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录音笔的红色指示灯在会客室的暖光下微微闪烁,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林夏薇看着李叙温,雨声在窗外织成细密的背景音,反而让室内的寂静显得格外清晰。他那句「是镜子」的回答还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初雪将至的凉意与坦诚。
“第二个问题”,夏薇翻动提纲的手指有些发凉,她刻意忽略掉他无名指上的创可贴,“在《面具之后》中,您饰演的间谍需要用不同的『面具』应对不同身份,这与您作为爱豆在舞台上的『表演人格』有何本质区别?”
“本质区别在于”,他顿了顿,眼神飘向窗外的雨幕,“舞台上的『表演人格』是粉丝期待的投射,而《面具之后》的每个面具都是角色逻辑的必然。”
他忽然笑了笑,带着点自嘲:“说起来挺讽刺的,爱豆生涯教会我怎么用表情管理让粉丝尖叫,但演员需要的是——让观众忘记你在表演。”
夏薇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想起方案里分析过他在《霜雪令》中,用三次不同幅度的挑眉表现反派的心理变化,那显然不是偶像式的表情管理。“所以《心证》的角色……”她忍不住追问,又意识到越界,“抱歉,我只是好奇,这种需要极致心理层次的角色,您如何找到切入点?”
李叙温的目光重新落回她脸上,带着一丝探究。“你怎么知道《心证》?”
夏薇的脸颊瞬间发烫,幸好会客室光线偏暗。“之前工作的时候在一个电影节看到过这部电影的提案,前几天我准备采访提纲的时候,学校的一位前辈跟我提到你在准备这部戏”,她如实回答,“他说您在试镜一个犯罪心理学教授的角色。”
“嗯”,李叙温点点头,没有追问,“这个角色有严重的解离症状,每个『面具』都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
“您在《面具之后》中通过喉结滚动频率表现角色谎言数量,这种身体叙事的方法论,是否会系统应用于《心证》的解离症角色?”
李叙温抬手揉了揉眉心,黑色高领毛衣的领口蹭到下巴。夏薇注意到他手腕内侧的淡褐色痣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和她电脑壁纸上的那个瞬间重叠。“会”,他忽然坐直身体,指尖轻点桌面,“这个角色需要七种不同的行走姿态,对应七种人格面具。我参考了你的『身体记忆法』,给每种人格设计了专属的指节叩击频率。”
他伸出右手,演示三种不同节奏的叩击:“第一种是学者人格,频率 72 次 / 分钟,指尖触桌即离;第二种是暴力人格,频率 120 次 / 分钟,指节发白;第三种……”他的指尖突然停在桌面,声音压低,“第三种是儿童人格,无意识地敲击桌角,像这样 ——”他用指腹轻轻蹭过桌沿,如同触碰易碎的玻璃,“带着讨好的、颤抖的节奏。”
夏薇的心跳漏了一拍。这正是她在方案里分析《面具之后》时提出的「身体符号学」,没想到他竟细化到如此地步。她看见他无名指的创可贴边缘渗出一点红,想必是反复排练时磨破的。“所以”,她咽下喉咙的干涩,“您会为每个角色建立独立的『身体档案』?”
“是的”,李叙温拿起桌上的采访提纲,翻到她用荧光笔标注的《心证》角色分析页,“就像你写的『角色的每个面具都是未愈合的伤口』—— 我给这个角色设计了三处身体疤痕:左手背的烫伤疤对应童年创伤,眉骨的擦伤对应某次伪装暴露,还有……”他指了指自己的喉结,“这里,每次人格切换时,会有不易察觉的吞咽。”
夏薇的后背渐渐沁出细汗。她忽然意识到,眼前的李叙温不再是舞台上完美的爱豆,而是真正的表演者,在角色的裂缝里寻找真实。她深吸一口气,“当您在镜前练习《心证》的人格切换时,会产生『我是谁』的困惑吗?这种困惑,和爱豆在舞台上扮演『完美人设』的感觉相似吗?”
李叙温沉默了很久,窗外的雨声突然变大,敲打着玻璃。他的视线落在录音笔上,又转向夏薇,目光里有某种释然:“完全不同。爱豆的『人设』是保护壳,而演员的困惑是钥匙 —— 比如现在,我左手无意识地摸向口袋,这个动作属于《心证》的学者人格,而不是李叙温。”他摊开左手,掌心有淡淡红印,“刚才演示暴力人格时,我掐了自己三次,这是身体在记住疼痛的质感。”
夏薇想起他在《霜雪令》花絮里重复 27 次的背影镜头,想起《面具之后》谢幕时颤抖的喉结 —— 原来那些被她逐帧分析的细节,都是他用身体刻进角色的密码。
“当聚光灯熄灭后,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让李叙温沉默了很久。雨声似乎更大了,敲打着玻璃,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他看着录音笔,又看向夏薇,目光复杂。“我想成为……”他顿了顿,声音很轻,“不被标签定义的人。”
“最后一个问题”,她合上提纲,忽然想问更私人的部分,“如果有一天,观众不再关注您的『脸』,而是记住您塑造的角色,您会觉得……”
“解脱”,李叙温打断她,嘴角扬起一抹极浅的弧度,“就像终于摘下戴了十五年的面具,虽然脸上会有勒痕,但 ——”他看向窗外的雨,“雨落在脸上的感觉,很真实。”
录音笔忠实地记录下这句话,也记录下他指尖无意识叩击桌面的节奏 —— 那是《心证》里儿童人格的频率,带着些许不安的、期待的颤抖。
夏薇看着面前近在咫尺的偶像说道:“希望我能成为能看见您更多面的人。”
采访结束时,夏薇低头收拾笔记本,一张硬卡纸突然从内页滑落,啪嗒一声掉在李叙温脚边。是那张 2010 年的出道小卡,少年李叙温在卡膜里笑得灿烂。
“抱歉!”夏薇慌忙弯腰,却见他先一步拾起卡片,对着灯光端详。“2010 年的限量版”,他指尖划过卡膜上的银色领带,突然抬头笑了,“那时候每天练舞到凌晨三点,镜子上全是呼吸的雾气,却觉得 ——”他顿了顿,声音轻得像雪,“只要站在光里,就会被看见。”眼尾微弯看着夏薇,“原来你天天带着我的照片呀?”
夏薇的脸轰地烧起来。她想起咖啡馆里他看到笔记本壁纸时的眼神,想起澳门演唱会他指向自己的瞬间 ——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是…… 大学时收的”,她讷讷道,“后来就一直带着。”
李叙温没再说话,只是将卡片轻轻放在她掌心,指腹擦过她手背的瞬间,带着会客室里残留的凉意。就在这时,会客室的门被轰然推开,Eclipse 的成员们笑着涌进来,队长金泰宇的声音盖过雨声:“叙温!导演组说你的试镜片段把副导演看起鸡皮疙瘩 ——”
所有人的目光落在夏薇手中的小卡上。宋敏赫率先吹了声口哨:“呀!这不是我们出道时的死亡打歌服造型吗?是从哪挖到的古董卡?”
崔胜贤凑过来,指着卡膜上的银色领带:“我记得这套衣服叙温哥只穿了三次,后来因为太丑被我们集体抗议烧掉了!”
夏薇的手指下意识蜷起,生怕折损了卡片。李叙温看着她紧张的模样,突然开口:“这是林夏薇同学,电影学院的研究者,也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她书包上的澳门场钥匙扣,“看着我们长大的老朋友。”
“哇 ——”朴志勋拖长声音,“原来就是咖啡馆泼你咖啡的那位?我就说 ins 上那段背影视频眼熟!”
夏薇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想起陈安安在粉丝论坛发的「偶遇李叙温被泼咖啡」的匿名帖,原来早被成员们察觉。郑在元突然指着她笔记本上的澳门场合照贴纸:“等等!我总觉得你很眼熟,你是不是我们海外演唱会时上台合照的幸运儿?叙温哥当时还把应援牌拿反了对不对?”
血液冲上头顶,夏薇恨不得把自己缩进书包。李叙温却异常镇定,替她解围:“好了,别欺负新人。夏薇同学还要回学校交作业。”他转向她,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我送你下楼。”
电梯里,夏薇盯着楼层数字跳动,手指无意识摩挲着小卡边缘。李叙温突然开口:“其实在咖啡馆,我就认出你了。”他看着她疑惑的眼神,解释道,“你左侧鼻梁上的痣很特别。”
夏薇猛地抬头,撞上他含笑的目光。原来不是错觉,从演唱会到咖啡馆,他真的记得每个细节。电梯门打开的瞬间,她鬼使神差地说:“其实你的无名指,在《霜雪令》拍动作戏时磨出的茧,比现在深两毫米。”
李叙温愣住了。她怎么会知道这个连粉丝论坛都没扒出的细节?看着她匆匆道别跑开的背影,他忽然想起 2025 年澳门场的后台,这个女孩站在他正前方,应援牌上的韩文写得歪歪扭扭,却用红笔在角落画了个小小的导演椅 —— 原来那时,她就藏着未说出口的梦想。
保姆车里,宋敏赫挤在李叙温身边翻看手机:“哥,你该不会对夏薇同学 ——”
“想什么呢”,李叙温敲了下他的头,目光落在窗外初雪,“她是第一个让我觉得,『神颜』这个词,不只是赞美。”
而此刻的夏薇,正走在飘着小雨的街头,掌心的小卡带着体温。她想起采访时他说“想成为不被标签定义的人”,想起电梯里演唱会看到自己时的眼神 —— 原来有些连接,早在她以为的时差之前,就已悄然埋下。
手机震动,是陈安安发来的消息:“薇薇姐!《心证》官宣定妆照了!叙温哥的造型超带感,眼尾居然有颗泪痣!”
夏薇点开图片,黑色高领毛衣衬得他下颌线锋利如刀,眼尾那颗泪痣像滴未干的墨,与记忆中 2010 年卡片上的少年重叠又分离。她忽然想起采访结束时,他弯腰捡卡的侧脸,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 —— 原来时光从不是单向的时差,而是彼此眼中,对方看不见的星光。
夏薇走出大楼,首尔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只有几滴轻轻覆在她的发梢。她回头望去,Starlight大楼的玻璃幕墙上,Eclipse的LOGO在潮湿的空气中中若隐若现。刚才在电梯里,李叙温掏出手机摩挲了好久没有动作,不知道在想什么。
远处,Eclipse的保姆车缓缓驶来,车窗摇下,宋敏赫探出头喊:“叙温哥!快上来!我们去吃烤肉!”
李叙温应了一声,目光却追随着夏薇的背影,直到她消失在初雪的街角。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想起她在采访时说「能成为能看见您更多面的人」,嘴角不自觉地扬起。刚才在电梯里,他确实想过拿出手机,但看到她单纯的眼神,突然觉得,有些连接不必急于建立,或许等待某个更自然的时机,会更有意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