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太后的裙下之臣 > 第48章 此时相望(下)

第48章 此时相望(下)

05.

谢煜尝试着卸去身上的伪装,可或许这些行事风格早已成为自己的习惯,融为他的一部分。无论如何,都不能重回过去了。

他开始接受自己的变化,学着接受,努力摆脱先帝给他带来的影响。

登基不过几年,谢煜便将宫中的方士、仙丹一并丢出宫去。

先帝沉迷于长生不老的虚妄,曾服用过数不清的丹药,甚至丧心病狂到谢煜来试药。

那仙丹会上瘾,使得意识错乱,但说到底也是能戒的。

裴掌印还叫裴十之时也被宁德帝灌下过这些丹药,可他如今不是不用再碰了么?那自己一定也能戒掉。

从十日发作一次,而后延长到一月发作一次,谢煜已然能提前判断出自己发病的时间,避开众人耳目。

裴掌印不在宫中时,他还可以去找阿姐一起练武,不必再避着阿姐。

若不是自己无法随心所欲调派人马,裴掌印就该永远留在外头处理要务,最好别回来了。

可这件事终究只是他的妄想。

没过多久,又到了中秋宫宴。

谢煜盯着眼前半满的酒杯发呆,忽地意识到什么,仓皇寻了个由头打发一众官员出宫,怀揣忐忑不安的心在阿姐宫外站了好几个时辰。

可等他望见裴掌印远远走过来的身影时,心倏然沉到最底下。

那时,谢煜胸中除了气愤、不甘心,更多的是自责与愧疚。

若是自己没有受人所制,没有这般无能的话,根本不可能出现这件事……

再等等,等他有足够能力与所有人抗衡,坐稳这皇位,他会将世上最好的东西都呈给阿姐。

他想要阿姐永远开心,他会让那份丑陋不堪的感情烂在心底,不叫阿姐为难。

只要……只要活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06.

可原来活着,也会成为一个人的奢求么?为何阿姐离宫的那日,他只是几个时辰没见到阿姐,所有人都开始欺骗他说——

太后娘娘死了。

就连裴之彻也要骗他,甚至抱着一个模样与阿姐一般无二的姑娘,装成一副失魂落魄神情来哄骗他。

还以为他是个少不经事的孩子么?如此拙劣的谎话,怎么可能骗得过他……

听曾在天宁帝身旁当值的侍卫说起,昭明太后死去的那段日子,陛下跟疯了没什么两样。

最开始那几日,谢煜一边不信所有人的话,一边又守在棺木前,将宫人赶出去,在里头独坐一宿。

他们这些近臣,是知道些内情的。

棺木里只有太后娘娘身前穿过的衣裳,尸首早就被裴大人私底下处理了。有人说,裴大人是将娘娘埋去某个不知名的荒山上;也有人说,许是裴大人用了妙法,令太后娘娘起死回生,将人藏起来了。

虽不知陛下相信何种传言,但他口中说着绝无可能,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棺木,自己和衣躺了进去。

胆小的宫女们见了,差点吓晕过去。

陛下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是个人都扛不住。

最后,还是沈首辅实在看不过去,命人将陛下敲晕来,拖着一身病体,押着陛下回宫,毫不留情地大骂一通,陛下才有所收敛。

那日以后,谢煜瞧着正常,实则午夜梦回之时总会自顾自走去太后寝宫,什么也不做,抱着双膝坐在脚踏上,一声一声唤着“阿姐”,自言自语一两个时辰,将自己哄睡着。

太后宫里的东西都被裴大人烧得一干二净,那屋子里什么都没有。非要说与太后娘娘有什么关系的,那大概只有陛下自己了吧。

他们这些侍卫算是陪着天宁帝长大的,自谢煜掌权以来,便从李丞相府寻了个由头调来宫中护卫陛下安全。

说起来,他们也是二小姐看大的。陛下自幼丧母,先帝情绪时好时坏,几位皇子公主接连遭遇不幸,太后娘娘算是陪着陛下最长的那个亲人了。

叹一声天不假年,好人短命啊——

如今也只能盼着陛下能如裴大人或沈大人一般,早些从这件事里走出来,别再难为自己。

07.

谢煜其实有些分不清梦与真实了。

他翻到先帝曾用过的丹方——五石散,瞒着沈砚山,命太医秘密研制出来。

若不靠着这东西,他连睡都睡不下。

可他还记得,自己曾答应过阿姐要做个明君,仁义为民。

裴之彻失去踪影后,他跟沈砚山两个人重整了太御府的势力,给秋生冬藏一干有能为的人留了实职,其余的便不再保留。

那半个月近乎忙得脚不沾地,往常也不是没有这般辛勤的时候,每到这时,该有绾春姑姑掌灯伴阿姐一同过来。

阿姐会温一壶热茶,几小盘点心,再三交代要他们所有人好生歇息去。

习惯总是会让人的记忆变得斑驳,他都快记不清她说的那些话了,却总能在不经意间瞥见什么时,想起她。

阿姐似乎离去了,又好似依旧留在自己身侧。

谢煜批完手头上的奏折,那会儿离裴之彻的死讯传来已过去数十日。

他唤侍从端来一碗辩不清色泽的汤药,混着一颗丹丸一并服下,并未顾忌在旁的沈砚山。

沈砚山此时瞧着,一脸病容,乌黑长发中竟夹杂着几缕白发。

他见谢煜服过那丹丸,微微蹙起眉,神情不悦:“陛下。”

谢煜摇了摇头,止住他后续的一番说教,只道:“……太傅不必劝朕,药石无医,趁朕还活着,多做些事。”

他顿了顿,又提起一件事:“朕想从宗亲中选一个孩子作为储君,太傅以为谁合适些?”

“陛下不打算——”沈砚山淡淡道。

谢煜打断他:“朕以为太傅是个明白人,还是莫要蹉跎寻常人家的姑娘。”

“那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做皇帝的人,为国为民便好,是不是我谢家人,实则不算重要。”他神情轻松,“不过,若是有合适的人选倒是免得往民间去寻,大臣这边吵得慌,我也等不了那么久了。”

一句等不了那么久,大概便先为他的结局画上一个鲜红如火的句号。

储君的选立要对天下百姓负责,是以不得马虎,必须认真挑选。

可选来选去,谢煜只中意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她安静聪颖,总是先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思忖后再开口,瞧着怯生生的。

然而若是有人落在最后,她注意到了,便会刻意放缓步伐,跟那个孩子一起做那个最慢的人。

出身不必太高,能吃得了操劳政务的苦,还要心细如发。虽不知她往后成就如何,但料想坐在这个位子上会比他做得更好。

08.

谢宁雪被赐“长乐”二字,以储君之身入主东宫时不过十一岁出头。

那一日,皇伯伯牵着她走到城墙上,带她看旭日东升的恢宏之景。

他说,以后这个天下便要交给她来照顾了。

可那一年,皇伯伯还很年轻,二十出头。

后宫空置,宫里没多少人。

来来往往的宫人们大多步履匆忙,远没有街巷热闹,这里显得过于冷清了。

大人们都是两个人一起过的,皇伯伯为何不娶一个皇婶呢?

谢宁雪不太敢问,想到宫人们口中讳莫如深的已故太后,她幼时是见过这位太后几面的,平易近人,像暖烘烘的太阳。

宗族里和她年岁差不多的孩子都喜欢这位太后娘娘,太后在,没有一个人敢生气发怒,就连那个之前凶巴巴总吓哭孩子的掌印大监也会摆出好脸色。

大家融洽坐在一堆,就算犯错,得太后娘娘一句,也能免去责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些孩子跟着母亲一起去给太后娘娘请安时,会有好吃的点心赏下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吃人嘴短,又从来没有被这位太后罚过什么,自然心生欢喜。

她心底的这份困惑还没有彻底散去,皇伯伯便下旨立一位自己从来没有听过名字的人为后。

谢宁雪没听过这个名字,自然不认识这位叫“程素朝”的皇婶,只是已故太后也姓程,程泠月与程素朝有什么关系吗?

那一日,脾气甚好的首辅大人难得发了一通火,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摔了玉笏,拂袖离去。

皇伯伯非但没有生气,还在皇椅上大笑几声,照常上朝。

退朝后,谢宁雪鼓起勇气去问,本以为不会得到答案。

可皇伯伯却在怔然一瞬后,怅然若失道:“世人只知昭明太后程泠月,却从不曾了解过一个名叫‘程素朝’的普通人。”

“朕只是在尚且清醒时,用着最拙劣下作的手段,擅作主张留下这个名字罢了。”

“可为何太傅大人……”

“因为他也错过了。”

“错过?”谢宁雪仍旧想不通,皇伯伯却不再出声解释。

来年的冬日,她随沈太傅在长阳宫听讲治国政要。

天寒地冻,檐上雪积得很厚,宫人们不顾礼数跑进来,神情慌张,说皇伯伯突然不见踪影。

他们找了半日,只在中宫寻到了一道圣旨——给她的传位诏书。

谢宁雪想,怕是以后都见不到皇伯伯了。

09.

谢煜会在那日离开,是很早便计划好的。

这件事谁也没告诉,他亲自谋划了一切。

药石入骨,梦多醒少,自己本就无多少时日,还不如趁着清醒的片刻早点离开。

他往阿姐的碑前站了好一会儿,在其他人发现踪迹追上来之前,策马来到西边的一处断崖上。

崖壁千仞,其下是深不见底的潭水,此时正值寒冬,那地儿更是人迹罕至。

谢煜从上往下俯瞰一眼,被雾气遮掩,白蒙蒙的一片,望不到底。

他闭上眼,回转过身来,而后毫无留恋地往后倒去。

脚上的沙石被扫下,没有一丁点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阿姐的身影,他笑了笑,放纵自己沉溺于幻梦之中,迎来终局。

天宁帝谢煜,生于榴火盛放之夏,死于寒雪肆意之冬。

人若不甘而死,执念会不会飘到思念的那个人身旁呢?

他愿做一缕风、一片云,来去快意,不受离苦。

男主结局进度2/3,下一章小沈安排上!

写完结局,就转到小素和小裴的IF异世番外啦,信我,绝对没有刀!如果有的话,那也是糖[比心]

【轻松版文案】

*初出茅庐的司命府小仙VS扮柔弱小草的一方大妖

下凡捉妖头一天便碰到碰瓷的小妖怪怎么办?

错误示例1→迅速道歉并给对方可乘之机,导致被赖上甩不掉了。

错误示例2→相信自己的拳头,扭头走人,于是对方打出一张大妖身份牌,被困住,达成小黑屋结局。

正确示例→拒不下凡,宅在天庭保平安。

Q:小素你选了哪一个?

素朝:[白眼]你猜错误示例为什么有两个……

裴之彻:[害羞]仙子说笑了,我只是个脆弱到您一根手指头都能碾死的小妖。

素朝伸出一根手指抵在他额头,面无表情地问:[白眼]碾死了么?

裴之彻一脸无辜道:唔,似乎没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此时相望(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当年不肯嫁东风

捡到野男人后他称帝了

经年烈酒

小船三年又三年

至此不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