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用过早饭,柳大山让柳夏带着柳明秋早早出门,又招呼陆景过来谈话。
都是聪明人又都心知肚明,柳大山便也不管拐弯抹角:“陆小子,你当日说你是来应招亲的,那我现在也给你回个准话,我柳家有意于你。不知你当日的话还做不做数,若只是因为一时的困境,我这里也可以给你另指几条其他的明路。”
“作数。”陆景即答:“一直作数。”
“你情况跟一般人不一样,年纪又小,大概也不太懂这些,所以多的就我来筹备,你照着做就行,你可愿意?”
“好,但凭柳叔做主。”
“你从远处来,很多东西都弄不了太复杂。”柳大山将提前备好的新衣交给陆景,干咳两声。
“好好捯饬一下,今天就迎媒人吧,迎完了我带你到村里转转。”
说罢,柳大山就出门了。
柳大山走后,陆景难掩喜色。漂泊这么久,他终于有个安定之所了,而且……陆景摸了摸手上的新衣,墨绿色的衣裳针脚极为密实。
“夏哥儿……”
或许还能有意外之喜。
过了大半个时辰,柳大山带着媒幺幺回来了。
来的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张媒幺,做媒几十年,保的都是恩爱好姻缘。周边有心想给儿女说良缘的,都会特意请他。
其实入赘嘛,要不了这么麻烦,找个轿子抬着陆景,围着小山村转两圈,再摆个席面就算成了。
但柳大山为了柳夏以后选择面更广些,愿意多费这功夫。
张媒幺坐在柳家堂屋里,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说实在的,柳家这媒都好几年了,一点也不好保,他本来不想来,怕坏了自己的名声。
但柳大山给的实在太多了,而且他也好奇,柳家挑了这么多年的哥婿是个什么模样。
想到这,张媒幺抬目朝陆景瞅去。
一个半大小子,模样到是清俊,就是瘦了些,看着还稚气。
陆景察觉到张媒幺的打量,回了他一个微笑。
张媒幺顿了顿,年轻哥儿不经事,只挑好看的选,也不管中不中用。
柳大山捡能说的给张媒幺说了,只瞒下陆景是个秀才的事。
陆景家乡离这里远,虽然有秀才资质,但形势比人强,没去衙门问清楚前,太多东西拿不准。
何况他是入赘,现在能少听两句闲言是两句。
于是陆景摇身一变变成了柳家远远远在沧州的世交之子。
爹娘还和柳大山戏言指腹为婚过,只是大家当时都当玩笑。
沧州没了后,可怜孩子陆景举目无亲,无处可去之时,想起了爹娘以前话,当了真,不远千里来投奔叔叔。
恰逢柳家也在招婿,真真是天定的好姻缘。
陆景目瞪口呆的旁听自己未来岳丈跟着张媒幺你一言我一语地凑了这么个故事,边听边在心里给岳丈大人竖大拇指。
张媒幺又快教柳大山和陆景留了八字,互换了庚贴。
陆景怀里揣着写了柳夏八字笔墨都还没干的庚贴,差点被老丈人这速度闪到腰。
“那就这么定了,现在是七月中,翻黄历八月下有个好日子,村里好久没热闹了,柳爷子得好好办一场呀。”张媒幺笑眯眯的接过红包。
“一定一定。”柳大山抚须回道。
中午留了张媒幺在家里吃饭,柳家没个年长的哥儿娘子管事,柳大山就托张媒幺多说一些,陆景拿着笔在旁边记下成亲要准备些什么。
他字写的好看,张媒幺看了又是大夸特夸。
用了午饭将媒幺送走,见太阳日头大,两人就在屋里歇息,柳大山给陆景讲今天要去拜访的族老里正家的情况。
“三族老是这村里我们这一房最老的长辈,你进门这事是一定要去拜访的,他有三个儿子两一个哥儿一个女儿。“柳大山顿了顿,”算了,这些个人说了名字你大概也记不住,见到族老喊族老,比我老点的喊伯爷伯爷幺,跟我差不多的喊伯伯伯幺,比你大点小点的自己估摸着喊哥姐就成了,我们家辈分不高不低,你在村里这么喊多半不会出错。”
好随性的岳父大人!
“我们村的里正姓李叫李长河,有四个孩子,三个汉子分别叫天元地元仁元,一个哥儿叫园园,园哥儿跟夏哥儿从小就玩的好。“
又交待陆景:”你去灶房挂腊肉的地方,取两条来用油纸包好,访完这两个地方就差不多了。”
陆景听话照做了。
下午过了太阳正热的时候,陆景抱着两包腊肉跟柳大山出门。
至此,他才有功夫闲心好好观察一下小山村。
平岗镇小山村靠近西南府,三面环山,陆景从北边过来走的官道都绕了七八个弯从小山村东边才能进村。
唯一没有山的那面横穿了一条宽约莫十米的长河,河上起了一座拱桥,附近的人可以通过此桥直通平岗。
柳家院子就落在整个村最靠近镇上的地方。
里正家在村子中央,比族老家离的近,柳大山和陆景就先去里正家,到那的时候,里正夫郎正在院子里喂鸡。
柳大山隔着篱笆叫了他一声。
里正夫郎看见,忙笑着开门来迎,他家哥儿跟夏哥儿关系好,两家常有来往。
"大山来了啊,这位是?"里正夫郎注意到柳大山身旁的陆景。
"叫叔幺。"柳大山对陆景道,又对里正夫郎说:"这不是我家夏哥儿的事儿嘛,长河老哥在家吗?"
"叔幺好。"陆景乖乖叫人。
"哎!有礼了。哎呀,好俊的小娃子。”里正夫郎回礼,听了柳大山的话,细细打量了陆景两眼,又对柳大山说:“在家呢,在后边剁猪草,先进来坐,我去叫他。"
陆景跟着柳大山进了里正家堂屋坐着,里正夫郎端了两杯兑了红糖的凉白开过来递给他们。
“怎么家里就你俩,没见着你家娃儿们?”柳大山起了个闲话头。
"天元地元到地里看庄稼长势,仁元跟圆圆你也知道,就是两个土匪,跑山上去野了,还假惺惺的带了篮子说去捡菌子,这大热天,有个什么菌子给他们捡?八成是又发现哪儿的野果子了。"里正夫郎笑道。
“小娃儿都爱往山上跑,我家夏哥儿也时常想去去,就是胆子小,怕蛇咬他。”
“那明儿让圆圆跟他一起去,圆圆个野货胆子比熊还大。”
“那感情好。”
不一会儿,里正就过来了,笑着跟柳大山打了招呼。
柳大山示意陆景把腊肉递过去,里正笑道:“大山来就来嘛,还拿什么礼。这位小郎君瞧着到有些眼生?听我夫郎说,是有关夏哥儿的事,难道......?”
“不错。”柳大山答道:“就是我家夏哥儿结亲的事。“
“这是陆景小子,是我年轻时候在北边认识的好友的儿子。北边的事你也知道,可怜我兄弟和他夫郎遭了难,只留下这么一个小汉子,无依无靠。“柳大山给里正介绍陆景。
“我那兄弟是个良善人,多年前跟我一见如故,还说过以后结亲家之类的玩笑话,他爹和爹幺许是跟他提起过这事,他便来投奔我。”
不到半日老丈人把这故事又润色的更圆满,陆景竖起两只耳朵仔细听细节,默默背诵免得以后穿帮,拆了老丈人的台。
“我那夏哥儿你也晓得,正好在招婿。陆小子过来,正正合适。我也问了两个娃娃,都没意见,请了张媒幺过来合媒,八字合得极好。”柳大山继续说。
“便索性定了下个月二十三摆酒席,今天过来找李老哥,是想拜托老哥你帮忙通知村里各户,再央请嫂夫郎到时候过来帮忙的。”
里正闻言看向陆景,见他规规矩矩的坐在柳大山下手,腰背挺得笔直,眼神黑白分明,精气十足,面上也俊秀,是个难得的佳婿,就是小了些......
"恭喜柳老弟喜得佳婿了,只是下个月就成亲了么?陆小子看着小了些,先定了亲再过一年成也不迟啊。”
“老哥此话有理,只是.....”柳大山压低声音,指了指天上,“我听到消息,县衙那边在准备布发新律令,要不了多久就要重起强制婚配令,跟以前一样,女孩儿哥儿十八岁。”
里正大惊,虽然有听到风声,但没想到这么快,也压低声音:“此话当真?”
“当真,从县丞那传来的消息,也快传到各个村里了。我便想着,干脆直接成亲,免得多生事端。且我看了陆小子生辰,一个多月后也快到十五了,先成了亲,养两年再说其他的事。”
“确实,确实。”里正点头,又感谢柳大山提前给他说了这个消息,他家圆哥儿刚满十七,之前看了一门亲,结果那家人不好,就罢了。本来想多留一两年也无妨,现在得快张罗起来。
在里正家多待了一会儿,期间里正夫郎拉着陆景看来看去,叹他一路上吃了多少苦,听到陆景读过书又再次恭喜柳大山得佳婿。
还想留两人吃饭,柳大山说还要去拜访族老,里正夫郎便也不强留了。
里正送两人到门口,临走时补充道:“唉,柳老弟能得佳婿真是太好不过了,长玉那事我一直都想找个机会给你赔不是。长玉是个好孩子,就是我那大伯天天做混账梦。”
陆景耳朵一动,村东头大槐树下他听得那一肚子八卦,说柳家拒了里正大伯家小儿子的亲。
“你家是你家,你大伯是你大伯家。这也不干你的事。”柳大山道。
陆景跟着柳大山离了里正家,柳大山转头招呼陆景跟上,就见陆景眨巴着一双眼好奇的盯着他。
柳大山:“......”
去族老家的路上,柳大山低声说了和里正家大伯的官司。
李长玉是里正家大伯李生海的老来子,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李生海偏疼这个小儿子,从小就送他入了学堂。一家人供着□□读书。
前些年□□考上了童生,要去县学读书。
土里面刨食的人家供个读书人出来太难了,全家本来就勒紧的裤腰带还要再紧一紧,就有人生了其他想法。
那时适逢柳家要招赘的消息传出来,李生海家就打起了金算盘,以童生上门的名头想让柳家供□□读书,又不想写入赘契书,闹了好一阵不痛快。
柳大山拒了后,村里就开始传出柳夏瞧不起童生要招个秀才婿的风言风语。
陆景心里默默记下。
到了三族老的家,也是一样的说辞,介绍了陆景,又请三族老家帮忙通知一下其他村的同房族的柳家人
说完该说的,天色也晚了,陆景跟柳大山推脱了三族老家的留饭,起身往家里走。
回到柳家,柳夏早就做好了晚饭,就等他俩回来开饭了。
柳夏今天割了一斤上好的五花肉,五花肉整个下锅煮透了捞出,片成片,跟青辣椒一起炒了个回锅肉,掐了把青菜炒了个时蔬。
院子里豆角长的好,柳夏摘了一大把,切成碎粒跟腊肉粒炒在一起,垫在白米下面做成焖饭,香的陆景连吃三碗。
看他吃饭吃的香,柳家人也跟着食欲大开,连柳明秋都举着小碗要添饭。
陆景故意作势力要跟他抢最后一点饭,柳明秋生怕被抢,攥着碗扒得飞快,看得柳夏乐弯了腰。
岳父大人大杀四方,小陆谦逊围观之余也加强编瞎话功力学习。
小陆:小怎么了?小怎么了?
张媒幺:小不中用啊!
小陆:(气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定亲(捉虫1.0)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