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春天(元鼎四年春天),乐成侯丁义(高祖功臣丁礼的曾孙,二千四百户)向汉武帝上书,推荐了一个名叫栾大的人。栾大是胶东王的宫人,曾经与文成将军一同学习方术(师弟)。后来,栾大成为了胶东王的尚方(属少府,古代制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泛称为宫廷制办和掌管饮食器物的官署、部门)乐成侯的姐姐是康王(刘寄,景帝十二子)的王后,但没有生育子嗣。康王去世后,他的姬妾所生的儿子被立为新王。然而,康王的王后(即新王的母后)有□□的行为,与新王关系不和,两人互相利用法律来危害对方。康后听说文成将军已死,自己想讨好皇上,便派栾大靠着乐成侯的关系求见皇上谈论方术。天子自从杀了文成侯,也后悔他早死,他的方术没有完全传下来,等到看见栾大时,大为高兴。栾大为人修长漂亮,说话周到而有策略,又敢说大话且神色自若。他曾经夸大说,“我曾往来于海上,见到了安期、羡门等人。他们认为我地位低下,因此不相信我。此外,他们还认为康王只是个诸侯,不值得给予方术。我多次向康王进言,但康王并未采纳我的建议。我的老师曾说:‘黄金可以炼成,黄河的决口可以堵塞,不死的药可以得到,仙人也可以招致我只是怕得到像文成那样的结局。那么方士们都闭上嘴,怎么敢说方术呢!”皇帝说:“文成将军是因为吃了马肝而死的。如果你真的能够修习他的方术,我怎么会吝惜呢!”(要么是过量了,要么是生吃了。过量感觉不太可能,应该是生吃了,病原体入侵体内病死的)栾大对皇帝说说:“我的老师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别人有求于他。如果陛下您一定要召见他,那么应该尊敬他的使者,让他的使者成为您的亲近下属,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们,不要轻视他们,并且让他们各自佩戴自己的信印,这样才能让他们与神人沟通。但是,神人是否愿意回应您的请求,这取决于您对使者的尊敬程度。只有您对使者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他们才能有可能为您传达信息。”于是汉武帝让栾大试验小法术。栾大让旗帜斗起来,旗帜果然相互撞击。
在这个时期,汉武帝正为黄河的决口问题而担忧,虽然炼丹砂铅锡为黄金的事业并未取得成功。皇上还是任命了栾大为五利将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栾大得到了四枚金印,分别佩带了天士将军、地土将军、大通将军和天道将军的印章。制诏御史(起首):“昔日大禹疏通了九江和四渎,近年来黄河在皋陆地区泛滥,堤坝工程不断。朕在位二十八年,上天似乎赐给了朕一位能够通晓治水之道的人。《易经》中的‘蜚龙’和‘鸿渐于般’预示着吉祥,朕意欲将此吉兆与之相联系。因此,封地土将军栾大为乐通侯,赐予他二千户的封地。”还赐他列侯的甲第,僮仆千人,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等,皇上又将卫长公主许配给栾大作为妻子,并赐给他黄金万斤,将卫长公主的食邑改名为当利公主。汉武帝甚至亲自来到五利将军的府第,使者慰问赏赐的物品,在道路上络绎不绝。从大长公主到将相以下,都在他家置备酒宴,献上礼物。随后,汉武帝又刻了一枚玉印,称为“天道将军”,派使者身穿羽衣,夜间站在白茅上,而栾大也穿着羽衣,在白茅上接受玉印,以此来显示栾大并非汉武帝的臣属,而是通神的使者。佩戴“天道”印的人,是为天子引导天神降临的意思。于是五利将军经常在家中夜间祭祀,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使神仙降临。虽然天神没有到来,但各种鬼怪却聚集了起来,不过栾大还是能够驱使它们。后来,栾大整理行装,向东入海,去寻找他的老师。在海上停留了几个月后,栾大佩上了六枚大印,尊贵之名震惊天下。燕、齐沿海地区的方士们无不握住手腕,激动振奋,都说自己也有秘方,能通神人和仙人。
这一年夏天六月,汾阴(今山西汾阳)的一个巫锦在为民祭祀魏脽后土营旁时,意外发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鼎。这只鼎的形制和纹饰与众不同,且没有款识,即没有铭文,因此被认为是一只罕见的宝鼎。巫锦将这一发现报告给了河东太守胜,胜又上报给了皇帝。皇帝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派遣使者前来调查此事。经过验证,确认这只鼎并非伪造,而是真正的古代遗物。于是,汉武帝以礼祭祀了这只鼎,并命人将其迎至甘泉宫,以便亲自查看。在从汾阴到长安的途中,经过中山(河北)时,天气晴朗,有黄云盖顶,象征着吉祥。有一头麅子(一种鹿科动物)跑过,皇帝亲自射中了它,并用它来祭祀。到达长安后,公卿大夫们都议论奏请皇上尊奉宝鼎的事。皇帝说:“近来黄河泛滥,已有好几年谷物收成不好,所以我巡视各地祭祀后土,为百姓祈求丰收。今年丰收了尚未报祭,鼎为什么出现呢?”有司就说,“据传,太帝太昊伏羲氏造了一只神鼎,象征着一统,天地万物都归统于神鼎。黄帝制作了三只宝鼎,象征着天、地、人。夏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只鼎,这些鼎都曾经被用来烹煮祭品,祭祀上帝和鬼神。当遇到圣明的君主时,九鼎就会出现,并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迁移,从夏朝到商朝。然而,当周朝的德行衰败,宋国的社稷灭亡时,九鼎便沉没隐藏,不再为人所见了。《周颂》说‘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犀牛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如今鼎被送到甘泉,它光润如龙,象征着无尽的吉祥和好运。在中山地区,有黄白云降下,形状如兽,似乎是上天赐予的符瑞。同时,路弓乘矢,集获坛下,这些征兆都预示着吉祥和幸福。因此,应当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来报答神灵的恩赐。只有那些承受天命而成为帝王的人,才能心中明白它的含义,并与天命相符合。九鼎应该陈列在祖庙之中,收藏在帝廷之内,以符合神明的感应。”天子下诏说:“可。”
那些入海寻找蓬莱仙岛的人,说蓬莱并不遥远,但之所以无法到达,可能是因为他们看不见蓬莱的仙气。于是皇上派遣擅长望气的官员去观察等待蓬莱的仙气。
那年秋天,皇上驾临雍县,并且准备举行郊祭。有人进言说:“五帝是泰一神的辅佐,应该建立泰一神的祭坛,并且由皇上亲自祭祀。”皇上心中犹豫未决。齐人公孙卿(方士)说:“今年得宝鼎,冬季的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相同。”公孙卿向皇帝上书说:“黄帝在宛朐(今山东荷泽)得到了宝鼎,并向鬼臾区询问了相关事宜。鬼臾区回答说,黄帝得到的是宝鼎和神策,这一年已酉日的月朔是冬至节,从此进入天纪,终而复始,循环不止。黄帝按照日影用神策推算,以后大率每二十年重又出现月朔黎明时为冬至节,到二十周,第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上天而去。”公孙卿想要向汉武帝奏报某事,但所忠认为那份书信内容不正经,怀疑它是虚假的,于是拒绝了。然而,他又通过宠臣向汉武帝进言,汉武帝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召见了他。(所忠,武帝近臣,曾任谏大夫,事迹散见《食货志》、《郊祀志》等)公孙卿回答说:“这本书是申功给的,但申功已经死了。”皇上问:“申功是什么人?”回答说:“申功,是齐地的人。他与安期生有交往,接受了黄帝的教导,但没有留下书籍,只有这本鼎书。书中说:‘汉朝的兴起将会再次与黄帝时期相联系。汉朝的圣人出现在高祖的子孙和曾孙之中。宝鼎的出现象征着与神的沟通,需要进行封禅。在七十二位封禅的帝王中,只有黄帝能够登上泰山进行封禅。’申功说:‘汉王也应该进行封禅,封禅就能够像黄帝一样成仙登天。黄帝在位期间,有万诸侯,其中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的名山有八座,其中三座在蛮夷之地,五座在中国。中国著名的五座山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这些山是黄帝经常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与神灵相会的地方。黄帝在位期间,一边战斗一边学习仙术。黄帝担心百姓不遵守道义,于是严厉禁止和斩除了那些不信奉鬼神的人。他活了百多岁,然后才得以与神通。黄帝在雍地祭祀上帝,并且停留了三个月。鬼臾区被称为大鸿,他死后被葬在雍地,因此鸿冢就是他的坟墓。在黄帝之后,鬼臾区继续与黄帝的灵魂沟通,并在甘泉(明廷)举行了祭祀。黄帝在首山采集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了鼎。鼎铸成之后,有龙垂下胡须来迎接黄帝。黄帝骑着龙,群臣和后宫随从共七十余人也一同上去了。其他的小臣没有能够上去,他们拿着龙的胡须,但龙的胡须断了,导致黄帝的弓也掉了下来。百姓仰望黄帝升天,抱住他的弓和龙髯号哭。因此,后世将这个地方命名为鼎湖,而黄帝的弓则被称为乌号。’”天子说道:“啊!如果我真的能够像黄帝那样,我愿意放弃在人间的一切,包括我的妻子和儿女,就像脱掉鞋子一样轻松自在。”皇上于是任命公孙卿为郎官,派他到东方去太室山等候神仙。
皇上在郊雍(今陕西凤翔)举行了祭祀,并前往陇西(今甘肃东部)、空桐(今甘肃平凉)和甘泉(今陕西蓝田)等地进行巡幸和祭祀。在甘泉,他命令祠官宽舒等人准备泰一祠坛,这个坛是仿照薄忌泰一坛建造的,共有三层。五帝坛则环绕在泰一坛的下方,每个帝坛代表一个方向,其中黄帝坛位于西南方向,并除去了八通鬼道(即八条通道)。泰一坛所用的祭祀物品与雍一畤(即雍城的宗庙)相似,但增加了醴(li,二声,美酒)枣脯等食物。此外,还杀了一头犛牛作为俎豆牢具(即祭祀用的器具)。在五帝坛中,只有俎豆和醴进献给五帝。祭祀时,牛的颜色为白色,鹿居其中,彘(即猪)在鹿中,水则用于洎之(即清洗)。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泰一祝宰(即主祭)则穿着紫袍和绣衣,五帝的服饰则根据各自的属性有所不同,如日赤(代表太阳)、月白(代表月亮)等。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这天刚刚拂晓,天子就开始在郊外祭祀泰一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肃拜;而祭拜泰一神则按照在雍县的郊祀礼仪进行。劝神进食的祝辞说:"上天开始把宝鼎神策赐给皇帝,让他的天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终而复始,永无止息。皇帝在此恭敬拜见天神。"祭祀礼服用黄色。祭祀时坛上布满火炬,坛旁摆着烹煮器具。主管官员说"祠坛上方有光出现"。公卿大臣们说"皇帝最初在云阳宫郊祀,祭拜泰一神,司祭的官员捧着直径六寸的大璧瑄玉、毛纯膘肥的美牲献给神灵享用。当夜有美丽的光彩出现,到了白天,有黄色云气上升,与天相连"。太史公和祠官宽舒等说:"神灵降下美好景象,是保佑福禄的吉祥预兆,应该在这神光所照的地域建立泰畤坛,用来宣扬上天的神明瑞应。命令太祝主管此事,每年秋天和腊月间举行祭祀。每三年天子郊祀一次。"
秋天,为了讨伐南越,汉武帝向泰一神进行了告祷,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旗子,这种旗子用牡荆木制成,上面画有日月、北斗和升龙的图案,象征着天一三星,被称为“灵旗”。在进行军事祷告时,太史(古代负责祭祀的官员)会手持这面“灵旗”,指向即将被讨伐的国家。五利将军的使者不敢再入海,而是去了泰山祠。汉武帝派人暗中跟随五利将军的使者,结果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五利将军的使者声称自己见到了师父,但实际上他的方术已经用完,而且他的说法并不可信。因此,汉武帝下令诛杀了五利将军。
冬季,公孙卿在河南候神,声称在缑氏城上看到了仙人的踪迹,有一物像雉鸡,在城墙上往来。汉武帝对此表示怀疑,询问公孙卿:“这会不会是效仿文成、五利的行为?”公孙卿回答:“仙人并非有求于人主,而是人主求之。如果神道不稍加宽容,神是不会来的。谈论神事,如果事情看起来迂诞不经,但坚持不懈,时间久了或许可以达到目的。”于是,郡国各自清除道路,修缮宫观和名山神祠,以期汉武帝的驾临。
哇塞,通篇全是讲的求仙之道,看得出太史公对刘彻非常不满了?(?'?'? )??????
不过这个祭祀确实怪吓人的,那时候应该还有打仗,百姓们既要服劳役又要服兵役,牲畜还要拿来当贡品,黄金信任都给方士,emmm,黄河也不安生,全国家都在讨好汉武帝,制造各种所谓的神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汉武本纪4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