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小程阳的定位,他是一张白纸,又有忠臣之后的buff,黄河一案让程家天然与宁王不可完全分割。于是,鹤仙一不做二不休,在确认小程阳的资质后,是将他当做政治理念的继承人的,其他的可以说一句天子门生,程阳不同,他是天子之徒。】
【最重要的是,天地君亲师,程阳七岁就跟在鹤仙身边接受教导。
而众做周知,鹤仙之所以外号鹤仙,是因为他真的修仙,秦皇汉武修仙是求仙访道问丹药,鹤仙是自己琢磨自己修,更是为此一直保持元阳,面对后继无人直言宗室不缺子嗣,历朝历代皇帝谁看了不说一句修仙修疯了。
相较于后来的太子,程阳可以说才是鹤仙实际的继承人,君亲师三大关系,他们两人全占了,不然你们当程太子的称呼怎么来的?】
“陛下!陛下!”
“太医!”
宁王殿下不是开玩笑的,而是来真的,真的要修仙啊!殿下糊涂啊!您是真的有皇位要继承啊!过继的能一样啊吗?
你看看,问题来了吧?要是亲生的,那程太子,啊不是,那广宁侯怎么敢啊,朝臣也不可能干看着啊!
【在这样的亲近关系下,程阳也并未辜负鹤仙的信任。除前五年在宁王府深耕,以及鹤仙登基这段时间在京,元泰廿七年至弘德三年,程阳一直在外沿着黄河河道游历。直至弘德四年,丞相汪洪一系倒台,林朗升任左丞相,程阳开启了治水之路。】
【弘德四年到弘德三十四年,三十年间,程阳一直在外专注于黄河水患,筑堤束水,疏浚河道,后二十年,更是深耕河套区域,引黄灌溉,铺设灌溉网络,使得河套平原,一步步成为塞上江南,这是程阳二十年来,打下的深厚基础。】
元泰帝坐在龙椅上,调整着呼吸,姜衡跪在他身前,听到广宁侯的功绩,彻底松了口气,小心的抬了抬眼,爹啊,你看,我没乱来,人家真有本事!
宁王无嗣的惊雷已经不足让群臣惊慌,治水的能臣,塞上江南背后带来的利益,足以让君臣侧目。
【弘德廿七年,鹤仙曾写信让程阳回京,这一年,据林相退休只有一年,一旦程阳回京,毫无疑问,程阳会是下一个左相,程阳拒绝了,君主并未不满。
次年,林朗乞骸骨,加封太子太师,却并未返乡,而是在京与鹤仙论道,是为晚年道友,同年,以多年治水之功,河套之德,封程阳为广宁侯,可不降爵袭五代。】
【弘德三十四年,广宁侯归京,任右相,次年,升左相,除军政要务,皆左相定之。如果说林相执政是小心谨慎,对君主百依百顺,那广宁侯这位丞相,便是大包大揽,先斩后奏。
被丞相专权迫害过的鹤仙是什么反应呢?特意在宫中给广宁侯留了宫殿,方便广宁侯加班,一直到新帝登基,广宁侯才搬出皇宫,嗯……怎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忘本呢?质疑太.祖,理解太.祖,成为太.祖,超越太.祖,一代更比一代强。】
【弘德时期十三年的权相,什么含金量,不用再多说了,他是太宗亲手培养出来的政治理念继承人,是行走的太宗意志,而新君,只是皇位的传承者,当两者发生冲突,结局早已注定。】
元泰帝捂着心口,他不理解。他能明白他以后会提拔丞相作为“辅政大臣”,但那也是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决定,最多磨一磨新君的性子,也让朝臣看到新君的手段,而不是将新君这把刀磨断。
小九当初出生,正是天下彻底平定后没几年,自己权柄最盛的时候,故而取名衡,既是象征自己的权柄,也不会给小九的名字显得鹤立鸡群,衡字,好像自带中庸的气息一般,可偏偏,这个字的主人,惯爱剑走偏锋。
【最让后人感慨的是什么呢?是鹤仙去世前,给广宁侯留了圣旨:若新君无能,赖扶光以操持,若新君行逆举,权广宁以定君。】
吵闹的钦明殿瞬间寂静了下来,元泰帝恍若未觉,他已经麻了,没力气生气了,“是朕听错了吗?”
【这道圣旨很耐人寻味啊,扶光是鹤仙给程阳取的字,广宁是程阳的封号,这道圣旨说,若是新君能力不足,徒弟啊,辛苦你了,多操心一下他。且先不说这个有能无能如何判定,给广宁侯放权了多少,最主要的是后面一句,什么叫新君行逆举,什么是逆举?陛下何故造反?权广宁以定君,授权于广宁侯,择定新君?】
是啊,这天下岂有陛下造反的道理?
【可你要说这圣旨是假的?圣旨上不仅有天子印玺,还有鹤仙生前的私章,若说天子印玺,广宁侯能取用私自盖上,太宗的私章,可是随太宗葬入了帝陵的,怎么取?】
不是?能私自加盖天子印玺,很寻常吗?
群臣也麻了。
【且太宗实录中有写道:上独留广宁侯于榻前私语,立有间,传史官入内,予广宁侯圣旨一封,广宁侯收于袖,太子,宗亲与诸臣入内……上曰:朕待扶光,如师如父,朕老矣,扶光亦年迈,然朕常年纵之,若扶光不适新朝,触怒新君,皆朕之过,望太子善待……百年后,扶光陪葬帝陵,后人不得擅改……】
一众官员酸成柠檬,算算时间,宁王殿下似乎享年七十有一,那这广宁侯也才61,正是官场上该打拼的年纪,哪里年迈了,还要喂饭吃不成?还如师如父呢,等等,几个老狐狸寒毛直竖,如父?这是能说呢?鲁王疑似打翻了醋坛,咬牙切齿,元泰帝貌似突然犯了头风,天幕还在火上浇油:
【也就是说,太宗去世前,最先见到交代遗言的对象是广宁侯,且史官是清楚广宁侯有一封太宗遗旨在的,只有太子和朝臣们不清楚。
加上太宗在众人面前的遗言,什么皆朕之过,什么如师如父,什么扶光百年后陪葬帝陵,结合这一封遗旨,像不像是已经给广宁侯准备了退路?
毕竟,如果圣旨为真,真到了使用圣旨的那一天,熟读历史的太宗不清楚广宁侯的结局吗?哪一个君王能容忍一个能废立自己地位的权臣?
太宗太清楚了,正是因为太清楚了,所以特意加了句后人不得擅改,就是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管后面的君王再如何不满不愿,有能力拉下广宁侯是你的本事,但广宁侯的身后事一定薄不了,祭祀也少不了,因为陪葬帝陵。】
“程侍郎,好福气啊!”有官员没忍住柠檬道,“竟有如此得殿下喜爱的外孙。”
程侍郎已经彻底惊呆了,根本没听见某人口中的外孙二字,再是帝王允诺,他家孙儿的胆子也太大了吧,真干啊?孙儿到底像谁啊?我程家和刘家都很谨慎的啊?
元泰帝已经彻底冷静了下来,甚至敏锐地开始了分析,是小九的风格,一个亲手带出来的继承他理想的徒弟,和一个非亲生子的皇权继承人,他选哪一个,还需要犹豫吗?
尚且稚嫩的姜衡心虚想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小心翼翼观察元泰帝的动静,随时准备路跑,但元泰帝却一反常态的平静,甚至隐隐露出了笑意:
小九视程阳为理念的继承人,所以给予了程阳诸多权力,甚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可若是君主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稳住皇权,何尝不是有为之君。
若没记错,前面提到了宪宗,能是宪宗,断然不会是被废的皇帝,且,若小九当真一心为程阳,就不该说出如父那两个字,给程阳留下后路,到底是爱之信之,还是心怀愧疚?
权力是毒药,没有人能沾染了权力还想干净如初,帝王也注定是孤家寡人,谁也逃脱不了,修仙的也一样。
元泰帝还能坐得住,百官也还能稳住,毕竟见惯了大场面,尤其是君主还看着呢,但许多年轻的士人早已激动不己,这是何等浓厚的君恩!这是何等君臣相合的信任!
什么,你说广宁侯废了皇帝,读书人不应该讲究君臣尊卑吗?可是他们带入的是广宁侯啊,是被天子教导的广宁侯啊!天子与广宁侯难道不是君臣相合的典范吗?你说新君?那是谁?不认识!
“多么感人至深的君臣师生之情啊,废帝为何就不能曹随萧规继承圣天子遗志呢?”
“若能效忠如此明主,死而无憾啊!”
一部分刚刚赶到皇城还没定下来的世家子弟,更是双眼泛光,宗亲和皇子或许不喜欢这样敢于放权的皇帝,但是他们做臣子的喜欢啊!这可太喜欢了!
“杨兄,我原先还纳闷,杀性足,又打下偌大疆土的君主,怎么就成了垂拱而治的圣天子,是我见识浅薄了,如此信任臣子的君主,合该是你们儒生的圣明天子啊!”
一旁的青年笑道,“谁们啊?照这么说,孝武皇帝也是圣天子了?”杀性也不小,疆土也不小,也放权,但那是对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而言,以至于让宣帝如芒刺背,如坐针毡,而孝武皇帝还要反问了:你不能自己选一个喜欢的大司马大将军吗?
年轻人激动的面庞骤然空白,想到孝武皇帝一朝的生存状态,不禁打了个寒颤,“你别讲鬼故事,旁人不清楚,我们自己还不清楚吗?真像武帝那样,名声怎么可能好。”
“难说。”
又是屠岛又是教出个废立皇帝的徒弟,这样的天子,怎么可能好相与?不过也碍不着他就是了。
程侍郎:你真干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广宁侯(2)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