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秦王重宫阙 > 第24章 王室之变

第24章 王室之变

蒙骜一向雷厉风行,如此大的变故,他竟会来晚到,实属罕见。

他们几人中,蒙骜为秦国世家,几年来又履历战功,握着的实权最多,备受宠信,他们几人有什么决策,都是交由他来说。

他未到,几人的脚步也就停了。

蔡泽行事一向谨慎,见周边都是自己人,才与他们凑近道:“有些蹊跷。”

大王虽一向身体不好,但丝毫预兆未有,崩殂在这样的一个夜间,实在是奇怪。

“太后。”张唐简要提了二字。

近来他们在朝堂多番针对楚宗室,若真有蹊跷,华阳太后定脱不了干系。

麃公鬓角斑白,垂垂老矣,却不拄拐,脊梁挺得笔直,此时横眉倒竖,骂道:“吕不韦这厮当真废物!”

蔡泽被他这一嗓子惊到,赶紧提醒道:“人多耳杂,将军莫要太过激动。”

他这才小声了些,不过还是骂道:“吕不韦说能护好大王,如今这个局面,又该如何是好!”

这下蔡泽和张唐都默然不语了。

虽已有推断,但吕不韦如今势大,不能轻易得罪,他们也就都未点明。

只有王龁提醒他,道:“如若其间真有蹊跷,丞相怕是也……”

点到为止,麃公明白过来意思,简直不可置信,可仔细想来,若只有华阳太后一方势力,定是不敢做什么手脚。

张唐却道:“皆是推断,未有定论。”

此话为真,但无论其间是否有不可与外人道的阴谋,国君崩殂,太子年幼,日后朝政大权定是旁落。

“可怜了小太子。”麃公想明白其中弯绕,黯然一句叹息。

恰在此时,蒙骜匆匆来了。

蔡泽见他来,一同朝王殿去的同时,与他道:“蒙将军,事已至此,后事为重。”

同朝良久,他清楚蒙骜的秉性,这样透着蹊跷的事,蒙骜一定会首先站出去质问,要求彻查。

可他们闹得越厉害,若是被华阳太后记恨在心,小太子即位后,她对尚且年幼的国君管控就会更加密切,他们日后再想有什么动作就难了。

蒙骜性子刚烈,且蒙家一向忠心,蔡泽担忧他怕是听不下去这份劝告。

出乎意料的是,蒙骜却答:“纲成君所言极是,如今他们势大,不能心急。”

蔡泽有些惊喜,暗地想这直肠子怎么有一天开窍了,顺着他的话道:“太子即位后,我们再另寻他法。”

张唐却道:“太子尚小,心智未全,倘若受控于太后,不愿意与我等共谋国事,又该如何是好?”

“不会,”蒙骜想起贺桦那笃定的神情,平日里他两个孙儿也对小太子赞不绝口,道:“太子绝不会甘愿做一个傀儡。”

麃公倒是丝毫不担心这个问题,道:“回秦都能造出那样声势的太子,又怎可能受控于他人。”

张唐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也就默认,又退回去一旁。

正谈论着太子,前方拐角忽而出来一队人。

为首者少年体态,走得虽快,身形却不歪,端得是贵态优姿,加之容貌俊秀,从那拐角出来,就如月拨云层,蓦然让人眼前一亮。

正是秦政。

秦政自是也看到了他们,颔首示意,几人纷纷作揖,而后汇成一行。

蒙骜没想到在此就能遇见他,不过这倒是方便他行事,当即朝身后人使了眼色,一个侍从就靠上前去。

秦政余光撇到了身后来人,可那人并未靠近他,而是靠去了走在他右后侧一步远的嬴政。

今日秦政本不想带他来,但嬴政还是执意跟上。

理由是宫中形势诡谲,他跟随秦政身侧才能放心。

实则却是为了此刻。

那侍从只是靠近一瞬,极其隐蔽地,给了他一片绢帛,而后迅速退走了开。

嬴政面上没什么表情,也全然当没看到秦政投来的视线,收到后便藏去了袖中。

秦政不免疑惑,他并未听说崇苏事先与蒙家有联系。

此刻也没机会问他,秦政暂且将此间疑惑放了放。

不久,嬴子楚寝殿便也到了。

赵姬惊吓过度,被身边侍女扶去了后殿休憩。

两位太后却在殿中起了争执。

夏太后听闻嬴子楚之死慌忙赶来,见了尸身,几乎是瘫坐在地。

嬴子楚近一年都在扶植韩国宗室,今朝他去,也就代表着韩宗室势力彻底失势。

今后,也就不要妄想着再度在后宫起势,更不要想着在秦国朝堂占得一份话语权。

夏太后悲愤难当,直言事有蹊跷,要下令彻查。

华阳太后反驳道:“何处有疑?如此多的太医,难不成个个都是废物,看不出因由为何?”

夏太后料定与她脱不了干系,却又不能直说,只是道:“大王平日虽体弱,却从未有这样突发的顽疾。让宫外的太医来查!”

两相争执之际,秦政一行人到了。

紧随而至的还要嬴勖及嬴姓宗族。

夏太后见了他们,似是见到了救兵。

虽说他们利益不一致,但至少都不能接受嬴子楚处处透着离奇的崩殂。

仅凭她之力不能对抗华阳太后,可加上这些老臣和宗室,定能给她施压。

于是上前,可还未等她与蒙骜说上话,一旁的吕不韦就首先靠了过去,道:“大王突发心疾,已无力回天。”

“可有查验?”蒙骜问他。

吕不韦便示意他看那边站着的一列太医 ,道:“诸多太医断定,确实是心疾无误。”

蒙骜没有接话。

嬴政在一旁看着场景重现。

当年,以蒙骜为首的老臣对华阳太后和吕不韦起了疑心,执意要求找宫外太医再次查验,虽最后还是被联合压了下去,但还是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这之后,意识到这些臣子此次过后很可能联合秦政一同对付楚宗室,之后几年,华阳太后对他的监视可谓密不透风。

若蒙家此次不站出来,而是顺从华阳太后,或许就能在太后那造成这些老臣服从她的假象,从而放宽对秦政的桎梏。

他一人分身乏术,定是做不到兼顾宫中事和蒙家的。

不过……

嬴政摩挲着藏在袖中绢帛。

好在他在蒙家有人。

几日前,他同贺桦传了信,让他在此夜蒙骜出府前拦住他,为他分析长久之计。

光这些还不够,蒙骜定然不会轻易松口,最重要的,应是在他面前笃定秦政不会甘于做一个傀儡。

有了这个保证,蒙骜就有了为秦王室出一口恶气的盼头,也就有了能退让的理由。

蒙骜问完死因后没有了下步动作,可他们作为秦国几朝臣,什么都不说又太过可疑,要有人出来唱个红白脸才算完。

蔡泽和张唐都是保全自身为上,此时没有站出来的意思,王龁犹豫一阵,方想出来,却被麃公抢了先,道:“大王平日虽素有顽疾,但这心疾来得实在突然,此事不妥,我看背后有人捣鬼!”

此言一出,场上所有人目光都集于他身上。

吕不韦不悦,道:“太医都是本相找来,将军这样说,不就是怀疑本相?”

蒙骜于是接了他的话,对麃公道:“大王最是信任丞相,那自然不会。”

而后蔡泽顺势将话题转走,道:“如今大王已去,依老臣看,还是莫要内讧,以后事为重。”

张唐也应,只是将难题抛给了秦政,道:“小太子年幼,如此大的变故,怕是难以接受,还是尽快安排后事,让太子回殿歇息。”

秦政端立一旁,一直听着每个人的话,想的却是早去的父王。

当初将他和赵姬丢在赵国的是他,回秦后,对他好的也是他。

虽说嬴子楚忙于政事,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属实算不上多,但终归是承了这一份亲缘,秦政对他还是有几分在意的。

他一朝早去,秦政总归是伤心。

那边张唐突然提到他,秦政也知他在转移视线,当即面上的哀戚神色更甚,一幅连站着都要强撑的模样。

身后的嬴政见他在前边摇摇欲坠,不免好笑。

他知道秦政并没有那样伤心。

不过这副模样实在演得逼真,嬴政上前一步到他身边,让他靠到自己身上。

场上臣子一直顾左右而言他,对嬴子楚之死再没任何异议,也就是认了嬴子楚死于心疾。

华阳太后即使有些意外,但也只当他们认得清朝堂局势。

夏太后见连这些老臣都相当于顺从了华阳太后,知道以自己之力,是对抗不了华阳太后背后的楚宗室。

最后的希望也已然破灭,虽心中不甘,但还是认了命。

可也不想在此待下去,只道太过悲痛,头疼难当,之后甩袖而去。

吕不韦见各势力之争终于偃旗息鼓,当即上前,提了后事,道:“大王崩殂,王位不可空悬,应当尽快让太子在灵前即位,各位觉得,该是几日后?”

在场无人敢妄做定论。

此时,方才一直冷眼看着混乱局势,默然伫立一旁的嬴勖发了话:“停灵三日,若无异象,则太子政即位。”

要当大王喽

宝们榜单字数写满了明天不更新,考试考试,临时抱佛脚救我狗命,星期四见

还有我看到老师的评论,也去看了那个喵喵bot,我发现推文的投稿时间是22号哎,这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有亲亲读者在看到我21号的作话之后真的给我去推文了,谢谢你!(星星眼小僵尸揣手jpg)

——以下是目前参考时间线——

公元前252年,政八岁,故事开始

公元前251年,昭王逝世,政归秦,孝文王嬴柱即位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史记·秦本纪》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归秦。——《史记·吕不韦列传》

(文中回秦事宜不是史实,是我瞎编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元年,守孝期满,孝文王十月加冕,三天后死,嬴子楚即位

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史记·吕不韦列传》

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史记·秦本纪》

公元前249年,孝期满,子楚加冕(这个是我根据孝文王守孝即位推断),此年为庄襄王元年

公元前247年,政十三岁,五月,庄襄王死,也就是近两章的时间

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卻於河外。蒙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

本来还想把文中这几个老臣的信息贴上,不过好麻烦而且很长,遂放弃。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搜,没兴趣就听我后边瞎编吧,有些老臣其实没什么记载,比如麃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王室之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镜中色

春盼莺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