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仙侠玄幻 > 如何获取通关秘籍 > 第4章 第 4 章 被讨厌的勇气

第4章 第 4 章 被讨厌的勇气

林艾米认为自己的不自信,社恐,包子性格可能来自于她童年时候的一段寄宿生活。那时候爸妈是双职工,没时间照顾年幼的艾米,便把她送去了寄宿幼儿园。林艾米4-6岁都是在寄宿幼儿园度过。除了每周回家一天,其余时间都在幼儿园。由于大多数时候没有父母庇护,林艾米渐渐的养成了示弱,看人脸色,顺从的性格,希望通过示弱赢得别人的好感。也因为缺乏安全感,所有关注点都在如何讨好老师身上,所以林艾米非常不自信,长大后也特别害怕当众发言,害怕听到否定的声音。她潜意识里希望所有人喜欢她,这样才觉得安全。她的这段童年经历成为了一块永久的伤疤,时刻伴随着她。

林艾米非常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她崇尚的女性应该像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拥有这样独立意识的女性是那么酷,那么让人羡慕,那么让人心生向往。

她曾经想通过阅读弗洛伊德的书来治愈自己。书中说,一个人出现心理问题是由于过去的一段悲惨经历所引发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找到这段悲惨经历,并抚平它,心理创伤就自然被抚平了。这出自弗洛伊德的《因果论》。而要治愈这样的心理问题就需要不断回想这段悲惨经历,勇敢的面对它,当一个人能直面自己的悲惨时,心结就解开了。虽然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实践起来相当痛苦,因为需要不断回忆痛苦,反复揭开伤疤,有种剜心削骨的感觉。林艾米试了几次都效果甚微,因为她已经记不清那些不好经历的细节,只是它带来的伤害深深地刻在了她的DNA里。

随后她接触到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的理论正好和弗洛伊德相反。阿德勒认为,现在的心理问题不是由过去引发的,而是由一个人现在的目的引发的。他认为所谓的“心理创伤”根本不存在,一个人现在的行为是不会受过去影响的。以林艾米的事情为例,她现在性格内向、不自信不是因为小时候遭受的创伤,而是她不喜欢当众说话,成为众人的焦点,她喜欢隐藏在人群里,不显露自己,因为这是她觉得最舒服的状态。阿德勒的《目的论》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李琳琳的成长环境更糟糕,她的性格却开朗自信。

林艾米把这两种理论进行了对比,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现在是由过去决定的,如果想改变现在,就需要在过去中寻找答案。但现实是,人的过去是无法改变的,这会让想要改变的人更加绝望,从而难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而阿德勒认为,人的现在是由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存在于潜意识当中。为了“合理化”自己的目的,人们会在记忆中寻找一个理由说服自己,让自己觉得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那么改变心理创伤的方法是改变现在的目的,而不是寻找创伤的源头。所以说弗洛伊德心理学治疗注重的是抚平伤痛,而阿德勒是建立勇气,建立改变现状的勇气。

举个例子,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傻,上学的时候连小板凳都做不好,因此经常遭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但后来爱因斯坦成为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做不好小板凳的事情就成为了一段佳话,似乎成了天才的一种特质。但如果他后来只是个普通人,那这段经历就成了一个心理创伤。人们对于同一段历史的解读会因为后来结果的不同而不同。这样看,过去是有可能改变的。根据阿德勒的理论,林艾米的自卑和恐惧只是她用来逃避现实的工具,当她改变了想要逃避现实这个目的之后,她的自卑就自愈了。

这也很好的解释了当她面对强势的表姐,听到她夹枪带炮的犀利言语,本能的反应是逃避,希望日后在其他方面通过加倍对表姐好来弥补她这次的“错误”。比如请她吃饭,送她喜欢的东西等等。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些弥补对表姐来说根本没用。后来发生的事也证明了,无论她怎么对表姐做出退让,表姐对她只有更加冷漠。

那她和表姐现在的矛盾怎么解决呢?阿德勒也给出了答案。人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比如觉得穷是因为知道存在富人,觉得丑是因为看过美,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班上有学习好的等等,所以烦恼的根源来自和人比较。阿德勒提出了《课题分离》理论。即把问题分成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两部分。我们需要解决的是自己的问题,不要试图干涉别人的问题。

比如林艾米没有借钱和表姐很生气,这其实是两件事。不借钱是林艾米的问题,要不要生气是表姐的问题。根据《课题分离》理论,林艾米只需要解决借不借钱这件事,而不能介入表姐会不会生气这个问题。相反,对于表姐来说,只需要解决,如果没借到钱是继续和林艾米当好朋友,还是和她绝交。她不能干涉林艾米要不要借钱这件事。林艾米不借钱的后果就是表姐可能和她绝交,这是她需要承担的后果,如果她不想承担这个后果,那么可以选择借钱。人们的苦恼通常来自这两方面,要么我介入了他人的问题,要么他人介入了我的问题。而人们之所以想介入他人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满足自己对他人的控制欲。通过得到他人的认可来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所以林艾米后来想通过其他方式补偿表姐,事实上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掌控欲。而表姐对林艾米冷漠也是为了让她改变主意,或者至少让她产生愧疚,让她不好过,以此满足自己的报复欲。

那是不是朋友、家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不顾及他人感受呢?其实不然。如果林艾米为了顾及表姐的感受不情不愿的把钱借给了她,万一这对她今后出国留学造成了影响,比如她因为钱不够而辍学,或者错过了更好的发展机会,那么她这辈子都会记恨表姐,觉得她害了自己。而事实是,多年后她偶然知道,表姐当时不是没钱,而是钱全部在理财产品里面,如果赎出来会损失掉利息。当她知道的那一刻,真的长叹一声,幸好自己没有脑子发热把钱借出去。表姐因为心疼一点点利息就要堵上她的未来,这搁谁身上都跟吞了苍蝇一样吧。

是不是人人都应该自私起来呢?人人都应该强大起来,不依赖他人,不指望他人对自己负责,勇于承担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但是不去干涉他人,也不被他人干涉是不是说要把自己孤立起来呢?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怎么做才能既不被干扰,又能在生活中得到认可呢?

这里阿德勒提出了《共同体感觉》。意思是人们不应该追求得到某一个人的认可,而应追求在一个集体中担当重要的职位。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通过别人认可获得的,而是通过对集体的贡献获得。阿德勒认为,人们不应该追求竞争,竞争是没有自信的表现。如果需要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才能体现自我价值,那你的存在没有意义。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与人相争。读到这里,林艾米想到了马斯克。马斯克向全球公布了特斯拉的300多项专利技术,以及星舰的专利和设计图纸。他发文说:“无论我们有什么,现在你都有了。”他认为专利是弱者才玩的游戏。这个观点与阿德勒不谋而合。马斯克通过对人类这个集体的贡献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但这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人讨厌他,不认可他,包括他崇拜的航天英雄们,他们认为他就是个疯子。但这并不影响他实现自我价值,而且他表示会继续自己目前从事的事业,不会停下脚步。作为强者本强,他具备了被人讨厌的勇气。

而且如果始终活在别人评价之中,就会被别人所束缚,为了别人的观点改变自己,自己也永远无法获得自由。马斯克是把全人类作为共同体来感受,其实往小了说,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共同体。真正好的关系应该是一家人都为整个集体做贡献,而不是整天纠结于我为你牺牲多少,你又为我付出了多少上面。那么具体如何建立好的共同体呢?

1. 接受自己。即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如果过度在意别人的想法,一旦他人的评价消失了,就会觉得自己做任何事都没有意义了。例如很多孩子为了父母读书,一旦成年后,脱离父母的掌控,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大概妈宝男就是如此。一旦接受了自己,他人的评价就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不管别人在不在,你都在。

2. 信任他人。这个信任是无条件的。虽然这一步很难,但如果不走出这一步,就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建立在无条件信任基础上的共同体才是合理的。

3. 对整个共同体作出贡献。不能损害整体的利益,否则他人便不再信任你,你就不再是共同体的一份子了。

阿德勒认为,只要做到这三点,就能从别人的评价中释放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但不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别人就会讨厌你,他说:“真正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被讨厌的勇气成为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词汇。

看到这里,林艾米醍醐灌顶,她忽然不再纠结表姐会如何对待自己,这对她已经不重要了,如果他们的关系因为这件事而终结,对她而言只是少了一个同路人。也许她们本就不同路,总归是要走散的,只是早晚的问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逆鳞

纯白恶魔

我能复制天赋

被白娘子错当成了许仙怎么办?

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