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谢白桃发抖的时候,沈邹舟身后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赵青。
赵青的手上缠着纱布,脸色很难看,沉默的跪下来,“太子,大小姐已经疯了,放过她吧,她这辈子也不会阻碍别人了。”
沈邹舟冷眼看着,勾起嘴角,并没有要动手的意思。
赵青不敢确定太子会不会放过谢白桃,强忍着恐惧,又说:“少主吩咐,大小姐出了事,就会让我偿命。”
沈邹舟觉得可笑,“你说的很好,但和我有什么关系?”
赵青咬牙,想到昨夜被砍下的手指头,心里悲戚,带着一股怨气说:“太子您奉命出征,却一直停留在谢家,您不怕消息走漏,皇上怪罪吗?”
沈邹舟:“啧,你不说我差点忘了。”
赵青被关在了谢家的柴房里,因为他上次送信的缘故,侍卫直接绑住了他,在沈邹舟走之前,他大概没有机会从柴房里走出来了。
谢白桃因为腿疼的嚎叫,吵的大家头疼,谢琼思很快将她送回了阁楼养伤。
给她治病的老大夫是村里有名的老神医,临走前还和谢琼思说:“恕我直言,大小姐不像是脑子坏了,有可能是惊吓过度,一时间迷糊了。”
……
阿妙和谢琼思在打络子,过两天是谢琼思的生辰,按照惯例,她会去寺庙里走一趟。
前几年为了能离开家小住几天,今年她觉得多灾多难,有必要给一直不相信的佛祖上点香,看看能不能转运了。
阿妙面前放了一盘蜜饯,两人都没吃,专心打络子。
廊下跑过去一只花色野猫,喵呜一声,衔起阿妙扔过去的蜜饯,卷着尾巴跑掉了。
打了两条络子,谢琼思就没了耐心,她一向对这些没有兴趣,比不上其他的姑娘,可以一坐一整天。
刚采买的刘管事从外面经过,拎着从山里弄来的新鲜山货,在门外喊:“二小姐,前些日子,咱家的马车夫连人带车掉进河里,大病了一场,他娘今天来要赔偿,要给她吗?”
谢琼思头也不抬,“给她,就当贴补马车夫的。”
刘管事:“噢,那我给他娘拿一两银子。还有过两天二小姐的生辰,要怎么办才好?”
如果是之前是不用问谢琼思的,有谢夫人张罗,谢琼思能蹭上一个生辰宴便不错了,但现在谢夫人不在,谢白桃也出事了。
接二连三的转变,让刘管事有意的忽略了大小姐,大小姐要是过生辰,必会设宴请一些周家的人,但二小姐和周家不亲近,应当是不用了吧?
下一刻,就听见谢琼思说:“不用办,阿姐那边也别打搅她养病。”
刘管事走了,谢琼思也不准备打络子了,让阿妙一个人包揽完,她披上白色的风衣,领口有浅浅的一圈毛茸茸,衬托的她更加高挑。
谢琼思好久没平静的走在谢家里闲逛,她甚至偶尔会闪过一个念头,要是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就好了。
柴房里,赵青透过门看见了她,噗通撞在门上,急着喊道:“二小姐,为何你不把大小姐送出去,她在谢家太子不会放过她的。”
谢琼思听见了,但不想回应,她的裙摆落在赵青眼中,赵青蹲在稻草上,昏暗的柴房唯有从门缝里投进的光线。
他看见二小姐洁白,不染尘土的裙摆,只想质问她,为什么她对大小姐那么无情。
赵青的职责是看护大小姐,至于大小姐做了什么,他管不了,只好保持沉默,可昨夜他的手指被太子削掉了,刺骨的疼痛无法消退。
赵青看着自己光秃秃的手指,忍不住愤怒,冲着门外说:“二小姐,你放我出去吧,我将太子滞留谢家的消息带去京城,朝廷不会无动于衷的。”
赵青:“我知道你也是迫于无奈,委身太子的……我去了京城,太子一定会被召回,到时候你也能脱身了。”
这时候他听见外面有人在叫谢琼思,像是家丁走过来了,奇怪的问:“二小姐,您怎么来了?”
谢琼思的声音传来:“碰巧路过,我这就走。”
赵青听她要走,情绪激烈的嘶喊起来:“太子手段残暴,你留在他身边不会有好下场的,二小姐,你想想我说的话。 ”
一阵淡淡的花香从门缝里飘进柴房,谢琼思俯下身子,赵青能看见她清澈的眼睛,谢琼思看他的时候有些怜悯,但说的却是:“你的话不完全对,而且你是不是忘了,我是讨厌你的。”
赵青无神的坐回稻草里,听谢琼思逐渐远去的脚步,他被绑的很结实,靠自己是没法挣脱的。
事到如今,全谢家都畏惧太子,还有谁能帮他?
……
谢琼思从柴房前走过去,不远处已经升起了炊烟,她走走停停,很快和来到了厨房。
厨房里有一个胖乎乎的掌勺正在忙乎,还有一个黑乎乎的笨丫头,谢琼思认识她,好像是村里一家贫苦人家的五女儿。
远远的,就听见掌勺气急败坏的骂她:“豆腐豆腐不会切,一点豆腐让你弄的全碎了,滚去烧火。”
五姑娘吓的浑身一抖,放下刀,抹着眼泪,蹲下去烧火了。
谢琼思站在这里,总有种,沈邹舟随时会从厨房里走出来,穿一身麻布衣,遥望天空的错觉。
她惊的晃晃脑袋,不知不觉中,沈邹舟已经刻在她记忆里,更奇葩的是,她内心深处觉得沈邹舟是属于这里的。
……
从上次撞到沈邹舟杀鱼,谢琼思已经很久避开他了,但她每日都会到村里的学堂玩。
从学堂回来一般都是黄昏,谢琼思穿过一条小径,中途会路过厨房,她有时候会停下来看看,从掌勺的动作中猜测他今天做了什么。
十多岁的沈邹舟蹲在门口,日复一日的清洗食材。
他脸上被一片阴影笼罩,动作缓慢,像是在出神,视线穿过眼前的景物,在想些东西。
因为村子靠海,鱼是村里最多的,谢琼思不喜欢吃,谢夫人却喜欢,还有谢家许多帮佣,明明已经吃了半辈子了,还是吃不厌。
一个冬天过去,谢琼思还梳着童子头,但她已经抽条了,有了少女的身姿,气质娴雅。
她拎着从学堂里借出来书,心有余悸的看着沈邹舟忙碌,沈邹舟有所察觉的抬起头,目光凝在谢琼思的脸上。
这个沈小郎君怪怪的,每次都会在她路过的时候看她,怎么,难道看她有钱不成——
谢琼思忍俊不禁,正要离开,就听见砰的一声,架在炉子上煮药的药罐子摔下来,掌勺一声怒喝,大家措手不及。
正洗菜的沈邹舟迈步出去,一把接住了药罐子,手心被烫的蜕皮。
谢琼思吓了一跳,她眼力好,清楚的看见了沈小郎君被烫成什么样了。
掌勺惊喜:“快放上去熬,你们这些木头笨手笨脚的,走路不知道小心点,摔了药再熬起码要一个时辰。”
药罐子被重新放上了炉子,厨房里的人见掌勺不唠叨了,松一口气。
谢琼思想要离开,脚却像是生根了一样,她磨磨蹭蹭的坐在了石凳上,见沈邹舟一声不吭的把手放进冷水中继续干活。
那得有多疼啊……谢琼思倒吸一口冷气。
掌勺的声音再次响起,“那小子,过来把这些肉腌一腌,这个你会吧?”
谢琼思转身跑走了,她的腰间系了两块薄薄的玉,跑起来叮叮当当的响,像是过去了一阵清冷的风。
她很快就呼呼的直喘气,嗓子里干涩,还有点甜腥腥的,跑到了大伯的书房,站在门口左看右看。
“伯父呢?”她焦急的问。
“大爷和同窗喝酒去了,二小姐,你有什么事,不如等等吧。”
谢琼思心想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她来的也太不巧了,她在书房门口踱步,看着大伯书桌上展开的书被风吹的不断翻动。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谢琼思都要以为等不到了,她等的腿开始发麻,耐心一点点耗尽。
外面有人喊了句:“二小姐,大爷回来了,刚到村口。”
谢琼思抓起裙角跑出去迎,村口有一片竹林,谢闽醉醺醺的走在里面,旁边一个年轻学子提着酒壶,两人一副知音不舍分离的样子。
谢闽:“将来我若做官,必要做前朝贤相那样的人!”
年轻学子哈哈大笑:“今年秋试,闽兄的才学定能中举,到时候一展拳脚。”
谢琼思跑过去,拽住谢闽的袖子,“您怎么醉成这样了?”
谢闽奇怪她怎么在这,站稳了脚步,有醉意的眼睛里出现了两个侄女,“阿琼,你来干什么,还是你娘找我有事?我等会就回家了。”
谢琼思:“……伯父,上回你用过的伤药,还有没有了?我看见有人受伤了,想和您借一点用。”
谢闽哦了一声,在怀里掏了一会,把一盒药膏递给了谢琼思,“就是这个,行了快回去,这里风大,别病了。”
谢琼思拿着药走开了,没走出几步,又听见谢闽和‘知音’说:“咱们今天不醉不归,我还没醉……我还没醉。”
刚说完,噗通一声,谢闽就醉的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