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沉浸在实验里的牧神,别说知道外界情况了,他专心到自己的实验室大门都不出,连自己的实验室被实验员N,来去宛如无人之地一般来去自由都没发现。
在实验室里住过一段时间,对地形很了解的实验员N,撬开大门看着被自己电击的中也,一点都不感到愧疚,反而对细心照顾中也的治愈系大姐姐光牌两眼发光:
这么有用的式神是谁的?好想要,真想把她连同背后的式神使一起偷掉。
牧神好像正在对中也做实验治病,好想要,真想实验成功后直接把中也偷掉。
他甚至秉承着来都来了,贼不走空的想法,开始搬实验设备去自己家了,不但搬的多,他还专门挑好的搬:
这个贵,搬走;
这个很难买,搬走;
这个效果很好,搬走;
这个重量轻,直接顺手搬走。
累死累活围绕着魏尔伦做实验的牧神,终于体会了一把,坑人者恒被坑之的感觉,让他之前跟实验员N一起偷鸡摸狗,一起去葛朗台的仓库偷荒神,报应来了吧,实验员N偷鸡摸狗的技术,可比牧神强多了。
葛朗台的仓库旁边,还被邻居养了条狗子呢,牧神的庄园实验室,连条看家的狗子都没有。
这就是后面牧神和魏尔伦不但养了狗子,还养了3.40只动物的原因吗?
哎,不怕贼来偷就怕贼惦记,牧神不但丢了实验室里的设备,最后还在实验员N身上跌了个大的,好悬差点就妻离子散了。
实验员N果然是牧神最讨厌的人选,没有之一。
为北欧毒龙培养生命载体的牧神,还在为自己养个秦始皇的馊主意蠢蠢欲动,在经历了种种纠结后,最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
他想办法在培养细胞融入北欧毒龙:吉维尔时,调整了比例,暴虐的毒龙力量被压制和封印,而压制毒龙力量的基因来自于夏油考。
魏尔伦的身体,广义来说不算是完全克隆,因为其中夏油考的基因尽管占比高达百分之九十,但牧神还是混了百分之十自己的基因进去。
之所以说夏油考的基因能够压制北欧毒龙,一方面夏油考的基因真的很好,这种好不只体现在外表,更体现在他的异能力:库洛牌上。
库洛牌本身确实强大,但背后的魔力支撑全部由夏油考提供,也正因为夏油考体内蕴含的魔力数量过于恐怖,才会导致他的体能极差,毕竟法攻都是脆皮,越强大的法攻越脆皮,魔武双修毕竟是极少数。
更何况牧神还朝夏油考要了两张库洛牌,为的就是帮忙制衡和融合北欧毒龙和荒神的力量,一张是正在治疗中也的光牌,另一张正安静的躺在牧神的手心里,她就是库洛牌里的力牌:
力牌的力,是力量的力,也是重力的力。
另一方面,善良是力量吗?
总有人说,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那么善良这一看起来普通,实则非常难得的品质,真的会刻在DNA里,被代代遗传吗?
牧神也不知道,但他还是将真老实孩子的夏油考基因,融入魏尔伦的身体里,本性善良的夏油考基因和他的力牌,会与暴虐的北欧毒龙,相互制约相互支持。
魏尔伦的力量核心来自北欧毒龙,为他提供足以成为超越者的强大力量。
但魏尔伦的异能力外在表现形式,则是来自于力牌:重力,两者最终在身体里达成微妙的平衡。
也许有朝一日这种平衡被打破,牧神也不知道到最后,究竟是夏油考的基因压倒北欧毒龙,还是北欧毒龙冲破辖制恢复龙型。
但他在编写魏尔伦人格代码的时候,说到这牧神就在内心里疯狂吐槽,天知道为什么制作人造异能体,还要写代码,还是写几万行代码的那种代码,代码和克隆技术真的有半毛钱关系吗?
没有吧,怎么看都没有吧!
牧神写几万行的代码写的两眼发直,感觉自己的头发也快秃了,衣服也变成格子衬衣了,他麻木的吃着自己心爱的小伙伴,硬的能打死人的长法棍,连实验员N撅着屁股透过门缝,偷窥他写的代码都没发现,整个人昏昏沉沉的。
咳咳咳,总之,牧神在编写魏尔伦人格代码的时候,尽全力将真善美等美好品质都写了进去,最后效果他全都参考的夏油考,尽全力用善良这一人格压制毒龙人格。
虽然他知道,魏尔伦一定会被暴虐的北欧毒龙影响最终人格,但应该可能也许大概,不会导致牧神在魏尔伦刚醒来时,就被北欧毒龙冲昏头脑的魏尔伦削了脑袋,只剩下《牧神的头》吧。
夏油考的基因和人格代码,多多少少也得起点作用吧,毕竟是超越者诶,不会一点用都没有吧。
等牧神完成所有工作,男男生子版试管婴儿大获成功,但因为外界环境太差、婴儿夭折率太高、幼年体态承载不了强大的力量种种原因,被自己培育在实验室罐子的魏尔伦。
牧神看着还是个小婴儿的魏尔伦,在罐子里朝自己傻乎乎的笑,却只觉得:
世界如此残酷,即使如此我也依然爱你。
可恶,牧神我啊,从今以后也是有软肋的人了!
以后只能遵纪守法不能偷鸡摸狗了,不然被逮住了影响孩子政审,不能考公考编怎么办!
担心偷鸡摸狗影响孩子考编的牧神,还不知道未来的魏尔伦别说偷鸡摸狗了,连暗杀都搞起来了。
只有他那唯一的真公务员亲戚,堪称法国良心的舅舅冉阿让,还有他那真法国良心的搭档雨果,还作为对外安全局的成员,在战场上跟敌人打生打死,法国所有超越者,都意识到了目前战局的不妙,冉阿让也不例外。
在雨果的配合协助下,冉阿让想方设法搞到了几张,在战争时期重金难求飞离法国的机票,准备在决战来临前,交给自己在乎的几位家人包括牧神,这张飞机票将由法国巴黎飞往法国租界,也就是目前还相对和平的远东:日本横滨。
做完这一切感觉已经安顿好重要之人的冉阿让,作为法国年龄最大,异能力觉醒时间最短,经验最少,却是最强的体术超越者踏入战场。
他将与没有认识太久,却已经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彼此拯救过性命的雨果和他的异能力:《悲惨世界》一起,准备迎接最终的决战。
跟雨果冉阿让他们站在一起的,是巴尔扎克和他的异能力:《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与高里奥、葛朗台、皮罗多一起遥望前方,他们是《欧也妮·葛朗台》,他们是《高老头》,他们是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
巴尔扎克的异能力:《人间喜剧》,也是法国人形异能体最多的异能力,是群像文,不对,是群体人形异能体。
哎,群像是极好的,大家从四面八方来,聚集到一起,或欢声笑语,或暗生嫌隙,但是重要关头互帮互助,一路走来,最后结局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
巴尔扎克具体有多少异性异能体呢,也不是特别多,也就是区区几千人吧,巴尔扎克不但有他们的保护,还有特殊的技能:会让人劳累过度去世。
跟他们一起迎接决战的,还有司汤达和他异能力:《红与黑》,司汤达和于连一起,为最后的决战做最后的战略计划。
他们身边还有著名的超越者父子:大仲马和小仲马,他们也是《基督山伯爵》和《茶花女》,他们在法国的战场上发出复仇与不甘的怒吼。
他们全体出动只为这次最后的决战,站在他们中间的,还有居伊·德·莫泊桑与他的异能力《我的叔叔于勒》、有居斯塔夫·福楼拜与他的异能力:《包法利夫人》、有夏尔·波德莱尔与他的异能力:《恶之花》。
甚至原本互相仇视,互相攻击,至死不息的卢梭和伏尔泰,都放下成见并肩作战,只为这次决战。
在所有法国超越者中,只有两位没有踏入决战的战场。
一位是只有十几岁,异能力才觉醒不久的兰波,亦或者是真正的魏尔伦,他由于年龄太小,被派到称为法国最后的退路,也是战争中的后勤医疗基地:神秘岛,负责保护法国超越者:凡尔纳。
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的异能力:《神秘岛》的具体能力是什么,追求自由平等,拥有深厚的人文主义思想,甚至被牧神称为最好的朋友,也是法国最大冤大头的凡尔纳,异能力作用却与他本人思想背道而驰:
他能将整座岛的领土作为异能范围,并吸收岛上死去异能者的能力,死亡之人越多,他的实力越强。
曾经不可一世的欧陆强国——法国,在超越者数量全世界位列前三的情况下,在所有法国超越者都踏上战场,对这场决战竭尽全力后,这场决战究竟结果会如何?
关注这次决战的不光是法国超越者、当局和民众,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这片大地。
一、网友评论:群像是极好的,大家从四面八方来,聚集到一起,或欢声笑语,或暗生嫌隙,但是重要关头互帮互助,一路走来,最后结局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死的死。
二、《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以毕生经历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
三、主要写一个贪婪、吝啬的老头如何毁掉自己女儿一生幸福。老葛朗台原来是个木匠,在大革命期间,他靠着脑子灵活,善于投机钻营发了大财。他不择手段地攫取金钱,成了百万富翁。他虽然有钱,却从不舍得花,家里过着穷酸的日子,甚至连自家的楼梯坏了也不修一修。他把自己的女儿当作鱼饵,诱惑那些向女儿求婚的人自己好从中渔利。他的女儿欧也妮象只洁白的羔羊一样纯洁,她爱上了自己的堂兄弟查理,老葛朗台却将查理从家里赶走,还把欧也妮关在阁楼上惩罚她,每天只让她喝冷水,吃劣质面包,冬天也不生火。后来,老头死了。给女儿留下1800万法朗的遗产,可女儿已失去了青春、爱情和幸福。
四、主要写一个退休的面粉商人高里奥的故事。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大贵族,一个成了银行家的太太,女儿出嫁时,高老头把自己的钱全分给了两个女儿做嫁妆。但女儿出嫁之后就把父亲抛弃了,连理都不理他。高老头一气之下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希望见女儿一面,可两个女儿都参加舞会去了。高老头死后,两个女儿连棺材钱也不出,甚至都不来看一眼,还是一个名叫拉斯蒂涅的穷大学生想法安葬了他。
五、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是一位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法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准备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居伊·德·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公元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六、《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说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七、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年12月12日~1880年5月8日),法国著名作家。出生于法国卢昂一个传统医生家庭。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
八、《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走投无路,只好服毒自尽。
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九、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波德莱尔生于巴黎,是弗朗索瓦·波德莱尔晚年与第二任妻子唯一的孩子,弗朗索瓦早年服务于神职,后来在参议院任职,他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颇有才能,其在波德莱尔幼年时代就给予了他良好的艺术熏陶。波德莱尔六岁那年,父亲弗朗索瓦去世,次年,母亲改嫁。七月革命,法王复辟后,波德莱尔的继父上校奥皮克调职至里昂,波德莱尔进入当地的一所私立学校学习,其十五岁时转入巴黎路易大王中学(Lycée Louis-le-Grand)学习。在这个时期,波德莱尔开始显示出其在诗歌等方面的才能,但他的诗作却不为导师所认同,得到的评价是在这些诗作中显示了一些不属于他年龄的堕落品质。
十、《恶之花》(1857)是波德莱尔的代表作,也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创新之一在于他描写了大城市的丑恶现象。在他笔下,巴黎风光是阴暗而神秘的,吸引诗人注目的是被社会抛弃的穷人、盲人、妓女,甚至不堪入目的横陈街头的女尸。波德莱尔描写丑和丑恶事物,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他认为丑中有美。与浪漫派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他主张"自然是丑恶的",自然事物是"可厌恶的",罪恶"天生是自然的",美德是人为的,善也是人为的;恶存在于人的心中,就像丑存在于世界的中心一样。他认为应该写丑,从中"发掘恶中之美",表现"恶中的精神骚动"。波德莱尔在描绘人的精神状态时往往运用丑恶的意象。以《忧郁之四》为例,诗中出现的意象全部是丑的:锅盖、黑光、潮湿的牢狱、胆怯的蝙蝠、腐烂的天花板、铁窗护条、卑污的蜘蛛、蛛网、游荡的鬼怪、长列柩车、黑旗。这些令人恶心的、丑陋的,具有不祥意味的意象纷至沓来,充塞全诗,它们显示了"精神的骚动"。总之,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在美学上具有创新意义。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十一、让-雅克·卢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是瑞士裔的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十二、伏尔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历纪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历纪元1778年5月30日),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c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著名学者、作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9章 第 59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