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好景正当时。
新房墙体终于全部筑成,模子也都拆了,只等着上梁后再盖瓦安门窗。
因再过两天就是清明,乡亲们忙着扫墓祭祖,只能往后挪挪,在三月中旬选了个上梁的好日子。
谢知云和齐山没打算回云水镇祭拜,便不似其他人那样忙碌。只去镇上买了些香烛纸钱和做清明粑要用的东西。
清明节这日下了雨,并不大,细细密密的似一层水雾蒙在山间。
年年这时节都多雨,他们早有预料,备了不少青草料在棚子下。
谢知云端着剁好的草碎,快步走到鸡笼前,风吹起雨雾扑上脸颊,一点儿不觉得冷,轻轻柔柔还有几分舒适。
鸡鸭原本是养在竹笼子里,下雨或晚上就拎进山洞放在角落。但整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难免有味道。
忍了没几天,后来还是全关进新垒的鸡笼。白天天气好就放出来晒晒太阳,随它们跑。
或许是因为出壳以来就关着养,几只鸡鸭胆子不大,只敢在附近转悠,从不跑远。
周围一直有人看着,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一只不少全长得好好的。就是地上要勤打扫,省得脏兮兮的,不敢下脚。
不过后来齐山抽空打了排树桩,弄了圈篱笆,把鸡鸭的活动范围限制在树林边缘,不至于叫它们跑来房门口,这个问题也得到解决。
今日有雨,就先不放出来了。鸡鸭还小,淋湿生病就不好了。
谢知云把用树桩子挖的食盆放在地上,拿开木棍,慢慢挪开门板。感受到光亮的鸡鸭立马叫出声,争先恐后想扑腾到外面,被谢知云眼疾手快拦住。
“嘁嘁。”他一边赶着一边把食盆塞进笼里,又将门板往回挪了挪,只留一条缝。
好在鸡鸭这会儿眼里只有食物,没再往外挤。别看它们个头小,吃的却不少,一浅盆的草碎不一会儿就瓜分完,连落在地上的都寻摸着啄进嘴里。
等它们吃完,谢知云赶紧把木盆拿出来,将门重新关严实,用木棍抵住。
几根手指捏着木盆边沿,直接放在外面让雨淋干净。又给大花扔捆草,谢知云这才到水池边仔仔细细洗了手。
土灶前,齐山正忙着煮蒿子菜。昨天傍晚从溪边掐的蒿子尖儿,还比较嫩,被滚水一烫便软了,显得愈发翠绿,连清亮的水也染上绿色。
谢知云从外走进棚子,探头看一眼,说道:“张婶他们家的鸡还给喂谷壳和麦麸,我们往后是不是也不买米面了,弄些谷子麦子回来自己磨。不仅省钱,大花和鸡鸭也有的吃。”
齐山拿木筷搅动锅里的蒿子菜,“我也是这么想的,村里有碾房,我们有驴子,也不费什么力气。往后多攒些钱,还可以买个小点儿的石碾子放院子外,也方便。”
谢知云笑笑:“村里种地的多,在他们手里直接收谷子,应当比从店铺买还便宜。”
一斤米比谷子贵出一文不止,白面更不用说,若是自己回来加工,一年就能省下大几百呢。赚钱不易,过日子便得精打细算。
先前在村里没站稳脚跟,不好占用人家的东西。如今房契地契在手,当属桃源村一员,和村民处得也还不错,可以放心大胆地去使村人共用的那些东西,也不会有人多嘴。
齐山好歹之前在村里住过十多年,这些比谢知云更熟悉,微微颔首肯定了他的猜想,“是便宜些,不过到收割时得提前跟人定下,不然就被官府或粮行收走了。”
“那也还早呢,往后再说,”谢知云往前走几步,拿起砧板上的菜刀,看向装在碗里的豆腐和肉,“这些是要切的?”
“嗯,已经洗过了,只要切成小丁就成。”
“哦。”
谢知云二话不说,从碗里捞出肉块,低下头认认真真开始切菜。
雨依旧在下,落在树叶上带起细微的沙沙声。
灶里的火添过几回,水开了有一阵儿,热气腾腾,渐渐能闻见油香气。
齐山一把揭开锅盖,竹片格子上静静躺着十来个绿色的圆饼,表皮沾了水汽,又被内里渗出的油脂浸润,显得很是光滑。
齐山拿筷子夹起一个,面皮瞬间凹陷进去。放在嘴边呼呼吹几下,递给方才起就在旁边眼巴巴看着的谢知云。
“应该熟了,你先尝尝?”
谢知云没跟他客气,赶忙伸手接过,从中一分为二。
清明粑外皮是用糯米粉混着面粉调和的,又软又糯,被慢慢拉扯至细长才终于断开,露出酱色的五花豆腐丁,油香夹杂着淡淡的蒿子香扑鼻而来。
“唔,好吃,”咬上一口,还有些烫嘴,谢知云一边哈气,一边把另一半递回去,“你也尝尝。”
站在灶前分吃完一个粑粑,两人才把剩下的全捡进竹匾。拿开竹片格子,水下还有两个鸡蛋。
因煮的时间有些长,蛋壳已经微微裂开,好在里面的蛋白还没挤出来。
洞口插的柳枝上落了雨,小水珠缀在叶片上要掉不掉的。
二人端着粑粑和鸡蛋一前一后迈进山洞,照例先点了香烛纸钱,祭完亡人之后,才坐到桌前开始吃饭。
清明节一过,天就渐渐放晴。
土壤依旧湿润,还有些黏脚。两人等不及地里干透,便开始着手种菜。
齐山以前跟着爷爷做过这些活儿,后来在外做工偶尔也会帮地主家种地,倒是难不倒他。
土地松软,挖起来十分容易,两锄头下去便是一个浅坑。往里丢两颗瓜种或豆子,弄些已在外日晒夜露大半个月的驴粪,再把刨出的土掩回去,便算是种好。
白菜、辣子这些种子颗粒太小的更好办,挑出一块空地,用锄头扒平整后,将种子全部均匀地撒上去,然后一层粪肥、一层湿土给盖严实。
过不了多久,就会发芽,等长到手掌长,便可以准备移栽。到时分散开来,能长得更快更好。
两人忙活大半天,把买回的葱姜蒜,以及张玉梅给的种子都送进地里。
最后只剩下葫芦和丝瓜没种,这两样不同于其他,还得搭个架子,以后才好挂果。
两人商量一番,决定还是种到新房子门口去。
反正当时买地在这边划了五六分,建个房只占去一小块儿,宽敞着。而且因要堆放材料,前面大半都被砍光,收拾得干干净净,也不用再费心费力。
门口搭个架子,天热还有个遮阴歇凉的好去处。绿油油的叶子迎风招展,垂下一个个胖乎的葫芦瓜,看着也舒心。
打墙时搭模子用的木棍、木板多着,如今拆下来都扔在一旁,择些出来搭瓜架子正好,也省得再去砍了。
葫芦和丝瓜都要种,不过他们只打算搭一个架子。因此划定的地界比较大,一边栽种一样,也足够它们牵藤。
瓜架不怕淋雨,不用做遮盖,材料也是现成的,弄起来很快,不到一个时辰就成形。
架子都搭好,种葫芦和丝瓜的位置就更好确定。在两个斜对角的柱头附近掏坑,一样种一窝,发芽后自个儿就会找到支撑慢慢爬上去。
“等溪边的菜大些,也可以移一些过来,遇上雨天就不用跑那么远,随便都能掐两片。”谢知云捧着竹杯坐在板凳上,看向光秃秃木架的眼里不由带了笑。
“是要移些过来,那头估计栽不下。”
他们今儿把所有种子都种下了,光是南瓜、黄瓜就要占去不少地,到时藤子一网,旁的菜便不好活。
移栽青菜、辣椒、茄子时肯定要尽量远些,棵与棵之间也要保持距离,那点儿地就不够看了。
但这些东西都不嫌多,一来自己要吃,二来可以带去镇上卖钱,自是活多少要多少,门口的空地就派上用场。
除此之外,齐山还有些别的想法,他看看空荡的地面,又说:“我明天去山上转转,看有没有香椿、柿子苗什么的,也挖几棵回来栽到跟前。”
谢知云喝完最后的温水,连连点头,很是激动地开口:“我也要去,可以弄些花儿回来栽着吗?五颜六色的,多好看。”
齐山知他喜欢花花草草,本就有这个打算,还想给人惊喜来着。哪儿会说个“不”足,毫不犹豫地应下。
翌日,把家里的禽畜喂好,草草吃过早饭,二人就带上锄头和背篓四处转悠。
山里最不缺这些东西,只要眼尖、心细,不愁找不到。两人在山林里钻了半天,溪边、崖下都去过,果然有大收获。
香椿、野柿子、毛桃各挖回几株一人高的幼苗,分散开来在树林边沿栽了一排。往后有鸡鸭在此活动,还能顺带施些肥。
谢知云心心念念的花也寻到不少,映山红、百合、石蒜、兰草、扁竹根、山梦花……都是山里常见的品种,有些谢知云甚至叫不上名字,还是齐山说了才知道。虽不比牡丹腊梅名贵,但花开时照样很美,香气依然能引来蝴蝶蜜蜂。
树木、花草一栽,门前挖过的那块地不再空空荡荡,添了些许颜色,也多出几分生气,越来越有“家”的模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