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盘点“妖妃毒后”逼疯诸皇[历史直播] > 第6章 李世民的追凶之路走岔了

第6章 李世民的追凶之路走岔了

长孙皇后的婆婆,也并不是个普通女子。

李世民的母亲,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氏,也是皇亲宗室出身,她的舅父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周武帝。幼年时的窦氏,就小孩子说大人话,说出了惊世之语。她劝说舅父周武帝为了北周的大局而善待突厥皇后。

很多人通过这件小事便看出来,她的心胸见识天生便高人一筹,包括长孙氏的伯父。成年之后,她嫁给了当时还是隋朝唐国公的李渊,为人果然睿智大气,广受好评。

长孙皇后的伯父长孙炽认为,这样的母亲肯定能教育出出色的子女,于是劝说长孙氏的父亲与李家定下婚约。

幼年便与唐国公府订了婚约,长孙氏看似要在一路的鲜花和掌声中走向未来的坦途,可惜父亲突然去世,长孙兄妹和母亲被同父异母的兄长欺负,赶出了门,投奔了舅舅高士廉家。

幸运的是,舅舅对待长孙兄妹非常优厚,给了他们最好的保护。哥哥长孙无忌跟李世民少年时代就是好朋友,舅舅高士廉看出李世民并非常人,于是对二人幼年的婚约更加上心。在舅舅的推动下婚约照常履行,13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

这就是养育长孙氏的优越土壤。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力赤手空拳地应对这个世界,幼年时期获得的心理支持、物质资源都很重要,教育和保护,缺一不可。长孙皇后无疑是幸运的,父亲无法承担的时候,被舅舅牢牢地接住了。

得到了很好的养育,嫁了国公府公子做夫君,可是长孙氏并没有躺平享受这一切,而是将之作为自己付出奉献、发光发热的平台。更大的平台上,她要发挥自己的潜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个平台一开始的时候像是个舞台,长孙氏凭自己的才干很快就得到了鲜花和掌声。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隋炀帝将李渊升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长孙氏随同。此前婆婆窦氏病重离世,17岁的长孙氏成为了唐国公府的当家主母。

长孙氏承担了重任,有公公的信任和丈夫的支持,不仅将唐国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踏出国公府,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了玄中庙,国公府的声望和长孙氏个人的声望互相加持了。

可是很快,李氏家族的跃升,让长孙氏面临的环境变成了战场,虽然没有刀光血影,但是比真正的战场更残酷。

公元618年,李渊受禅让登基为帝,国号为唐,为武德元年,李世民受封秦王,长年在外征战,战功卓著。

因为战功卓著,威望势力直逼太子,于是被太子李建成所忌,太子与齐王李元吉同气连心,共同对付李世民。一方面,在父皇李渊面前进献谗言,导致父子离心。另一方面屡次实施行动,企图杀害李世民。

世人只知玄武门兵变这个人伦惨剧,是李世民杀兄逼父,其实在玄武门兵变之前,李建成李元吉已经数次对李世民下过了死手。

当此处境,李世民因为常年在外征战,对于宫中之事无能为力,后宫人脉的经营当仁不让成了长孙氏的战场,长孙氏重任一肩挑,在后宫中经营交际,弥补李世民与父亲的嫌隙,同时保存培植宫中势力,为李世民的反击赢得了时间和助力。

在此过程中,太子和齐王对李世民搞了一系列暗杀动作,包括但不限于进谗言,送烈马,上毒酒,企图推落水等等,虽然没啥太大的想象力,却都恶毒不留余地。李世民数次死里逃生之后,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长孙氏和哥哥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积极推动秦王府反击,当太白金星再次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参与玄武门兵变的将士整装待发,长孙氏亲自来为八百将士壮行。

敬酒过后,长孙氏出示了随身带的毒药,如果玄武门事败,她将与夫君和战士同生共死。

主公英勇睿智还不算,高贵□□的夫人也显示出如此的果敢勇毅,八百将士纷纷觉得,自己这次拼命拼的值得。

玄武门兵变成功,李世民被封皇太子,两月后,登基为帝,十三天后,长孙氏被封为皇后。

按说,总算是有消停日子过了,应该可以喘一口气。但长孙氏依然是没有躺平享受过一天。

即使贵为皇后,她一直坚持看书,梳妆打扮的时候都在看书,完了以后跟李世民谈谈讲讲,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完了还得及时匡正帝王的过失,时时刻刻找机会劝谏他施行仁政……

* * *

所以,长孙皇后的一生,是个爱情故事吗?不,它是个创业奋斗故事。

是两个创一代,见识智慧能力旗鼓相当的合作伙伴,彼此交付了最深的欣赏、信任、支持,还有依赖。

这里头还包含了一个男女性别差异导致的结构性的不公。

作为男人,只需是个能人,就能轻易赢得普遍性的尊重赞扬,作为女人,如果想获得普遍的尊重赞扬,光是个能人还不行,还得克勤克俭、低调谨慎、先人后己……几乎得是一个完人。

李世民毫无疑问是个能人,但长孙氏,也是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完人。所以,长孙皇后只有一个,孤本传奇。

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会第一时间选择保护长孙皇后。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会赖在长孙皇后的病床前,说什么也不肯走。

夜已经很深了,守夜的宫人都忍不住睡去,长孙氏终于从昏睡中醒来。

她长长的睫毛颤动着,李世民的手已经小心而轻柔地,抚上了她的脸颊。

“观音婢,你心里觉得如何?”

李世民的声音很急切,两年前长孙皇后的身体开始衰弱,气疾发作越来越严重,去年太子李承乾娶妻是个喜事,她总算转好了一些,刚才被情绪所激荡,呕了一口血出来,眼见是越发的衰弱了。

长孙皇后面色灰白,气息微弱,却只字不提自己的身体,只顾着皇朝的大事与危机:“陛下,天音所言,还需从长计议……”

李世民的脸色也沉凝下来。

当着朝臣嫔妃的面,他将此事弹压下来,那是为了防止有人起坏心思,借着这个机会兴风作浪,不代表此事真的可以不管不问,听之任之。

恰恰相反,天音现示,必然不假,此事必须严查死守。

然而天音又语焉不详,搞得所有人好像都有嫌疑,简直让人想起来就要发疯。

幸亏还有妻子与他相濡以沫,共渡难关。

李世民想了想,握紧长孙氏的手:“在我面前,没有人能够兴风作浪。”

他对自己的朝堂与后宫,都有十足的把握和信心。长孙氏深深看着夫君,眼神中现出温柔、信赖和欣慰。

这么多年生死患难,她当然了解他,也信任他。

李世民也很欣慰,她与他的看法是一致的,可是接着,他眼神中流露出一点压抑不住的惊惧悲伤。

长孙氏读懂了他的意思,眼色比他更悲伤:“陛下是认为,承乾……”

夫妻二人紧紧握住了对方的手,仿佛要从对方那里汲取力量,才能够支撑得下去。

太子李承乾,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从小就聪慧,与天音所说的“精明厉害”也对得上。

长孙氏想到了自己衰弱的身体,想到了李世民的性情,南征北战逆境求生,他绝非心慈手软之人,若是心慈手软,哪里能活到现在……

珍珠一样的晶莹泪珠,从长孙氏的面颊滑落下来,李世民更加心慌意乱,伸手给她擦拭泪珠:“观音婢……”

长孙皇后重又拉住他的手:“陛下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

李世民不是随便答应别人的人,但是当这个时候,只要是这个人说的,他什么都能答应。

长孙皇后说:“第一件,不可因猜疑而定人罪名。”

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越精明厉害的皇帝越是多疑,尤其是兄弟相残的刀光血影中闯过来的,见过人性最恶的一面,掌握大权之后,更加风声鹤唳,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错杀一万,也不想放过一个。不信问后世的雍正帝。

虽然艰难,李世民答应了。

这一句话,保护了很多人。

长孙皇后接着说第二件:“陛下在动杀机的时候,请想想今日臣妾的话,能宽恕就宽恕。”

李世民也答应了。这句话,后来真的保全了他们的儿子。

第二日,长孙皇后崩逝,朝野举哀,对李世民也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 * *

从前有长孙皇后在,他是自信、松弛、从容、强大,无所畏惧的。

可是天生异兆、天音现示的第二日,长孙皇后离他而去。

本来是亲人离丧造成的创伤痛苦,因为两件事搅和在了一起,给李世民额外增加了一种失落和恐惧。

对未知的恐惧,对失控的恐惧,对无能为力的恐惧。

最终变成了对天命的恐惧。

虽然玄武门兵变是借着天命之说起事,但他原本是不信天命的。

可是现在,他信了。

恐惧会使一个人变形。

他开始疯狂地思索怎么能逆天改命,怎么能避免后妃祸国。

思考的结果是,他应该疯狂地鸡娃。

长孙皇后崩逝第二年,武则天入了宫,可是正像长孙皇后生前所相信的那样,李世民和其他女子之间没有故事,武则天在李世民的时代,没有掀起任何风浪。

真正掀起风浪的故事是,李世民疯狂鸡娃,把太子逼疯。

随后的故事里,李世民的恐惧,加上长孙皇后的两句遗言,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共同推动着李唐王朝奔向着它的天命。

本章史料,参考自《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李世民的追凶之路走岔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我九皇子,开局签到三万大雪龙骑

盘古幡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洪荒]

魔女霓裳(gl)

大明之气运至尊

长刀入春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