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20章 第 20 章

第20章 第 20 章

【刘彻:可有其三?】

刘彻对秦念提出的改进之策都欣然接受。

秦念若是生于大汉,必然是不亚于霍光的“顶级文臣”。

不,秦念若是身为权贵豪富,或许会如霍光那般缄默不言。

皆为君王,他才会如此坦诚。

【秦念:其三就是均输平准与盐铁官营的共同问题:官营垄断的商品物劣价高,不便于民。】

【刘彻:何解?】

这个问题其实秦念从未想过。

她不是真需要治政的皇帝,只是对历史相当感兴趣,又恰好记忆力极佳。

不过只需要对照古今,倒也不难得出答案。

【秦念:官私共营,抓大放小。】

【秦念:平民所用之物,允许官私共营,辅以均输平准稳定物价,多销以取薄利;权贵豪富才会用到的物品,可禁止私营以富国库。】

【刘彻:可。】

对策之间,刘彻的民心已然止落。

虽说与始皇帝相距不远,但好歹是止跌了。

黔首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幕上的文字,但许多字词都会被归入“不理解的事物”。

然而即便如此,只需看懂秦念在劝谏陛下不要伤民,陛下又多次采用其策,就足以让他们重燃希冀。

或许“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盗贼四起”不会再发生?

………

秦念却是挑眉。

这个“可”字可真刺眼。

把她当谋臣了?

这可不行。

【秦念:你的币制改革最好立即转交桑弘羊负责。就你跟张汤的经济头脑,加起来说超过十岁都算是夸你俩。】

四十万一张的白鹿皮币纯属敲诈勒索就先不提了。

刘彻为了改革币制,建元一年就发行三铢钱,五年后宣告失败,又重新铸造四铢半两钱,私铸现象依旧非常严重。

到了元狩四年,刘彻就听从张汤的建议,颁布了世界货币史上的奇葩:

白金三品。

这是三种面值远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

由于很容易被私铸盗铸,刘彻还灵机一动颁布盗铸者死的律法,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

可《资本论》中有句名言: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

而白金三品,是用银和锡铸造的。

其中龙币重八两值三千钱,马币重六两值五百钱,龟币重四两值三百钱。

问题来了,汉武帝时期,白银并不像黄金那样本身具有货币属性,只是一种相对比较贵重的金属物品。

且考古发现白金三品中含银量还相当低。

这其中的利润,就已经不是300%的问题了,很可能已经飙到千倍。

白金三品引发全民盗铸潮,参与人数高达数十万,刘彻不得不灰头土脸地赦免这些人的罪行,毕竟怎么也不可能因盗铸处死数十万人。

赦免令出来后,自首者更是达到百万以上。

司马迁还补了一刀:“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

也就是说哪怕有上百万人自首,也不到盗铸人数的一半,天下大概都在私铸金钱。

这样的全民犯罪潮,就是刘彻和张汤想出来的馊主意。

都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刘彻还死鸭子嘴硬扛了五年才废除白金三品。

【刘彻:休得胡言!】

刘彻确实是故意以“可”字戏谑秦念。

他想过秦念会反击,却没想到会是以这种他闻所未闻的方式。

“加起来说超过十岁都算是夸你俩”?

如果说的是白鹿皮币,那不过是他要向王侯索要财物而已!

【秦念:胡言?你要不问问刘弗陵,你那引发全民盗铸潮的白金三品,是正常的成年人能想出来的馊主意吗?】

【刘弗陵:……】

刘弗陵再度叹气。

为什么每次都是点他,而不是找刘病已呢?

还有刘秀显然也是汉家后世皇帝,为什么就不找他?

至于桑弘羊……

此时已因谋逆被族诛。

但他确实是能臣,混乱的币制因他而稳定下来。

【刘彻:……】

白金三品,确实是他和张汤商议将要发行的货币。

全民盗铸潮?

……都是张汤的过错!

不懂经济还敢提议白金三品!

但白鹿皮币未被秦念所讥,应该可以发行。

四十万钱一张,百姓就算敢盗“铸”也卖不出去。

被横了一眼的张汤:“……”

他默默认罪。

桑弘羊有些茫然,他还不知道陛下和张汤商议的白金三品是什么。

【刘彻:桑弘羊将如何改革币制?】

刘彻强行跳过白金三品的话题,直接询问桑弘羊的政绩。

他完全不想听秦念细说他跟张汤怎么商议“馊主意”。

【秦念:禁止郡国与民间铸钱,除了上林三官铸造的三官五铢钱外皆不得流通,成功将快被你彻底搞崩的币制稳定下来,并沿用后世数百年。】

秦念原本想精确到“七百余年”。

考虑到可能违反规则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模糊处理。

………

五铢钱?

二十四铢为一两,秦半两为十二铢。

嬴政命少府试铸五铢钱。

秦念对桑弘羊的夸赞,让嬴政意识到五铢钱必有其特殊之处。

不妨试铸观之。

“除了上林三官铸造的三官五铢钱外皆不得流通”——

这是将铸币权彻底收归中央,且仅在一处地点进行铸造?

………

刘彻时期,诸王侯只能叹息。

连强卖的白鹿皮币他们都不敢拒绝,陛下欲禁郡国铸钱,他们同样不敢有异议。

………

而刘邦刘启时期,与群臣商议之后,都暂且放弃收回铸币权一事。

他们还无法像刘彻那般,将一张白鹿皮卖出四十万。

【刘彻:桑弘羊既有如此才能,为何不能跻身顶级文臣?】

刘彻依旧不满于只有一个顶级文臣。

高祖都有萧何张良两人!

他声誉比高祖还高,难道不应该多一些人才吗?

就目前看来,他已经得知桑弘羊能改革好币制、更有足以青史留名的均输平准!

………

“因他谋逆不成反被族诛。”

武曌说道。

可惜这句话又被天幕所阻。

【秦念:如果均输平准执行得当,也不用为了填补你制造的巨额财政缺口大力推行纳粟拜爵,并且你不换太子,他或许可以算得上顶级文臣。】

这与换太子有何关联?

刘据、刘弗陵。

刘彻很快就想到秦念此前所言:“要不是卫子夫的嫁妆足够丰厚,你汉朝说不定早就亡了。”

如果不是霍光,大汉有亡国之危。

刘弗陵八岁,他不可能只安排霍光一个托孤重臣。

桑弘羊既然能活到刘弗陵登基之后,他必然会是托孤重臣之一。

再联系到“换太子”一词,刘彻已然猜出其中关联。

但看着“成功将快被你彻底搞崩的财政稳定下来”,刘彻隐藏好内心的杀意。

不换太子,或许桑弘羊就不会谋逆。

倘若更易太子……

届时再处置桑弘羊也不迟。

【刘彻:纳粟拜爵有何不妥?】

刘彻非常不满秦念以此言指责于他。

商鞅变法时就有纳粟拜爵之说,始皇帝亦曾下令“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秦念:纳粟拜爵、卖官鬻爵、以钱赎罪——你猜均输平准为什么会被执行成那样?哪来的那么多贪官污吏?只要贪污的民脂民膏超过赎罪买官的钱,那就是稳赚不赔!】

【秦念:问出这种问题,朕只能说难怪你能整出白金三品这种大活。】

【刘彻:……】

刘彻再次瞪了张汤一眼。

张汤:“……”

桑弘羊默默将“纳粟拜爵”列为财政收入的不得已而为之。

若有其他办法填补财政缺口,他必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文臣最高的理想,就是青史留名。

他的才能已为陛下所见,现在他最想做的就是让均输平准成为青史留名的善政。

【秦念:先前你说想要复兴百家?那恭喜你,有桑弘羊的存在,你不仅可以有复兴百家的功绩,治下还能新添一家:经济学。】

汉武帝时期的征战四方,国库其实已经不止是空虚的问题。

秦念查阅史书时,不得不感慨刘彻真的是气运之子。

除了著名的帝国双璧,并不出名的桑弘羊就是世界意志给亲儿子开的另一大金手指。

可以说汉武帝后期摇摇欲坠但硬是没塌的财政,就是桑弘羊撑起来的。

【刘彻:经济学?】

先前秦念就拿“经济头脑”讥讽他与张汤。

天意使然,他可以“理解”词意,刘彻知道这个词指代的是财政相关。

财政亦可自成一家?

桑弘羊亦是不解。

他学究百家,自觉若是财政一道能算是学说,那也应是指管商之学、计然之道。

怎能算是他自成一家?

经济学……是何物?

虽是不解,但若自成一家,桑弘羊怎么也不可能拒绝这样的诱惑。

这甚至胜过青史留名!

能自成一家者,不仅能青史留名,甚至其思想都有可能流传后世,为后人所修学。

正如他修学百家之说那般!

只是后世秦皇迟迟未能作答,桑弘羊知道这大约是秦皇之言为规则所阻。

惋叹之际,却见天幕已现秦念之言。

【秦念:“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仅以此言,桑弘羊就足以自成一家。】

秦念此前又去敲了甲方的窗。

这是桑弘羊在盐铁之议上提出的观点。

也是华夏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不依靠农业也能够富国的思想家。

但盐铁之议是在刘弗陵时期举行的辩论,所以秦念找甲方询问这话能不能说。

答案是可以。

秦念也觉得可以,毕竟甲方之前就说过规则二指的是“不提具体的人事物”。

这应该算思想。

但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去找甲方求个心安。

至于为什么觉得桑弘羊自成一道,是因为计然管仲之道还局限于物价,而桑弘羊的财政俨然已经有了现代经济学的雏形。

刘彻为了改革币制,建元一年就发行三铢钱,五年后宣告失败,又重新铸造四铢半两钱,私铸现象依旧非常严重。到了元狩四年,大概是白鹿皮币捞了一波大的,刘彻就听从张汤的建议,颁布了货币史上的奇葩:白金三品。这是三种面值远高于实际价值的货币。由于很容易被私铸盗铸,刘彻还灵机一动颁布盗铸者死的律法,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白金三品,是用银和锡铸造的。其中龙币重八两值三千钱,马币重六两值五百钱,龟币重四两值三百钱。白金三品引发全民盗铸潮,参与人数以数十万计,刘彻不得不灰头土脸地赦免这些人的罪行。赦免令出来后,自首者更是达到百万以上。司马迁还补了一刀:“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都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刘彻还死鸭子嘴硬扛了五年才废除白金三品。出自《史记》。

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危险。出自《资本论》。

桑弘羊禁止郡国与民间铸钱,除了上林三官铸造的三官五铢钱外皆不得流通,成功将快被刘彻彻底搞崩的币制稳定下来。出自《汉书》。

商鞅变法时就有纳粟拜爵之说,始皇帝亦曾下令“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出自《商君书》、《史记》。

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出自《盐铁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 20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春水摇摇晃

婚后第二年

狩心游戏

骄阳似我(下)