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十年又一月 > 第14章 第 14 章

第14章 第 14 章

以前农村里的很多老人都没有养老金,上了年纪后体力下降干不了重的农活,这就意味着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如果年轻时没有什么积蓄,再碰到良心不好一点的子女,晚年生活将会非常的凄凉。

很多老人不愿坐吃山空,特别是一些老太太,大家会想尽办法去接一些手工活。

老人的工作效率虽不比年轻人,但胜在廉价,很多小的厂家都愿意把一些量小的活拿给村里的老人去坐,比如挑花、绣珠花、编竹篮……

这些手工活难度不高,看两遍就能上手,钱也不多,通常是几分钱一个件。

三婆婆经常接这种手工活,赚的钱不抵她儿子给她的零头,但三婆婆乐此不疲。

和曾宜宁熟悉之后,她常告诉曾宜宁:“做人要靠自己,永远不要过手心向上的日子。”

在这一点上,三婆婆和田晓燕的观念出奇一致。

虽然在那个年代,她们没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但是现实的经历让她们早早就意识到任何人都靠不住,只有自己。

这一点也深深影响了曾宜宁。

放假的时候,曾宜宁经常跑到三婆婆那里帮她一起干活,赚点零花钱。

年轻人脑子灵活、手脚麻利,三婆婆绣一朵珠花的时间,曾宜宁可以绣三四朵,有时三婆婆也会感叹自己老了,年轻时绣花的本事在村子也是数一数二的。

夏天天热,得益于三婆婆那个做生意的老板儿子,三婆婆家是村里最早装上空调的那一批,但三婆婆心疼电费,白天决计不开空调,只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开,还专门找曾宜宁帮她设了空调的定时,开几个小时等房间彻底凉快下来,就关掉,换成电风扇,吹到天亮。

她给曾宜宁算了一笔账,她干一天手工活赚的钱只能用来交交电费。

曾宜宁家和三婆婆家中间有一条一米多宽的弄堂,两边都被房子挡着晒不到一点太阳,是炎炎夏日里难得的一处阴凉地。

三婆婆和曾宜宁就把东西搬到弄堂里,上午的时候两人一块干活,下午三婆婆躺在太师椅里打打瞌睡,曾宜宁撑开小桌子,再拿上一个小板凳,开始写作业,等待弄堂里偶尔吹起的一阵凉风。

写得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或者是看看书,她特别喜欢看小说还有散文,家里有的那些书她翻来覆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

三婆婆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了一把竹编的摇摇椅,一直堆在院子里,积了不少灰。她趁下雷阵雨的时候把椅子挪到外面,让雨水冲刷掉了上面的灰,再用井水仔仔细细擦了一遍。

这把椅子后来成为她的专用座,躺在摇椅上看书的时光安静而迷人。

弄堂里虽然凉快,但光线不足,三婆婆常说她这样会把眼睛看坏,但她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根本没放在心上。

田晓燕担心影响她学习,把家里的电视机线都拔了藏起来,看书是她唯一的娱乐活动,也是田晓燕唯一肯大大方方给她花钱的地方。

在这小小的弄堂里,她看完了四大名著、鲁迅的小说、三毛的散文……

对于好看的书,她是来者不拒,书上的有些内容,在她那个年纪并不能理解,但年纪小也有小的好处,理解能力弱,记忆力超绝,当时读过的很多内容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大脑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书上的内容不时从脑海中翻涌出来,很多年后她才读懂了那些书。

每年夏天,三婆婆都要种许多的玉米、番茄和青瓜,曾宜宁最喜欢吃三婆婆种的番茄,不是菜市场里买的那种果肉脆硬、味道寡淡的番茄,三婆婆种的番茄口感是粉粉的,汁水丰富,带着一股浓浓的番茄味。

一到夏天番茄大丰收,曾宜宁把摘下来的番茄泡在井水里,馋的时候就拿出来、甩干表面的水滴直接吃,或者是把番茄切块,表面撒上一层细细的白糖,稍稍腌渍一会儿,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是入口的时候还能嚼到白糖的颗粒感。

她经常把番茄当饭吃,一天能吃好几个,三婆婆常说,曾宜宁的皮肤那么白,全要归功于她种的番茄。

曾宜宁就跟三婆婆开玩笑:“明明是我本身就白,你种的番茄要是真的有美白的效果,那些明星都要争着抢着来问你买,你老早就发财了。”

三婆婆点点头,一本正经说道:“我的财路都被你这个小馋鬼给吃没了,吃了我那么多东西还不长肉,白浪费了。”

曾宜宁佯装反驳道:“你给我吃的都是菜,当然长不了肉了。”

说罢,两人笑作一团。

上了初中后,学业压力不可同日而语,平时曾宜宁去三婆婆那里帮忙的时间很少,就算去了也会被三婆婆责备,“干什么都没有读书要紧,读书是最好的出路。”

三婆婆的这句话她倒是听进去了,初中三年,基本只有寒暑假的时间她才去帮忙。

好在小学的那几年,她从三婆婆那儿赚得零花钱大部分都存了下来,平时花钱的地方也不多,就是买买文具、买买书,初中那几年没有出现过手头紧缺的情况。

从小受到三婆婆和田晓燕的影响,曾宜宁的金钱观很早就形成,耳濡目染中她学会了精打细算和未雨绸缪。

她把小学里攒下来的钱分成三份,分别是初一、初二和初三的零花钱,再把初一的那份分成上学期和下学期,依此类推,细分到每个星期能花的钱,大多数的时候,一个星期的钱是用不完的,这部分本该花掉却剩下来的钱对她来说像是一笔意外之财,这是她可以自由支配用来买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这些钱是自由的。

除了原本的积蓄,初中三年里她还有一些其他的收入,田晓燕有时记起来也会给她一些零花钱、三婆婆那里虽然不如小学赚得多,但寒暑假多多少少也能挣一点,还有学校里的奖学金,不多,每个学期通常是一两百块,这些钱都被她存在另外一个盒子里,从来没有用过,偶尔拿出来数一数,这是她为高中三年留出来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曾宜宁就没有让自己的钱包出现过尴尬的情况。

绣花实在不赚钱,三婆婆的眼睛也不如以前,她开始找一些工钱更高一点的手工活,比如折围巾。

工厂里机器生产出来的围巾都是连在一起的,这些老太太们会点上香,用香燃烧的部分把围巾之间连接的线烧断,减掉多余的线头,再按照要求把围巾叠好装进透明的塑料包装袋,50袋一组捆扎好,一条围巾1毛钱,这么一捆可以赚5块钱,比绣花的价格高不少。

曾宜宁也干过一段时间,确实比绣珠花要简单很多,但是长时间闻着燃香的烟气,也是头疼脑胀,感觉肺里都是废气,不知道这些老太太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时间长了,干活的老太太们也分出了一二三级,那些年纪轻一些的,受过几天教育,认得字会算术的,慢慢成为了头头,她们专门从厂里揽活,再把这些东西分给村里其他的老太太干,这个工作更轻松,赚得也稍微多一些。

碰到一些价格高的手工活,不是随随便便哪个老太太都能干,得看关系。和小头头的关系好,她会优先考虑分给你,为了能多赚一些钱,有些老太太就会不时的拿着自家田里的瓜果蔬菜“贿赂”那些头头们。

三婆婆以前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儿子又在国外做生意,在这些老太太中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只要她去拿活,大家多多少少都要卖她一个面子。

中考结束后,曾宜宁有了两个多月放松的时间。

在等待中考成绩公布的那段时间,她几乎天天都待在三婆婆家里。

三婆婆问她考得怎么样,她只说不清楚,要看改卷老师怎么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三婆婆感叹道:“跟我也不肯讲实话,你要是生在以前,就是一个小师爷,喜欢肚子里面做文章,”

面对三婆婆的打趣,曾宜宁笑而不语。

其实考试结束当天她就校对了答案,除了作文这些主观意识比较强不太好估分的题目,其他的分数她自己心里已经有了底,参考往年的分数线,不出意外,她应该能上一中。

不过凡事都有万一,在最终的成绩出来之前,谁也不能百分百保证。

除了她自己知道,任何人来问,她都是这一套说辞,包括父母。

她害怕希望落空,更害怕让别人跟着空欢喜一场。

田晓燕把藏起来的电视机线装了回去,让曾宜宁好好放松,放在平时这是求之不得的,她有很多电视剧想看,只是此刻她并没有心思。

虽然她面上表现得跟往常一样云淡风轻,但心里也忍不住焦虑。再怎么伪装的成熟,毕竟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碰到中考这样决定未来命运的大事,怎么可能不紧张,只是她把情绪隐藏的很好。

曾宜宁每天都在三婆婆那里折围巾,这种简单、重复、机械的劳动忙碌充实,倒是让她少了很多胡思乱想的时间。

几天后,成绩公布,紧接着填写志愿,公布录取情况。曾宜宁如愿以偿考进了一中,还是实验班。

田晓燕和曾建国无比激动,一中是整个南江市最好的高中,考上一中意味将来大学本科基本是稳稳当当的,还有机会冲击985、211这样的名校,他们似乎可以预见女儿未来的光明人生。

曾建国提出要办个几桌酒席,赶时髦弄个升学宴,田晓燕对这种费钱费时费力的事情一向不喜,但女儿考上一中是一件让她扬眉吐气的大喜事,她难得和曾建国意见一致。

不过酒席最终没有办起来,因为曾宜宁不想办。

她有她的担忧,这一次的中考虽然考得好,但要是三年后的高考考得不好,那些爱搬弄是非的亲戚指不定要怎么说,她都能想到那些人阴阳怪气的嘴脸。

田晓燕没想到曾宜宁会想的这么多,看着面前温和而又坚定的女儿,她有些晃神,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眨眼间躺在襁褓中的孩子都长得这么大了,她也已经不了解女儿内心深处的想法,这让她有些失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池南春水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陷落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