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星星》,雷抒雁
八月的梁州,空气湿度百分之一百。
电视台台标旁醒目的暴雨橙色预警的图标已经循环播放了一周,而暴雨导致周边山区的洪水和泥石流之类的消息也犯不着一定要从新闻里去听——即使是刑侦支队,办公室里的大多数人也已经被抽调去抗洪救灾了,因此,得麻烦被迫成为唯一的闲人的她亲自去接那通谶言般的报警来电,并在辨认出电话对面的声音的瞬间,不顾一切朝着市郊正在建设的开发区冲。
无处不在的潮湿的黑暗跟着狂飙的汽车的方向滚滚压倒而来,在她下车后,包抄着、逼迫着她仰起头、屏住呼吸,去直视那尚未竣工的水泥框架上发生的一切。
短暂撕破凝重云层的闪电,短暂地照亮了那在楼顶对峙的身影。
“轰!”
一声郁苦的惊雷在耳边炸响。又有一场雷暴雨要来了。
而那熟悉的身影乘着雷声飞扑上前,然后,纵身一跃。
她浑身血液都凝滞了,想也没想就向那人坠落的方向奔去,而仅有的理智让她奋不顾身之前愣了一瞬。
然而仅仅这一瞬,便给了那不断蔓延的黑暗机会,海啸般的虚无朝着自己吞吃过来。即使自己一次次紧咬牙关拼了命朝着坠落的方向爬行奋力去够,也免不了被一次次拉入黑暗和虚无之中。
被黑暗彻底吞吃之前,她只感到有一只手拽住了她。相比起她的迟疑,那双手温暖但坚定不移,紧紧抓着她的胳膊,让她不至于随着决堤的黑暗继续下坠。那双手指关节上带着老茧,也带着热烘烘的、让人倏然安心下来的咖啡香气。
那只手突然一发力,原本早就埋进淤泥一样的虚无的她反弹似地浮了上来——从未感觉光明是这么恐怖的东西,像是贴着眼皮炸开一般,势必要灼伤她的眼睛——
......
1月11日,燕京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就近日广大市民和网民关心的“12·31”案等热门城市警务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专案组发言人、燕京刑警总队队长米科森表示,“12·31”凶手极为张狂,其矛头直指公务人员及其亲属,性质及其恶劣。燕京公安及专案组对此案高度重视,正在全力查办案件。同时,希望广大市民能够配合警方工作、提供有效线索,及时将罪犯绳之以法。燕京警方一直高度重视市民和游客的安全,将继续为此努力采取必要措施,让民众能过一个安全、幸福、团圆的春节。(燕京日报客户端独家报道)
千新星被对向来车的远光大灯惊醒——梦里那强光,不过是车子的远光灯罢了。一只蓝牙耳机在睡梦中掉在了膝盖上,她深吸了一口气,重新捡起来戴在耳朵上,在手里的短视频再次重播之前,及时上滑屏幕——下一条视频的内容是“燕京和津海地区即将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寒潮,未来十天内有暴雪红色预警”的新闻。
气象台电脑模拟的气象图动画正在屏幕上自动播放,代表寒流的尖锐冷色符号像一把匕首从西伯利亚穿透燕京捅向津海。评论区聚集着一群因为暴雪而无法坐飞机回老家过年的“燕漂”们,每条抱怨的评论的点赞都达到了有些唬人的999 ,内容包括什么时候机场重新开放、某航司迟迟不退机票钱、为什么高铁也停运了不少,诸如此类。
但就算不是气象专家,她心里也门儿清——只要寒潮不过,就算是天王老子也别想轻易离开这里。
从车窗外看去,不像梦里出现的南方边陲小城风雨欲来的夏末景观,更和互联网上被描述得即将被暴雪摧毁的燕京相去甚远。此时此刻天气好得不像记忆中那个风沙漫天的北方城市,虽说月暗星晦、雾霭沉沉,但没有想象中冷,和暴雪和寒潮之类的意象差得老远。但云层之上是肉眼看不见的世界,暴风雪就在那里酝酿。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这句话还是七年前还在燕京的时候某人教给她的。
想到这里,她点开了那位“某人”的对话框,上一条消息还是她飞机刚落地的时候,她给他报平安:“我到燕京啦。”而他最新一条回复在十分钟前:
“欢迎回来。”
车子在红灯前缓缓停下,她透过车窗望出去,远处高架桥上的霓虹灯晕成一片虚影,光线在雾里化开,像是浸润在水里的旧照片。明明只是文字,她却几乎能听见那个声音,温和却不容置疑,一如既往地带着某种沉稳的笃定。但此时此刻,这声音只存在于方寸屏幕之间,不带温度,隔着千山万水,或者说,隔着七年的光阴。
她眨了眨眼,喉头哽咽。手指在屏幕上停顿片刻,最终还是敲下了一行字:“回头有空我去找你。”
发送完消息后,她抬起头,视线撞上车内后视镜,模模糊糊地看到自己眼里的倦色。某些事情不会因为时间的更迭而改变。某些未竟之事,总归要有个了结。
夜色沉沉,远方的霓虹灯光在雾霭里虚幻得像一场漫长的梦。但不管如何,梦总归是要醒来的。
——她还是回来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