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上,正悄然滋生着新的恐慌。
那轮日益毒辣的日头,和天边那一丝云彩也无的景象,让所有农人的心都揪了起来。赵老伯蹲在田埂上,抓起一把尚且带着些许潮意的泥土,用力一捏,却没有水汽渗出。他将泥土凑到鼻尖,闻到的不是湿润的芬芳,而是干燥的、带着火气的味道。
“唉……”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对身边同样满面愁容的几个老农说,“这地里的底墒是足,可要是再这么晒下去,顶多十天半月,就得干透了。误了春耕,没有春雨,咱们这些活儿,可就白干了啊!”
县衙议事厅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墙上,挂着一副用数张麻纸拼接而成的、巨大而精密的“黑水县水利灌溉系统总览图”。
此刻,她正拿着一根长长的木杆,对着台下所有“重建营”的队长和新推选出的县民代表,发布着一项足以颠覆他们想象的宏伟计划。她的木杆在地图上移动,仿佛在描摹一条未来的神龙。
“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靠天吃饭,是习惯,但从今天起,我们要改变它!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为这条未来的河神,造一个‘龙潭’来蓄水!”
当她提出要修水坝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站了出来,满脸忧虑:“小姐,咱们没有糯米汁,没有黄泥,筑起的大坝,怕不是被水一冲就垮了?”
苏月自信地一笑:“谁说大坝一定要用黄泥?我们有更好的东西。”她解释了将大规模使用“石笼”替代传统材料的计划。
她继续道:“龙潭之后,我们要开凿一条‘龙身’来引水。接着,用‘龙骨’来翻波提水。最后,让龙血化为万千溪流,去灌溉我们的‘龙鳞’——也就是每一寸田地!”
这套用“龙”的意象包装起来的宏伟蓝图,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心中燃起了征服自然的万丈豪情。
计划的核心,在于那台能提水的“龙骨水车”。制造它的任务,自然落到了苏匠头苏阳的肩上。
木工房内,苏阳将姐姐苏月绘制的、数张精细的“龙骨水车”结构图,一一铺开在几张拼起来的木板上。他手下那群技艺最好的木匠和铁匠,包括李二牛在内,全都围了上来,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困惑。
“苏匠头,”一位经验最丰富的老木匠,姓刘,他指着图纸上那串链条,面带难色地说道,“这……这东西难就难在‘准’上。这上百块刮水板,尺寸得一模一样;这上千个链条的孔洞,位置得丝毫不差。只要有一处不对,链条转起来就得卡壳,甚至整个散架。这……这活儿,光靠咱们老师傅的手艺和眼力,也难保不出错啊!”
苏阳笑了。他要的就是这个问题。
“刘师傅说得对,”他拿起一根炭笔,在一块废木板上迅速画了起来,“纯靠手和眼,这活儿谁也干不了。所以,我们不靠手,我们靠规矩。”
他画出了一个带有卡槽和钻孔导向的、奇特的木质工具。
“这个东西,我叫它‘夹具’。”苏阳解释道,“我们先用最准的手艺,做出一个标准。然后,以后所有同样的部件,都卡在这个‘夹具’里进行加工。这样一来,不管是谁动手,切出来的木板都是一个尺寸,钻出来的孔洞都在一个位置。我们把这叫做‘标准化生产’。有了它,我们就能造出一百个、一千个一模一样的零件。”
“标准化生产”、“夹具”……这些闻所未闻的词汇,让在场的工匠们云里雾里,但他们看懂了那个工具的用法。那是一种他们从未想象过的、用“规-矩”来约束手艺的绝妙想法!
苏阳没有给他们太多震惊的时间,立刻开始分工。在他的指挥下,整个木工房变成了一条原始却高效的“流水线”:有人负责制作高精度的“夹具”;有人负责将缴获的铁器回火锻打,制成轮轴;李二牛则带领一组人,用夹具飞快地切割出尺寸完全统一的方形刮水板;老刘头则带着另一组人,同样用夹具,在数不清的木质链条上,钻出位置分毫不差的孔洞。
最后,所有的零件被汇总到组装区。苏阳亲自上手,将一片片“龙牙”和一节节“龙骨”用坚韧的木榫和销钉连接起来。当最后一块刮水板安装完成,整架巨大的龙骨水车被合力抬起,安放在一条临时挖出的水沟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匠头,”李二牛咽了口唾沫,紧张地问,“这……这大家伙,真能活过来?”
苏阳拍了拍身旁冰冷的木轮,纠正道:“它不是活过来。它是运转起来。”
他对着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几个壮小伙点了点头。那几人立刻跳上水车的踏板,开始了踩动。
“嘎吱……嘎啦……”
巨大的木轮发出沉重的呻吟,但很快就变得流畅而富有节奏。那条长长的“龙骨”被带动着,缓缓地探入水中。
哗啦啦!
伴随着悦耳的水声,一道清澈的水帘被那循环往复的龙骨从低处带起,顺着水槽,源源不断地淌向了高处!
“出水了!真的出水了!”工坊内外,爆发出震天的欢呼!龙骨水车的成功,为整个浩大的工程,注入了最关键的技术保障和强大的信心。
紧接着,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总动员”,在苏建国的亲自指挥下,于黑水县内外,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数千名劳动力,被科学地编为数组。筑坝队,用苏月教的“石笼”法,在新选定的河道隘口,夜以继日地填充着石块;开渠队,从总指挥苏建国亲自用标杆定下的基准线开始,一锹一铲地向着远方的田野延伸。
整个黑水县,变成了一座不知疲倦的巨大工地。空气中,回荡着劳动的号子声,和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声。
一个月后,当高高的水坝彻底合龙,清澈的河水被成功拦截;当长达十里的总干渠终于挖通,将生命之水引到万亩良田的边缘时,整个工程,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这一天,天依旧没有一丝云彩。全县的百姓,自发地聚集在第一块实验田旁。
在万众瞩目之下,苏月亲自下令,打开了水坝的闸门!
“来了!水来了!”
清澈的河水,如同被唤醒的蛟龙,顺着人工开凿的河道,咆哮着、奔涌着,向前冲去!
人群跟着水头,一路奔跑,一路欢呼。当水流到达第一架龙骨水车旁时,李二牛等人兴奋地对视一眼,猛地踩上了踏板。
“一、二、嘿呦!”
伴随着他们充满力量的号子声,龙骨翻波,水花四溅!河水被源源不断地提升上来,通过早已挖好的支渠,精准而温和地,流入了旁边那块已经有些干裂的新田中。
看着眼前这如同神迹般的一幕,所有人都沸腾了。赵老伯抓起一把被水浸润的、可以捏出水的黑土,激动地对身边的人大喊:“成了!真的成了!有了这条水龙王,咱们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
民众对苏家的崇拜,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夕阳下,一道道水渠如同银色的血管,遍布在广袤的田野上,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时,一名负责在山中勘探新石料矿的斥候,骑着快马,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他从怀里掏出一块黑色的、泛着油亮光泽的石头,递到苏月面前,气喘吁吁地报告道:“小姐,我们在西山深处挖石头的时候,挖到了这种‘会燃烧的黑石头’。它很硬,点着了能烧很久,比咱们的木炭还耐烧!而且,我们在那附近,还发现了一条很规整的、像是人工开凿后又被废弃了很久的隧道……”
苏月接过那块石头,只看了一眼,她的瞳孔便猛地一缩。
一旁的苏阳也凑了过来,当他看清那块石头的纹理和质地时,姐弟二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惊和狂喜。
是煤炭!
全文修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龙骨翻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