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
嬴政用的陈述句,不是疑问句,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但李斯这一次却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面露难色,“陛下,因为吞并六国的速度过快,秦吏本来就有些数量不足,以至于不得不任用六国原本的官员,若想改革吏治,怕是要先把秦吏的数量升上去啊!”
——咳咳,除了现实原因外,其实也有他本人不太想改革的原因_(:з」∠)_
开玩笑!
天幕都说了,隋文帝的改革是为了分相权了,这个……是吧?!
嬴政闻言皱了皱眉,“秦吏缺额很大吗?”
“的确有些严重。”李斯艰难地点头。
嬴政顿时沉默了。
这就很尴尬= =
明明有好的政策,却用不了,他现在的感觉,简直了。
扶苏见状不禁有点想法,“父皇,其实……”
“你闭嘴!”
嬴政根本就不想听这个傻儿子说话,他不用听都知道,对方肯定又要举荐儒家那群迂腐的家伙了。
“……是。”扶苏泄气不已。
王绾却抓住机会,想再最后努力一把,“陛下,既然秦吏不足,不如启用宗室?总归是大秦自己人,比外人可信多了。”
——如此,虽然不是分封制,也算是聊胜于无了。
“一派胡言!”李斯生怕嬴政心动,当即便驳斥道,“天幕都说郡县制才是正途了,老丞相一再怂恿陛下分封,到底是何居心?!”
王绾脸色涨得通红,“老夫是一心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考虑,休要污蔑老夫!”
李斯冷笑一声,“污蔑?我看……”
“好了!”不等李斯说完,嬴政就打断了两人的争吵,“朕意已决,就使用郡县制,秦吏的问题,回头再说。”
“是。”两人一同回答。
区别在于,王绾的肩膀立刻就垮了下去,李斯却挺直了腰杆。
但他也没得意多久。
因为紧跟着,嬴政就又说道,“地方官制的改革暂且放一放,等看完天幕,诸位爱卿先来讨论一下三省六部制。”天幕是没说三省六部制具体是哪三省,哪六部,但对方在陈述的同时,却也放出了相关材料,因此,众人对于三省六部制的架构,还是很清楚的。
李斯,“……………………”他瞬间也萎了_(:з」∠)_
……
不得不说,秦朝这个时间点,确实挺尴尬的。
但其他朝代,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
隋以后的朝代不必说,这些政策,他们本来就在使用,充其量也就是再感慨一下隋文帝的厉害而已。
而隋以前?
汉朝,因为诸侯国的存在,皇帝们只能在中央直辖的地区实施这些政策,还得是比较强势的皇帝,才敢实施,三国时期稍微好一点,不用顾忌诸侯王了,但门阀势力却又已经崛起,由于大家打天下还要借助豪族力量的缘故,也不敢将对方逼得太紧,免得有人狗急跳墙,只能试探着来,可想而知,这绝对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晋朝就不提了。
这一时期,世家大族已经完全把持了朝堂,指望他们自割腿肉,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
明太祖时期。
“……落水而亡?好一个落水而亡!”
朱元璋双眸之中寒光大盛,完全没在意隋文帝的功绩,注意力全被某一条弹幕吸引了,面容狰狞不已,“那些个官吏!看来咱还是对他们太好了,才养肥了他们的胆子啊!”
话到最后,他的语气之中满是杀意。
不怪他如此,实在是这条弹幕透露出来的信息,太让人不寒而栗了!
朱标的脸色也不好看,“父皇息怒。”
他只勉强劝了这一句,就说不出其他话来了。
——后世若当真有“落水而亡”的皇帝,那可都是他的子孙啊!
此时此刻,他也为官吏们的大胆震惊到了。
还有马皇后。
一向作为老朱和官员们之间润滑剂的她,这会儿也没心情打圆场了,只是提醒道,“重八,你可别冲动,后世官员们干的事情,不好拿到现在说,这天幕其他人也能看见,小心弄巧成拙。”
“妹子放心,咱有分寸。”朱元璋冷着脸,“你什么时候见咱干过没把握的事儿?!”
……
明成祖时期。
朱棣当即怒瞪朱高炽,“我就说那些官员不能太放纵!”
朱高炽低着头,没说话。
他这会儿也有些自我怀疑了。难道真是因为他对文官太好了,才让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
“好了,这跟高炽有什么关系?”关键时刻,还是徐皇后心疼儿子,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都还不知道事情真相呢!再说了,后世官员做的恶事,怎么能怪到现在的人头上?”
“哼!”
朱棣还是余怒未消,旋即便立刻找来纪纲,“去!把在京的官员都给朕查一遍!朕倒要看看,这些大臣到底都是什么货色?!”
“是。”纪纲答应一声,就连忙退下。
朱高煦见状看了一眼自家大哥,顿时幸灾乐祸不已,本想冷嘲热讽几句,不料一抬头,先对上了老爷子锐利的眼神,他瞬间便是一抖,条件反射性地就闭嘴了。
……
不仅仅是朱元璋和朱棣。
后面的明朝皇帝……
不!
不只是后面的明朝皇帝,应该说,涉及到自己的身家性命,除非是那种手上没有半点实权的傀儡,否则,皇帝们对此不可能不重视,都是纷纷采取了一些措施。
只是明武宗之后,因为有了“实例”的缘故,皇帝们的反应更大而已。
但这些显然跟周晗没关系。
视频继续向下推进——
【说完了官场改革,我们再来看选官制度。
华夏的选官制度,先后经过从世卿世禄制,到征辟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的变化,而科举制,正是隋文帝首创。【1】
我们现在的高考,就是由科举制衍变而来。
当然,隋文帝时期,科举制还并未完全形成。
开皇年间,隋文帝只是规定了各州每年向中央选派三人,参加考试,因为推荐的权力在官员手中,所以这一时期,大部分寒门是享受不到科举制的福利的,考生还是被限制在了世家子弟的范围内。
但无疑,这种唯才是举的理念,对于当时的社会而言,是极大的进步。】
……
“好一个科举制!好一个隋文帝!”
嬴政大赞,他对杨坚,真是越来越欣赏了。
不过,欣赏完,他又忍不住眉头紧皱,“后世的朝廷,是怎么做到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考试的?”
这要耗费多少竹简?!
而且看样子,隋文帝创造这套制度,是为了发掘寒门人才,可读书识字的成本那么高,寒门又是怎么负担起的呢?!
还不是一两个寒门,而是大批量。
否则,隋文帝完全没必要搞出这样一套有针对性的制度来。
“会不会是后世不用竹简了?”
天幕在叙述隋文帝功绩的时候,虽然是以影像为主,但偶尔也会穿插史料,再加上,影像当中,本来就有隋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片段,因此,李斯敏锐地注意到了纸张的存在,“臣观天幕上的文字载体,轻薄又简便,若其能够大规模生产,寒门能崛起,朝廷能组织科举,也就不奇怪了。”
嬴政微微一怔。
他其实也注意到了纸张,只是,他之前把那当成是跟丝绸一样,贵族专用的奢侈品了,倒是没往这个方向想过。
“后世人才济济,真乃盛世啊!”淳于越忍不住感叹,“也不知这轻薄如蝉翼的书籍,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嬴政看了他一眼,没搭理,转而吩咐赵高,“派人去问问墨家,可能仿制?”
“是。”赵高答应一声,就赶紧下去安排了。
……
“……科举制?”
刘邦啃完鸡腿,随手用衣服擦了擦油乎乎的爪子,旋即摸了摸下巴,“不错,好东西!”
萧何皱眉,“可是陛下,这其中的抛费……?”
他没阻止对方。
因为眼下这个时代决定了,即便是朝廷推行科举制,能有资格参加的,也只能是贵族后裔,他们的利益并不会受损,至于子孙后代如何,呵,等平民都能读起书的时候,朝廷阻止也没用了。
“不让他们用竹简书写,不就行了?”吕雉淡淡地道,“可以直接当面问答,如此,还省得有人滥竽充数了。”
她跟刘邦是不对付。
但在让大汉好这方面,两人的利益却是一致的。
……
汉武帝时期。
刘彻也在跟大臣们商议推行科举制。
不过,因为他并非开国之君,眼下又年轻,威信不足的缘故,倒是遇到了一些阻力。
好在,跟汉初一样,只要造纸术没出现,任凭朝廷用什么办法选拔人才,最终都只能局限在贵族子弟当中,所以,在刘彻让出了一部分利益后,倒也勉强通过了。
同理,文帝时期,景帝时期,也都差不多。
并且,由于两人比较年长,对朝堂的掌控力更强的缘故,推行起来反而比刘彻更容易。
还有昭帝和宣帝时期。
虽说是霍光掌权,但霍光对大汉的忠心毋庸置疑,这又不会影响他的利益,所以,得益于他的一手遮天,直接就给通过了。
但之后的皇帝,就没这份“幸运”了。
从汉宣帝往后,西汉的皇帝一个比一个烂,东汉又是门阀崛起的节点,魏晋南北朝更不必说,皇帝倒是想实施,可除非他们不想干了,否则,没人敢跟整个官僚群体对着干。
尤其是蔡伦发明出造纸术以后的节点,官员们更是恨死蔡伦,恨死隋文帝,也恨死天幕了。
——这不是明摆着要掘他们的根嘛!
……
蔡伦的确是发明造纸术,不是改进造纸术,这一点没写错,经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鉴定,认定“西汉古纸”并不是纸,所以,纸就是蔡伦发明的。
《隋书·帝纪·卷一 ·高祖上》:“乙未,制诸州岁贡三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隋文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