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周跟民和汤兰英来到菜园里。
周晴也跟了过来。
菜园与杏花山脚之间的那块地上,长满了茂密的青草。
这些草虽然不高,可是,想要开荒的话,还是要费一番功夫除草的。
她们村的人开荒,都是全家很多劳动力一起用锄头把这些野草给锄干净了,再用榔头把地给挖开,把地里的石头之类的东西捡出去,再用犁耙把地犁平整了,最后种上芝麻或者小麦等农作物的。
周根民看着那一大片野草,再看看家里十几岁的小儿子和两个瘦弱的女儿,眉头就拧了起来。
“他爸,这片地,要开出来的话,恐怕要不少人力!”汤兰英说。
周根民点了点头:“后面把石头捡出来,把地犁平整,都还好,主要是锄草和挖地这两样,是个苦力活!”
汤兰英就说:“三个孩子都小,还在念书,就咱们两吧,只要一有空,就来锄就是了。”
周晴看着那片青草地,心里暗暗思索着对策。
四五亩地,的确是不小的面积。
光靠她爸妈两个人把草给锄干净,恐怕就得锄个半个多月功夫。
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了,时间可不能再耽误了。
于是她就说:“爸妈,我放学了没事干,也可以跟你们一起来锄草。”
汤兰英摸了摸她的头,有些爱怜地说:“你还小呢,没干过这么重的活,又要念书,还是算了吧。”
“妈!妈!稀饭烧糊啦!”周星的声音从厨房的后窗里传了出来。
汤兰英一惊:“糟了,我柴火放多了!”
说完,她就赶紧往家里跑。
见她爸还在沉思,周晴就说:“爸,开荒可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只要这块地开出来了,家里的收入就能翻一倍,我们就再也不用吃野菜了。”
周根民点了点头:“我担心的是政策……”
“咱们开荒,就是响应政策,还怕什么政策呢。”
周根民看了女儿一眼,笑道:“二丫,你近来越来越懂事了,也越来越有主意了!”
“爸爸,现在政策松动了,只要我们勤快一点,多开点荒地,吃饱吃好,绝对不是问题的。”
周根民点了点头,觉得女儿有着超出十七岁年龄的成熟,这种成熟令他欣慰,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己家二丫大概可以归类在这样的人里头吧。
“走吧,我们回家吃饭,吃饭完后,我和你妈就来锄草了!”
父女二人就回到家里。
早上的稀饭有点糊了,味道不是很好。
不过,就算是不糊,味道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家人匆匆吃了饭。
周晴就说:“爸,我们家里有几把锄头?”
“三把!”周根民说。
“三丫,你去隔壁强英家里借两把回来,咱们一起帮爸妈干活!”周晴用长姐的语气命运小妹。
周星答应了一声,就出去了。
片刻之后,她就扛了两把锄头回来。
一家五口,就在菜园后面的那块地上锄起了草来。
锄草算是个力气活,尤其是荒地的土很硬,青草又比庄稼茂密,所以,锄起来并不容易。
锄了一两个小时,一家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就坐在草地上休息。
这时候,周晴看见不远处来了一个人,这人手里还牵着一条牛。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大妈陈巧霞。
看见这个大妈,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火柴的事情,还让她余怒未息,于是,她低下头,假装看不见她。
陈巧霞却故意走了过来:“哎呦,老二,你们家这是做什么呢?”
“大嫂啊,我们想开点荒地。”周根民老老实实地说。
“开荒?你们家?”陈巧霞笑了,那笑声里,满是嘲讽之意。
周晴抬起头来,缓缓问:“大妈,你笑什么?我们家就不能开荒么?”
“二丫啊,大妈不是说你们家不能开荒,是你们家干什么都要学别人家,就不能自己想个什么点子吗!”陈巧霞皮笑肉不笑。
“什么叫学别人家?这是上头政策明文规定的,让我们开荒的,都是跟着政策走的呗!”周晴不疾不徐地说。
“二丫啊,你妈身体不好,你们三个又小又要念书,只怕这荒地,要猴年马月才能开成呢!”说完,陈巧霞就赶着牛,头也不回地走了。
“什么人啊这是!她怎么尽会笑话人呢!”周星气鼓鼓地说。
“三丫,你住口,再不好也是你亲大妈,没有你说她的份!”周根民威严地喝道。
周晴刚要说话,突然一眼瞥见了她大妈走过的那条路。
准确地说,是她大妈牵的那条牛走过的路。
她大妈停下来跟她们说话的时候,那条牛就在草地上吃草。
现在,那一小片草地被牛啃食得干干净净,看样子,要好锄很多。
周晴走上前去,在那片尽是草根的地上挥舞锄头锄了几下,果然,每天那些磕磕绊绊的青草,这活干起来可就容易多了。
甚至,都不用再锄了,只需要直接拿榔头挖就是了。
周晴的心里,一阵惊喜。
“爸!爸!您看!”她叫道。
周根民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
周晴就说:“爸,这下咱们省事啦!”
“嗯,这一小片,是不用锄了!”周根民淡淡地道。
“爸!”周晴嚷道:“不是这一小片不用锄了,是这一大片都不用锄了!”
“什么?你说清楚点!”周根民忙问。
周晴喘了一口气:“爸,咱们家那两条牛,不是交给放牛官老叶放的么!老叶手里不是有几十条牛么?”
周根民愣住了。
“让老叶把那几十条牛都赶来,都在这片草地上吃草,你猜,会怎么样?”周晴问。
周根民一听这话,登时又惊又喜!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老叶要是把那群牛赶来,不到半天功夫,这片草地就会全部被啃光了!”周根民说着,就扔下了锄头:“我现在就上山找老叶去!”
“爸!您别急啊,再急也能等这一天,老叶已经把牛赶上杏花山了,你今儿晚上再去找他,让他明天早上把牛赶来不就是了!”
周根民一想,觉得有理。
他就说:“那咱们还锄什么锄呢,你们三个都回家做作业,我和你妈去菜园忙活去!”
一家五口再次分工之后,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
当一家人围着煤油灯吃玉米红薯稀饭的时候,外面有人敲门。
周雷忙起身去开门。
门开处,却见是曹奶奶笑眯眯地站在门口。
“哎呦,曹奶奶,是哪阵风把您给吹来了啊?”汤兰英忙道,同时起身搬了个小凳子给她坐。
曹奶奶笑道:“有点事情,等你们吃完饭以后再说。”
汤兰英忙道:“我已经吃饱了,走,咱们到我房里说去!”
说完,就拉着曹奶奶的手,去了自己的卧房。
这时候,只见周星朝自己做了一个大大的鬼脸,周雷也对自己露出诡异的笑容。
周晴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过了一会,汤兰英就领着曹奶奶从卧房里出来了。
然后,她寒暄了几句,把曹奶奶送出了门外。
回来后,她的脸就黑下来了。
周根民就问:“怎么了?是给二丫说媒的吗?”
汤兰英点了点头。
这下,周晴算是明白过来了。
感情,这曹奶奶就是她们凤头村的专业媒婆啊!
怪不得,周星和周雷的表情那样奇怪,可不是么,这个家适合说媒的,就是自己呗。
周根民又问:“说得是哪家?”
“哪家?还能有哪家?还不是镇上卖油的那家!”汤兰英有些气鼓鼓的。
“卖油的胡家?他家那个独生儿子?”周根民不由得提高了声音。
周晴也想起来了,她们镇上是有个卖油的胡家,胡家有个独生儿子,经常帮着父母卖油。
那个男孩子,又矮又胖的,长得实在不咋地。
不过,卖油的家里应该挺有钱,至少,跟这家结了亲家,是不愁吃油了!
不愁吃油,这对一个吃糠咽菜的穷苦农民家庭来说,是多大的诱惑啊!
这要是换了她们班吴秋燕的爸妈,肯定就是一口答应了这门亲事。
可是,看她爸妈的神色,显然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的。
想到这里,她轻声道:“妈,那卖油的,是不是挺有钱?能给不少彩礼?”
一听这话,汤兰英立刻瞪起了眼睛:“二丫,你问这个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还想同意这门亲事?”
周晴忍住笑:“妈,你不想同意?”
“废话,你妈当然不想同意!就算你妈同意了,我也不同意!那姓胡的小子,就是个矮冬瓜!哪一点能配得上你!”周根民怒道。
“可是,她们家开油坊呢!”周晴又说。
周根民哼了一声:“油坊?我呸呸!他家开金矿的,我也不卖闺女!我才不像老吴家呢,为那点彩礼,就把女儿配个不像样子的人!”
周雷和周星也都纷纷道:“就是,二姐那么好看,绝不能找个丑的!”
见家人这样爱护自己,周晴心里不由得感动。
这个家虽说穷了些,可是,家人对自己,可真是没话说。
这辈子,她一定要竭尽全力,乘着这改革开放的东风,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