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秋分将至 > 第26章 序言[番外]

第26章 序言[番外]

关于《白鹿鸣与鹤满星》:写给所有未完成与已抵达的青春

当最后一个句号落在文档末尾时,窗外的蝉鸣正漫过十七岁的夏天。这部十四万字的故事,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生长、沉淀,像一株在课桌缝隙里悄悄拔节的植物,终于在某个清晨抖落了最后一滴露水。此刻坐在房间里敲下这些字,手指仍能触到那些反复修改的夜晚里,键盘残留的温度——那是属于白鹿鸣、鹤满星、夏榆阳,以及所有在故事里呼吸过的人的温度,更是属于我自己,属于这段兵荒马乱又闪闪发光的高中时光的温度。

一、关于原型:当现实的碎片变成故事的星辰

也许会有读者会好奇,故事里的人是否真的在世界上存在过。在这里可以坦然地说:白鹿鸣、鹤满星和夏榆阳,都带着现实的影子。

鹤满星可以是我可以是你,她的身上有十七岁高中生的大半灵魂。她敏感又执拗,会在数学课上偷偷画小人,会因为朋友的一句话辗转反侧,会在喜欢的人面前假装漫不经心——这些细碎的情绪,几乎是我十七岁日常的复刻。其实写她的时候,常常觉得像是在和过去的自己对话,那些说不出口的胆怯、藏不住的欢喜,都借着她的眼睛,重新看了一遍青春。

而白鹿鸣,是故事里最明亮的光,也是现实里我不敢轻易触碰的回忆。他可以说是我的初恋,是那个在走廊里擦肩而过时,会让我心跳漏掉半拍的少年。和故事里一样,最初我对他的印象其实带着偏见:只知道他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好,眉眼清秀得像水洗过的白衬衫,永远带着阳光落在身上的温度。可那时的我偷偷在心里列过他的“缺点”:唱歌跑调跑到老师皱眉,上课总爱和同桌讲小话,被点名时还能笑着把话题岔开。这些细节,我原封不动地写进了故事里,像是把现实里的碎片,小心翼翼地嵌进虚构的框架里。

我们的故事比小说里更曲折些。初高中不在同一所学校,隔着几条街的距离,只能从共同朋友的口中拼凑对方的生活。那些藏在作业本里的纸条、放学后绕远路的偶遇、在□□对话框里反复斟酌的字句,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暗恋注脚”。牵手时会紧张到指尖冒汗,偷偷假装刷题却在桌子底下碰对方的手——这些被时光磨成糖霜的片段,成了白鹿鸣和鹤满星感情里最甜的部分。

如今我们是异地异校的高中,隔着汽车要跑两小时的距离,却依然是好友列表里联系最多的人。从假期早上的打卡到深夜的吐槽,从“这道物理题怎么解”到“今天看到一只很像你的猫”,我们像两棵并肩生长的树,根系在地下缠绕,枝叶却朝着各自的天空伸展。有人问过我,这样的关系会不会尴尬?可或许正是这份坦然,让他成了我青春里最特别的存在——不是未完成的遗憾,而是长成了另一种圆满。写白鹿鸣的时候,我总在想:原来喜欢一个人,可以从脸红心跳的悸动,变成细水长流的默契。

夏榆阳的存在,是故事里最温柔的痛。现实里的他,比我大一点,永远带着干净的笑容。他是很久以前转来我所在的那个班的同学,后来阴差阳错的发现他亲戚家是我的邻居。会在同学被数学题难哭的时候,把草稿纸推过来说“我教你”,会在下雨天撑着伞等在公交站,把大半伞面都倾向我这边。他像故事里写的那样,是“会发光的温柔本身”。可时间吝啬,只给了我们半年的相处时间,因为分开的太早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只好用夏天代替。写他的章节时,我常常要停下来平复呼吸,那些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我都尽力记在故事里,像是为他在虚构的世界里,续上了一段不会结束的夏天。(虽然最后也没能续完。)我想告诉他:你看,你永远是我们记忆里,那个会对世界微笑的少年。

至于谢予淮和纪斯琛,他们是纯粹的“故事产物”。谢予淮的冷静通透,纪斯琛的桀骜热烈,都是我在构思时,为了让故事更丰满而生长出的枝丫。他们没有现实的原型,却在写的过程中渐渐有了自己的脾气。或许这就是写作的奇妙之处:当你用心浇灌,虚构的人物也会生出真实的灵魂。

二、关于创作:在课桌与试卷间偷来的时光

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刚好十六岁,如今完稿时,十七岁的风正吹过教室的窗。很多人惊讶于“高中生怎么有时间写十四万字”,其实答案很简单:在所有“被规定”的时间之外,偷来每一分每一秒。

课间十分钟,别人在走廊打闹时,我在草稿纸背面写鹤满星的心理活动;晚自习的最后半小时,假装刷题,实则在偷偷回忆在家用手机备忘录敲下白鹿鸣的台词;周末的间隙,坐在奶茶店的角落,对着屏幕改到朋友离开的催促。有过因为赶进度而熬到凌晨的困意,有过写不下去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的崩溃——可每次看到文档里的字数一点点增加,看到那些人物渐渐有了轮廓,就觉得所有的疲惫都有了归宿。

这部小说的诞生,本身就带着青春的“兵荒马乱”。高一上的期中考试前,我还在为鹤满星和白鹿鸣的第一次冷战而纠结;高一下的体育课看着跑道上奔跑的少年,突然有了小说剧情的灵感;就连封校的那段日子,隔着栅栏看到的晚霞,都成了谢予淮和鹤满星谈心时的背景。那些被试卷和考试填满的日子里,这个故事成了我的秘密花园,让我在疲惫时,能躲进去喘口气。

写了整整一年,不算长,却足够让我在其中长大。从一开始只会写“他笑了”“她哭了”,到后来能细腻地描摹“他的睫毛在阳光下投出浅浅的影”“她把嘴角的弧度压了又压,还是没藏住眼里的光”;从对着空白文档发呆,到能在数学课上走神时,脑海里自动浮现下一章的情节。写作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笨拙,也映出我的成长。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或许是因为青春里有太多说不出口的话。那些暗恋时的兵荒马乱,和朋友吵架后的后悔,面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都想借着故事里的人说出来。就像我的朋友在日记里写的:“有些话太轻,风一吹就散了,不如写下来,让它们在纸上长长久久地活着。”

三、关于青春:未完成的才是人生

这部小说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只有狗血的误会,只有一群少年少女,在高中的时光里,学着喜欢、学着告别、学着长大。也许小说以外的白鹿鸣和鹤满星会为了“到底谁先动心”吵嘴,夏榆阳会在下雨天把伞让给陌生人,谢予淮会在深夜帮朋友解心结——这些琐碎的瞬间,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我常常觉得,青春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完美”。就像白鹿鸣和鹤满星,他们会因为异地恋吵架,会在未来的选择面前犹豫;就像夏榆阳,他没能陪我们走到最后,却成了记忆里最亮的光。这些遗憾和缺憾,其实都是青春的勋章。

写结局的时候,我没有让所有人都“圆满”。白鹿鸣和鹤满星还在为了以后的生活而努力,未来充满未知;谢予淮依然习惯独来独往,却悄悄把朋友的合照设成了屏保;沈知书可能会因为当初放弃了鹤满星而后悔,鹤悠阳可能会因为分别太久而忘了与鹤满星之间的羁绊。我想,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没有那么多“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更多的是“带着遗憾,依然用力地往前走”。

有人问我,故事里的白鹿鸣,知道自己是原型吗?也许他以后会知道,也许他永远都不会知道。挺好的,这样就算以后忘了,翻开书就能想起,我们曾经那么认真地喜欢过。

写作的意义,不就是为了留住那些会溜走的时光吗?留住十七岁的蝉鸣,留住图书馆里的阳光,留住篮球场上的汗水,留住那些脸红心跳的瞬间,也留住那些没能说出口的再见。

四、写给读者:谢谢你,走进我们的夏天

最后,想把这些话写给翻看这部小声的你。

如果你是高中生,或许会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上课偷偷看的人,那个一起躲在楼梯间吃零食的朋友,那个写在日记本里的梦想。希望这个故事能让你觉得,你的所有小心思、小烦恼,都有人懂。

如果你已经走出高中,希望这个故事能带你回到那个蝉鸣不止的夏天。回到那个不用考虑房贷车贷,只用担心考试和暗恋的年纪,回到那个以为“永远”很容易的时光。

这部小说不算完美,就像我这个十七岁的作者一样,带着青涩和笨拙。但它是我能交出的,最真诚的答卷——里面有我对初恋的纪念,对友人的怀念,对青春的全部热爱。

谢谢白鹿鸣,谢谢你出现在我的青春里,从脸红心跳的喜欢,到细水长流的友情,你让我知道,有些人真的可以陪你走很远的路。

谢谢夏榆阳,谢谢你曾是我的光,你的温柔我会永远记得,在故事里,在心里。

谢谢所有在写作路上鼓励过我的人——那个给我提出建议的同桌,那个帮我改错别字的同学,那个在我想放弃时说“我等着看结局”的各位。

最后,谢谢十七岁的自己。谢谢你在堆满试卷的课桌上,依然为一个故事留了一片土壤;谢谢你在无数个疲惫的夜晚,依然相信文字有治愈的力量。

故事结束了,但白鹿鸣和鹤满星的夏天还在继续,我的高中生活也还在继续。或许未来某天,我会带着新的故事回来,那时的我,应该会比现在更成熟一点吧?

但至少此刻,十七岁的风正好,我们的故事,刚刚开始。

2025年夏

于教室的最后一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狩心游戏

当老实人扮演渣攻后[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