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天气说变就变。
清晨还晴空万里,到了巳时,天边忽然滚过一阵闷雷,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顷刻间染黑了半边天。苏晚正和老周头在粮仓核对新到的粮草,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兵卒的呼喊:“不好了!西边的草料堆被风吹塌了,雨要是下来,怕是要发霉!”
她心里一紧,刚要起身,萧玦已推门进来,身上的玄色衣袍沾了些尘土:“我让人去加固草料堆了,你在这儿等着,别出去淋雨。”
“我也去帮忙。”苏晚抓起墙角的蓑衣,“草料是过冬的关键,发霉了可不行。”她转头对老周头道,“周伯,您把账册收进防潮的木箱,我去去就回。”
刚跑出粮仓,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砸在蓑衣上噼啪作响。苏明轩扛着木板从对面跑来,见妹妹要去草料场,连忙拦住:“那边泥泞,你别去,我去就行!”
“多个人多份力。”苏晚绕过他,踩着泥水往前跑。萧玦见状,干脆脱下自己的外袍罩在她身上,只留件单衣在雨里:“披上,别着凉。”
草料场一片混乱。几堆刚收割的苜蓿草被狂风掀得四散,兵卒们手忙脚乱地用绳子捆扎,却总被风吹开。苏晚看着散落的草料,忽然想起现代的“十字捆绑法”,她冲萧玦喊道:“别单捆一边!从四个角往中间拉,像编辫子一样交叉着捆!”
萧玦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指挥兵卒们分四角站位,绳子交叉缠绕,果然比单捆牢固得多。苏明轩扛着木板铺在低洼处,免得雨水积在草料堆下:“晚晚这法子管用!你看,风再吹都晃不动了!”
雨越下越大,视线都变得模糊。苏晚忽然发现最边上的草料堆有一角没捆牢,她刚要跑过去,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摔进泥里,萧玦眼疾手快地拉住她,将她护在怀里。
“小心些。”他的声音带着喘息,身上的单衣已湿透,却还紧紧护着她,“剩下的我来,你去那边的棚子等着。”
苏晚看着他转身冲进雨里的背影,忽然想起他说过的“守得住心,便守得住所有想守的人”。她咬咬牙,抓起旁边的草绳,也跟着跑了过去。
半个时辰后,雨势渐小。草料堆被捆得结结实实,上面还盖了层油布,总算保住了。兵卒们累得瘫坐在泥地里,脸上却带着笑意。苏晚摘下蓑衣,发梢的水珠滴落在衣襟上,忽然看见萧玦正弯腰给一个扭伤脚踝的小兵揉脚,动作熟练,不像个养尊处优的王爷。
“殿下以前在北境戍边时,常帮弟兄们处理伤口。”赵将军不知何时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块干净的帕子,“那时候他才十六岁,跟着柳老将军守城墙,风里来雨里去,比现在糙多了。”
苏晚接过帕子,忽然想去给他擦擦脸。刚走两步,就见苏明轩端着个陶碗跑过来,里面是热腾腾的姜汤:“快喝点暖暖身子,我让伙夫多加了姜,驱寒。”
萧玦直起身,接过姜汤却先递给了苏晚:“你先喝。”他的指尖冰凉,却在触到她腕间的玉珠手链时,不自觉地放缓了动作。
雨停后,天边挂起一道彩虹,横跨在草原上空,像座彩色的桥。苏晚看着被雨水洗过的草料堆,忽然想起什么,从素描本上撕下一页,画了个简易的“草料堆防雨示意图”:
?底部用石块垫高(防积水)
?顶部呈三角形(让雨水滑落)
?四周拉四根斜绳固定(抗风)
“这图得贴在草料场的柱子上。”她把图递给赵将军,“下次再遇着风雨,就照着做。”
赵将军看着图上的小人举着绳子拉草料堆,忍不住笑:“王妃这脑子,真是装着用不完的法子。”
傍晚时,老周头端来一锅热腾腾的羊肉汤,里面加了驱寒的药材。众人围坐在篝火旁,汤香混着雨后的青草香,格外暖心。那个做羊毛毡的少年捧着个湿漉漉的羊毛球进来,不好意思地笑:“下雨前没做完,这羊毛……”
“没事,我教你做个‘雨天限定款’。”苏晚接过羊毛球,在上面戳出几道水波纹,“你看,像不像刚才的雨?”
少年眼睛一亮,立刻蹲在火边摆弄起来。苏明轩吹着陶哨,调子比往日更轻快,萧玦靠在她身边,翻看着她画的“防雨示意图”,忽然道:“等天晴了,让石匠把这图刻在石碑上,立在草料场旁,也算留下个念想。”
苏晚看着篝火跳跃的火苗,忽然觉得这场雨来得真好。它让她看见萧玦在风雨里护着她的样子,看见苏明轩扛着木板奔跑的背影,看见北境兵卒们同甘共苦的情谊。这些画面,比任何精致的画都动人。
她翻开素描本,在彩虹的画像旁写下:“风雨里并肩的人,才是能共看彩虹的人。”腕间的玉珠手链被炉火映得温润,与篝火的噼啪声、少年的笑声、陶哨的轻响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关于守护与温暖的歌,在北境的星空下,缓缓流淌。
雨后的北境,空气里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混合气息,清新得让人心头舒畅。苏晚踏着湿漉漉的草地,走向那片被雨水洗得愈发清亮的苜蓿地,手里捧着萧玦昨日刻好的玉兰石玉佩。
远远地,就看见萧玦和苏明轩正蹲在玉兰石旁,不知在摆弄什么。走近了才发现,他们竟在石头周围用鹅卵石拼出了一圈简易的星轨图案,正是苏晚常提起的北斗七星。
“昨儿雨后星空格外亮,想着把它‘搬’到地上来。”苏明轩指着最亮的那颗鹅卵石,“这颗是‘勺柄’,我特意找了块最圆的,像不像你说的‘指路星’?”
苏晚蹲下身,指尖拂过冰凉的鹅卵石,忽然想起现代公园的星座广场。她从素描本上撕下一页,照着记忆画出猎户座的轮廓:“再添个‘猎户’吧,让它在地上陪着北斗,就像夜空中那样。”
萧玦没说话,只是默默捡起石块,按着她画的轮廓拼接。阳光穿过苜蓿花丛,落在他专注的侧脸上,将他发间未干的水珠映得像碎钻。苏晚看着他指尖的薄茧——那是握剑与刻石共同留下的痕迹,忽然觉得,所谓岁月,不过是有人陪你把星空搬到地上,把念想刻进石头里。
正拼到猎户座的“腰带”,老周头带着两个粮仓伙计来了,手里扛着块新凿的木板。“王妃,您看这‘草料堆防雨示意图’刻得成不?”木板上的图案正是苏晚画的小人与草料堆,旁边还刻了行小字:“取法于新,守成于稳”,是萧玦的笔迹。
“比我画的好看!”苏晚摸着木板上的刻痕,“这字配这图,倒像篇小文章了。”
“老周头说要把它挂在草料场最显眼的地方,让往后的伙计都照着学。”一个伙计笑着说,“我们还编了新的歌谣呢,就着这图唱——‘石头垫脚高,草堆戴尖帽,绳子拉四角,风雨都不闹’。”
苏明轩吹起陶哨,应和着歌谣的调子。远处的牧民听见哨声,又赶着羊群过来了,这次还带来了自家做的奶豆腐,用桐叶包着,带着淡淡的草木香。“这是谢王妃的,”领头的牧民黝黑的脸上堆着笑,“按您说的法子晒的奶豆腐,能存到冬天,孩子们再不用愁没零食吃了。”
苏晚接过奶豆腐,忽然想起现代的真空包装,她掏出素描本画了个简易的密封陶罐:“把奶豆腐放进这样的罐子里,再撒些盐,能存更久。”
牧民看着图纸,眼睛亮得像星星:“这法子稀罕!我这就让婆娘照着做,等冬天给王妃送罐最香的!”
日头升至正午,赵将军派人来传话,说北境的石匠来了,想问问那“玉兰石玉佩”的样式能不能再刻几套,给军中的将士当护身符。“石匠说,这图案既有北境的石,又有京城的玉,戴在身上,就像守着南北两头的家。”
苏晚看着手里的玉佩,忽然有了个主意。她拉着萧玦走到玉兰石前,指着石底的平整处:“我们在这儿刻个字吧,就刻‘安’字,既是北境安稳,也是人心安宁。”
萧玦从腰间解下匕首,刀尖在石上轻轻划动。“安”字的笔画简单,却刻得格外郑重,每一划都像在描摹日子的模样。苏明轩也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在“安”字旁边刻了个小小的苜蓿叶,苏晚则在另一侧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像她画的“圆团子”画像,却比那时多了几分圆润。
刻完字,四人坐在玉兰石旁分吃奶豆腐。奶味醇厚,混着桐叶的清香,像极了北境的日子——朴素,却带着回甘。苏晚翻开素描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今日成就:地上星座 1,石头刻字 1,奶豆腐保存法get??
?待办事项:教牧民做密封罐,给萧玦画张“北境戍边图”,把账册歌谣整理成“粮仓宝典”
萧玦凑过来看,在“待办事项”旁添了句:“陪苏二小姐完成所有事项。”他的字迹遒劲,与她的洒脱相映,倒像幅小小的合作画。
风拂过苜蓿地,紫莹莹的花穗轻轻摇晃,像在为这页纸伴奏。苏晚看着石上的“安”字、地上的星轨、手里的玉佩,忽然明白,这场穿越早已不是孤军奋战——她带来的现代巧思,与北境的烟火气交融;她的素描本,记满了萧玦的陪伴与苏砚的惦念;连这块冰冷的石头,都因刻上了彼此的印记,变得有了温度。
[吃瓜][吃瓜][吃瓜][吃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6章 风雨骤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