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女相 > 第5章 第 5 章

第5章 第 5 章

把这个关节想通,大家免不了有些轻看许回。

果然是女人,只知道贪图皇子妃的名头,不懂得男人仕途拼搏的痛快。鼠目寸光!这官位有了,还怕没有权钱吗?

然而,许回忽然问:“官家,敢问童子试的分派名单何时公布呢?与我们一道开考的武试都已经选派官员了。”

众人心里一凉。你不是都选择了进内宅当皇子妃吗?怎么还问官位?

官家愣了一瞬,随后说道:“许娘子关心这个做什么?不妨去后宫见一见皇后,她自然有话教你。”

许回点头,“理应拜见娘娘。只是琼林宴迟了几日,今日得见官家,故而有此一问。”

有人问:“琼林宴最迟不过后日,与你有何干系?”

许回直愣愣地说:“历来中举的士子需要身着红袍去赴琼林宴。我左等右等,却不见官府派人上门量体裁衣,因而想着要不要自己扯布做一件。”

“你给谁做红袍?”

“我自己呀。”许回天真地回答。

群臣一时恍惚,不知道这许回是个傻白甜还是白切黑?她是装傻吗?得了皇子妃还不够,还想做官!

小娘子,你野心不小,全都要啊!

许路明睁开双眼,痛心疾首地说:“许回,诸位大人的意思是,你既然与齐王有了婚约,自当在家待嫁。之后合该相夫教子,不可再踏入朝堂!”

哎呦,大闺女诶。你根本不是朝廷这些老流氓的对手。人家叫你回去嫁人呢!

许回立时跪下了,不可置信地问:“荒谬至极!自前朝兴科举制度以来,贫家子弟也有了晋身之阶,可以报效朝廷。我朝沿用科举制度,网罗天下人才而不拘其身份地位,以示朝廷求贤若渴之心。如此治国重器怎么能朝令夕改,为难人才?”

“自古没有考科举的女人,你是例外,我等自然不能按照常法处理。”

“自古还没有科举呢。”

圣人活着的时候,做官是件难事。几乎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爸爸不是当官的,那你也别指望了,没门。周朝乃至魏晋,官位牢牢地掌握在贵族的手里。直到隋唐开科举,寒门子弟才慢慢登上历史舞台,后来衍生出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

许回又说:“既然有了科举的例子,照章办事就是了,做什么要两样看待呢?武状元也没有婚配,诸位大人怎么不替他保媒拉纤,怎么不将他赐婚给齐王?”

齐王生气了。武状元长得五大三粗,怎么和他的王妃之位挂上钩了?就是放在一起提起,那也怪扫兴的。不中,不中。

“武状元是男子,他如何能与齐王……这不是一码事儿!”

“我和武状元都是新科举子,同为天子门生,如何不是一码事?十几年前,先帝青眼新任探花郎,以女妻之。帝姬出降的场面,我幼时得见,至今不忘。探花郎成了驸马,并不耽误授官,更不耽误他为国效力。先帝也没有因为赐婚嫁女便只让探花郎服侍帝姬一人。”

探花郎·寿安长公主驸马·工部尚书·蒋延,沉默了。他死死低着头,将眼睛落在自己的鞋尖上,假装许回说的不是自己。

“你荒唐!‘男有分,女有归’,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分为女子,你理应于内宅中相夫教子。天下大事、黎庶黔首,在诸位大臣,而不在你。”

许回不卑不亢,“圣人所言,指明了人生两桩极为重要的大事,一曰婚约,二曰谋生。其不独在男,也不独在女,而在于人。男女调和才成婚约,岂止’女有归‘?男子一样,求娶之时,对于女子的德行才干,乃至家世容貌都有要求。倘若家父不是御史大夫,我也不曾中举,官家与大人们怎么会促成我与齐王的婚约呢?还是,诸位大臣为家中子侄择妻之时,毫无甄别呢?然而我却甚少听说士庶、贵贱通婚之事。”

许回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拿眼睛缓缓扫描群臣。大人们都不做声了,谁也不敢承认自己家的男人们都跟地上的大白菜一样,谁捡到算谁的。

许回又说:“至于谋生,圣人有言在先,‘男耕女织’,即‘耕织’也耳。上古之时,贫民百姓多靠耕种织布为生。虽近年来商道大行,我朝至今仍每年举行‘亲耕礼’和‘亲蚕礼’,耕织是国之基石,由此可见一斑。故而,女子同男子一样,是国家税赋的支柱,不可或缺。”

许回停了几秒,接着说:“另外,大人方才既然提及《礼记》,怎么不记得其中还有一句‘选贤与能’呢?朝廷为了搜寻人才,每三年便要举行会试,各地几乎每一年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千金买骨,不外如此。今日,为着一己私利,朝堂衮衮诸公便要亲手打破科举这块选拔人才的金字招牌吗?须知,‘天下为公’啊!”

此言一出,大家只好干瞪眼。这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拿着圣人的话当金科玉律。不说别的,就这一手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操作,还真像他们读过书的人。

也罢也罢。看来许回进朝堂是势在必行了。

做官算什么本事,做得稳才是本事。她今日能进朝堂,明日有了过错,自然就要出朝堂。

想通了此节,诸位大人都默不作声了。后头还有的是工夫可以动手呢!小姑娘你还嫩了点儿。

王丞相却心有戚戚,把许回嫁给齐王,这个主意是他出的。原本以为可以兵不血刃顺利地解决许回。谁知道,这许回一个小丫头片子这么难缠,让他赔了“皇子”又折兵啊!要死,官家不会嫌弃他无能吧?

齐王也想到了。他不反对娶一个貌美的王妃,却不愿讨一个母夜叉归家。这许回还真是伶牙俐齿,连这么些文官大臣都被她怼得无话可说了。他又如何招架得住?

再有,届时两人一同站班听训,他在朝堂上奖惩贬褒不都被被许回瞧见了么?那在许回面前还怎么摆丈夫气概?

不成不成。

齐王瞥了一眼许回,期期艾艾地向他爹表示想要悔婚。

既然许回眼里心里只有做官,也没人能反对,又何必赔上他呢?

谁知官家却说:“君无戏言。”

齐王傻眼了,爹,你真坑啊!

官家心里也不是滋味。天子口含天宪,原本该一言九鼎,许回的废立全在他一念之间。可他只能由着群臣和许回摆布,政令竟没什么效力。倘若连赐婚也朝令夕改,如同儿戏,岂不是让天下人嘲笑他荒唐不堪么?

于是,官家为了维护帝王那可笑的、脆弱的脸面尊严,不肯收回成命,取消婚约。

群臣于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官家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本就是家事。齐王过几年也该就藩,谁有空理会他们?又不是太子娶妻。

许回授官这件事已成定局,官家也没心思再上朝,发了两道旨意就回后宫了。

一道是齐王与许回的赐婚手令。

另一道则是御史大夫许路明的调令。

没错许路明还是被调去当礼部尚书了。

将敌人的爪牙一根根剔除了,才方便下手么。

官家走了,大臣还不能走。几位大佬需要议事,其他的小虾米们也得上衙点卯。当然闲散官员倒可以回家休息用一顿饱饭了。

大佬们聚在政事堂商量国家大事,今天的议题就是给许回派个什么官。

有人主张将其踢出六部,随便按一个散官闲差打发了也就是了。

有人反对,偏要将许回放在极为核心的衙门里,这样才好动手脚,抓住她的错漏,一举将她打出朝堂。

赵丞相却说:“糊涂!那许回分明同许路明是一路货色,不要财不要权只要名。偏还是个女人,连色字也不好动手,又赐婚给了……哪能被你们轻易抓住把柄?我看竟还是把她扔去大理寺当一个佐官吧!正八品,很合适。”

有人不知其意,让许回去大理寺当一个大理寺丞,这能消灭她吗?

赵丞相又说:“她既然张口圣人闭口祖宗,想必读书读迂了,只知道仁义教化,不懂得什么是律法森严。这样的人怎么有胆量定别人的罪呢?只怕看见囚犯跪地求饶就慌了神,如何审案子?更不用谈那些骇人的刑罚了。”

众人恍然大悟,一起奉承赵丞相,称赞他智珠在握,是大魏的顶梁柱。

唯独王丞相沉默不语。他固然讨厌许回离经叛道,可他同样不屑于这样下作的手段。利用君子对圣人的仰慕之情去攻讦君子,小人行径!

钱参知觑着王丞相的脸色,意有所指地说:“赵大相公心忧天下,维护正道,可有些人就不一定了。”

孙参知是个不粘锅,害怕矛盾升级,连忙打圆场,“实在是那许回太狡猾了。朝堂重臣同仇敌忾,只是不愿我大魏朝再出现女子主政之事,没有私心。”

赵丞相不紧不慢地抚着胡须,明显是暗示钱参知接着说下去。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陷落春日

狩心游戏

雪夜新婚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