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杀尽江南百万兵 > 第4章 浩然气

第4章 浩然气

师杭立于城楼下,仰头,只见一片断壁残垣。

昨日之日不可留,这徽州城往后再也不是她记忆中的模样了。

南谯楼于此处屹立百年,而今却岌岌可危。只需稍添上一把火,它便将彻底化作飞灰,荡然无存。

此战胜负已分,城内城外到处都是叛军的身影。他们与元军的装束截然不同,人人头系红巾,甲胄形制杂乱,唯独武器出乎意料地精良。

楼顶明黄作底的元旗早已倒下,取而代之的是猩红如血的红巾军军旗,上书一个墨色“孟”字。

师杭不知朝中有无孟姓高官,更从未听说何处有过孟氏大族。她暗唾道,这群打着起义名号聚众反叛的贼人,果然都是些出生低微、妄想靠累积杀孽一步登天的恶徒。

白日里,叛军忙着清扫战场、焚烧尸骨,师杭根本没法登楼。于是她只得躲进城下一间农舍里,期盼天色早些暗下来。

在漫长难熬的等待中,她忍不住想,即便侥幸登上了南谯楼又能如何?

爹娘不会甘心被俘,那阵阵战鼓声就是铁证。他们一定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因不忍牺牲百姓才下令让所有士卒回撤。如若不撤,一座失守之城接下来便会迎来一场屠杀。

他们留不得性命了……

师杭不愿作此想,却又无从他想。其实她知道,已经没法再见到活生生的爹爹与阿娘了,可她只想亲手替他们收敛尸骨,绝不能任由叛军侮辱践踏。

头顶的窗缝渗出些昏惨惨的光,师杭蜷成一团,困在墙角,周遭的一切静得可怖。

眼下绝境似无转圜,她不确定接下来等待她的会是什么。

是生机,还是了结?

约莫三年前,这支红巾军从淮西起势,水陆并进渡江南下。先取太平,后破金陵,长江天堑没能拦住他们分毫。

去岁六月,广德四镇连陷。自此,徽州一下子成了待宰的羔羊。

朝廷不肯增兵来援,形势愈险,师伯彦反倒愈平静。先前战败的各路长官,死节者少,投诚者多,更有厚颜献城而降者。可师伯彦早就下定了决心,誓与此城共存亡。

脑海中演尽纷纷乱象,耳边似有雨水坠地之声渐起。

双亲先去一步,她余生该如何?又能如何?

恍惚间,师杭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嘈杂声响,这声响截住了她的思绪。

原以为只是过路的兵士喧哗,谁知紧接着,屋内竟涌进一群男人的笑闹声。

师杭面色大变,她想也不想,立时闪身躲了起来。

“……他娘的!这破屋子能睡人?还不如让老子睡帐子!”

檐下,一人轰然踢开门,骂骂咧咧道:“丁顺,看看你找的好地方!”

那个被点名的男人嗓音稍悦耳些,但听上去也油腔滑调的:“我说老孙,想睡帐子就自个儿出去搭,咱大伙儿绝不拦你。这屋子虽腌臜了点,好歹有遮有蔽,外头还下着雨呢,只要今夜里别把你冲跑了就行。”

闻言,余下的几人一齐哄笑,都迈进了屋内。

师杭此刻紧张得都快窒息了。这户贫苦人家仅一间正房、一间卧房并屋侧灶房,可供一人藏身的地方少之又少。她本想躲在灶房的米缸中,却又怕那群人搜寻米粮,情急之下,只得躲在卧房西侧放置被褥的箱柜里。

可恨这圆角木柜实在窄小,她身量匀亭,但进去后怎么也阖不严实柜门,留下一道若有若无的缝隙。

师杭死死拉着里侧的栓绳,恰好透过那道缝隙看清了闯入者。

一行共六人,乌泱泱涌进来,清一色都是魁梧高壮的汉子,清一色都戴着避雨的斗笠。

先前说话那两人,头罩飞碟兜鍪,身着对襟护甲,脚踩云纹短靴,约莫任军官之职;其余四人则穿着齐腰甲或环臂甲,应当归于传令兵或弓马手一类。

当然,这些只是师杭的猜测罢了。她从未上过战场,读过的兵书也不多。师伯彦虽为本地正官,职责却在总管吏治民生,而非军政要务。

调兵遣将之事原先都归徽州路达鲁花赤——律塞台吉掌管,奈何此人已于数日前为敌军所俘,师伯彦一介文臣这才临危受命,披甲上阵。

思及爹爹,师杭突然又没那么恐惧了。

平日,爹爹常爱吟诵前朝忠烈文大人的诗词,她自幼耳濡目染,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相信天地间自有一股浩然正气永世长存。倘若今日必将丧命,那么,她绝不会让爹娘蒙羞。

风驱急雨,云压闷雷。那群人似乎打定主意落脚于此,各自干起了各自的活计。

他们看上去相貌粗野,动作却井然有序。很快,屋内的空地上便铺满了干草。

行军打仗,多的是不得已,被迫露宿山林都是常事,这样的落脚处足以算作上佳。

天色似黑云翻墨,屋内阴暗潮湿极了。那个叫丁顺的男人在更宽敞避风些的卧房架起了柴火,从腰间摸出火折子,轻吹一口气。

“老孙呢,怎么转眼就不见人影了?不会真跑出去搭帐子了罢?”

引燃柴火后,丁顺抬头问道:“暑天苦多雨,外头雨都淹到脚脖子了,他不怕?”

一小兵闻言,嘿嘿笑道:“听说齐都尉手下的人占了好些富户家,鸡鸭鱼肉几大车都运不完!孙千户准是去找那些弟兄‘借粮’了。”

丁顺听了,心中颇觉不妥:“齐都尉年少,手下的人做事也难免意气,孙镇佑跟着瞎掺和什么?搞不好又要出乱子。你们两个,快去,把他给喊回来!”

不过弄点吃的打牙祭,能出什么大乱子?想归想,近处的两人却不敢违命,结果刚要踏出门槛,就听见屋外有人粗声粗气道:“喊个屁!你老子我这不就回来了?”

丁顺站起身,一眼就瞧见孙镇佑肩上扛着两个大包袱,满头大汗地进来了。见状,他只得无奈道:“你总是这样,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将军若知晓,定然……”

“法不责众,又不是独老子一个!打了这么些时日,嘴里都快淡出鸟了,吃些好的又如何?”

孙镇佑一把将两个包袱甩在地上,任由其余几人哄抢而上,不屑道:“再说平章也不是头回下令了,几路人马从没见哪路当真计较的。就连孟将军这会儿都领人去了总管府,不是去搜罗好东西还能做什么?”

听见这话,柜中匿着的师杭死死咬住了唇。

“将军去了总管府?”丁顺讶然道。

那律塞台吉受不住刑,将此地机密吐得一干二净,只差把婺源拱手相让了。眼下城中残破,立足不稳,论理,将军应早做防备,怎会在这关口亲自抄检师府?

提起此路总管,一时间,众人都不禁想起白日里城楼上头的情形。

有人先叹了口气,感慨道:“要说这师伯彦,也算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只可惜跟错了主子,不知变通。”

平章大人一贯惜才,不光肯受降元臣,更是对汉儒优礼有加。孟将军对这位当世大儒闻名已久,自然要给他个体面的。

律塞台吉被俘后,将军连写了三封招降信送于城下,许诺厚禄相待、诚心相交,却都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梯子递到脚边,师伯彦偏不肯顺势而下,非要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才算罢了。

于是又有人反驳道:“他为元廷尽忠效力,连自个儿的祖宗都忘了,算什么英雄好汉?不过是个贪图虚名的迂腐书生,以为挥剑自刎就能留名青史了,可笑!”

孙镇佑一边把肉架在火上慢烤,一边插嘴道:“你们啊,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保你名垂青史,让你自尽,你肯吗?你不肯还说什么玩意儿!”

这下,众人都被逗笑了。

屋内肉香阵阵,暖意融融,俨然一片轻松欢乐的氛围。毕竟,他们是战胜之军。

师杭拽着栓绳的手指已经淤青了,可她却丝毫感受不到痛楚。

原来爹爹是自尽而死,原来他是要以死明志……可眼前这群人!他们竟然将爹爹的志向说成“贪图虚名”,将爹爹的坚守说成“不知变通”。一群得势小人而已,他们又知道什么?

当年,师杭的曾祖师维桢曾亲历崖山之战。那一战是整个南宋朝廷的绝唱。陆丞相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一齐赴海殉国。据说第二日,海上的浮尸一眼望不到尽头。

师维桢见此惨状,既为宋军之悲壮叹服,又为元军之残暴愤懑,自后避世不出。

国运兴之、亡之,苦的却都是百姓。与其说他是不忍见一代王朝穷途末路直至覆灭,倒不如说是不忍见天下万民因连年战乱而流离失所。

百年来,师维桢及子孙创办书院、教习儒生、著书立说,始终不理仕途。直到师伯彦这一代,元廷渐生动荡,乱世之象再出。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师伯彦同父兄坦言,力排众议,终于走上了为官之路。这些年来,有不少汉人仇视师伯彦,认为他向蒙元折腰,风骨尽失,辱没了师家门楣。可师伯彦却毫不在意。

他对妻女说,他这个官不是为自己做的,更不是为朝廷做的。他在一处,便会竭力护佑一方水土,教化一方百姓,助天下早归太平。

师杭缩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细弱的肩膀颤抖,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她不明白,世上的贪官污吏凭什么都能留得性命,偏偏那些一心为民的好官只有死路可走?

为何一定要打仗?为何一定要争权?

她真的不明白。

熊熊火光映照中,众人抱着鲜美的肉块狼吞虎咽,独丁顺一人面色沉凝,思绪飘远。

论惨烈,去岁攻打金陵的那一仗更胜今日。最后关头百司溃逃,唯有南台御史福信据胡床独坐凤凰台下,临危不惧。

有人劝他离去,他却说:“吾为国家重臣,城存则生,城破则死,尚安往哉!”

最终,福信得偿所愿,死于乱箭之下。

那日的情形与今日如出一辙,可福信是唐兀人,他忠于元廷理所应当。那师伯彦呢?

丁顺没读过什么书,并不尊崇诗书礼义那一套。况且,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再慈软的心都被鲜血浸透了,谈何悲悯?

然而,师伯彦与其夫人各执一柄鸳鸯剑,悲歌之后血洒南谯楼的那一幕,连丁顺见了亦不禁动容。

哀哉,壮哉,难怪孟将军要亲自为他二人具棺敛葬。

一番风卷残云罢了,外头雨势未减。甲胄虽能御寒,却没人想席地而睡。孙镇佑抹了抹嘴上的油渍,率先站起身道:“他们逃难走时也不至于拖着被褥走,且让老子翻翻看。”

霎时,师杭一个激灵,差点惊呼出声。

屋内压根没有旁的箱柜,倘若要寻被褥,最先翻找的定是此处!

果不其然,那道魁梧黑影环视了一圈后,不作他想,径直朝师杭藏身的地方走来。眼看就要伸手拉开柜门——

“要不床榻让给你,我睡地上?”

突然,丁顺开口说了这么一句,也就是这一句,缓了下孙镇佑的动作。

后者缩回手思量片刻,几番纠结后,还是撇了撇嘴,不满道:“老子可不稀罕那张小榻!连腿都伸不直,倒不如多取几床褥子垫一垫。”

说罢,他又转过身,准备继续开柜门。

师杭几乎快昏死过去。时也命也,原以为能侥幸逃过一劫,结果还是躲不过……难道她就要死在这里了吗?

越想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出岔子。千钧一发之际,柜中骤然传出一声突兀脆响。

绳栓断了。

师杭大惊,孙镇佑并屋中所有人也如惊弓之鸟般,飞速起身抽刀。

“何人?滚出来!”孙镇佑大喝道。

丁顺的面色难看至极,冷汗涔涔,后怕不已。他们在这里谈天说地一个多时辰,居然连屋中藏匿有人都未曾察觉,当真是该死了。

“若是寻常百姓,即刻出来!若是元军弟兄……”丁顺顿了顿,意味深长道,“缴兵不杀,否则便莫怪俺们了。”

“你他娘的还废什么话?躲躲藏藏定然不是什么好人!砍了完事!”

孙镇佑早没了耐心,扬刀便欲劈开木柜。几乎同时,师杭一下从柜中摔落。

这厢,众人连拼杀的阵形都列好了,没想到冷不丁掉出个小少年来。

他低垂着头跪坐在地,双手死死环在胸前,浑身哆嗦个不停,一副非常惊恐的样子。孙镇佑打眼一瞧,立时便失了戒心。

这少年弱得跟个小鸡崽子似的,呆呆傻傻,又被吓得瑟瑟发抖,显然不通武艺。要是真打起来,恐怕连他一只手都敌不过。

于是孙镇佑大咧咧卸下刀,掐着少年的下巴逼他抬头,故作凶恶道:“你这臭小子!故意躲在这儿,难不成是想暗害……”

说着说着,他毫无征兆地哑了声。

丁顺觉得古怪,走过去试探道:“有何不妥?寻常百姓便放了罢,不必多事。”

可孙镇佑却似被施了定身术法般,听得此言,仍立在原地纹丝不动。见状,丁顺忍不住倾身细看,只见孙镇佑一张黑脸上满是惊喜。

很快,惊色消弭散去,剩下的只有喜形于色了。

“……啥,放了?这可不兴放啊!”

高壮汉子憋红了脸,结结巴巴道:“这、这是个姑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