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登基,仿若一阵春风拂过朝堂,带来万象更新的期许。这位年轻君主,登基伊始便怀揣满腔抱负,决意打破旧制积弊,推行新政,革新吏治、改善民生,力求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时间,朝堂上下议论纷纷,有满心期待跃跃欲试者,有忧心忡忡满心顾虑者,暗流涌动,风云变幻。
萧逸尘身为朝中大将,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加之常年戍守边疆,对民生疾苦有着切身体会,自是备受瞩目。朝堂之上,他一袭朝服,身姿挺拔,剑眉星目间透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果敢。新帝端坐龙椅,目光扫过群臣,落定在萧逸尘身上,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萧爱卿,朕听闻你戍边时,常与百姓打交道,深知民间忧患。如今朕欲推行新政,你可有良策?不妨直言。”
萧逸尘上前一步,抱拳跪地,朗声道:“陛下圣明!臣以为,当下民生之困,税负过重首当其冲。百姓辛苦一年,大半收成皆上缴赋税,所剩无几,温饱难济,谈何安居乐业?故而臣斗胆提议,适度减税,轻徭薄赋,让百姓兜里有余钱,方能激发生产活力。”朝堂上瞬间议论四起,户部尚书皱了皱眉头,出列反驳:“萧将军,减税一事非同小可,国库用度本就吃紧,边关军备、朝堂俸禄皆需开支,若贸然减税,怕是难以为继啊。”
萧逸尘神色镇定,不卑不亢回应:“大人所言,臣亦深知。可若百姓被重税压得喘不过气,土地抛荒,商业凋敝,长此以往,税源枯竭,国库又何来充盈之日?眼下减税虽一时阵痛,却似春耕播下良种,待来年收成丰饶,税收自会稳步回升。且臣戍边时,常见因赋税严苛,百姓背井离乡,土地荒芜,边境不稳,此乃心腹大患!”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引得不少大臣微微点头,新帝亦是目光沉思,陷入考量。
紧接着,萧逸尘话锋一转:“再者,水利乃农业根基。臣巡边时,目睹多地河道淤塞、堤坝残破,旱时无水灌田,涝时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兴修水利,一可保庄稼旱涝保收,增加粮食产量;二能吸纳流民,以工代赈,稳定民生。望陛下斟酌。”工部侍郎却面露难色:“将军,兴修水利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皆需海量调配,工程繁琐,非朝夕可成,眼下朝堂恐无力支撑啊。”
正当争论陷入僵局,萧逸尘正欲再辩,殿外传来通报:“林夫人求见。”众人皆是一愣,林瑶身为女眷,甚少涉足朝堂之事,此番前来,所为何事?新帝微微诧异,却也抬手示意宣入。林瑶身着素色罗裙,仪态端庄,步入大殿,盈盈下拜:“民妇林瑶,拜见陛下。贸然进宫,实因听闻陛下推行新政,关乎民生福祉,民妇在民间经营医馆,有些许浅见,望陛下海涵。”
新帝饶有兴致:“哦?林夫人但说无妨。”林瑶直起身,侃侃而谈:“陛下,民间疾苦,不止缺衣少食,看病求医、读书识字亦是难题。多少百姓患病,因无钱医治,只能在家苦熬;孩童聪慧,却因家贫无钱学塾,埋没一生。民妇建议,普及医教,于各州府县衙设立义诊堂,由官府招募医者定期坐诊,为穷苦百姓免费看病;再兴办学塾,广纳贤师,不论贫富贵贱,孩童皆可入学启蒙。”
这番话仿若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礼部尚书捋着胡须质疑:“林夫人,此举虽立意甚好,可师资何来?医者又怎会甘愿赴偏远之地义诊?况且办学、开堂,样样需钱,朝廷哪有这般雄厚财力?”林瑶早有准备,不慌不忙从袖间掏出一份折子呈上:“大人莫急,民妇思量已久。医者可从民间招募有志之士,给予适当补贴、嘉奖,激励其投身义诊;学塾师资,一则选拔本地贤能,二则鼓励科举落第书生任教,许以晋升之途。至于钱财,可号召乡绅富户捐资,朝廷再拨部分款项,双管齐下,并非无法筹措。”
新帝接过折子,细细翻阅,眼中渐露赞许之色:“林夫人用心良苦,所提建议颇有见地。”可朝堂之上,争议之声仍此起彼伏。保守派大臣们固守旧规,满心忧虑革新会动摇国本、引发混乱;革新派虽支持新政,却在具体实施细节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时间,朝堂气氛剑拔弩张。
为求妥善之策,新帝下令成立新政研讨专班,命萧逸尘、林瑶及数位朝中重臣、智囊谋士加入其中,共商大计。这专班之中,有位老臣名叫王崇礼,年逾花甲,为官数十载,历经三朝,德高望重,却思想守旧,对新政诸多条款心存抵触。初次研讨会上,王崇礼便直言不讳:“萧将军、林夫人,老夫佩服二位热忱,可这新政步子迈得太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减税、兴水利、办医教,桩桩件件皆是烧钱费力之事,朝廷根基不稳,如何担得起?”
萧逸尘抱拳恭敬道:“王老,晚辈明白您的顾虑。可时移世易,旧制弊端尽显,百姓怨声载道,若不革新,恐生大乱。就拿减税来说,看似国库少了进项,实则百姓富足后,商贸繁荣,税基拓宽,长远看利多弊少。”林瑶也轻声附和:“王老,民妇在民间,见多了穷苦百姓的凄惨境遇。普及医教,是为朝廷培养可用之才、强壮劳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咱们一步步稳妥推进,定能化解风险。”
王崇礼却不为所动,冷哼一声:“哼,嘴上说说容易,真实施起来,变数无穷。老夫只恐好心办坏事,累及朝堂、百姓。”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觑。
此后研讨,王崇礼时常唱反调,给新政推行制造诸多阻碍。萧逸尘与林瑶甚是苦恼,却也深知老人并无恶意,只是观念难改。一日,萧逸尘特意登门拜访王崇礼府邸,不带随从,孤身前往。见了王崇礼,先是恭敬行礼,而后诚恳说道:“王老,晚辈今日不聊新政,只与您唠唠家常。您为官多年,定是心怀百姓,想保江山社稷安稳。晚辈在战场,亲眼见百姓因战乱、苛政流离失所,那场景,刻骨铭心。如今陛下推行新政,亦是为了挽救颓势,给百姓一线生机。咱们目标一致,何苦针锋相对?”
王崇礼神色稍缓,叹口气道:“萧将军,老夫并非冥顽不灵,只是担心革新过急,朝堂震荡,外敌趁虚而入。你常年征战,该明白安稳之重。”萧逸尘点头:“王老提醒得是,正因如此,咱们才需步步为营,精细谋划。您阅历丰富,若能为新政把关、出谋划策,定能少走弯路,万望您莫再置身事外。”王崇礼沉思良久,终是微微点头:“罢了罢了,看在你一片赤诚份上,老夫且试试。”
有了王崇礼的助力,研讨进展愈发顺利。众人集思广益,细化方案,解决诸多难题。减税方案敲定分步实施,依各地经济状况逐年递减;兴修水利规划出重点区域,联合地方乡绅募资,招募流民劳作;普及医教拟定详细章程,医者、师资招募与培训有条不紊展开。
方案既定,试点先行。朝廷选派干练官员奔赴几处州县,推行新政试点。萧逸尘主动请缨,前往一处饱受水患、民生凋敝之地督战水利工程;林瑶则带着学徒奔赴偏远郡县,协助搭建义诊堂、办学塾。初到地方,困难重重。当地官员畏难情绪严重,推诿塞责;百姓心存疑虑,观望不前;资金募集也遭遇瓶颈,进展缓慢。
萧逸尘雷厉风行,召集地方官员,严词训诫:“诸位身负皇命,新政关乎百姓生死、朝廷兴衰,若再懈怠推诿,休怪军法处置!”而后亲赴工地,与百姓同劳作、共食宿,鼓舞士气:“乡亲们,这水利修好,往后再无洪涝旱灾,粮食满仓,日子红火!大伙加把劲!”百姓见将军身先士卒,纷纷干劲十足,工程进度大幅提升。
林瑶这边,走村串户,宣传医教新政。遇有抵触百姓,耐心劝解:“大娘,义诊堂不收一文钱,专为大伙看病;学塾能教孩子识字算账,日后有大出息。您就放心吧!”同时,组织义诊,免费施药,救治病患;培训本地师资,编排启蒙教材。渐渐地,百姓尝到甜头,主动参与,医教新政落地生根。
数月后,试点成果斐然。试点州县粮食增产,百姓收入提升;看病求学不再艰难,民心大悦。喜讯传至朝堂,新帝龙颜大悦,下令全国推广新政。一时间,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热火朝天。各地水利工程纷纷破土动工,义诊堂、学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百姓奔走相告,传颂新帝圣明、萧将军及林夫人功绩。
朝堂之上,萧逸尘与林瑶并肩而立,接受群臣祝贺、新帝嘉奖。新帝感慨道:“此番新政成功推行,萧爱卿、林夫人居功至伟。卿等心怀天下、体察民情,实乃朝堂楷模、百姓福星。望再接再厉,共铸太平盛世。”二人跪地谢恩,目光坚定,心中满是对未来期许。此后岁月,夫妻携手,继续为朝堂、百姓贡献心力,于历史长河中留下一段佳话,见证王朝兴衰、民生蜕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