想远远躲开。
然后把灰扑扑的羊皮水囊绑在腰间系着的褐色腹围上,那腹围像是那种又小又短的围裙,也被在地砖上搓的又皱又脏,看着就像是妇人使用了许多年却没洗过似的。
再把脚上穿着的轻薄锦鞋换成厚底粗布鞋,燕惜妤要混进灾民的装扮就算是完成了。
把地上的长罩纱、面纱还有三裥裙都折成方方正正的样子,再小心地塞进脱下的锦鞋里,然后打开那个大包裹,把锦鞋放了进去,再紧紧地缠成枕头的样子。
把包着草鞋的小布包系在大包裹的结头上,以免草鞋单独拎着容易丢失。
燕惜妤做好这一切,才小心地扒开挡在周围的野草,确定路上没人,她快手快脚地把背篓一背,双手一搂大包裹,拱肩缩背低着头走出了草丛。
顺着大路往前走,不担心会迷路,因为这个时代只有官道才是平坦的。
无论怎么走,只要在官道上,总能找到能走的路,也总能遇见要找的人。
果然,刚走到三岔路口,就远远地看见了路的那头人影憧憧。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