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青绸小轿趁着暮色,在宫门落钥前,从侧门悄无声息抬进了皇宫。
守门侍卫压低嗓音,有些疑惑:“都这时辰了,严大人怎的还递牌子求见?莫不是有什么急事?”
另一侍卫连忙使了个眼色,声音压得更低:“嘘!轿里坐的哪是什么严大人,我听小内侍嚼舌根,说是位未来的贵人。”
轿帘低垂,严时清端坐其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绣的缠枝莲纹,她垂眸看向身上的嫣红衫裙,心头五味杂陈。
这并非她初次踏入宫闱,身为公主伴读,每月有大半月宿在公主殿,对皇宫自是熟悉的,只是这次进宫与往日不同。
昨日,她应公主之邀入宫赴皇后娘娘举办的赏菊宴,宴席上一名端茶的侍女不慎将整盏菊酿泼在了她的裙衫上。
被引至偏殿更衣时,一缕若有似无的异香钻入鼻息,待醒来,竟发现自己衣衫凌乱地在皇上偏殿的汤池之中。
这场变故来得蹊跷,她实在辨不清自己究竟是遭了池鱼之殃,还是自始至终就是一场为自己专设的棋局。
这时,一个内侍的声音从轿子外传来,语气甚是恭敬。
“严小姐,李内侍遣奴才来接您。今夜,您先暂居储秀宫,待圣上有了旨意,再做另行安排。”
轿内,严时清轻启朱唇,柔声回应道:“有劳内侍了。”
抬轿的内侍们瞧见前来接人的竟是虞内侍。
这可是圣上跟前的红人,顿时吓得脚步都放轻了许多,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不过,一想到轿中人的身份,他们又觉得这般阵仗倒也不足为奇。
这位被连夜送进宫的严家小姐,阴差阳错在宫里失了清白,虽非正经选秀入宫,但她出身清贵,乃是严家嫡长女。
其父是户部侍郎,其外祖父更是前太傅,乃三朝元老,肱骨之臣,虽已辞官隐居,但到底是当今圣上的授业恩师,师生情分总归是抹不掉的。
不论旁人作何感想,此刻的严时清正坐在那摇摇晃晃的轿子中,脑海中如同一团乱麻,这一日所经历之事太多太杂,让人无暇细思。
白日里,静安侯府大张旗鼓派人前来,退还了庚帖,这自打娘胎出生便定下的婚约就这样退掉了。
随后,父亲竟跪在她面前,泪流满面恳求她顾全大局,为了严家和周家的颜面,便进宫去吧。
严时清心中明白,为了严家和周家,她确实别无选择,也无其他出路。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父亲竟然听信了继母那荒谬言辞,还未等圣旨下达,便连夜将她送上轿子抬进了皇宫。
呵,这般急不可耐地谄媚逢迎,难道是将她当作了讨好圣上的礼物不成?
此时,坤宁宫灯火通明,正值十五佳日,乃是皇上与皇后共进晚膳、同寝之期。
伴君用膳之际,皇后本应满心欢喜,可想起侍女刚刚传来严家小姐已入宫的消息,着实难以展颜。
严时清此人,出身名门,品貌非凡,据闻还有咏絮之才,昔日为昭宁公主挑选伴读时,皇后曾亲自钦点于她。
彼时选她,一则看重其外祖父周公在文臣之中的崇高地位,二则因其与静安侯府世子早有婚约,本欲为裕儿增添助力。
谁料世事无常,阴差阳错,这位原本该是静安侯世子妃的严小姐,如今竟成了皇上身畔之人。
皇后心中越想,越觉愤懑难平,若让她知晓是哪个蠢货出的手,她绝不会轻饶。
今日皇后有些寡言,为着什么,皇上心里跟明镜似的,可他并未放在心上,依旧如常。
待用完膳,皇上忽然开口:“那严家小姐既已入宫,皇后以为应该给什么位分好?”
“严小姐出身清贵,又是周公的嫡亲外孙女,皇上以为封妃如何?”
皇后暗自揣度圣意,可如今皇上的心思愈发深沉难测,她也不知皇上对严时清是个什么态度。
皇上微微一笑,道:“她年纪尚幼,又因后宫阴私而入宫,封为贵妃,亦无不可。皇后以为呢?”
皇后心中讶然,贵妃之位?如今宫里那几位有皇子的也不过是妃位而已,但面上却丝毫不露。
因着这点小事逆了圣心,实属不值当,她是皇后,封个贵妃,该着急的又不是她。
“皇上考虑得极为周全,那丫头年纪与昭儿相仿,此番又受了诸多惊吓,皇上合该好好宽慰才是。”
皇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笑意,这时候提起昭儿,便是想要补偿了,夫妻多年,他的这位皇后啊,惯是不爱吃亏的。
不过,既已得此佳人,他自不会吝啬,多给一些赏赐作为补偿罢了,以彰显帝王仁义。
于是,皇上缓缓开口:“那便封严氏为贵妃,封号「月」,赐居承乾宫。”
言罢,又接着下令,“另,封静安侯府世子为宣武将军。”
最后,目光转向皇后,带着几分宠溺,“还有我们的昭儿,赐吴江县为其公主封地,岁禄八千石。”
圣上金口玉言,三道旨意便被这么定下了,皇后面上多了些许真诚的笑意。
吴江县离上京城近不说,且是个富庶繁华之地,八千石的岁禄堪比亲王,这般慷慨又体面的恩赏,自是无不满意的。
至于失去了一个原本可望拉拢的公主伴读,那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大不了再物色一个更出色的便是。
只要她依然稳坐中宫皇后的宝座,只要她的裕儿和昭儿依然深得圣心,那她又有何愁可虑的呢?
前来储秀宫宣旨的小内侍生得一副讨喜模样,眉眼弯弯,笑得跟朵花似的,吉利话说个不停,还顺带把另外两道旨意一并说与了严时清。
严时清始终面带浅笑,盈盈福身,双手恭敬地接过圣旨,随后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碎银,递给了小内侍。
小内侍接过那沉甸甸的荷包,心里乐开了花,暗自思忖:这可真是个肥差,贵妃娘娘出手如此阔绰,当真大方得紧。
得了赏的小内侍愈发殷勤,满脸堆笑:“今夜就委屈贵妃娘娘暂且在储秀宫歇息了,皇上已吩咐人连夜清扫承乾宫。按照位分,娘娘可带两位贴身侍女一同进宫,明日一早,奴才便去宫门那儿候着,接两位姐姐进宫侍奉娘娘。”
待宣旨的小内侍离去,储秀宫的掌事嬷嬷领着内侍和侍女前来道贺,严时清依旧大方,又是一把把银子赏了出去。
宫人们渐渐散去,偌大的储秀宫庭院中,只余严时清孤身一人。
她静静伫立着,微微仰头望向天边那轮明月,皎月如盘,故人离散。
宣武将军,正四品的武官职位,皇上此番封赏着实大方,有了这武官身份,日后他便有了报国之途,再也不只是单单依靠祖荫庇护的世子爷了。
而我严时清,往后便是大雍的月贵妃了,虽说开局满是尴尬坎坷,但到底看在外祖父的面子上,皇上给足了尊荣与体面,我该知足。
「徐知宴,恭喜你,也恭喜我。」
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话语,随夜风消散在这清冷的月色之中。
次日清晨,严时清被封月贵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前朝与后宫。
要知道,这可是大雍自开国以来,第一位入宫便封贵妃的女子,一时间风头无两。
坤宁宫外,天刚蒙蒙亮便已有不少妃嫔在此等候。
毕竟,这是贵妃首次前来坤宁宫向皇后请安,谁也不敢比贵妃到得迟,无关其他,这便是地位尊卑有别。
淑妃、德妃、贤妃三人起了个大早,候在坤宁宫外,三人脸色都有些难看。
一夜之间,头上突然多了个贵妃,而且这个贵妃还是与她们孩子同辈的丫头,这叫她们如何能不窝火?
淑妃向来与德妃不和,难得见德妃脸色不佳,忍不住出言讥讽:“哟,德妃姐姐,您这脸色看起来可不太妙啊,莫不是昨晚一夜未眠?”
德妃本就因严时清被封贵妃之事烦闷不已,一夜未睡好,心情糟糕透顶,自然也不会给淑妃好脸色看。
她冷笑一声,反唇相讥:“哼,说得好像淑妃妹妹你睡得安稳似的。本宫看妹妹今日的妆容也忒浓了些,莫不是想借此掩盖眼下的黑眼圈?”
眼看着淑妃被德妃的话气得柳眉倒竖,马上就要发作起来,贤妃连忙莲步轻移,上前劝阻。
“两位妹妹都消消气儿吧,一会儿贵妃娘娘就该过来了。咱们可别在这节骨眼儿上闹笑话,让贵妃娘娘看了去,那可就不太好了。”
德妃闻言,淡淡瞥了贤妃一眼,倒也没再说什么。
淑妃却是个火爆脾气,直接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怼道:“要你多管闲事!哼,整天就会装好人,两面三刀的,谁不知道你安的什么心!”
淑妃和德妃自幼相识,一直是死对头,打入宫前两人便互相看不惯的,后来入宫封妃,又先后诞下皇子,一路以来不分伯仲,平日里自是你来我往地互掐习惯了。
不过,相较于德妃,淑妃觉得自己还是更厌恶贤妃一些,贤妃就是个佛口蛇心、道貌岸然的主儿,最爱装出一副贤良淑德的模样,可背地里却没少使坏下黑手,自己就没少吃她的暗亏。
瞧见贤妃被怼得哑口无言,却还强撑着露出一副笑眯眯的模样,淑妃暗自嗤笑,那虚伪劲儿,真真令人作呕。
而坤宁宫外发生的这一幕,恰好落入了严时清的眼中,她早听闻这三妃关系不睦,今日一见,传言果然不虚。
【 大雍妃嫔等级 】
正一品:皇后 从一品:皇贵妃
正二品:贵妃 从二品:妃子「贤、良、淑、德」
正三品:夫人 从三品:昭仪
正四品:贵嫔 从四品:嫔
正五品:婕妤 从五品:容华
正六品:良娣 从六品:贵人
正七品:才人 从七品:选侍
正八品:淑女 从八品:更衣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初进宫 封贵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