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浦三人已经各司其职,他们下苏杭有段时日,桌上要处理的事不少。
何须在通史阁摆好新修订的史册,见他回来了,在好几层高的柜子上与他招手:“大人,我都快想死你了!”
文栖之一进屋子就闻到了浓浓的墨水味,地上有不下百张的废纸,似乎这丢废纸下面还盖着个人。
“大人?!大人!”
正当文栖之靠近的时候,那具人体突然仰卧起坐,直把他给吓了一跳。
好不容易坐直身体的是个头发乱糟糟,眼圈黑乎乎的小垃圾模样,尤今明几乎要变成鱿鱼烧了一般,他感激涕零的抱住文栖之:“你们总算回来了!苍天终于给老子睁开眼睛了吗?”
这话把文栖之逗的哈哈大笑,心说这一向彬彬有礼的富家公子,说起粗话来还真带味儿。
在他处的三人也跑了进来,邹浦不禁拉拉尤今明的小脏辫,大笑道:“你直接以地为席了?”
“没力气,不想起。”
“今明,你这……?”
葛海遣太好奇了,围着他看了好几遍,被尤今明嫌烦踹到了一边。
“别怪尤兄。”何须踩着梯子下来,连忙给他捏肩捶腿,“他一个人要做三个人的事情,不容易的。”
“我走之前不是让你们一起分担吗?”
尤今明喝了口醒神茶,还是让何须自己解释:“我比较笨。”
想来也是,他是计数过人,但要说博学通今方面,还得靠这位富家子弟的。
何须跪坐在尤今明后面,边捶背边问他们:“大人这回可还顺利?我们听朝中人说,萧山大劫果不然如大人所料。”
文栖之学着葛海遣的样子给他们讲方言:“洒洒碎啦。”
“不过有一件遗憾事。”邹浦心心念念他的松子软,这下文栖之可不敢说自己已经偷摸尝到了。
翌日朝政,皇上不仅在朝上嘉奖了整个太史院,还对新任太史令的大胆举谏给予了褒奖,成功让这次大祭避免了所谓的灾祸。
这下,本来想要看热闹的官员,一时间不敢随便言语。那些原本不看好文栖之的一些大官,在经过此次的事件之后,倒是对他刮目相看起来了。
选文官之首日子在即,朝臣对此事各执己见,又逢秋试不远,于是皇帝便下令要在科举之前选好这个人。日后天子门生便由文官之首管理,他只归皇帝统辖。
这份官职权力有限,不过最靠近天子的机会。日常清闲不说,光是那隐含的意义,都是万人逐鹿的。
朝中百官已经各司其职,所以不具备参选条件,他们中大多数谏言仍然是在科举中选取,每十年更换一次,以保证公平。
文栖之左想三日右念三日,终于在皇帝要下诏前,右腿一迈,大声说着:“臣有一法想言。”
群臣皆静。
皇帝也等着他说。
“臣认为。”文栖之抬起头,眼里都是自信,“文官之首可由太学中脱颖而出。”
“太学?”皇帝皱眉,“爱卿所言,是朕从未听说过此地方。”
“臣的意思,是想通过此次,建造朝堂学府,可赐名为太学。”
其他人左顾右盼,不知这太史令又要说些什么稀奇事了。
文栖之接着说道:“臣是想说,何不在民间后代中选取优秀者,直接进入到朝堂学府读书,与官宦后孙一平秋色。”
他不拿如今的私塾状态说事,是为了避免给皇帝徒增烦恼,但百官对这些事儿却是再清楚不过,本来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比一般人的入仕机会要多,甚至科举中大七成以上的都是官宦后裔,官衔一代接一代,自古以来的道理,现听这太史令的说法,分明就是要坏了老祖宗的规矩不成?
果然,皇帝还不说话,百官就开始持不同的意见了,其中莫说是武官,就连文官是最反对的。
武非扬看着文栖之的背影,一句也未参与到议论声中。
听到这么多人反对,文栖之的心骤然凉了一半,他只盼望着这皇帝还能明贤点,别轻易就把他给拖出嘎了?
皇帝听了许久,嘴上不至于降他的罪,却满腹疑问:“爱卿可知设立学堂非朝官之事,若真如你一般说建立学府,所设管辖制度又应如何?”
有大官纷纷附和皇帝的话,包括相臣在内的几人强烈驳回他的意见。
文栖之不恼,继续争论:“即是要选文官之首,从品行学识到为人处世,一样不能少。如此岂不是从小培养更为好?加之朝堂若是设上学府,日后经过精心培养,必是朝堂之大器。”
“以太史令之言。”一位官员立刻表明自己的立场,又好像替群臣说了同样的话:“官宦世家同样注重后世子孙的造诣,如接纳史令意见,何不招揽所有官家子弟?苦苦四方找寻?岂不是费时费力?”
“不知大人可有听过一句话?”文栖之冲他笑笑,“高手在民间。”
他这话颇有争议,尤以在朝廷之中,却处处针对朝廷里的人,一时间招来了不少排挤,眼看着文栖之就要占下风,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了。
“臣谏言。”
十王一开口,议论声终于慢慢小了下来。
“可让太史令亲身建造学府,一施其意见。”武非扬道,“若成,太学便立。若不成,文官之首依据先前所言。”
在这朝堂里,相臣和十王是最高级别的官衔,刚刚相臣已经持有反对意见,现在十王又明确了立场,就看看皇上要怎么抉择了。
龙座上的皇帝沉思了好久,他对于文栖之要建立所谓太学一事不够信任,可萧山一劫又让他看到了这太史令有窥测天机的本事,所以当下并未做出反应。
最后皇帝问:“兴太学,可盛社稷?”
“亲自培养社稷所需,如何不兴盛?”文栖之弯腰行礼,语气十分真诚。
“那便依十王所言,三月之内,卿建得太学,将为文官之首!”
朝政结束后,百官悉数褪去,文栖之好不容易通过天平山一行建立起来的形象,还没捂热乎就被落的一塌糊涂,主要是牵扯到权贵们的自身利益,管你是什么令,通通会被一并排斥。
有几个甚至过来冷嘲热讽他一句:“太史令出身不高,倒是很为老百姓谋事儿呢?”
“就冲这份忧国忧民的心思,老夫也……”
这人话都没敢说完,文栖之已经准备好撸起袖子怼回去的,没想到十王已经站到了他身边,其他宵小见得罪不起,赶紧从别处开溜儿了。
“十王,大将军。”文栖之叉着腰看过去,“您可真是我的好同窗!”
武非扬是冲着他会感激自己的心态才过来,到头来就听到这么一句?难免有些许生气:“若非本将军在皇上面前为你辩护,哪里还轮得到你开太学?”
“轮是轮到了。”文栖之一半欢喜一半忧,“莫说我不是家世显赫,就算是,如何能在三月内造出太学来?”
“你的能力呢?”
文栖之忽然不怀好意的凑过去给他捏捏肩膀,笑着说:“那借点钱?”
“呵。”武非扬捏着他的手腕放下来,“太史令有窥天机之能,何须向我借钱?”
“也不是什么赚钱本领。”文栖之本能的开始哭穷。
“本将军自然是相信太史令。”
文栖之偏是对他死缠烂打,一路上都不肯放开自己的手。说来这场面被还站在后面的人看见了,那位官员止步踌躇,眼中隐隐担忧着。
随后,他步着他们的路,出了皇宫坐上轿子,对自己的轿夫吩咐了一句:“转道去长乐山庄。”
这山庄离京城约莫几十公里,是边上山中唯一居住人的地方。当年祖皇帝赐封时,将整座山都赐给了他,因此寻常人是不敢在此地安家落户的。
从山头到山下修了一条路,山上林深丛密,但只要寻着这路进去,就是山庄所在了。
这座大古宅子,围成四四方方的,左边有两三座雅致小居,右边是亭台水榭,中间的主人宅十分恢弘大气,细看那挂着的牌匾上都还有弯弓射雕,长矛在手的雕刻。
象征着山庄主人过往的一生。
一场小雨说来就来,官员从轿子上下来,也不管被淋了一身,从容的敲门。
很快就有小童过来开门了,那是个七八岁的男孩子,身材瘦高,却是一股子的小英雄风范,手上的木剑被他收到后面,规规矩矩的喊了声:“风声见过卫伯伯。”
“嗯。”
兵部尚书卫堂关,年过五十了,也有个这么大的孙子养在老家,所以格外的喜欢。
“爷爷还在练功吗?”
“今日已经练完了。”风声说道,“爷爷教了我新的剑法。”
“你且让我看看。”
“好。”
一大一小来到院子里,旁边还放着许多长矛长枪,对应的还有部分短的,供七八岁的小风声使用。
这一套剑法卫堂关也十分眼熟,因为小时候武定平就是这么教他们练习的,从拳到剑,再到刀枪矛,武定平的教法十分有规律,让徒弟也学的很快。不过那时候人多,有十二个呢。
现如今剩下的,也就寥寥几个了。
这风声,就是死在战场上的十二将里的遗孤,家里面一个亲人也没有了,武定平知道后就亲自把他接过来养着。
洗个澡回来的长乐侯,快八十岁的风采,走起路来和当年一样是带着风的。
卫堂关连忙起身,对其参拜。
“今日倒是来的早了些。”武定平摸着斑白的胡子,带他进山庄里面坐着。
长乐山庄看着地方大,实际上就这么几个人,一个生火做饭的厨娘,还有个作伴的丫头,加上憨厚老实的管家,都是伺候了武定平一辈子的人。
屋子里的人茶水已经冲泡好,年轻时候的武定平最爱喝酒,但现在上了年纪,也戒了口,改喝茶了。
卫堂关是山庄里的常客,本来卸甲的那三个徒弟也想过来一起住,武定平知晓他们膝下各自有儿女亲人,就让他们留在自己老家,好好享受这后世的天伦。
年纪最小的蒋舟会跟着武非扬一起来,所以武定平并不觉得孤单。
今日说到武非扬时,卫堂关藏了些私心,将太史令也一同说了。
“太史令?”武定平不问朝堂事多年,也不知道新上任的太史令是谁,就说了句:“非扬何时与文绉绉的老头交好了?”
“武公可知,那太史令原先的老父,是将军府中的花匠。”
卫堂关说起当年事,武定平有一定的印象,可记得不多,以前将军府的事都是交给女儿打理,他不过是偶尔才回去。
听到花匠之子已经是现在的太史令,武定平当然也不会有过多惊讶:“男儿必定顶天立地,要不然枉费出生。”
“那太史令本事也是了得。”卫堂关知晓自家老将军不会太过在意别人的事,于是他只好一转话题,“这次的天平山大祭,龙颜大悦,其中最大的功劳就是太史令,传言他能窥测天机,有通天的本事。”
卫堂关细细的将事情讲了一遍,其中说道文栖之一行苏杭时,特意又将武非扬说了进去。
“非扬从小与他同窗,但换做别人,却是没这么亲近的。”
武定平喝了口茶,问他:“非扬性子冷,心眼也傲,能让他亲近的朋友,不多。”
“是啊。”卫堂关笑了笑:“太史令既有本事,日后若是能帮助到非扬,佑他安然,是好的。”
“武人打仗,是要看准天时地利,更要看将领行兵的策略。”武定平抿了一口茶,“要想着窥天机算成败,那多半是空口白话。”
武定平打了一辈子仗,并不爱听这些,所以语气都稍微有些重了。
但这正中卫堂关的下怀,他佯装恍然大悟的说了句:“徒弟愚钝了。”
“非扬涉朝不久,你在旁也帮我多照看照看他。”
“这是自然,武公可尽管放心。”
风声端了一盘桂花糕上来,十分有礼貌地献给伯伯,卫堂关见武定平不想再说下去了,就适时收了口,毕竟今日来这儿的目的已算是达到了,其他的就以后再说了。
尤今明:我是小垃圾?!(摔笔.jpg)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8章 来古代半个月(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